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流泪是人类的一种生理功能,它不仅可以湿润眼球,减轻摩擦,还可以发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但有许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不自觉地流泪,尤其是见风或是天气寒冷时。眼泪是由受神经系统支配的泪腺分泌的,经眨眼动作,导流到内眼角的泪湖———小蓄水池,然后通过泪点(上下眼睑各有一个)的虹吸作用,经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流入鼻腔。这是泪水正常的排出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泪小管及周围肌肉的协作,尤其是泪点对泪水的虹吸作用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人眼每天产生的泪水只有0.5~0.6毫升。这些泪水一部分在湿润结膜及角膜表面时被蒸发,其余的部…  相似文献   

2.
秦华 《当代医学》2011,17(27):40-42
目的探讨泪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术眼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变化。方法 37例37眼泪腺肿物患者行泪腺肿物切除手术,分别观察术前、术后2周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并行相关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液分泌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结果泪腺肿物切除术后2周,小部分患者出现干眼症状(16%),反射性泪液分泌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2周角膜荧光素染色、基础泪液分泌和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泪腺肿物切除术后,小部分患者术眼出现干眼症状,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3.
泪液由泪腺分泌,含有多种抗菌成分,对保护角膜功能抵抗眼部细菌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泪液分泌的多少,对稳定眼部功能特别是角膜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眨眼症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40只眼小儿眨眼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泪液分泌试验.均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 40只眼均有着色;15例泪膜破裂时间缩短;18例眨眼症状消失.结论 角膜的点状浑浊和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是造成小儿眨眼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徐航 《大家健康》2008,(3):60-60
正常的泪液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后分布于眼睛表面,起到湿润和保护眼睛的作用。一部分泪液被蒸发到空气中,另一部分则汇集于大眼角,再经一个管状结构(医学上叫做泪道,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进入鼻咽部。其中任何一个部位阻塞都会影响泪液的引流。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多数是由于孩子刚出生的一段时间内鼻泪管的下端还没有完全发育好,  相似文献   

6.
Sjogren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患者可因泪腺病变导致泪液分泌障碍而出现眼部干燥症状。有效的人工泪液治疗鲜有报道。本中心护理组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1],观察中药人工泪液在临床中的应用。1材料和方法1.1患者的选择和治疗护理 在我院1994年以来收治的Sjogren综合征患者中,选80例有双眼干眼症状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40人。第一组用传统的1%环孢霉素A局部点眼治疗,一日次;第二组用1%环抱霉素A加中药人工泪1号点眼治疗,环抱霉素A点眼后30min加中药人工泪液1号点眼,一日…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小辈发现,自家老人的眼睛总是有泪光,还有的人出门迎风就流泪,见凉风更严重。上了年纪",泪光盈盈"到底是正常的机体老化现象还是疾病?老人眼中常含泪水主要有5个原因。干眼症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逐渐减弱,原因是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引起泪腺和睑板腺功能减低。尤其是  相似文献   

8.
泪道为引导和排泄泪液的通道.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正常情况下泪液从泪腺分泌后进入结膜囊,依借睑结膜与眼球表面之间存在的毛细血管的空隙的吸力被引流至内眦部的泪湖,再由小点进入泪道,最后由鼻腔排出.由于炎症、外伤、结石、息肉、肿瘤等的影响,泪道系统各个部位都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阻塞而引起流泪,给病人造成不便与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联合泪腺脱垂内固定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泪腺脱垂的效果。方法:对11例(18眼)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泪腺脱垂患者,采用经皮肤人路提上睑肌缩短术联合泪腺脱垂内固定术。并对术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1例(18眼)随访半年至2年,除术后4例早期有轻度睑裂闭合不全外,余均获得良好效果。上睑缘弧度及双重睑形成良好,无干扰泪液分泌,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泪腺脱垂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及中药对于干眼兔模型泪液分泌量及泪腺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变化,探讨针刺和中药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中药组及针药组5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不作任何治疗。模型组双眼滴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每日4次,直至试验结束。其余组干眼实验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开始,分别用针刺,中药及针药结合对其治疗,不同时段观察各组干眼兔模型泪液分泌及泪腺中乙酰胆碱的含量的变化。结果针刺、中药以及针刺结合中药均可以提高干眼兔模型泪液分泌量,实验第10、17天针药组泪腺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与润目灵结合能明显促进泪腺中乙酰胆碱含量,从而促进干眼泪液分泌。  相似文献   

11.
一位15女性患者,经常规临床检查后,发现有双侧无症状的先天性泪腺瘘管。在两眼的外眦部这个瘘管通往结膜囊。这些瘘管的暂时闭塞,直接引起明显的两眼眼泪分泌减少。先天性泪腺瘘管少见报道,在文献中最先由Beer描述16个病例,其中只有一例是双侧性的。  相似文献   

12.
人们往往在哭泣的时候才注意到眼泪,其实,除了睡眠状态而外,泪腺总是在不断产生着跟泪的,只是在正常情况下分泌量很少,没有被我们察觉罢了。据测量,一个人在觉醒时,16小时的泪液的分泌量才0.5~1毫升。眼泪的量虽然很少,它的作用却不可低估。泪水中除含盐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摘除泪腺后,兔泪液S1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染色的变化及其角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估兔干眼症模型的建立。方法摘除兔泪腺和Harder氏腺,比较泪腺摘除前后S1T、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染色分值的变化,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上皮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泪腺摘除后平均S1T值(15.88±6.29mm/5min)低于摘除前的平均S1T值(20.25±5.52mm/5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62)。平均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虎红评分(分别为8.22±1.99和7.67±0.87)明显高于摘除前(分别为0.22±0.44和0.67±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P<0.0001)。以上3个检查指标的变化说明摘除泪腺后出现水液性泪液分泌缺乏,导致角膜上皮点状剥脱,干燥及坏死。在形态学上泪腺摘除前后的角膜上皮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透射电镜检查发现液化的表层上皮细胞,表层细胞膜破裂。以上的改变均符合干眼症的特征。结论摘除兔泪腺和Harder氏腺后兔泪液分泌减少,角膜上皮坏死,能有效形成泪液缺乏型干眼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干眼体征严重程度及泪腺炎症反应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C57BL/6.NOD-Aec1Aec2小鼠雌性和雄性组各45只,在生后第4、8、12、16、20周龄时进行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s test Ⅰ)、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评分和泪腺组织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计数评估及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第4周龄时,C57BL/6.NOD-Aec1Aec2雌、雄性小鼠均未出现明显的干眼体征.从第8周龄开始,随着周龄增加,2组小鼠泪液分泌值均逐渐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及评分值均明显加重;HE染色显示泪腺组织腺管、腺泡等结构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逐渐加重;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增多,微绒毛减少,细胞紧密连接减少或中断.第16周龄时,雌性小鼠组较同龄雄性小鼠组的泪液分泌值显著减少(P =0.03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高(P =0.028),雌性小鼠泪腺组织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更严重(P=0.017).结论 雌性C57BL/6.NOD-Aec1Aec2干燥综合征模型成年小鼠干眼体征较雄性更为严重,推测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们总认为,只有在偶遇悲伤或莫名感动时,自己才会流下眼泪。但事实上,除了睡眠以外的时间,我们的眼睛表面总是持续不断地有泪水流过。泪水由位于上眼睑中的泪腺分泌,其主要作用是对眼球的表面进行杀菌,洗净其问的灰尘和垃圾,并为眼角膜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兔泪腺形态的影响及对应的泪液量的变化,以此来探讨针刺对泪腺微观形态的影响,从形态上直观的解释针刺增加泪流量的机理。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以阿托品造模3 d成功后,分成2组,针刺组取眼周5个穴位针刺,每天1次,每次留针15 min,共针刺10 d;模型组不做处理。对比针刺对干眼模型兔泪流量及泪腺形态的影响。结果分别在实验5、71、4 d测试针刺24 h后2组泪流量。针刺组泪流量Schirme I试验(SIT)分别为:(9.79±4.39)(、11.69±4.76)、(10.36±4.57)mm/5 min;分别高于模型对照组泪流量(4.94±3.79)、(3.38±2.81)、(7.52±5.04)mm/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光镜、电镜都显示泪腺形态有明显的变化,显示细胞活动旺盛。结论针刺能够改善神经反射敏感性,促进泪腺代谢,从而增加泪液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7.
干眼症(dryeye)又称结膜角膜干燥症,是由于泪腺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多或泪液质量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1].干眼症主要表现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该病目前尚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干眼症5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鼻泪管置管术后流泪的原因,评价鼻泪管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于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因鼻泪管阻塞的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39例46眼,最后一次随访时流泪的患者13例15眼,通过眼表及泪液动力学检查,分析流泪的原因.结果 13例15眼患者中,泪道冲洗不通的4例5眼;冲洗通而不畅的1例1眼;冲洗通畅的8例9眼,其中,结膜松弛2例2眼,下泪小点狭窄1例1眼.泪小点撕裂1例1眼,大泪阜1例1眼,余3例4眼.结论 鼻泪管置管治疗鼻泪管阻塞由于恢复泪液生理排泄功能,疗效好,但也须注意术前检查,术中操作,减少泪道的损伤,寻找防止植管阻塞的有效措施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患有自身免疫疾病的MRL/lpr小鼠作为临床干眼研究动物模型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8周龄MRL/lpr及BLAB/C雌性小鼠各15只,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于8、12、16、20周对各组小鼠行酚红棉线实验检测泪液分泌情况;取各组小鼠泪腺组织行H-E染色分析其淋巴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泪腺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小鼠于16~20周时泪液分泌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泪腺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L/lpr小鼠是一种稳定、简单实用的干眼研究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干眼炎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160眼)患者分成四组: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组):长期配戴RGP(20例,40眼);角膜塑形镜组:长期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22例,44眼);软性接触镜组:长期配戴软性接触镜(20例,40眼);对照组:为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18例,36眼),分别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检测视力,施墨(Schirmer I)试验检测泪腺分泌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印迹细胞学(CIC)观察结膜表层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结膜杯状细胞数目,泪膜羊齿状实验评估泪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的泪腺分泌功能和泪膜破裂时间均降低,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长期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后结膜杯状细胞减少,且不能形成良好的蕨样变现象。结论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可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