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陕西省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治疗者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系统",收集2012-2015年陕西省MMT门诊入组治疗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既往毒品滥用情况及维持治疗情况等信息。将研究对象分为脱失组和未脱失组,分析脱失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2 342例MMT治疗者,脱失治疗者1 135例,脱失率48.5%;未脱失治疗者1 207例。脱失组和未脱失组在年龄(χ~2=155.120,P0.001)、职业(χ~2=13.253,P0.001)、民族(χ~2=4.368,P=0.037)、婚姻状况(χ~2=12.801,P=0.002)、文化程度(χ~2=19.811,P0.001)、首次吸毒年龄(χ~2=36.831,P0.001)、吸毒年限(χ~2=21.817,P0.001)、注射毒品史(χ~2=4.382,P=0.036)、共用针具史(χ~2=41.773,P0.001)、服药天数(Z=-27.703,P0.001)和尿检阳性率(Z=-24.161,P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职业、共用针具史、尿检阳性率和服药天数,是MMT治疗者脱失的影响因素。结论陕西省MMT门诊治疗者脱失率较高,应针对低年龄段、无业、有共用针具史、尿检阳性率高、治疗时间短的易脱失者加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治疗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服药人员在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保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日均HIV阳性服药人员不少于10人的MMT门诊56个,基线调查6个月后,采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队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2 529人,随访6个月后保持率为74.4%(1 881/2 529);脱失率25.6%(648/2 529)。脱失的原因包括强制戒毒(26.4%)、疾病/怀孕(12.0%)、死亡(10.4%)和主动退出(10.4%)等。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采取干预措施、地区、年龄大于40岁、参加抗病毒治疗(ART)、基线调查前6个月未退出治疗、基线3次尿检全部阴性、平均剂量高、参加MMT时间长等,和较高的保持率相关(P〈0.05)。结论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队列保持率,门诊工作中应积极推动HIV阳性服药人员参加抗病毒治疗,逐步提高美沙酮剂量,对40岁以下、参加MMT时间短、曾退出治疗和尿检阳性者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四川省西昌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病人长期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280名2004年入组治疗病人进行为期6年的随访。采用Log-rank法、Cox比例风险模型等方法,对可能影响治疗保持的人口学特征、既往毒品滥用及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0名研究对象随访期间治疗剂量为(56.7±34.6)毫克/天,治疗保持率为39.6%。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居住状况、生活来源、家人关系、首次吸毒年龄、毒品滥用时间、是否注射、是否共针及不同居住地的研究对象,在治疗保持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保持率分别为9.1%、36.7%和65.7%(P<0.000 1);尿检阳性率10%及以下、11%-20%、20%以上的保持率分别为47.6%、43.9%和6.0%(P<0.000 1);有无家人也接受MMT的保持率分别为59.4%和33.2%(P<0.000 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剂量高(HR=0.15,P=0.002)、有家人接受MMT治疗(HR=0.61,P=0.024)的研究对象,退出治疗的风险低;尿检阳性率高(HR=2.83,P<0.000 1)者更容易退出治疗。结论高治疗剂量、偷吸毒品及有家人一同治疗等治疗特征,对长期治疗情况有较大影响。因此,通过改善MMT服务质量,提高治疗剂量、减少治疗期间偷吸毒品以降低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应成为MMT门诊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四川省泸州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和保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泸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选取20名已经脱失和30名依从性较好的服药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归纳总结服药人员脱失和保持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泸州市参加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服药人员脱失的主要原因是外出打工,其次是失去经济来源、违法犯罪被抓和偷吸毒品。保持的主要原因是源于良好的药物疗效、家人关爱和较好的社会支持,门诊医生的关爱引导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结论美沙酮良好的药物疗效、家人关爱、社会关心与支持等,是海洛因成瘾者能够保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的重要因素。把MMT门诊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有机结合,以降低脱失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脱失的影响因素,为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病例与对照1∶1匹配的研究设计,病例为过去一年在门诊参加过治疗,但研究开始时已退出治疗者,对照为过去一年在门诊参加过治疗且研究开始时仍在治疗者。研究对象共147对,来自江苏省5个MMT门诊。对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既往药物滥用特征、治疗相关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会对MMT脱失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47对(294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4.8±7.1)岁,男性占74.1%(218/294)。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吸毒朋友交往频繁[比值比(OR)=36.82,95%可信区间(CI):4.72~287.54)、治疗期间偷吸毒品(OR=5.59,95%CI:1.89~16.55)、往返门诊在1个小时及以上(OR=3.22,95%CI:1.08~9.64)会增加MMT脱失风险;50岁及以上年龄组(OR=0.01,95%CI:0.01~0.20)、治疗依从性高(OR=0.21,95%CI:0.05~0.87)能降低脱失的风险。结论应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MMT门诊受治者的依从性,降低脱失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对海洛因成瘾者性行为的影响情况。方法于2004年5~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从社区招募海洛因成瘾者,采用问卷调查其社会人口学、近1个月性行为特征及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美沙酮维持治疗对其近1个月性行为特征及安全套使用的影响情况。结果在调查的346名海洛因成瘾者中,参加过MMT的占30.4%(105人),参加MMT时间的中位数为49天。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分析结果均显示,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近1个月与固定性伴性行为频率增加(OR 2.61,95%CI 1.43~4.75),与临时性伴性行为频率降低(OR 0.35,95%CI 0.16~0.74),提高与临时性伴的100%安全套使用率(OR 21.0,95%CI 3.25~135.87)。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一批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项目,在减少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性行为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人员海洛因偷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市)的5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MMT)和1 7个拓展服药点中,462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进行10个月的随访调查,分析MMT门诊和拓展服药点服药人员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治疗前吸毒行为、生活质量、尿吗啡检测结果;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对影响新入组研究对象尿吗啡检测结果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62例研究对象中,223例来自拓展服药点,239例来自MMT门诊;男性451例(97.6%),中位平均年龄为(37.8±9.1)岁,汉族占40.7%(188例)。拓展服药点研究对象随治疗时间延长,尿吗啡阳性率下降(χ^2=43.352,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拓展服药点的、治疗前1个月有注射吸毒行为的、治疗后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差的研究对象,其尿吗啡检测阳性的风险,分别高于MMT门诊者、无注射吸毒行为者、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一般者。结论拓展服药点服药人员随访期间尿吗啡阳性率随服药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但拓展服药点的研究对象尿吗啡检测阳性的风险高于MMT门诊,应加强家庭和社区的监督与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新疆以往海洛因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影响进入维持治疗受治病人脱失的因素.方法 对进入维持治疗的156名治疗期限半年以上的在治病人及已脱失的130名曾经的受治病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电话问卷调查,采用Logist回归分析对脱失者的脱失因素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与脱失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脱失病人中37.7%自述治疗期间受公安部门影响,25.4%受吸毒朋友的影响,14.6% 对维持治疗缺乏信心是导致脱失的主要原因;采用Logist回归分析,影响病人脱失的因素有治疗期间是否继续同毒友交往及是否可以负担每日的治疗费用.结论 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延长受治病人的保持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人员海洛因偷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云南省德宏州5个县(市)的5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MMT)和1 7个拓展服药点中,462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进行10个月的随访调查,分析MMT门诊和拓展服药点服药人员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治疗前吸毒行为、生活质量、尿吗啡检测结果;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对影响新入组研究对象尿吗啡检测结果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62例研究对象中,223例来自拓展服药点,239例来自MMT门诊;男性451例(97.6%),中位平均年龄为(37.8±9.1)岁,汉族占40.7%(188例)。拓展服药点研究对象随治疗时间延长,尿吗啡阳性率下降(χ~2=43.352,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拓展服药点的、治疗前1个月有注射吸毒行为的、治疗后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差的研究对象,其尿吗啡检测阳性的风险,分别高于MMT门诊者、无注射吸毒行为者、自我感觉与家人的关系一般者。结论拓展服药点服药人员随访期间尿吗啡阳性率随服药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但拓展服药点的研究对象尿吗啡检测阳性的风险高于MMT门诊,应加强家庭和社区的监督与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国首批8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五年治疗情况,以及保持治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 ,对2004-2009年间符合条件的病人开展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治疗时间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剂量、吸毒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预测。结果共有1057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参加了为期5年的随访,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0人(79.5%),无业或待业821人(77.7%)。病人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为(32.3±5.5)岁,吸毒时间为(8.0±3.5)年,采用注射吸毒方式827人(78.2%)。病人5年的中位治疗时间为45.7个月,治疗1年、2年、3年、4年及5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3.1%、62.0%、56.4%、48.9%及36.4%。低、中、高三个维持治疗剂量组5年中位治疗保持率,分别为36.6%、47.4%和54.3%(χ2=9.67,P=0.008)。不同门诊间5年治疗保持率中位数差别很大,最高的门诊为60.2%,最低的门诊仅为12.9%(χ2=79.2,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高治疗剂量能减少病人治疗期间的脱失风险(HR=0.832,P=0.002),治疗前注射吸毒(HR=1.42,P〈0.0001)和共用注射器(HR=1.23,P=0.009)会增加脱失的风险。结论我国首批8个MMT门诊维持治疗病人,5年治疗保持率高于其他国家,但不同门诊间、不同剂量组间差异较大。高治疗剂量(〉60mg/d)能降低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但治疗前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行为会增加病人退出治疗的风险。应针对有既往注射吸毒及共用注射器的病人开展重点干预及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