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评分情况、骨折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病人,采用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病人疼痛,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痔疮手术患者10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手术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行开胸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P<0.05);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及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泉州市泉港区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神经功能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PSQI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I)、世卫组织生命质量量表(WHO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I、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堵管、血栓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天数和住院天数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和预防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58-4460
目的研究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塞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肌力、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1月后的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48例。将实施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前的7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的7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和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并采用肌力分级方式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通过SF-36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肌力、NIHSS评分和SF-36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Ⅲ~Ⅴ级肌力构成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路径式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肌力,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联合集束干预在胃癌外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部肿瘤的外科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进行集束干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联合集束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快速康复联合集束干预在胃癌外科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良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2,4,8周后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结果 两组护理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优良率均增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患肢功能,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术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及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引导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脑卒中知识掌握度情况、依从性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与并发症认知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康复护理后对脑卒中知识掌握度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饮食遵循、控烟戒酒、康复训练、自我监测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状态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培训后,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增强,对并发症的认知水平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引导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SkillsModel,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对抑郁症的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抑郁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活力、情绪角色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76.25±7.57)分、(73.48±6.23)分、(80.97±5.10)分、(78.31±6.3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38±7.52)分、(65.79±6.22)分、(74.55±5.09)分、(70.92±6.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11.81±1.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44±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服务理念、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沟通方式的满意度评分[(76.23±7.54)分、(73.46±6.19)分,(8 0.9 5±5.0 6)分、(7 8.2 7±6.2 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 5.6 0±7.5 6)分、(6 5.7 7±6.1 8)分、(74.54±5.07)分、(70.89±6.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引导分级阶梯式康复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睡眠颠倒患者经睡眠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N20区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睡眠颠倒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并对2组睡眠总有效率、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睡眠总有效率66.67%比较,观察组的91.6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睡眠颠倒患者经睡眠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肺部超声引导的护理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根据肺部超声的结果实施目标导向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部超声评分、膈肌功能、氧合指数、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都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在入住ICU第3、4、5天肺部超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膈肌位移在第5天大于对照组,膈肌增厚率在入住ICU第3、4、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氧合指数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在入住ICU第4、5天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ICU第3、4、5天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在入住ICU第2、3、4、5天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肺部超声引导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护理策略可以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部情况、膈肌功能和氧合,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规范服药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效果、控制感染状况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结核科收治的306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行按医嘱服药,观察组给予规范服药干预。随访12月后,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痰结核菌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痰菌转阴情况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规范服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服药使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依从性,减轻疾病的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取的6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将本组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尿储留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饮食管理路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1月31日接受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的8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营养护理基础上实施饮食管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OSAHS手术饮食知识调查表评分、营养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前1 d、术后3 d、出院时观察组患者OSAHS手术饮食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饮食管理路径能够提高OSAHS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效果,从而促进患者科学选择手术饮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饮食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策略在住院患者鼻饲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肠内营养鼻饲的外科住院患者240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管护理;观察组运用风险管理策略思想,预见性防控鼻饲管各个环节的风险。比较两组护士置管操作、导管管理和风险评价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导管管理各项目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下降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提高护士对住院患者鼻饲导管的安全管理,有效规避潜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干预联合共情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50例,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均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行管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强化康复干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共情护理,并分别于入院后和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通过SF-36评分比较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入院时相比,出院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完全依从率为28.00%,对照组为14.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与入院时相比,出院前两组的SF-36评分在各个维度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强化康复联合共情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进一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口腔黏膜炎完全愈合的时间、因口腔黏膜炎所产生的疼痛消失时间、对护理服务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Ⅰ~Ⅳ级黏膜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Ⅰ~Ⅳ级黏膜炎的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Ⅰ~Ⅳ级黏膜炎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6.67%(46/60),高于对照组的53.33%(3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促进口腔黏膜炎愈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