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个力作用于金属推块V-带的推块上,前文我们采用测量推块和遥测装置成功地测出了稳态下这6个作用力。本文采用相同的试验和测量装置测出速比变化从低到高或相反的不稳定状态下的6个作用力。实验结果表示除法向力和环与推块间的摩擦力外其余4个力的分布形式是稳态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Fujii  T Kaneh.  S 《传动技术(上海)》2000,14(2):28-36
本研究采用超小型测力仪插入两推块和遥测装置之间的在几种固定速比下测量主动劝带轮上推块压力分布。同时采用一种特别 推则出了环拉力的分布。从实验结果可以作出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3.
大家已经知道,以推型金属带为基件的无级变速箱(CVTs)的传动效率低于速比间断变化的变速器,这种倾向是用CVT由于发动机/负荷匹配得到的燃油经济性的好处有被抵消的趋势.本论文组三篇论文详细地阐述了作为第一级得到的改进效率的带传动中损耗机理的研究.接上述两篇论文本文对由于带组和带的推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带轮和带由于带轮变形的影响发生转矩损失进行模拟分析.本文还描述了附加的实验研究,测出了变速器内两带轮的切向滑动速度.推荐了附加的损耗模型,基于目前其他推荐的理论外,阐述了除论文1和论文2的讨论外的带滑动现象.通过转矩损耗和论文1和论文2中推荐的转矩一力分布的相互作用对比实验范围证实了本文进行的有关分析.本文考虑到其他研究中的新发现,改变目前金属V带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以推型金属带为基体的无级变速箱(CVT)的动力传递效率低于有级变速箱,大家已往认识到采用CVT改进发动机/负荷匹配新取得的燃料经济性的好处有被取消的趋势.本组三篇论文详细阐述了发生在作为第一级用来取得效率改进的带传动中损耗机理的研究.已经进行试验研究了涉及推型金属V-带CVT空载和低载的转矩损失.本第一篇论文述及发生在金属带CVT由于带推块和带间相对运动造成主要转矩损失的新分析方法.本研究考虑到其他研究中的新发现并改进了金属V-带的设计.本文中采用几种不同的试验方法提供的实验数据推荐了转矩损失的数字模型.本组第二篇论文阐述了由于带轮变形的许多附加转矩损失机理.在第三篇论文中阐述了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带滑动损失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推型金属带为基体的无级变速箱(CVT)的动力传递效率低于有级变速箱,大家已往认识到采用CVT改进发动机/负荷匹配新取得的燃料经济性的好处有被取消的趋势.本组三篇论文详细阐述了发生在作为第一级用来取得效率改进的带传动中损耗机理的研究.已经进行试验研究了涉及推型金属V-带CVT空载和低载的转矩损失.本第一篇论文述及发生在金属带CVT由于带推块和带间相对运动造成主要转矩损失的新分析方法.本研究考虑到其他研究中的新发现并改进了金属V-带的设计.本文中采用几种不同的试验方法提供的实验数据推荐了转矩损失的数字模型.本组第二篇论文阐述了由于带轮变形的许多附加转矩损失机理.在第三篇论文中阐述了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带滑动损失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Fujii  T aneh.  S 《传动技术(上海)》2000,14(1):28-37
本文在金属V-带推块型CVT上,测出了主、从动带轮的传递转矩和推力以及峡谷带轮间的轴向力。绘出了不同速比下主,从动带轮间相对于转矩比的比线图并作相互比较。发现推力比与速比几乎和带轮转速及正常转矩下的最大可传递的转矩无关,该推力比是速比的函数,它和转矩比及推块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有关,还导出了带轮推力经验平衡方程式,该式以显函数形式表示。它可以简化并可适用于电控CVT。  相似文献   

7.
以推型金属带为基体的无级变速箱(CVT)的动力传动效率低于有级变速箱,大家已经认识到采用CVT改进发动机负荷匹配所取得的燃料经济性的好处有被取消的趋势.本组三篇论文详细阐述了发生在作为第一级用来取得效率改进的带传动中损耗机理的研究.本第二篇文章是接上第一篇论文,其中进行了分析由于带轮和带的推块之间相对运动产生的损失.进行附加的实验研究表明在变速器的带轮上产生较大的变形,除第一篇文章讨论之外进一步推荐转矩损失模拟表明转矩损耗较小,但与带有关联的转矩损失仍较大.本研究考虑到其他研究中的新发现并改变金属V带的设计.本组中第三篇论文开发了许多模型,依据于第一篇论文中开发的力分布模型来预测变速器装置中带滑动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推块式V型金属带无级变速器可以实现理有效的工作,比普通的自动变速器油耗低、传动性能好,因而最近吸收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Van Doorne’s Transmissiee(VDT)公司开发的推块式V型无级变速器。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无级变速器金属V带传动过程中瞬态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基于金属传动带与推块相对滑动力学特性以及推块与带轮相对摩擦特性的金属V带传动系统瞬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金属V带在运动过程中各对象速度、加速度和作用力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推块与从动带轮之间的相对切向速度变化区间较推块与驱动带轮大,相对径向速度变化上两者变化区间基本相同;从动带轮上传动带张紧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推块压缩力整体也呈现下降趋势;驱动轮上有用弧段较从动轮大,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上推块与传动带均存在相对滑动现象,且从动带轮上随时间推移两者速度差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李光玲 《机械传动》2014,(11):83-87
针对目前皮带传动动力学响应模型计算时效性差、不能贴近实际工况等问题,运用线性互补理论与罚函数方法对皮带传动系统中皮带与传动轮之间的接触进行模拟,引入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的平面梁单元对传动带进行建模,研究皮带传动接触过程中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皮带传动系统动力损失明显,在初始阶段被动带轮角速度存在明显波动,传动稳定后被动带轮转速趋于稳定;由于皮带存在弯曲强度,驱动带轮包角范围内新型计算条件下单位长度法向作用力和摩擦力在驱动带轮传动接入和传动退出时存在明显波峰,贴合实际工况;皮带传动过程中,在相对速度为零时,驱动带轮与皮带为黏滞阶段,在相对速度大于零时,驱动带轮与皮带为打滑阶段。  相似文献   

11.
金属推块V型带CVT在高速的非稳态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VT(无级变速器)提供的连续速比间的要求有限.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稳态模型,说明CVT的动力学,但它们不能阐述带高速时惯性对CVT性能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将着重于开发一种详细的非稳态模型来探索和了解不同的动力特性对金属推块V型带CVT的相互影响,本文采用连续的库仑(Coulomb)摩擦理论近似模拟带和带轮之间的摩擦.许多研究旨在观测惯量和滑动情况下的载荷状态对CVT传递转矩能力的影响.讨论了计算简图数学模型和不同载荷方案的相应结果.该结果表明惯性对CVT转矩传递特性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机械设计中,设计参数的选择最具灵活性和典型性,参数选择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设计质量的优劣。对V型带传动的两个主要参数--带轮直径和传动中心距的优化选择作了较详细的探讨。论述了带轮直径与传动功率、传动尺寸、V型带寿命的关系;分析了中心距对传动能力和V型带疲劳强度的影响,通过对两个算例的比较,提出了V型带参数优化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冯俊杰 《机械传动》2014,(12):107-110
针对目前多体柔性带传动动力学模型计算误差大与实际工况差别较大等问题,运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建立了多体柔性带传动系统中传动带与传动轮之间的接触与运动模型,研究了多体柔性带传动接触过程中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驱动带轮在改进前后角速度不变,改进后从动带轮角速度变化范围较改进前变小,改进后驱动带轮单位长度法向作用力均比改进前小,改进后驱动带轮包角范围内单位长度摩擦力在大部分阶段大于改进前模型;改进后的多体柔性带传动模型相对切向速度较改进前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个一维连续模型,用它来阐述速比快速变化时CVT变速器的换挡动力学.该模型研究了金属推块之间的间隙对钢带动力学的影响.忽略了片与带轮的扭曲运动,对摩擦力的估算只把它看成是刚体运动.动力传递仅存在于工作弧,在该处片彼此相互挤压,而此时推块间产生压紧力.反之在非工作弧上,金属片是分开的,金属推块间不存在纵向压缩力.本文说明了主动和从动带轮间的动力学性质的明显差异.此外,这种差异也存在于节径增加和节径减少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研究无级变速器在传动过程中的机理特性,在带传动中引入传动带的弹性变形效应,同时考虑分层传动带之间和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作用,建立带传动稳态运转模型,分析系统在稳态运转过程中传动带摩擦力、张紧力和速度在带轮不同位置和不同传动比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动轮区域,当摩擦接触表面摩擦因数较小时,最内侧的传动带将会承担大量载荷,摩擦因数足够大时,各层传动带将会近乎分担相同的载荷,从动轮区域则相反;在主动轮区域最内层传送带传动速度最高并自内向外逐渐下降,随着传送带及带轮之间摩擦因数的增加,各层传送带的速度均增加,从动轮区域则相反;当系统固定带轮间存在一定间距,在传动比为1时传动带长度最小,随着传动比的变化,传动带长度都将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带传动是利用带和带轮之间的摩擦,在两轴或多轴之间传递运动或动力的一种传动装置。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缓冲吸振等特点,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被广泛采用。当然,由于带传动是靠摩擦力实现的传动,故其传动比不够准确,容易打滑。选择适当的张紧方法,施加适当的张紧力可以克服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17.
林孟霞  罗善明  王树人 《机械设计》2007,24(2):47-47,64
提出了在带传动中,采用金属带和在带轮上镶嵌永磁块,形成磁性带传动,从而改善带传动的传动能力.介绍了永磁金属带传动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大宇  梅瑛 《机械传动》1997,21(2):36-39
本文对带传动中有关弹性滑动的几个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推导,分析了传动中带煌拉力变化规律,带与带轮之间分布的正压力和摩擦力,从理论上证明了滑动弧总是靠在带绕出边侧;并推导出弹性滑动角α′以及弹性滑动率ε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永磁带轮式金属带传动的原理、磁力带轮及金属带的结构,并对金属带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永磁带轮式金属带传动是依靠安装在带轮上的稀土永磁体产生磁场以吸引金属带,并大幅度地提高金属带与磁力带轮间的摩擦力而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在永磁带轮式金属带传动中,吸引应力的方向与弯曲应力和离心应力的方向相反,从而可改善金属带的受力状况,降低金属带的最大工作应力。  相似文献   

20.
带传动广泛用于各类机械,但因其在工作中具有弹性滑动的固有特性而导致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不精确、传动效率下降。为了了解带传动产生弹性滑动的机理和影响弹性滑动的因素,建立了传动带弹性变形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截面分析法表明,传动带紧边和松边的拉力差是带传动产生弹性滑动的根本原因。在CQP-B型带传动试验台上进行的带的初拉力、带轮转速和负载等因素对带传动滑动率影响的正交试验表明,这三个因素对带传动滑动率的影响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带的初拉力越大、带轮转速越低、负载越小,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率就越小,反之越大。上述研究结果为分析、设计带传动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