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蟠桃原浆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工艺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分析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以及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酒精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29℃,初始糖度12%,此条件下酒精体积分数为6.5%。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0℃,初始酒精体积分数为6.5%,此条件下总酸质量浓度为4.6 g/100 mL。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发酵条件及原料配比的试验研究,得到以云南红梨为原料酿制果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浓度5.67 g/100 mL,醋酸发酵温度33℃,醋母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288 h,醋酸浓度达到5.86 g/100 mL。按此工艺制得的云南红梨果醋外观呈淡金黄色,具有云南红梨特有的香味,口味醇香柔和,外观澄清透明,无沉淀,无悬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8%,酸度(以醋酸计)不低于4.0%,还原糖(以葡萄糖计)不低于0.85%,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食醋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脂肪酶催化大豆油脱臭馏出物(SODD)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反应。对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工艺参数。经分析初步得出脂肪酶催化法甲酯化最佳条件为:甲酯化温度45℃,甲酯化时间16h,转速180r/min,底物比0.1:1。最佳条件下脂肪酸甲酯化率达到96.2%。脂肪酶反复使用6个批次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从麦麸中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去除蛋白质,蛋白酶加入量/麦麸为0.8%,pH值为5.5,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5℃;除淀粉时,水/料为10:1,作用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60℃,加入盐酸浓度1mol/L。  相似文献   

5.
酶法制备复合氨基酸钙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酶法分步水解鸡块、鸡骨来制备复合氨基酸钙的工艺,讨论了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以及复合氨基酸溶液与游离钙的最佳螯合工艺条件,确定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第一步添加胰蛋白酶200u/g,pH值为7,酶解温度为50℃,固液比为1∶6,时间为2h;第二步添加木瓜蛋白酶1200u/g,pH值为7.0,酶解温度为70℃,固液比为1∶6,时间为4h,水解度可达32.29%,钙溶率为25.3%。螯合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为8.0,酶解温度为70℃,配体摩尔比(AA/Ca)为1∶2。  相似文献   

6.
以黑木耳和红枣为主要原料酿造复合果醋,选取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酒精度为影响因子,以果醋的总酸含量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化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红枣果醋的醋酸发酵工艺的最佳参数为:醋酸菌接种量8%,发酵温度33℃,初始酒精度6.5%,在此优化条件下,果醋的总酸含量为6.14 g/100 m L,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酶澄清桂花酒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反应时间4h,酶处理温度40℃,pH值3.0,酶添加量(E/S)0.5%;使用果胶酶澄清桂花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反应时间4h,酶添加量(E/S)0.5%,pH值4.5,酶处理温度40℃。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OD值为指标,对复合酶澄清桂花酒的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反应条件为酶处理温度50℃,pH值4.5,酶添加量(E/S)0.1%,酶反应时间1h。桂花酒的澄清率为28.6%,且制得的溶液色泽金黄、澄清透明、无异味。  相似文献   

8.
以花生、石榴为主要原料,通过工艺参数对饮料感官品质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确定产品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花生石榴复合蛋白饮料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花生打浆料液比为1:15(g/mL),花生浆和石榴汁(原汁)配比为12:1,乳化剂(单甘酯与蔗糖酯配比1:1)0.11%,黄原胶0.08%;一次均质压力为45 MPa,二次均质压力为35 MPa,均质温度70℃;饮料杀菌温度121℃,杀菌时间20 min.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得的饮料色泽自然、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豆油在碱催化剂(KOH)的作用下与甲醇发生转脂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的成分及含量。探讨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添加量为1.3%,反应时间为40min,在此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高达92%。  相似文献   

10.
苍耳子、田基黄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含量测定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考察苍耳子和田基黄中黄酮提取优化的研究和总含量的测定,及对两者黄酮总含量的对比研究。通过芦丁作为标准物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确定乙醇浸提回流法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显示,苍耳子最佳浸提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为1:30 (g/mL),此条件下苍耳子总黄酮提取率为3.89%。田基黄最佳浸提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 h,料液比为1:50 (g/mL)。以总黄酮浸提率作为考察指标,苍耳子最佳浸提工艺下总黄酮的提取率为3.89%;而田基黄总黄酮提取率为4.31%。结果表明田基黄中黄酮含量较于苍耳子高。本工艺简单可行,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鸡蛋壳制备醋酸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蛋壳为原料,研究制备醋酸钙的工艺技术。采用蛋壳粉直接与醋酸在常温常压下发生中和反应来制备醋酸钙,用EDTA络合法检测成品中醋酸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当蛋壳粉投料量为2.5g,中和反应时间为3.0h,料液比为1∶16时,醋酸钙的产量最高,达2.91g,由此制得的醋酸钙纯度为71.0%,产率达99.0%。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丙酸钙生产成本,解决食品加工企业产生的大量废弃鸡蛋壳大量堆积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进行了以鸡蛋壳为原料生产丙酸钙的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固定化纤维床反应器,以鸡蛋壳为原料发酵法生产丙酸钙。在35℃下,40 g/L的葡萄糖,发酵60 h,得到丙酸发酵液。取5 g鸡蛋壳粉碎、煅烧后得到的氧化钙粉末,缓慢加入1 L发酵液中,于35℃反应1 h,得到8.56 g丙酸钙,产率为85.8%。该方法直接将氧化钙粉末加入到丙酸发酵液中,产率较高,是一种有效的丙酸钙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炭疽病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长速率和孢子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温度、光照、pH、湿度及营养条件几个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在10%枸杞汁PDA培养基、25℃、pH6、葡萄糖、甘露糖、甘氨酸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的最佳条件为25℃、pH6、光照条件、蔗糖及硝酸钠;分生孢子在30℃、pH5、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枸杞炭疽病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芋头苗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pH值6.0,时间30min,提取液用量35mL·g-1,此条件下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产率达32.15%。同时分别采用化学法、酶法、酶与化学结合法从芋头苗中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且对3种方法得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酶与化学结合法得到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品纯度最高,生理活性最好,产率为38.23%,持水能力和膨胀能力分别为8.18,10.27mL·g-1。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标记AY493302与缙云麻鸭蛋壳颜色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0只青壳蛋缙云麻鸭及30只白壳蛋缙云麻鸭的血液DNA对微卫星标记AY493302进行多态性分析,探讨该微卫星标记与缙云麻鸭蛋壳颜色的相关性,为鸭青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微卫星标记AY493302在青壳蛋与白壳蛋缙云麻鸭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极其显著(P=2.247E-12),表明该微卫星标记与缙云麻鸭的蛋壳颜色高度相关。其中基因型JJ(365bp/365bp)不仅在2种鸭中的频率差异极其显著(P0.0001),而且只在青壳的缙云麻鸭中出现,在白壳的缙云麻鸭中尚未出现,表明基因型JJ(365bp/365bp)可以作为缙云麻鸭纯合青壳基因标记辅助选择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灵昆鸡产蛋性状与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灵昆鸡产蛋性状选育效果,本研究以灵昆鸡32 个混合家系2 个世代的552 只母鸡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所有个体的300 日龄产蛋量(EN300)、500 日龄产蛋量(EN500)、蛋重(EW)、蛋形指数(ESI)、蛋壳厚度(EST)、蛋壳强度(ESS)、蛋白高度(AH)、蛋黄颜色(YC)、哈氏单位(Hu)、蛋黄重(YW)共10 个性状的表型值,并利用半同胞估计法,估算各性状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3 个参数。结果表明上述所有观测性状的遗传力依次分别为0.208、0.192、0.529、0.468、0.505、0.421、0.297、0.031、0.024、0.187,其中蛋重遗传力最高,为0.529,哈氏单位遗传力最低,为0.024;2 个世代个体的300 日龄产蛋量、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2 个世代间,300 日龄产蛋量、500 日龄产蛋量、蛋形指数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均为正相关,蛋重、蛋黄颜色、蛋黄重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均为正相关,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高度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也均为正相关。这些性状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表现出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温度下山地马铃薯淀粉糊化糖化率进行了比较研究。选用云南省宣威市的山地马铃薯并提取淀粉,在不同α-淀粉酶作用下,选取不同温度、时间、料水比,比较分析糖化率的变化情况。山地马铃薯的淀粉平均含量为11.25%。使用中温α-淀粉酶,料水比为1∶5,糊化温度为80℃,28h能使糖化率达到80%以上;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料水比为1∶5,糊化温度为90℃,16h能使糖化率达到80%以上。这对于节约原材料和生产成本,提高马铃薯淀粉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初始水分(IMC)大豆和棉花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吸湿解吸规律,并建模验证。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贮温15℃、25℃和40℃时,4%IMC在相对湿度(RH)≤18.78%、8%和12% 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棉花种子,15℃时,4% IMC在RH≤7.49%、8%IMC在RH≤18.78%和12% 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25℃时,4% IMC在RH≤18.78%、8%和12%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40℃时,4%IMC在RH≤7.49%、8%和12% IMC在RH≤48.10%条件下解吸,其他条件下吸湿。棉花种子,4% IMC在15℃ RH>55%、25℃ RH>55%和40℃ RH>50%时的安全水分(SWC)依次为10.5%、9.5%和6.5%;8%IMC在15℃RH>60%、25℃ RH>55%和40℃ RH>45%时的SWC分别为10.5%、9.5%和6.5%;12% IMC在15℃ RH>55%、25℃ RH>55%和40℃ RH>45%时的SWC分别为10.5%、9.5%和6.5%。辽豆11在15℃ RH>60%、25℃ RH>55%和40℃RH>45%时,其平衡水分(EMC)超过其SWC(依次为12%、11%和8%);菏豆13在相同条件下水分平衡时的RH比辽豆11高5%。棉花种子EMC在15和25℃ RH>55%、40℃ RH>60%时超过其SWC;大豆种子EMC在25℃ RH>55%、25℃和40℃ RH>60%时超过其SWC。棉花种子的水分平衡时间(d)与IMC(x)、RH(y)和温度(z)的预测模型为d =36.97+1.78x–0.58y–0.58z–0.016xy–0.021xz–0.0012yz+0.007y2,辽豆11的为d =23.29+3.72 x–0.19 y–0.86 z–0.02 xy–0.09 xz–0.008 yz+0.005 y2+0.03 z2,菏豆13的为d =48.64+0.36x–0.44y–1.49z–0.008yz +0.006y2+0.026z2。模型经检验,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精细定位的区域包括三个与抗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研究这三个候选基因在水稻抗性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水稻白叶枯黄单胞菌SCB4-1(Ⅳ型菌)接种分别在20℃、26℃和32℃条件下栽培的感病品种IR24及其含有Xa7基因的近等基因系IRBB7,采集接种前0d(对照),及接种后0.5d、1d、2d、3d、4d、5d和6d的叶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Xa7三个候选基因(CG-XA7-1、CG-XA7-2、CG-XA7-3)在IRBB7和IR24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CG-XA7-1和CG-XA7-2在IRBB7的表达量比IR24的低,CG-XA7-3的个别时间点在IRBB7的表达量比IR24的高,但并不显著;在26℃和32℃条件下,三个候选基因在IRBB7的表达量比IR24的高。对于抗病品种IRBB7,三个候选基因在26℃时的相对表达量比在20℃和32℃的高;对于感病品种IR24,三个候选基因在20℃时的相对表达量比在26℃和32℃的高。根据白叶枯病的发生适宜气温为25~30℃,而20℃以下和33℃以上该病发生受抑制的特点,测试的三个候选基因的表达量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有较高的相关性,可能在白叶枯病抗性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goal of the sintering of magnetite concentrates without carbon,the effect of quality,inert atmosphere and Fe_3O_4 addition on microwave sintering of magnetite concentrates is studied.It is shown that: With the same basicity(CaO/SiO_2=2.5) and microwave heating condition(1000W,2.45GHz,20min),the centre temperature decreaseds with a increasing sample mass;There is no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with and without inert atmosphere in microwave sintering of magnetite in a same microwave heating condition.When 100g sample(CaO/SiO_2=2.5) is heated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1000W,2.45GHz,20min),the more Fe_3O_4 is added,the less liquid phase is produced,which is bad for microwave sintering of magnetite concent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