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课题研究提供了改良的人精子染色体直接制备,G显带核分析技术。在对80例对象的人精子染色体直接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中,成功率为62.5%,较Templado方法的成功率(58.1%)进一步提高。通过对正常人,不育,流产对象的男性精子染色体研究,发现精子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率分别为:正常人2.3%和0%,不育14.0%和4.8%,流产组4.5%和2.4%,不育和流产组的畸变率较正常人增加。在对5例染色  相似文献   

2.
用改良法对52例正常人进行生精细胞染色体直接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成功率为88.5%,与Templado方法58.1%比较有差异。生精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为3.52%。对90例临床患者进行生精细胞染色体研究,其相应的总畸变率分别为:少精症组6.71%,流产组7.74%,精索静脉曲张组6.25%,均较正常人增加。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4例恶性骨肿瘤和14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与15例正常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改变。结果畸变及微核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恶性组染色体的平均值,正常二倍体81.9%,非正常二倍体18.1%,结构畸变率5.9%,微核率7.3‰,与良性骨肿瘤组的94.4%,5.6%,2.14%,3.1‰及正常人群的97.6%,2.4%,0.93%〉2.4‰相比较,存在高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急性放射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方法:对4例患者的意外受照史、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染色体畸变率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意外受照者全身及局部受照剂量分别为:1.78Gy、30Gy,0.12Gy、5.42Gy、0.014Gy、2.80Gy,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7.33%、2.5%、1.5%;1例非意外受照者的受照剂量小于0.05Gy,染色体畸变率为0%。结论:染色体畸变率可作为定性、定量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酒精和香烟烟雾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②方法实验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酒精分别为每天4,2,1g/kg给小鼠灌胃;同时各组被动吸入香烟烟雾4支/42升,持续时间分别为8,4,1min,1次/d,连续5d后,观察小鼠精子的形态并做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③结果高、中剂量组的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322,7.623,P<0.01);高、中、低剂量组的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畸变细胞率及染色体数量异常细胞率都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8.632~16.235,P<0.01),且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④结论酒精并香烟烟雾联合染毒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具有遗传学损伤作用,这种毒作用可影响精子形成过程的两个阶段——精原细胞增殖时间和精子在附睾内成熟时间。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6例未经放、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脆性部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有18对染色体异常,集中表达在1、3、5、6、9、10、17和X染色体上,其中脆性部位3P^14表达率最高,其次是1P^32、1q^32、6P^21较高,染色体畸变率及脆性部位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宫内TORCH感染、严重结构畸形和其他严重异常的关系,了解其在评估胎儿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对135例妊娠早期(11~13+6周)NT≥2.5 mm且行产前诊断的单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胎儿染色体核型、TORCH-DNA/RNA、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随访胎儿超声筛查结构异常情况及妊娠结局。按NT厚度将其依次分为5组,2.5~2.9、3.0~3.4、3.5~4.4、≥4.5 mm为第1~4组,颈部水囊瘤为第5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几种常见染色体异常胎儿的NT值是否有差异。【结果】①135例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核型异常36例(26.7%);结构异常32例(23.7%),其中严重心脏畸形11例(8.1%),重型α地中海贫血7例(5.2%),未发现TORCH宫内感染。妊娠结局:随访率97%(131/135),产前诊断术后无自然流产及宫内感染,死胎3例,引产51例,活产77例。②五组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0.3%(4/39)、13.9%(5/36)、28%(7/25)、56%(14/25)及60%(6/10),严重心脏畸形发生率分别为0%(0/39)、5.6%(2/36)、8%(2/25)、20%(5/25)及20%(2/10),结构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7%(3/39)、19.4%(7/36)、24%(6/25)、44%(11/25)和50%(5/10),检出重型α地中海贫血例数分别为1例、4例、1例、1例和0例。五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及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 < 0.001、P = 0.003及P = 0.014),而且发生率均随NT增厚而升高。③39例NT临界增厚组(即第一组)进行早孕期染色体非整倍体联合筛查后高风险17例,低风险22例,经产前诊断确诊后高风险组发现4例染色体异常,低风险组未发现染色体异常。统计学分析发现NT临界增厚组染色体非整倍体联合筛查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 vs 0%,P = 0.029)。④检出的主要染色体异常包括21三体综合征11例、18三体综合征8例和Turner综合征7例,其NT值中位数值分别为4.0(2.6 ~ 8.0)mm、8.0(2.6 ~ 8.8)mm和12(6.0 ~ 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结论】 NT增厚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严重心脏畸形和重型α地中海贫血等多种异常有关。随着NT值的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及心脏畸形的发生率升高。在常见的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异常胎儿中,其NT值厚度不同且呈增厚趋势。对NT增厚(NT≥3.0 mm)胎儿可直接行产前诊断;对NT临界增厚(2.5~3.0 mm)胎儿,建议行妊娠早期染色体非整倍体联合筛查后根据风险值决定是否行侵入性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以正常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单纯外用花椒毒内酯,结香甲素,连续给药7d,致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相应各达2%及0.2%,两者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UV-N细胞,给药1周,花椒毒内酯组致染色体畸变率为6.0%,结香甲素组为1.0%(P〈0.001)。治疗2周则分别为4.0%、2.0%(P〈0.05)均呈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在光化学疗法中,花椒毒内酯外搽有明显的致诱发毒性,而结香甲素具有明  相似文献   

9.
对37例生育男性、67例不育男性精液,采用巴氏染色法,按WHO标准进行精子形态学和生精细胞分析。结果正常形态、小头和锥形头精子的百分率生育组分别为71.51%±14.85%、4.57%±2.31%和7.12%±3.49%,不育组分别为52.27%±21.13%、10.61%±7.29%和17.90%±9.12%。生精细胞数/100条精子、精原细胞百分率、次级精母细胞百分率及精子细胞百分率生育组分别为2.6±2.1、2.3%±1.3%、8.9%±5.6%及82.0%±12.2%,不育组分别为7.0±4.4、6.2%±3.9%、15.2%±7.1%及68.7%±16.1%。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精子形态和生精细胞分析对评估男性生育力及不育病因分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6例未经放、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脆性部位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有18对染色体异常,集中表达在1、3、5、6、9、10、17和x染色体上,其中脆性部位3p14表达率最高,其次是1p32、1q32、6p21较高,染色体畸变率及脆性部位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1.
自然流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流产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核型分布以及染色体平衡易位以生育的影响。方法:9258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收获制处,G显带处理。必须要加做C带、N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染色的异常率为2.7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12%和3.3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产超过3次的患者,其染色体异常率显著性增加(P<0.01)。在252例异常核型中,平衡易位,数目异常、倒位、缺失和标记染色体分别占81.0%、13.1%、4.0%、0.4%和0.8%,130例平衡易位携者有473次妊娠,流产占90.1%,死胎,分娩异常后代,分娩正常后代,分娩易位后代分别为4.7%、4.0%、1.1%、0.2%,结论:流产患者中,女性染色体异常率高于男性,流产超过3次的患者,其染色体异常显著增加,平衡易位是流产患者主要的异常核型,其妊娠结局以流产为主,应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生育失败(包括自然流产、死胎、畸形史者)及其部分家系共212例外周血 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有崎形儿与死胎生育史的31对夫妇其表型及染色体核型均正常,但检查发现有6例子女为21三体患儿,习惯性流产夫妇71对,检出染色体异常6例,其异常率为4.2%,稍高于国内外报道结果3.2%。结合文献,对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病因等加以探讨,并提出一系列优生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Lep)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CP)不育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CP不育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健康正常男性4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Leptin值、精液质量分析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Lept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a+b)级精子活动率、精子成活率、精子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瘦素与CP、不育症有密切相关性。患者血清Leptin水平升高和CP等叠加因素导致精液异常为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整复性宫腔镜手术在不孕不育症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复性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宫腔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方法共计234例不孕不育病例,将其分为TCRS、TCRA、TCRM三组,术后随访各组妊娠情况与妊娠结局。结果TCRS、TCRA、TCRM三组的妊娠率分别为44.61%、40%、60.57%。TCRM组与TCRS及TCR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CRA组自然流产率为30.95%,高于TCRS组(15.62%)和TCRM组(4.65%),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整复性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宫腔因素不孕不育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海玲  宁学玲 《吉林医学》2013,34(16):3090-3092
目的:探讨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抗精子抗体(ASAB)对不孕者和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68例不孕者和168例习惯性流产者进行了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检测并分析其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同时与正常对照者作对比研究。结果:习惯性流产者EMAB阳性率为40.5%(68/168),ASAB 15%(3/20),总阳性率为30%(6/20)经统计学处理,(χ2=3.88,P<0.05),不孕者EMAB阳性率为47.6%(80/168),ASAB5.9%(10/168),总阳性率为53.6%(90/168),对照组EMAB15%(3/20),ASAB 5%(1/20)总阳性率为20%(4/20),经统计学处理不孕者EMAB阳性率P>0.05,AS-AB阳性率P<0.05,ASAB阳性率P<0.01,习惯性早期流产(孕龄<12周)患者EMAB和ASAB阳性率分别为9.8%(12/123)ASAB阳性率为44.7%(55/123)明显高于晚期流产者(孕龄≥12周,P<0.05)。结论:EMAB和ASAB与子宫内膜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干扰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导致不孕,故检测EMAB和ASAB对不孕者和习惯性流产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孕及反复流产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与抗心磷脂抗体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因素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不孕及反复流产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50例原发或继发不孕患者(不孕组)、198例反复流产或有胚胎停育史患者(流产组)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sAb及ACA抗体。结果:不孕组AsAb的阳性率为31.33%,ACA的总阳性率为4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流产组AsAb阳性率为25.25%,ACA总阳性率为50.5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孕及反复流产妇女与体内AsAb和ACA的存在有关,应用其对有不良孕产史及不孕的患者进行检测可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不育患者和捐精志愿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967例不育患者(不育组)和3 184例精液初筛合格的捐精志愿者(捐精组)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两组异常核型发生率和异常核型构成情况。结果不育组异常核型发生率显著高于捐精组(14.06%和3.39%,P<0.01)。不育组主要异常核型为非多态性变异,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捐精组(9.62%和0.25%,P<0.05);捐精组主要异常核型为多态性变异,其发生率与不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4%和4.44%,P>0.05)。不育组另发现2例世界首次报道核型,分别为46,XY,t(3;12)(p23;q24)和46,XY,inv(20)(p13;q13.1)。结论染色体非多态性变异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不育患者和捐精志愿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 DFI)对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助孕后冷冻胚胎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ICSI助孕的87对夫妇的一般资料,排除女性因素不孕与夫妇双方染色体结构异常和男性Y染色体微缺失,对不同DFI男性患者进行分组,并对2组患者睾丸体积(超声多普勒)、血清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等激素、精液常规分析、精子DFI和临床妊娠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DFI患者组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不孕时间、冷冻解冻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日雌二醇(E2)、FET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I≤25%组的受精率、双原核(2 Pronucleus,2PN)形成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0.92%、85.37%、96.34%、23.56 %、31.78 %,DFI>25%组分别为70.51 %、71.71%、88.05 %、11.30 %、14.14 %,上述各指标DFI≤25%组均大于DFI>25%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I≤25% 组的临床妊娠率(45.24%)大于DFI>25% 组(20.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0, P=0.012)。结论 精子DFI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异常升高的精子DFI(DFI>25%)将对临床妊娠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对生育组(n=14)、不育组[(n=48),少精子症(精子密度<10×10•mL-1)11例、弱精子症(a+b级精子百分率<50%)25例、畸形精子症(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14%)12例]进行精液参数检测,瑞-姬染色检测精子凋亡率。结果:不育组及不育组中的少精子症组精子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生育组(P<0.05);弱、畸形精子症组精子凋亡〖JP3〗率与生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密度异常组(精子密度<20×106•mL-1)精子凋亡〖JP〗率明显高于密度正常组(精子密度≥20×106•mL-1)(P<0.05);a+b级异常组(a+b<50%)精子凋亡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精子形态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14%)凋亡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不育组精子凋亡率高于生育组,尤其是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