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共对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蓝光照射,临床效果明显,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99-4400
目的探究间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8例,根据患儿的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皮疹、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血清胆红素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每日血清胆红素降低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以及黄疸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指数,缩短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每日血清胆红素降低值,减少治疗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采取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7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接受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35例,接受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安全性.结果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蓝光照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14例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5 d后观察比较胆红素值、摄奶量、体质量情况、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3 d后经皮胆红素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 d后每日摄奶量显著多于对照组,5 d后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辅助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促进血清胆红素分解,增进食欲,促进体格发育,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2种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1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分别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法和间歇蓝光照射法。比较两组患儿退黄效果、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和疗程。结果两组患儿退黄效果、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疗程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提高患儿心理上的满足与身体的舒适。  相似文献   

6.
张娜 《全科护理》2016,(26):2750-275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不同时间段摄奶量、患儿依从性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护理后1d、3d、5d每日摄奶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讨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血清胆红素,提高患儿每日摄奶量,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蓝光照射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胆红素水平、临床指标、肠道菌群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蓝光照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大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拟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肠道菌群,促进病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邹芳  张宪芹  马琴  胡娟 《全科护理》2013,11(7):597-598
总结15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包括光疗前的心理护理、光疗箱、护士及患儿的准备;光疗时加强体温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舒适护理、皮肤抚慰、保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预防呕吐误吸及预防感染;光疗后防止受凉、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面与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8例随机分为双面照射组和单面照射组各44例,对其疗效、副作用及护理问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双面蓝光照射组与单面蓝光照射组在光疗相同时间内,血清胆红素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光疗副作用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面蓝光照射在相同时间内使胆红素异构化速度加快,对减少核黄疸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经12h蓝光照射后,暴露部位与遮盖部位经皮测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的关系。方法:将32例患儿蓝光照射12h后,分别作血清胆红素值测量和经皮作暴露部位、遮盖部位胆红素值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进行比较。结果:暴露部位与遮盖部位经皮测胆红素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蓝光照射结束12h,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无论检测遮盖部位还是暴露部位胆红素值,都能较准确地反映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11.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y)基因突变所致的X 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骨骼肌无力和萎缩,儿童DMD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存在运动症状和非运动性症状,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在过去的20年中,针对DMD发病机制的基因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外显子跳跃、无义突变通读、腺相关病毒介导的基因替代以及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型方法是目前治疗研究的热点,正在成为治疗 DMD 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2.
庄薇  赵敏慧  陈豪 《上海护理》2013,13(3):11-14
目的 探讨应用德尔菲法研制适用于中国围产医疗系统新生儿科不良事件的筛查工具.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我们采用德尔菲法,以美国健康促进研究院推荐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良事件筛查工具为框架,在5名新生儿领域医疗护理专家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选取上海市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对筛查工具的条目进行筛选,并对识别工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测试.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100%;专家权威系数均值为(0.90±0.09);2轮咨询后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135和0.177;形成了共20个条目的新生儿科不良事件筛查工具.识别工具的Cronbach's为0.815,CVI为0.956.结论 借鉴德尔菲法研制的新生儿科不良事件筛查工具,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可靠性,对于新生儿科不良事件的识别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承德市无偿献血现状,挖掘更多的潜在献血者,为献血者招募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信息,统计各采血点献血人次、献血总量及400ml献血比率等数据。结果承德市2008—2013年共采血164451人次,县城采血点献血人数达到73375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44.6%,献血量占到总献血量的49.5%,均排在第一位。结论在用血量快速增长、血源招募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保持并提高400ml献血比率是保障供血的关键。同时,根据各采血点的特点,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倡献血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打动潜在献血者,提高招募实效,才能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的职业倦怠与其背景性因素的影响度及关系。方法:运用Moreno-Jimenez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对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486名护士进行调查问卷,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进行分析。结果:NBS量表评分显示,486名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平均得分为(164.92?25.60)分,在背景性因素中年龄、婚姻、职称、护龄、劳动关系、护理工作量、收入、工作之余的家务劳动时间在职业倦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调查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管理者应关注容易引起职业倦怠的背景性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措施,并在护理前后进行MMSE、Bathle指数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结果 7例患者护理前后的MMSE和Bathle指数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特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针对其不同神经功能损害采用相应的综合护理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2013年6月到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6例)给予我院制剂损伤胶囊口服配合依降钙素肌注并;对照组(n=36例)单纯予以依降钙素肌注,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不少于1年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对纳入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L2-4)骨密度值(BMD);行腰/胸椎正侧位检查,观察两组骨折发生率。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月腰背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均缓解,但对照组治疗后6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高于观察组(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01±0.680)、(-2.24±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22.3%、观察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胶囊联合依降钙素可有效的减轻因骨质疏松进行性加重导致的腰背痛、提高骨密度,同时损伤胶囊可降低早期骨折的发生率,预防骨质疏松骨折,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下的疾病感知护理结合团体认知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社会支持及疾病感知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自我调节下的疾病感知护理结合团体认知疗法)各40例,比较分析两组干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SRS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BIP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基于自我调节下的疾病感知护理结合团体认知疗法可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改善,也能提高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减轻疾病感知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路径(RCNP)应用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神经内科实施RCNP护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5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常规护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分、口腔期评分、咽期评分、护理效果、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口腔期评分、咽期评分、洼田吞咽能力评分分别为(2.6±0.6)、(2.5±0.5)分、(4.3±1.1),对照组为(1.8±0.5)、(1.9±0.5)、(3.5±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540/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43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67%)和健康知晓率(96.5%)均高于对照组(71.0%,73.67%,P<0.01)。结论 RCNP的应用,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邯郸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参考区间。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1 015名健康体检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所有健康人群血清IMA含量,计算并删除IMA的离群值,统计剩余的906名健康体检者的IMA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分组计算参考区间。结果男性、女性IM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人群中<20岁人群和≥60岁人群的参考区间为<83.3 U/ml,<59岁和≥20岁人群的参考区间为<80.4 U/ml。结论建立了适合邯郸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IMA参考区间,使IMA在临床得到更合理科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