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安滴丸 ( NDP)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 :利用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体外血栓形成测定仪、血小板聚集仪等测定血栓形成时间、血栓干重及湿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NDP高、低剂量组均能延缓体内血栓的形成 ,减少体外血栓的形成量 ,并可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上述 3项指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DP具有较好的抗血栓形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银杏滴丸在大鼠体内溶栓作用。方法:通过电刺激法形成大鼠颈动脉混合血栓,测定复方银杏滴丸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体外血凝块溶解作用的影响。结果:复方银杏滴丸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栓重量(P〈0.05);复方银杏滴丸100、200、400mg/kg组对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形成的血栓溶解率分别为29.70%±7.04%,39.94%±4.66%,46.74%±7.42%(P〈0.05),溶栓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复方银杏滴丸具有抑制体内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风愈滴丸对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体外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实验,"胶原蛋白一肾上腺素"致小鼠体内血栓偏瘫实验,观察头风愈滴丸对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头风愈滴丸各剂量组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尤以15倍剂量组疗效更优;对体内血栓实验,头风愈滴丸高剂量组能显著对抗胶原蛋白一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引起的血栓形成,减少动物死亡数并使偏瘫恢复正常.结论:头风愈滴丸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其防治偏头痛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红豆杉片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凝聚率的影响.方法:制造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血栓湿重;采用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凝聚,测定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以及最大聚集率.结果:复方红豆杉片2g/kg、1g/kg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体内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和最大聚集率.结论:复方红豆杉片可明显对抗血栓的形成,并具有明显地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方地龙药酒分别以20ml/kg和10ml/kg给大鼠灌胃,每天1次,连续5天,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维脑路通组比较其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小檗胺对ADP诱导的家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白鼠血栓形成模型有抗血栓作用,其作用与潘生丁类似。  相似文献   

7.
奇奥心血丹滴丸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奇奥心血丹滴丸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体内给奇奥心血丹滴丸后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结果奇奥心血丹滴丸50mg/kg,100mg/kg给药后1h,2h均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抑制率为45%,48%和24%,48%.结论奇奥心血丹滴丸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血以聚集功能测定法、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法对三棱总黄酮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棱总黄酮具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提示三棱中总黄酮为其活血化瘀的有效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9.
以硫代硫酸钠为实验样品,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膜糖蛋白Ⅲ的影响。结果:STS明显抑制以ADP为诱导剂的PagT(P<0.05),而且与药物浓度呈量效关系。STS又使GPⅢ,测得量下降(P<0.05),,其下降程度与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呈正相关(r=0.57,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对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进行体外实验观察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对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体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IC50在0.24~27.44μg/mL之间。结论:不同银杏内酯化合物体外对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评价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应用Born比浊法测定灯盏乙素体内外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灯盏乙素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引起的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灯盏乙素体外显著抑制AA和ADP和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 ed ium inh ib 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70.5、39.8和97.7mg/L;灯盏乙素静脉注射也能明显降低AA和ADP、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灯盏乙素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舒心胶囊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动物血脂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120只Wistar大鼠除了正常对照组20只外,其余100只喂养脂肪乳20 d后,采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根据总胆固醇值,随机分成模型组、舒心胶囊大剂量组(2.4 g·kg-1)、舒心胶囊中剂量组(1.2 g·kg-1)、舒心胶囊低剂量组(0.4 g·kg-1)和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滴丸组,90 mg·kg-1),每组20只。每日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1次,连续14周并继续喂以脂肪乳,实验前1 d各组大鼠禁食12 h,实验当天将动物用戊巴比妥钠麻醉,腹主动脉采血,肝素抗凝,高速离心机分离血清,测血清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程度。结果 14周后模型组血清TC、TG,LDL-C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表明造模成功。舒心胶囊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C、TG、LDL-C显著下降(P0.05,P0.01),而HDL显著升高(P0.05,P0.01)。舒心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复方丹参滴丸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心胶囊具有降低血脂和改善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黄芩苷滴丸。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滴丸的基质配比、药液温度和冷却剂温度对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拖尾的评级和溶散时间影响,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研究。结果制备的黄芩苷滴丸外观圆整,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30 min释放度大于80%。结论该滴丸处方合理,工艺简单,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葛根注射液,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造成大鼠血栓形成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并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葛根注射液能减少血栓的湿重及干重,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梗死面积、脑指数、脑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瑞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治疗期均为6个月,测定每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肌酶、hs-CRP、MMP-9及颈动脉IMT、斑块大小、数量、面积等,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中TC、TG、LDL-C及hs-CRP、MMP-9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别为(4.52±0.47)VS(5.29±0.51),(1.75±0.21)VS(2.01±0.22),(2.50±0.22)VS (2.90±0.27),(3.12±0.67)VS(4.21±0.72),(180.7±7.4)VS(281.2±9.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MT及斑块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0.87±0.15)VS(1.14±0.19),(3.12±0.35)VS(4.62±0.42)(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体内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蛇毒诱聚剂(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PAgVR)是广州医学院蛇毒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血小板诱聚剂.本文用比浊法探讨了PAgVR对兔血小板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AgVR引起兔血小板聚集有赖于外源性Ca2+的存在,EDTA-Na2能完全抑制PAgV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肝素则无影响,表明PAgVR对血小板的作用与矛头蝮和响尾蛇毒不同,即不通过凝血酶而起作用;阿司匹林阻断环氧化酶和二磷酸腺苷清除剂-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激酶均不能抑制PAgVR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而磷酸川芎嗪则能显著抑制其作用,表明PAgVR致血小板聚集作用不依赖于TXA2和血小板内源性ADP的释放,而与PAF有着某种共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复方马齿苋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深入考察马齿苋与其它降血脂药物或成分如何合理组方联用 ,以便寻找最佳防治方案。方法 选用有重复的正交试验设计 ,考察 3个因素、2个水平及各因素间的一级交互作用 ,根据正交表L8(2 7)安排试验因素 ,分析复方马齿苋 (A)、复方微量元素 (B)、复方决明子 (C)对高脂血症等的防治作用。结果 血小板聚集率等 8个指标 3个因素A间、B间、C间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 ,A2 >A1,B2 >B1,C2 >C1。A ,C ,B同时应用效果最好 ,且作用A优于C优于B ,最优组合为A2 C2 B2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复方马齿苋及其组合皆能阻止血清总胆固醇 (TC)、载脂蛋白B(apoB)、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膜流动性微粘度数值、红细胞刚性指数(IR)升高 ,提高载脂蛋白A1(apoA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 PX)、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CAT)水平 ;马齿苋与其它降血脂药物或成分合理联合应用 ,发挥多因素的协同作用 ,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脑血清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Born氏比浊法测定脑血清在体外和体内对腺苷二磷酸(ADP)、花生四烯酸(AA)和血小板活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2g/L和22.4g/L,在较高浓度时(终浓度为25g/L或50g/L),亦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生理直比较,P<0.01),在体内(各组动物均连续灌胃3d,每天1次),高剂量(11g/kg)的脑血清对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于末次灌胃0.5h即表现出较强抑制效应药效至少可持续4h;低剂量(5.5g/kg)的脑血清对ADP和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于给药后0.5h即起效,药效可持续3h但抑制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且于4h药效基本消失,对AA引起的聚集仅表现为一过性抑制作用;两种剂量的脑血清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提示,脑血清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9.
蛇毒试剂血小板聚集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从国产蛇毒中分离提取的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对不同种属的动物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研究了可能影响该试剂作用的实验条件和该试剂的稳定性,并与临床最常见的血小板诱聚剂—二磷酸腺苷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血小板聚集蛇毒试剂是一种效价较高、稳定性较好、价廉易得的新型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皂矾丸加放疗治疗恶性肿瘤改善生存质量、升高白细胞作用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复方皂矾丸加放疗的治疗组55例,单纯放疗的对照组65例。结果:治疗组升白有效率为74.5%,对照组为1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卡氏评分和体重变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皂矾丸可明显升高白细胞并改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