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超 《黄金》2021,42(4):29-34
对浩尧尔忽洞金矿矿岩进行工程地质调查,采用Dips软件对3个研究区899条结构面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绘制相关等密图、极点图、结构面间距直方图和分布频次直方图。采用RMR法在现场进行了岩心调查,矿岩点荷载测试,结构面状态、地下水状态观测,矿岩RQD值统计等工作,对矿岩进行岩石质量评价。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东坑东部矿岩RMR值为45,属于一般岩体,东坑西部、西坑2个研究区矿岩RMR值都为42,属于一般—较差岩体;矿岩较破碎,3个研究区节理间距分别为0.32 m、0.26 m、0.25 m,间距相对较小,对于岩体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矿岩主要由近水平和近直立几组结构面构成,岩石破碎,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厂峪金矿南部采空区周围岩体稳定性问题,采用岩体力学与实际工程问题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在矿山岩体工程地质研究方面,主要研究矿区内岩体工程岩组、结构面、工程结构体、水文地质、构造等地质因素的分布特征和工程结构体的稳定性及其相关因素的联系。本研究成果为金厂峪金矿南部采空区处理方案提供了工程地质依据,保证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高陡岩质边坡地形陡峻,特别是强风化花岗岩质边坡,成颗粒泥质状,在强降雨雨水冲刷下,极易崩解有发生滑坡的趋势;岩质边坡坡面节理裂隙发育强烈,坡面岩体被切割成块状,边坡底部会有崩落岩块,局部坡面形成裸露岩腔。稳定性极差,对附近居民生命安全及建筑物都构成威胁。采用锚杆支护策略,可以更好满足边坡治理稳定的需求,经济性、实用性颇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矿岩质量综合评价和结构块体稳定性分析,探讨了裂隙发育及含软弱夹层的矿体开采中出现的冒顶问题,提出了采场稳定性分析及灾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新锰矿软岩边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新锰矿软岩边坡研究是国内首次进行的软岩边坡稳定性研究。依据大新锰矿边坡工程表土层厚、构造发育、雨水丰富、岩体软弱、采坑较浅的特点,进行了以下9项工作:软岩边坡工程特点及总体方案研究,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自然坡调查与统计分析,爆破震动影响测试与分析,岩体及弱面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稳定性分析及边坡形态参数确定,露天境界修改圈定,边坡治理、管理与监控技术研究,边坡监测网建立方案。用变分法、垂直条块法、毕晓普法及弹性有限元分析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互补式综合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研究对象中采场的安全系数K=1.15,其南坡整体边坡角可由α=42°增至44°,北部矮边坡的整体边坡角可为47°。  相似文献   

6.
井下充填体及围岩的稳定性不仅关系到井下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对残留矿房、矿柱的回采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给矿山井下充填体和围岩稳定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在了解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NASYS数值模拟,对大红山铜矿385中段盘区连续开采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矿房、矿柱的开采对周边围岩及相邻充填体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矿柱在开挖后,部分区段的上、下盘矿岩的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应变及合成位移较顶、底板的大,且相邻矿房临空面稳定性受影响较大,部分甚至有垮塌的可能;胶结充填后,围岩、上、下盘及矿房临空面稳定性都有提高,其中上、下盘的最大位移减少了16.7%。  相似文献   

7.
王平 《有色矿冶》1994,10(5):12-16
本文结合矿山多年开采实际,对本矿在矿体厚度,倾角、矿岩稳定性变化范围均较大的条件下,选择采矿方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种新的采矿方案。  相似文献   

8.
云锡松树脚矿1—1矿体六十年代投产,采空区上部山头因开采影响发生岩移,威胁着山头下方人员与设施的安全。1980年云南锡业公司与北京钢铁学院组成协作组,对“1—1矿体开采引起的岩层移动”开展专题研究。本文以提供的观测资料为依据仅从山体形态,构造弱面、空区冒落状况与坑内外岩移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论证山体稳定性、岩移发展趋势以及如何防止滚石危害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安全填埋场边坡开挖后常年裸露,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通过对边坡初步的削坡减载,使边坡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后,采用注浆微型桩措施,形成群桩阻滑体,同时对周围的岩土体起到提高抗剪强度的作用,经过分析之后安全系数满足要求。另外,增加边坡的坡顶截洪以及坡面排水、坡体排渗措施。从治地表水和治地下水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了边坡的稳定,达到了加固边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铜录山矿露天和地下联合开采的矿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地下采场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为安全、高效地回采地下矿产资源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金山金矿田金山矿区内各矿体的赋存特点和金山金矿目前的采矿状况,对各矿体所适用的采矿方法进行探讨:由于该矿的矿体赋存情况比较复杂,单一的房柱法很难满足发展要求,建议结合各矿体的具体情况,选择相适应的采矿方法,并建议提高井下作业的机械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山东焦家金矿生产技术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焦家金矿生产现状,通过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结合井下矿岩稳固程度,各中段现有工程情况、运输轨道情况、出矿漏斗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提升运输能力、采矿工艺、浅部残采矿体回收拿出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在确保采、掘、充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扩大了矿山生产能力,为矿山稳定持续发展尊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岩金地下矿山采场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学民  朱扬明 《黄金》2003,24(1):27-30
岩金矿山矿岩稳固性较差的采场回采时,往往需要利用支护技术,以增强矿岩稳固性,保证作业安全,降低损失,贫化,提高经济效益。中介绍了岩金矿山目前使用的几种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焦家金矿寺庄矿区矿岩节理裂隙现场调查,获得上下盘围岩及矿体节理裂隙的产状和平均间距,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SIR岩体质量评判方法,根据节理密度换算计算岩石质量指标RQD,以岩体的完整性系数来表征岩体的强度,通过计算得出RMR值,以不同的RMR值来表征岩体的稳定性,预测出采场跨度及其稳定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上盘围岩节理裂隙较矿体及下盘围岩节理发育,并且当节理角度在30~75°之间时,节理分布对岩体强度影响较大;上盘围岩稳定性较差,矿体和下盘围岩稳定性好;由于寺庄矿区7-2号矿体上盘围岩的稳定性差,揭露后需及时进行有效支护,以限制围岩进一步变形和破坏;中段标高越往下,开采深度越深,矿体和围岩的稳定性降低,进行深部开采时,采场需要及时支护以保证作业安全。该研究结果为矿床开采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矿区安全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戈塘金矿矿体厚度变化较大,地质条件复杂。为科学设计井下采场参数,分析采空区顶板的破坏机理及矿柱的承载机理,指导矿山安全生产,以戈塘金矿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采场参数,分析了采场围岩稳定性。通过理论计算,采用房柱法开采时,推荐矿柱尺寸为3 m×3 m,矿房跨度不超过10 m;利用有限元软件Phase2对留设不同宽高比的矿柱时采场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矿柱内部出现应力集中,采空区顶底板、岩帮为应力降低区域;随着矿柱宽高比的增大,采空区边界附近的应力水平和位移降低,矿柱内应力集中得到缓解,变形量降低。综合分析认为,矿柱宽高比对采场围岩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保持矿柱宽高比约为0.500,可以较好地维持采场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自1989年投产至今已有27年历史,受价格和品位波动的影响,黄金价格低迷时,部分赋存条件复杂的矿体未能及时回采,因此矿区内存在较多的高品位人工假底下矿体。人工假底下矿体的开采面临着上覆充填体强度较低、围岩条件复杂和资源难以回收等技术难题。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工业试验等手段,对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内回采人工假底下矿体的支护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确定高品位人工假底下矿体回采支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S10190采场创新采用无架腿支护技术支护顶板,成功回采金矿3 000余吨,避免非人为故意因素情况下偶然性刮倒、碰倒钢支架情况的发生,大幅减少工字钢和木料等采联及通道支护材料的使用量。该技术可以提升机械化作业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场回采效率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谢家沟金矿区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该区经多年勘探开发,资源含量不断减少,需要对其深部矿体进行详查评价,为矿山的进一步发展储备更多的后续资源。在简要介绍矿区和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谢家沟矿区深部金矿体进行详查研究。谢家沟矿区内含矿蚀变带较多,脉岩发育,今后的矿山地质工作应在分析成矿规律基础上,继续加强深边部地质探矿,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随着采矿深度逐步下降、开采范围逐步扩大,应该加强矿床矿石特征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查清矿石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资源与改进选冶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金矿主要开采 7-2# 矿脉,矿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且矿体赋存深度超过 500m,在较大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受采动影响极易冒落。该矿浅部资源采用干式嗣后充填采矿法时岩层不易控制,且留设矿柱造成高品位矿石损失率较高,冒落的围岩混入矿石中使贫化率居高不下。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开采深部资源时变更为进路式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而不同进路的回采顺序对与之相邻的回采进路受力状态影响较大,为提高进路内凿岩、出矿作业的安全性,需深入分析回采顺序与进路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本文提出了 5 种进路回采顺序,并通过 FLAC3D 数值模拟对各回采顺序条件下进路的受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翼阶梯式回采方式,进路周边围岩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回采进路一定时期内能够保持稳定,可大幅提高进路内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张开平 《黄金》2013,(5):43-45
通过对金山金矿矿岩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泊松比、弹性模量、内摩擦角以及内聚力的室内试验,分析了金山金矿矿岩力学特征,提出了矿体、上下盘围岩各向同性特征差,呈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按各向异性矿岩来处理。  相似文献   

20.
红花沟金矿开采急倾斜矿岩均不稳固的石英脉型薄矿体,自20世纪70 年代初期改用干式充填采矿法以来,经历多次试验与改革,回采工艺有许多特点与创新,本文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