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南雄国家基准气候站2010年8月5日和23日出现的大风现象,归纳了大风现象出现时的记录处理,提出了编发大风重要天气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观测、发报错情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杨帆 《广西气象》1998,19(1):48-50
介绍实现台风加密观测指令报的自动编发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规范和实践工作经验,提出编发AB报农气部分应注意的问题,以利于台站编报人员正确编报,提高编报质量。  相似文献   

4.
介绍实现台风加密观测指令报的自动编发方法。  相似文献   

5.
浅析大风天气现象的记录与编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风现象的查询、记录、编报流程及编报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以期给广大测报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AB报中灾情段及地方补充段中灾害项目的编发应注意的问题给出了概括、总结,供编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规范和实践工作经验,提出编发AB报农气部分应注意的问题,以利于台站编报人员正确编报,提高编报质量。  相似文献   

8.
龙川县大风观测记录特征及测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龙川县近50年的大风记录,探讨了大风天气的特征规律。分析表明:龙川县灾害性大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大风的出现主要集中于春夏季节的午后时段,且多伴随雷暴、闪电、阵雨或飑等天气现象,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复杂多变、危害性大等特点。结合业务实际提出了如何避免大风的迟测与缺测策略,以提高大风天气的测报水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0-2011年不定时重要天气报告编发错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常见错情及致错原因,并提出实际工作中提高重要天气报告编发质量的改进措施。分析表明:重要天气报告发报错情主要集中在2008年6月后执行的新增发报项目的编发上,约占到总错情数的98%;基本编报技术规定掌握不准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以下简称OSSMO软件)操作不正确是致错主要原因;霾是发报出错频率最高的重要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0.
1 对编发加密报的技术规定应明确认识1 .1 中国气象局 1 999年下发的《地面气象电码手册》已有修改 ,例如原 ( GD- 0 5 )电码 2 .6条天气加密报分为必发组和选发组的规定就已取消。实际工作中应该以陕气业发 ( 2 0 0 1 ) 1 7号文附件2加密报电码 ( GD- 0 5 )修订稿和省局有关补充规定为准 ,否则就会发生系统性执行错误。1 .2 加密报电码 ( GD- 0 5 )“编报规定”中明确规定 ,除考虑到因一般站夜间不守班而作的补充规定外 ,加密报的主体部分均按天气报 ( GD- 0 1 )中有关规定执行。据此理解 ,加密报电码 ( GD-0 5 )中要求编报 ,但没…  相似文献   

11.
介绍9210工程业务化运行以来气象报文的主要编发错误,包括编报错误和传输错误,分析常见错误的特点,并提出避免错误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大风的时空统计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统计了1961-1999年39a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表-1资料,给出新疆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大风日数的高值区在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西部,阿拉山口,达坂城大风最多,准噶尔盆地中心,塔里木盆地南缘最少。(2)大风年总日数的变化有明显的波动性,大部分地区80年代起大风日数有减少的趋势。(3)春,夏季大风最多,以5,6月最为频敏,大风主要出现在上年10时到午夜23时,半数以上的大风持续时间在1h以上,以0.5h以内最多。  相似文献   

13.
北疆冬季降水异常与前期环流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关分析法计算了北疆冬季降水与前期各月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的相关系数,选择相关好的域计算了北疆冬季降水异常年份对应的前期相关月的500hPa距平场,结果表明当年9月欧洲脊的强弱及新疆上空急锋锋区的位置与前冬降水异常有一定的相关,6月北欧-极区冷空气的强度及12月西西伯利亚脊的位置和强弱与后冬降水异常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30 年平均气象资料和夏季NOAA卫星AVHRR 资料,分析欧亚大陆桥( 中国段) 沿线的气候、植被特征及其关系。对影响铁路运输的风沙天气等气象灾害资料与沿线植被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09.4.15”渤海和山东强风过程的动力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春岩  杨晓霞 《气象》2012,38(3):266-273
2009年4月15日,渤海和山东大部出现了一次强风天气过程。本次过程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强风在渤海及山东附近显著加强等特点。为探讨强风的成因,根据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分析资料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风过程是在低层冷锋、高层低涡横槽影响下产生的。冷空气向南推进过程中,冷平流中心由高层向低层传播,850 hPa以下冷平流不断加强,使冷锋不断增强。冷空气到达渤海湾后,锋前的强暖平流与锋后的强冷平流造成低空锋区进一步增强。冷锋次级环流的下沉运动与地面正变压中心对应,变压梯度风与大尺度气压梯度风共同造成强风过程,而强风中的阵风可能与次级环流的强烈脉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渤海大风的次天气尺度环流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军  张胜军  朱晶  赵雅轩 《高原气象》2012,31(4):1032-1041
选取2008年12月出现在黄、渤海的一次大风过程,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大风期间的次天气尺度特征及其与天气尺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大风区的次天气尺度环流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这种波动结构的维持与否和大风期间的天气尺度背景密切相关。黄、渤海位于高空槽前,波动结构维持,该区域从次天气尺度系统获得正涡度和动能,气旋发展,大风形成。中纬度斜压带东南移至黄、渤海上空,波动结构遭到破坏,消耗次天气尺度系统涡度,气旋减弱,但低层大气仍获得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大风维持。在与高空槽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虽然次天气尺度环流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但低层大气若获得次天气尺度动能,则有利于动能输入地区的风速增幅和大风持续,若消耗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大风停止。次天气尺度动能大值区主要在850hPa以下的低层。  相似文献   

17.
“飑”是一种较复杂的天气,发生频次较少。本文通过对飑的特征的分析,总结了判断的方法,并结合典型个例分析飑与雷暴过境的区别,对其记录方法加以说明,对观测员正确判断记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1981-1995年的大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用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压预报于田县5月大风天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28日发生在呼伦贝尔市一次全市性寒潮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冷涡和蒙古气旋及冷锋是造成这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导系统;高空强锋区及低层强温度平流是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高低空急流为大风天气提供能量;气压梯度大和冷锋后较大的3h正变压与大风天气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月20日湖南和广东雷暴大风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方翀  俞小鼎  朱文剑  尹忠海  周康辉 《气象》2015,41(11):1305-1314
利用常规探空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夜里到20日凌晨发生在湖南中南部和广东北部的一次区域性雷暴大风天气进行了分析,发现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尺度背景是北支高压脊的崩溃和南支槽的建立,槽前出现较强的低空急流和切变线并在湖南中南部和广东北部形成了上干冷下暖湿的温湿配置结构下发生并强烈发展的;地面自动站观测显示北风侵入到前期露点温度较高的贵州黄平地区并形成风向辐合触发了对流,之后对流单体东移进入前期地面辐合线和露点锋相配合,同时500 hPa极为干冷的湖南中部偏南地区不断发展加强成对流带;雷达观测显示19日夜里在湖南西部不断出现对流单体并在其东移南下过程中最终形成飑线结构,该飑线中存在多个超级单体;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中气旋产品与雷暴大风出现时间对应比较发现:大多数由中气旋引发的雷暴大风,在雷暴大风出现前2~3个体扫,其中气旋底高不断下降至2 km左右或以下,且在雷暴大风出现前1~2个体扫,中气旋的最强切变高度显著下降至中气旋底高位置附近;通过风廓线雷达数据与雷暴大风出现时间对应比较发现:底层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大幅度的跃升通常在雷暴大风出现前10~15 min左右出现,其对雷暴大风的出现可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