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目的:观察黄芪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30ml加入0.9% NaCl 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并检测血糖水平、血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早期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复方血栓通胶囊(成分:三七、黄芪、丹参、玄参)3粒/次,3次/天;对照组常规治疗加服普通药物如ATP40mg/天、维生素C3.0g/天。两组均治疗2周后进行视力、视野、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及眼底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改善眼底微循环及控制视网膜病变恶化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分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58岁.均符合1998 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00m l,每天1 次,静脉滴注2 周为一疗程.严格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休息状态下卧位右侧肱动脉压,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FPG),及连续2d24h尿微量白蛋白(UA E) 平均值.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UA E 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2 周后较治疗前UA E 显著下降(P < 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使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损害的形态学影响,探讨黄芪多糖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APS对照组、2型糖尿病+APS组。连续灌胃5周后处死大鼠,其中每只大鼠左眼做视网膜组织切片、右眼视网膜消化铺片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基底膜结构正常,血管无狭窄及闭塞。2型糖尿病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明显凋亡,可见毛细血管局部扩张、膨隆、微血管瘤形成及渗透性改变,多处局灶性多形核白细胞阻塞管腔,偶见闭塞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5.
黄芪注射液加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加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例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年龄40~76岁,平均55.2±13.6岁。男性20例,女性12例;观察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2~74岁,平均53.6±5岁。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IV级。治疗组IV15例,Ⅲ级17例;对照组IV级10例,Ⅲ级15例。病因:治疗组冠心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高心病8例、风心病7例、肺心病5例;对照组:冠心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高心病6例、风心病7例、肺心病4例。两组之间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50ml加入2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地高辛0.25mg/d口服,7天后改为0.125mg/d,同时用卡托普利、利尿剂14天为一疗程。观察组地高辛卡托普利、利尿剂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为15.6%,有效17例为53.1%,有效率为68.7%。无效10例31.3%。观察组显效2例为8%,有效12例为48%,有效率为56%,无效11例为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加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注射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分析,总结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50例DN患者,任意分为两组,都对其进行降血糖、降血压的基本治疗,只是在治疗组中使用黄芪注射液静滴进行治疗。结果:通过12个星期的观察,治疗组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状况,控制DN的发生,保护维持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瘦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受试对象 12 0例 ,分为对照组 30例 (男 18,女 12 )、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 30例 (男 18,女 12 ) ,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 30例 (男 18,女 12 )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 30例 (男 18,女 12 ) ,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Ⅳ型胶原及血糖浓度 ,分析瘦素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及PDR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 6 91± 1 87μg/L ,7 83± 2 11μg/L ,9 5 6± 2 4 3μg/L和 11 6 9± 2 5 7μg/L ,经协方差分析排除体重指数的影响 ,PDR组血清瘦素浓度高于NPDR组 (t=2 15 ,p<0 0 5 )、无视网膜病变组 (t=2 71,p <0 0 1)及对照组 (t =3 5 0 ,p <0 0 0 1) ;NPDR组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 (t=2 2 3,p <0 0 5 )及对照组 (t=2 75 ,p<0 0 1)。血清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胰岛素呈正相关 (r=0 2 2 ,p <0 0 5 ;r=0 2 8,p<0 0 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浓度升高 ,且增高的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疗效,寻求2型糖尿病末梢神经炎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2015年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治疗2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温凉感觉测定、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血糖浓度以及整体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治疗组血糖水平从12.50±3.43mmol·L~(-1)下降至7.4±2.53mmol·L~(-1),对照组血糖水平从12.34±3.52mmol·L~(-1)下降至8.6±2.43mmol·L~(-1),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治疗组49.6±9.7m·s~(-1),对照组33.2±5.0m·s~(-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6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使用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纤维蛋白原 (FIB)及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人 10 4例根据病史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行如下分组 :无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6例 ,女 2 7例 )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5 1例(男 2 5例 ,女 2 7例 ) ,正常对照组 5 6例 (男 2 8例 ,女 2 8例 )。三组分别采用硫酸胺比浊法及双抗酶联免疫吸附法 (EUA)分别进行FIB、vWF的测定 ,并测定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vWF、FI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血浆FIB及vWF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芪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免疫学变化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对正常体检者 (体检组 )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组进行IgA、IgG、IgM、C3 、IL Ⅱ、E RFC、T LTT、抗心肌抗体的检测 ,并将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应用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强心甙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 6 0ml+10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对照组不加用黄芪注射液 ,15日后重复上述指标的检查。结果 :体检组与CHF组比较 ,IL Ⅱ、E RFC、T LTT、抗心肌抗体CHF组明显高于体检组 (P <0 .0 1) ;治疗 15日后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IL Ⅱ、E RFC、T LTT和抗心肌抗体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CHF以细胞免疫异常为主 ,黄芪干预治疗可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将8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指标FBG、UAER、TG、TC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1和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DN可使尿蛋白排出量明显减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对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及AS治疗组,3个月后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üller细胞功能性蛋白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视网膜MDA含量增加,GSH含量减少,GFAP表达增加,GS表达减少(均0.01),AS治疗组视网膜MDA及GSH含量、GFAP及GS表达较糖尿病组均无明显变化(均0.05)。结论 AS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反应,恢复视网膜Müller细胞功能性蛋白酶G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康复新液灌肠辅助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中度UC(直乙结肠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1.0g,4次/日)口服及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利多卡因(10ml)+康复新(50ml)溶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均为30天。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3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0%;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4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利多卡因、康复新灌肠辅助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2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30例,以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NC)组。分别测定Hcy、CEC、ET水平。结果:T2DM患者Hcy、CEC和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R组Hcy、CEC、ET明显高于NDR组(P<0.01)。DR组血浆CEC计数和ET浓度呈正相关(r=0.839,P<0.05),Hcy浓度与CEC计数呈正相关(r=0.615,P<0.05),Hcy与ET浓度亦呈正相关(r=0.642,P<0.05)。结论:T2DM患者血浆Hcy、CEC、ET水平升高与DR有密切关系,血浆Hcy升高及内皮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90例2型糖尿病(12DM)患者和45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将90例T2DM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无病变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病变组),测定血清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病变组、无病变组血清CRP和HbA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病变组血清CRP和HbAlc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CRP、HbAlc水平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患者血清CRP、HbAl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78,0.591;P<0.01).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中,CRP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CRP可以做为判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瘦素与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各 30例 ,其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包括糖尿病肾病 2 5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2例 ,同时合并DN与DR者 7例。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及血糖浓度 ,分析瘦素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无微血管病变组及微血管病变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 (7 2 0± 2 11) μl/L、(7 95± 3 78) μg/L及 (10 2 6± 4 37)μg/L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t=2 .18,P <0 0 5 )及对照组 (t=2 .71,P <0 0 1) ,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胰岛素呈正相关 (r =0 .2 9,P <0 0 5 ;r =0 .34,P <0 .0 1)。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清瘦素浓度升高 ,瘦素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和黄芪饮片在肾病综合征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的7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取黄芪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黄芪颗粒加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25例,占67.6%,治疗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17例,占45.9%,治疗总有效率为64.9%,差异显著(P<0.05)。结论黄芪颗粒和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显著,可以提高血浆的白蛋白,并快速减轻水肿,可改善肾功能,见效快,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观察黄芪与三七总皂甙配伍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将 8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 4个治疗组 :单用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与 3个中药治疗组———黄芪组、三七总皂甙组和黄芪配伍三七总皂甙组 (配伍组 )。 4组均给予同样的常规西药方案治疗 ,黄芪组加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 (每日 2 0ml,含黄芪 40 g) ,三七总皂甙组加静脉滴注络泰注射液 (三七总皂甙粉针剂 ,每日 40 0mg) ,配伍组加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与络泰注射液 ,疗程 2周。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左心室舒张功能与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法 )。作治疗前后及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前各指标在 4个治疗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及黄芪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各指标无显著变化 ;三七总皂甙组与配伍组治疗后PEVE、E/A显著升高 ,PFVA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配伍组在提高E/A方面优于三七总皂甙组 (P <0 .0 5 )。对照组及三七总皂甙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各指标未见显著变化 ;黄芪组与配伍组治疗后EF、SV、CO、CI均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两组升高幅度未见显著差异。三七总皂甙能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黄芪能改善其左室收缩功能 ,两药配伍兼能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与  相似文献   

19.
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诊断病程、血清胰岛素和血糖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检测85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VCAM-1含量, 由同一眼科医师通过眼底镜或荧光造影检查, 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BDR)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结果显示, 三组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PDR组、BDR组血清sVCAM-1水平与对照组和NDR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NDR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水平与血糖、血清胰岛素、诊断病程均无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sVCAM-1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视网膜病变发展和严重程度的指标, 为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观察黛力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抑郁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不伴抑郁组(糖网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抑郁组(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抑郁Ⅰ组及抑郁Ⅱ组,各组均为18例患者。三组均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规治疗,其中抑郁II组加服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厂出品),每天2次,1片/次,连续口服4周。检测治疗前后各组按HAMD评分,并采静脉血用ELISA测血浆Visfatin,采用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三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