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文广  黄建  谢富林 《中国医药》2008,3(11):706-707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例22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经可延长的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中使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结果术后患者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按马里兰(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8足,良12足,可2足,优良率91%。结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进行1年的回访,其中优27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92.5%;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有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够确保复位质量,促使骨折愈合,避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23例25足,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1年随访并观察疗效,比较手术前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度变化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效果。结果术后1年所有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Maryland评分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评分优16足,良5足,中4足,优良率达84%。结论术前全面评估骨折情况,掌握手术时机,术中严格规范操作,做到复位精确,术后及时有效处理并发症,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取到满意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分别接受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测量Bohler角和跟骨增宽幅度、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32例病例随访10~18个月,手术组和闭合复位组术后Bohler角和跟骨增宽幅度及Maryland足部评分分别为:(32.30±2.10)°、(26.10±1.80)°;(0.30±0.20)cm、(0.60±0.40)cm;(86±6)、(67±12)。结论 手术组术后Bohler角和跟骨增宽幅度及Maryland足部评分的结果均较闭合复位组的效果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83例(9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对9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部分骨质缺损较大加行自体髂骨移植。结果患者均于术后8~18周后骨性愈合。所有患肢术后6个月行X线检查,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轴长、体宽及丘部总高5项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基本达正常指标。依据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所有患者总体优良率为89.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折愈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固定,术中采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术后定期复查X线,记录骨折愈合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1年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部功能。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2±0.5)个月。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1.3%。结论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能够使跟骨关节面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使足部功能恢复正常,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应用小切口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总优良率为89.7%,术前与术后的Bohler角及踝关节活动范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口小,关节面复位准确,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叶小林  王瑞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757-2759
目的 探讨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2例,采用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矫正跟骨短缩和内、外翻畸形.斯氏针从跟骨结节骨折块的后下沿跟骨轴向钻入直达塌陷的后关节面下方,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长度、高度,将外侧骨折片复位.用可塑形重建钛板固定,X线透视检查骨折复位.结果 本组42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1.4±0.6)周.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跟距关节面平整,跟骨Bohler、Gissane角均恢复至正常范围.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90.5%.未发现手术原因引起的钢板断裂及螺钉断裂.结论 内固定切开复位及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3例(69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Ⅲ型、Ⅳ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术中关节面复位、植骨术后,跟骨外侧放置跟骨Ш型解剖支持板,术后测量Bohle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伤口均无感染和皮肤坏死,复查X线片显示Bohle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8.5±6.1)°和(128.9±4.8)°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优43足,良21足,差5足,优良率92.8%。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90例。根据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与体重、Sanders骨折分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四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吸烟、手术时机和Gissane角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anders骨折分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三因素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主要有Sanders骨折分型、跟骨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它们可作为判断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52例患者,随访23个月,患者骨折治愈情况100%,患者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以及足部功能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P<0.05)。患者足部功能优良率为94.2%。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骨关节愈合情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汪建军  朱成润  刘立明  江兵 《安徽医药》2009,13(9):1050-105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9年3月19例跟骨骨折采用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按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3例,双侧3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6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骨折复位满意。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0足,良8足,可4足,优良率81.8%。无一例发生感染及螺钉断裂。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的l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给予跟骨关节骨折患者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跟骨关节骨折患者28例共30足。在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跟骨侧位、CT及轴位X线摄片检查,然后给予患者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给予患者早期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30足跟骨骨折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复位,28例30足中,优18足,良10足,一般2足。结论给予跟骨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开放复位跟骨钢板(Ⅰ型)内固定的治疗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开放复位跟骨钢板(Ⅰ型)内固定治疗。结果 35例,38足获得随访,按MaryLand评分标准,优12例,良21例,优良率86%。结论开放复位跟骨钢板(Ⅰ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好的方法,但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中的操作细节以及术后合理的功能煅炼。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我科共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1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5例,48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可塑钛钢板治疗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1年7月~2005年2月,共治疗双跟骨骨折11例22侧.按Sandct分型Ⅱ型5例,Ⅲ16例,ⅣⅠ例.通过手术将后跟距关节面复位.恢复Bohler角和Gissans角及跟骨宽度高度,并用跟骨可塑型钛钢板予以固定.结果 11例22例随访时间5~22月,平均1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术后功能,优1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6.3%.结论 切开复位可塑型钛钢板固定,是治疗11例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的81例(84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入选病例均应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跟骨骨折患者Bohler角为(26.2±2.5)°,跟骨宽度(30.1±0.8)m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经临床统计,跟骨恢复优良率为91.7%,并发症发生率为25.0%。结论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钢板内固定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6例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作为切开组,56例行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作为闭合组.对比两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影像学检查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开组的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为92.86%,显著高于闭合组的78.57% (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s角均显著增大(P<0.05),跟骨中部宽度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57%)与切开组(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疗效的比较方面,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以上跟骨关节内骨折与透视下经皮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相当,但切开复位能够更好地改善足部功能,临床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7,(4):284-287
目的:观察跟骨关节内骨折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08例,遵循随机、等分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跟骨Bolher角、Gissane角、足部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跟骨Bolher角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issane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0%(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可促使足部功能恢复,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36例(3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4%.结论 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的方法 ,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28例34足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随访l8~30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本组34足中:优25足、良7足、可2足,优良率94.1%。结论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