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金马构造位于龙门山中段鸭子河构造的下倾方向,蓬莱镇组、遂宁组和沙溪庙组泥岩盖层发育,并且西侧有桂花向斜与关口断层相隔,中下侏罗统保存条件良好。储层为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有利储层是成藏的基础。通过气源对比,认为侏罗系天然气主要来自须五段,烃源断层是成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苏码头构造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为一典型的负压—常压浅层远源"次生气藏",在分析其气藏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蓬莱镇组气藏的成藏条件。有效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期长、生气强度高)为蓬莱镇组浅层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古构造有利于天然气的早期聚集并继承性发展,并叠加现今优越的圈闭条件;相控下发育的优质砂体为天然气富集提供了重要的储集场所;保存条件差异大,层位越深封闭性越好。总结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早期聚集,中期局部破坏,晚期调整成藏定型。苏码头蓬莱镇组富集高产气受构造和储集砂体(岩性)双重控制,但更主要受控于沉积砂体的展布与储集物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宁县-正宁地区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天然气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有效储层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其天然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为此,通过对研究区气藏生、储、盖、圈、运等成藏条件综合分析,总结其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筛选了气层敏感的测井曲线,结合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盒8段气藏有效储层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有效储层预测。结果表明: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为天然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气源条件;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砂岩近南北向条带状大规模展布,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次为石英砂岩,形成了天然气藏的有效储集砂体;盒8段优势储层与下伏有效烃源岩形成“下生上储 ”型近源成藏组合,形成大面积展布的致密砂岩岩性气藏。近源有利砂体优先成藏,气藏分布及含气丰度受有效砂体展布、储层物性及通源断层控制。通过该研究落实了区内盒8段有效储层分布,为该区域天然气下步勘探目标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多层气藏气藏地质特征出发,并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气水分布特征和气藏开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蓬莱镇组多层气藏受储层沉积微相和受大兴⑤号断层及断至蓬莱镇组内部等断层的控制,天然气主要富集区块为构造轴部和构造南东翼;储层储渗类型为孔隙型,由于储层砂体连通性较差,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导致了气藏现有生产井出现产能低,递减快,井筒积液现象较为严重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应尽量在天然气富集程度较高、构造变形作用较强、砂体储渗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压力系数较高、地层能量较为充足的构造轴部和南东翼鼻突布开发井,并且采用多层合采的开采方式提高单井产能和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陈家庄凸起浅层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家庄凸起位于沾化凹陷和东营凹陷之间。该区天然气具有双气源,北部天然气主要来自渤南洼陷,南部天然气主要来自利津洼陷。深部天然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形成古生新储型气藏。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和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砂体组成;发育有馆陶组、明化镇组两套盖层,成藏和保存条件优越。浅层气的平面分布主要受构造背景和沉积相带控制,馆陶组气藏以气顶气为主,明化镇组气藏以气层气为主。浅层气纵向分布受地层砂泥比控制。   相似文献   

6.
川西新场大型气田地质特征与预测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川西新场大气田由浅层构造-岩性气藏、中层构造-成岩气藏、深层构造-裂缝气藏叠置而成,纵向跨度4000多米,具多层、多类气藏叠合型大气田特征。该气田纵向上以浅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中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主力气藏。蓬莱镇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鼻状背斜上的河道砂岩亚相,上沙溪庙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古隆起上的河口坝与分支河道叠加微相砂岩中的有利成岩相,须家河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大型古隆构造带上的裂缝发育系统。针对浅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低频强振幅”地震响应亮点识别技术;针对中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多学科结合的储层综合建模预测评价技术;针对深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地质-地震-测井多学科相结合的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和含气性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是中国陆相盆地主要的致密砂岩气类型,这种致密砂岩气源来自煤系烃源岩。中国煤系致密砂岩气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和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最为典型。煤系烃源岩呈广覆式分布,大面积生排烃,进入大范围砂体后,天然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砂体的非均质性控制了致密砂岩气局部富集和甜点形成。基于典型气区解剖和地质建模,开展了不同粒径砂与黏土相似材料模拟致密砂岩气运聚机理实验研究,以揭示煤系致密砂岩气充注、运移和聚集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砂体渗透率级差控制天然气聚集的有效性、速率和含气饱和度。当砂体渗透率级差值为2.8时,即砂体非均质性较弱时,砂体内天然气不能有效聚集,而是运移和散失;当砂体的非均质性增强,渗透率级差值增加到5.4时,其中的天然气开始聚集成藏;当砂体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渗透率级差值增加到9.0以上时,砂体内天然气发生大规模的有效聚集和成藏。在气源充足的条件下,大面积非均质性砂体中,物性相对越好的局部砂体,且该局部好砂体中均质性和连通性越好,含气饱和度越高。有断层连通的情况下,砂体的成藏速率增大。致密砂岩气运聚机理研究表明,勘探中应找分流河道、岩屑溶蚀相、断层裂缝和局部构造等部位物性较好的砂体,而其外围被物性较差的砂体或泥岩围限,则有利于天然气有效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8.
砂体和断层是泌阳凹陷油气运移的基本要素.砂体与断层匹配形成三类油气运移输导体系:砂体单因素输导体系发育于凹陷南部.以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为特征;断层单因素输导体系主要由东、南部边界断层构成.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砂体一断层复合输导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北部,受断层性质、断面产状、形成时期、以及与砂体和鼻状构造的匹配关系的影响。油气输导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油气藏类型和分布规律.南部以各类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最为发育,南部边界断裂附近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北部斜坡带发育复杂的断鼻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9.
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技术在白马庙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西白马庙地区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砂体分布非均匀性强,对砂体的定性描述已经不能满足气田深入开发的要求。地震反演方法近几年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解释,为此选取该区联井地震剖面,开展多种反演方法效果试验,结合已钻井实际资料分析,最后确定选用伽马反演预测蓬莱镇组内部砂体纵向及横向分布,并进一步反演孔隙度,实现了对砂体的定量描述。实践表明,高斯配置协模拟法对于该区块砂岩储层预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气田上古气藏成藏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里格庙气田是上、下古生界2套含气层系叠合发育区,通过对其上古气藏成藏规律系统研究,得出:天然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条件较好,气源岩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的含煤地层,所产气为高成熟裂解气;气田处于油气就近运移的指向带上,利于天然气富集;砂体的储集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天然气聚集不严格受控于构造,形成局部透镜状盒。至山2段岩性圈闭气藏;气藏表现为负异常流体压力的特征,并具有特有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港西油田浅层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的接替资源,分析了港西油田浅层气藏储层条件、气源条件、运移条件以及浅层气得以保存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①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和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砂体组成,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浅层速度变化快,为研究区主要含气层系,储层物性好,为新近系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②港西地区断层发育,新近系和古近系又是不整合接触,为港西油田凸起的浅层气从深层往上运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浅层区孔渗性好,烃源岩丰度高,因此砂层也成为有效的输导系统;③馆陶组、明化镇组均发育较好盖层,成藏和保存条件优越。结论认为:港西油田浅层天然气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勘探成果和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并应用油气地质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了该区构造演化史、沉积史与油气运移的有机联系,发现主干边界断层及其上盘主要同向调节断层的相对陡倾斜部位,往往是构造岩性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而相对缓倾斜部位多是构造圈闭相对发育的部位;砂体展布及物性特征对油气运移与储集有着重要控制作用,沙二段和沙三段的砂体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且直接与烃源岩相接触,是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或聚集场所,而沙四段厚砂体基本上都分布在凹陷的边缘,但是也与烃源岩相接触,也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和场所;研究区水下扇及浊积扇砂体本身就处在生油岩的包围之中,因上下被生油岩夹持,油气可以直接进入砂岩体成藏;生油洼陷深部的超压环境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油气生成后在油源断层、优质砂体以及不整合面组成的输导系统内分别向浅部和侧向运移形成各类油气藏,运移过程中又受次级断层和层内砂岩非均质性的影响,使其运移路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近年在中央坳陷边缘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连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但盆地中部凹陷区针对该领域的钻探仅2口井获低产而多口井目的层未见油气显示,因此亟需深化该地区的油气成藏认识,明确其主控因素。通过对中部凹陷区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已钻井成藏分析,明确凹陷区失利井未获油气发现的直接原因为局部“通源断裂”不发育和储层物性差。基于此,建立了凹陷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藏“通源断裂”、“优质砂体”二元控藏的下生上储成藏模式。根据“通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明确地层超覆背景下的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低位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岩性油气藏是下步风险勘探的首选领域,有利区面积约3 600 km2;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层系内的非常规油气和源外多层系常规油气综合勘探是未来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白驹凹陷洋心次凹自2005年投入勘探以来,已发现多个小断块油气藏。为认识其油气富集与成藏模式,提高勘探成功率,以油气富集规律与成藏模式分析为主线,通过烃源岩评价及成熟期分析、圈闭类型划分,研究了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岩浆岩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认为:①白驹凹陷洋心次凹发育成熟的古近系泰州组陆相湖盆泥质烃源岩,其油气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渐新世末的盐城期是陆相油气源的主要运移、聚集及成藏期,断裂形成的复杂小断块圈闭类型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②贯穿生油深洼的大断层是沟通主力油源区的主要油气通道,油气以断层和砂体为运移通道,就近运移与聚集成藏;③成藏类型为岩性+断块、断块+岩性等的多种圈闭组合的小断块层状砂岩低渗高凝油藏,岩浆活动有利于提高地温梯度,对油气运移、聚集不起破坏作用。结论指出:洋心次凹进一步勘探的重点应以泰州组一段为主,阜宁组一段为辅,若在"油源、储层、圈闭"三者配置条件好的地区找到匹配比较理想的圈闭,将有希望获得新的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5.
浅层气作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新领域,具有极大的资源潜力。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和室内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层浅层气气藏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机制及富集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背斜构造背景与多方位断层分割,气藏圈闭主要有背斜、断背斜、断块和断鼻4种类型;气藏平面上受正向构造影响,主要分布在背斜和鼻状构造高点,垂向上受储盖组合特征影响,主要分布在中、下部H5-H1小层;葡萄花构造天然气成因为生物气,主要来自嫩江组一段、二段,葡西鼻状构造天然气成因为生物气、油型气和无机成因气组成的混合气,分别来自嫩江组一段、二段、青山口组和深部。进而总结出黑帝庙油层浅层气富集主控因素:①多套优质烃源岩构成了浅层气富集基础;②气源断层与有效盖层匹配控制浅层气富集层位;③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构成了浅层气富集优质储层;④断层侧向封闭性决定浅层气富集规模。最终建立了浅层气成藏模式:明水组沉积末期构造反转定型,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复活开启,下伏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着气源断层上运,然后进入与气源断层沟通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优质储层砂体短距离侧向运移,最终在背斜、断背斜、断块和断鼻圈闭中聚集成藏。在气测解释基础上采用容积法计算浅层气累计地质储量86.8×108 m3,并刻画出7个浅层气富集区块。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斜坡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新近发现了大型的连续型砂砾岩油藏群.为及时总结、丰富发展连续型油气地质理论,并为深化下步区域勘探提供依据,在对这些油藏群进行精细构造解释、沉积体系研究及储盖组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成藏要素和油藏特征.结果表明,玛南斜坡区风城组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类型好、成熟度高;中拐...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松辽盆地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不清的难题,利用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疏导体系、油水关系、油藏类型以及油藏控制因素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葡萄花油层原油主要来自西部的三肇凹陷和东部朝阳沟阶地局部地区青一段,还有一部分来自下伏扶杨油层;区内断裂可以分为油源断裂、疏导断裂和封闭断裂,其中疏导断裂在研究区中广泛分布;西北砂体主要为内前缘河道砂,东南部主要为外前缘席状砂,西北部砂体的储集性和物性好于东南部。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油源断裂和砂体共同控制,成藏模式主要有“近源成藏”模式和“上倾成藏”模式两种。对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的研究,对下一步葡萄花油层确定勘探目标和储量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在赤水地区官南构造钻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四段气藏以来,针对赤水及邻区陆相碎屑岩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工作,但大多侧重于地震资料的重新处理及解释、区带及圈闭评价、地层沉积及储层研究。为了进一步深化对该区须四段气藏成藏的认识并指导勘探工作,在系统总结上述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对烃源岩、天然气组成与碳同位素特征及储层沥青等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须四段储层发育于辫状河河心滩亚相,为特低孔低渗的孔隙-裂缝型储层;须家河组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须四段气藏是一个以海相为主、陆相为辅的上移新储型混源气藏;须四段气藏主要受气源输导体、沉积相、裂缝发育程度及适时的圈闭条件等的控制,气藏具有“多源混合,多期充注”的油气成藏特点。最后提出建议: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必须寻找大的断裂带(未断穿侏罗系区域优质泥岩盖层并与下部海相烃源岩沟通)及裂缝发育的部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正向构造带勘探难度的增加,洼槽区逐渐成为渤海湾盆地富油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而成藏机理的特殊性制约了洼槽区勘探的深入。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洼槽生烃能力、油气成藏时期、成藏动阻力条件以及输导体系等分析,探讨了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模式。研究表明,饶阳凹陷富油洼槽区有效生烃范围大,热演化程度较高,存在东营组沉积末期和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2期主要生烃及成藏过程;东营组沉积末期油气充注范围较小,储层物性好,成藏阻力小;而明化镇组沉积充注时期,储层物性差,成藏阻力大,但剩余压力大,油气成藏动力强。洼槽中心区的油气多沿源岩层系中的砂体、裂缝和小断层等进行短距离运移聚集形成岩性为主的油气藏;洼槽边缘区往往发育深切入烃源岩的油源断层,成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油气沿断层运移聚集形成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富油洼槽区存在"源内-两期成藏-隐蔽输导-短距离运移"与"源外-单期成藏-断裂输导-垂向运移"2种油气成藏模式,成藏动、阻力条件控制着洼槽区有效烃源岩层系内油气成藏的物性下限,而断层为主体的输导体系分布特征及有效性控制着洼槽区源外油气的分布和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