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血糖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血糖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8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Cho-C、TG、LDL-C、HDL-C、apoA、apoB、血糖(BS)以及血压(SBP、DB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Cho-C、TG、LDL-C、BS明显升高(P<0.05~0.01);Cho-C与BS呈明显正相关(P<0.05);TG与BS、SBP、DBP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BS与SBP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脂代谢及糖代谢异常。TG与血糖水平及血压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血脂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测定48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血压(SBP、DBP),Cho-C、TG、apoA、apoB、LDL-C、HDL-C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Cho-C与全血低切粘度、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TG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ESR、血沉方程K值、SBP、DBP呈明显正相关;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电泳时间与DBP呈明显正相关(P<0.05);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与SBP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脂和高血粘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血脂和血液粘度异常与高血压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赵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6):957-960
目的:分析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u-albumin,u-AL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itis,DR)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糖尿病组,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不同人群血脂、u-ALB水平情况,计算糖尿病患者的DR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t-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2小时空腹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FPG)、u-AL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2例糖尿病患者中38例患者发生DR,DR发生率31.14%.DR组、非DR组患者年龄、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TC、LDL-C、HDL-C、TG、2 h FPG、u-ALB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DR组患者年龄、病程、糖尿病家族史、SBP、DBP、TC、HDL-C、TG、LDL-C、2hFPG、u-ALB水平明显高于非D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糖尿病家族史、SBP、DBP、TC、LDL-C、HDL-C、TG、2 h FPG、u-ALB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R患者血脂、u-ALB水平较高,血脂、u-ALB水平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DM+AS)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DM+AS患者、36例单纯糖尿病(DM)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HbAlc、空腹血糖(FBG)和血脂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M+AS组与单纯DM组之间FB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HbAlc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两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蛋白(a)[Lp(a)]水平DM+AS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DM+AS患者血脂水平明显升高;HbAlc作为反映血糖控制好坏的有效指标,对DM合并AS及血管病变的监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收治发病时间≤24 h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脑梗死患者47例为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Hcy和hs-CRP的含量,并分析两者与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cy与SBP、DBP、FBS、血小板计数、TC、TG、LDL-C、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BMI和WHR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s-CRP与SBP、DBP、BMI、WHR、FBS、血小板计数、TC、TG、LDL-C、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且可能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H)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胰岛素(INS)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126例PH合并DM患者、92例PH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APN和INS水平,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H合并DM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PH组(P<0.01)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IN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PH组(P<0.05);PH组血清APN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N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PH合并DM组中,APN与INS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r=-0.496,P<0.01),APN与平均收缩压(SBP)(r=0.586,P<0.01)、平均舒张压(DBP)(r=0.416,P<0.05)呈显著负相关,INS与SBP(r=0.433,P<0.05)、DBP(r=0.401,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H合并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IN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却显著低于PH组;APN与INS相互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麻酸改善高血压老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 = 58)和对照组(n = 58)。试验组在食品中添加亚麻酸,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以及血糖(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TNF-β)、白介素-6(IL-6)、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和6前列腺素F1 (6-K-PGF1 );检测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舒张功能(GTN%)。结果:试验组BS、TG、TC、TNF-β、hsCRP GMP-140、TXB2、ET-1 和IL-6 较治疗前降低(P<0.05);6-K-PGF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 和GTN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琢鄄亚麻酸能够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并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和内皮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性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在肾结石患者麻醉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肾结石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采用全麻.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辅助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辅助麻醉.分析比较两组麻醉前后不同时段血压水平[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心率(Heart rate,HR)、术后苏醒效果(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时段观察组HR、SBP、DBP高于对照组,T2时段HR、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T3时段HR、DBP、SBP均与前一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段HR、DBP、SBP与前一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麻醉应用于肾结石患者手术麻醉,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苏醒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2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30例,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NC)组。分别测定Hcy、CEC、ET水平。结果:T2DM患者Hcy、CEC和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R组Hcy、CEC、ET明显高于NDR组(P<0.01)。DR组血浆CEC计数和ET浓度呈正相关(r=0.839,P<0.05),Hcy浓度与CEC计数呈正相关(r=0.615,P<0.05),Hcy与ET浓度亦呈正相关(r=0.642,P<0.05)。结论:T2DM患者血浆Hcy、CEC、ET水平升高与DR有密切关系,血浆Hcy升高及内皮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共病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33例首次确诊为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不伴有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空腹血清Hcy水平;同时测定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MS相关指标。结果①观察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5,P0.01);②观察组高Hcy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③观察组的血清Hcy水平与HDL-C、LDL-C具有相关性(r=-0.346,0.373;P0.05),而与腰围、BMI、FBG、TC、TG、SBP、DBP均无显著的相关;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与腰围、BMI、FBG、TC、TG、HDL-C、LDL-C、SBP、DBP均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与不伴发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伴发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增高;伴发MS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与HDL-C、LDL-C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联合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并高血压患者血糖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间T2DM并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以盐酸二甲双胍为基础用药,对照组再给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沙坦酯片联合维格列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G)、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PG、2hPG、SBP、DBP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奥美沙坦联合维格列汀治疗T2DM并高血压的疗效确切,血糖血压控制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肥胖女童血清apelin、chemerin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35名女童参加本研究,肥胖组20人,年龄(9.73±2.08)岁,对照组15人,年龄(10.61±1.93)岁,两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elin和chemerin水平。空腹血脂和空腹血糖通过生化检测测定。空腹胰岛素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计算每个个体的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Z积分(BMI-SD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肥胖组和对照组BMI存在明显差异(24.02±3.90 vs 16.46±1.93,P<0.01)。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患者具有较高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和HOMA-IR水平(均P<0.05)。肥胖女童血清apelin水平较对照组高 ,血清chemerin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 。对所有参与研究者相关因素分析发现,血清apelin水平与BMI-SDS(r=0.356, P<0.05)、TG (r=0.548, P<0.01)、FINS(r=0.54 , P<0.01)及HOMA-IR(r= 0.55, P<0.01)呈正相关。血清chemerin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2,P<0.05),与BMI-SDS (r= 0.315, P< 0.01)、TG (r= 0.28, P< 0.05) 、FINS (r=0.38, P< 0.01)及HOMA-IR (r= 0.41, P< 0.01) 均呈正相关。血清apelin与chemerin水平呈正相关(r=0.34, P<0.05)。结论: 女童血清apelin、chemerin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apelin和chemerin可能参与儿童肥胖的代谢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clophile A,CypA)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HTN)分为单纯T2DM组(n=70)和T2DM+HTN组(n=60)。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基本资料、血清Cyp A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T2DM+HTN组BMI、SBP、DBP、TC、TG、LDL-C、Cyp A均显著高于T2DM组(P <0.05),两组间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FPG、TC、TG、LDL-C、Cy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HTN组血清SOD、GSH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和对照组,MDA显著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P<0.05);T2DM组血清SOD、G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HTN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P <0.05);T2DM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Cyp A与T2DM+HTN患者SOD、GSH呈负相关(r=-526、-539,P<0.05),与MDA、TNF-α、IL-6、IL-10呈正相关(r=0. 564、0. 812、0.805、0.774,P<0.05)。结论血清Cyp A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参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身体成分与骨密度、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大连地区的汉族成年男性共113名,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身体成分,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检测骨密度(BMD),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BG)和血脂,计算各项目的平均值及各项目间的相关系数。结果:体脂肪百分数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质量和甘油三酯(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BG与体质量、BMI、身体水分(TBW)含量、蛋白质质量、骨骼肌质量、无机盐含量、体脂肪质量、腰臀脂肪比(WHR)和基础代谢率(BMR)呈正相关,与HDL-C和BMD呈负相关;总胆固醇与TG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TG与年龄、身高、骨骼肌质量、BG和BMD无相关性,与HDL-C呈负相关外,与其他项目均呈正相关;超声波速度、骨折风险指数和骨强度与身高、体质量、BMI、TBW含量、蛋白质质量、无机盐含量、骨骼肌质量、体脂肪质量、WHR、BMR和BG呈正相关。结论:身体成分与BMD、BG、TG和HDL-C具有相关性,与总胆固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可溶性E-选择素在糖尿病前期、单纯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时期的水平变化及其促进2型糖尿病发生的机制。方法:32例正常对照组、3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32例单纯糖尿病期患者及3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s P-选择素、s E-选择素的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结果: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水平与FBG、FINS、TG、Hb A1C、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1);s E-选择素与LDL-C呈负相关(PO.05)。结论:s P-选择素、s E-选择素在糖尿病前期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是逐渐升高的,表明s P-选择素、s E-选择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s P-选择素、s E-选择素与HOMAIR相关,提示s P-选择素、s E-选择素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塞病人(CI)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其它血脂成分与血液粘度的相关性. 方法: 测定49例非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和29例健康人Ox-LDL、 LDL-C、 HDL-C、 apoA、 apoB、 Cho-c、 TG以及血液粘度等指标,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ηb、ηp、ηre、 HCT、 EAI、 TK与Ox-LDL、 LDL-C、 Cho-c呈明显正相关; 与ηb(r=0.63)、 TK(r=0.49)的关系最为密切(P<0.01). 结论: Ox-LDL、 LDL-C、 HDL-C、 Cho-c等脂质的变化, 能引起CI患者血液粘度的改变, 它们对CI的血液粘滞性的影响是多途径的. 临床上及时正确使用抗氧化剂(如硒Se、维生素E等)和降脂药, 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和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合并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情绪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对入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抑郁测定,化验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性激素,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期间空腹血糖(FBG)控制在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BG2h)控制在4.4~8.0mmol/L之间。结果胰岛素治疗前合并抑郁情绪的男性促黄体生成素(LH)和女性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明显高于无抑郁情绪患者,男性和女性雌二醇(E2)抑郁情绪患者明显低于无抑郁患者(P<0.01),睾酮(T)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合并抑郁情绪患者抑郁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合并抑郁情绪的男性LH、E2和女性PRL、FSH、E2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抑郁指数与男性LH和女性PRL、FSH正相关(r=0.565,0.478,0.617,P<0.01),与男性和女性E2呈负相关(r=-0.614,-0.527,P<0.05);治疗后抑郁指数下降与男性LH和女性PRL、FSH下降正相关(r=0.425,0.398,0.326,P<0.05),与男性和女性E2升高呈负相关(r=-0.357,-0.411,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并且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糖基化白蛋白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糖基化白蛋白(GA)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为冠心病组,以200例无糖尿病及冠心病人群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白蛋白(Albumin)、GA及TNF-α水平,分析上述各指标之间及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血清GA15.74%(95%CI15.43~16.01);TNF-α79.23±7.63ng/L(95%CI68.17~91.26)分别高于对照组GA14.71%(95%CI14.51~14.92,P<0.01)和TNF-α64.05±5.81ng/L(95%CI55.31~72.04,P<0.05)。血清GA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346;校正年龄和血糖后,偏相关系数r=0.33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TNF-α水平对血清GA水平影响最显著(β=0.334,P<0.01),GA是唯一对TNF-α水平有显著影响的变量(β=0.34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GA水平显著升高,且与TNF-α水平正相关,可能与冠心病患者的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晚期糖尿病肾病(DN,MogensonⅢ至Ⅴ期)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与肾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DN患者86例(DN组,其中Ⅲ期组26例,Ⅳ期组32例,Ⅴ期组2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血压(SBP)、心率(HR)、血红蛋白(Hb)、肾小球滤过率(GFR)、24h尿蛋白(24hUpro)等病例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血清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交感神经兴奋性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比较各组SBP、HR、HB、GFR、24hUpro、TGF-β1、MMP-2、NE水平差异,分析DN患者血清NE水平与TGF-β1、MMP-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DNⅤ期患者SBP、H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NⅣ期、Ⅴ期患者GF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DNⅢ-V期患者N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DNⅣ期、Ⅴ期患者MMP-2、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DN患者血清NE水平与MMP-2、TGF-β1均呈正相关(r=0.962、0.920,均P0.01)。结论:DN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和肾脏纤维化在其晚期表现明显,尤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出现更早,提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能参与了DN患者肾脏纤维化、肾功能衰竭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范晓雅  杨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0):1816-18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析血糖、血脂、LCN2、IL-1β、NF-kB与心踝血管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11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有2型糖尿病,分为冠心病组(n=61)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n=57).并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基本资料、血清LCN2、IL-1β、NF-kB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SBP、DBP、TC、TG、LDL-C、LCN2、IL-1β、NF-kB、CAVI水平更高(P<0.05);相比于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FPG、TC、LDL-C、LCN2、IL-1β、NF-kB、CAVI 水平更高(P<0.05).经过 Pearson 相关性分析,FPG、TC、LDL-C、LCN2、IL-1β、NF-kB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AVI均呈正相关(P<0.05).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FPG、TC、LDL-C、LCN2、IL-1β、NF-kB水平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AVI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PG、TC、LDL-C、LCN2、IL-1β、NF-kB水平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并且LCN2、IL-1β、NF-kB可共同导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AVI增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