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河源市1起由人鼻病毒(以下简称HR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HR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暴发疫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参照《广东省流感监测方案(2010版)》(粤卫办[2010]76号)对该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出现病例较多的班级学生咽拭子,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结果首例病例2月25日发病,末例病例3月8日,经过7 d最长潜伏期无新发病例出现,历时20日疫情结束。有2个年级发生病例,其中高一级的罹患率是9.68%(9/93),高二年级的20.77%(70/337),高二级罹患率高于高一级的(χ2=5.982,P<0.05)。住宿生和非住宿生均有病例。病例均为高中生,年龄介于16~19岁之间。男生罹患率为21.36%(44/206),女性的为15.63%(35/224),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3,P>0.05)。病例症状较轻,无重症或死亡。以流涕、咳嗽、咽痛为主,其中流涕76.00%(60例),咳嗽73.00%(58例),咽痛52.00%(41例);无明显症状患者占有一定比例。采集两个班级现症患者共16份咽拭子标本,其中7份检出HRV核酸,阳性率44.00%,排除了其他12种呼吸道病毒。结论河源市首次由实验室确诊的HRV引起的普通感冒暴发疫情,症状比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的轻,症状以流涕、咳嗽、咽痛为主;病毒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加强晨检和因病缺勤报告及病例居家隔离、校园卫生消毒、个人卫生健康教育、身体锻炼,"春捂"保暖等,可能是防控HR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小学发生的一起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因。方法对该暴发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4年5月12日—6月3日某小学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43例,罹患率为1.31%;临床特征为高热、咽痛、咳嗽,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疫情波及2个年级4个班,发病有聚集性,其中四(4)班罹患率最高,为52.54%;病例全部为学生,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持续23天,5月22日达到发病高峰。采集12例现症病例的咽拭子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8例患者腺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66.67%。结论发生在某小学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腺病毒,与现症病例密切接触是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湖州市某小学一起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引起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hMP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学校暴发疫情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根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等开展调查。采集现症病例咽拭子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如为阴性再开展流感病毒等其他常见的14种上呼吸道病毒检测。  结果  共发现53例hMPV感染病例,首发病例为2020年12月15日; 病例集中在12月21—26日; 末例病例为12月29日。历时15 h疫情结束。病例均为一年级学生,发病班级罹患率为44.92%(53/118),其中101班的罹患率为23.08%(9/39),102班为53.85%(21/39),103班57.5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 < 0.05)。病例年龄在6~7岁。发病班级男生罹患率为48.00%(24/50),女生为42.65% (2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较轻,以咳嗽、咽痛、流鼻涕为主,仅少部分出现发热。采集20例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13例hMPV核酸阳性。  结论   hMPV引起的症状相比流感较轻,不容易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应开展相关防治知识宣传,做好晨午检,杜绝带病上课。  相似文献   

4.
董晓春  周朋辉  李琳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571-1573
分析2018年天津市腺病毒引起的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为学校腺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天津市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描述3起腺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并与同年10起流感暴发疫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3起腺病毒暴发疫情共造成45人发病,总罹患率为0.80%.3起腺病毒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冬季,腺病毒感染病例除发热外,症状以咽痛为主(75.6%).腺病毒病例中的咽痛和流涕报告率均高于流感病例(x2值分别为13.93,9.58,P值均<0.05),腺病毒病例年龄大于流感病例(t=31.93,P=0.00);咳嗽人数少于流感人数(x2=17.18,P=0.00).与流感引起的暴发疫情相比,腺病毒引起的暴发中罹患班级占比与总罹患率均低于流感暴发(x2值分别为20.26,25.84,P值均<0.01).结论 腺病毒暴发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班级聚集性,对病例的及时识别和报告是降低学校腺病毒暴发疫情罹患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修文县某职业学校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暴发原因,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流感样病例(ILI)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 修文县2022年某职业学校流感暴发疫情ILI罹患率为5.6%(83/1 481),病例均有发热,伴咳嗽(57.8%)、头晕头痛(47.0%)、咽痛(42.2%)和流涕(13.3%);2例首发病例于5月5日发病,流行曲线呈人传人增殖模式;全校51.4%(19/37)班级有报告病例,罹患率男实训室(16.7%)和男生宿舍4栋(15.8%)较高;男性罹患率(7.7%)高于女性(1.9%),学生发病主要在15~17岁(63.0%,51例),罹患率学生(5.8%)与教职工(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份咽拭子标本检出甲型H3N2流感阳性率为51.9%;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男生宿舍4栋是发病的危险因素(RR=5.33,95%CI=3.45~8.21)。结论 修文县某职业学校暴发疫情由H3N2流感病毒引起,应加强学校与属地卫健部门的联动,做好疫苗接种等相关健康宣教,提高学生防病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6年10月20日至11月4日资兴市某农村学校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全校在校师生员工329人,发病81例,罹患率为24.62%;病例主要集中在三年级及以上班级,罹患率为33.33%(76/288);三年级以下班级罹患率为7.46%(5/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发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分离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该农村学校流感暴发疫情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由于疫点处理及时,措施到位,未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一起学校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查找疫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总结防控经验,为今后流感防控及流感暴发疫情处置提供依据。方法对学校流感暴发疫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部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Real-Time PCR)。结果 2017年11月16日至12月5日,株洲市某小学累计报告78例流感样病例,全部为学生,总体罹患率2.72%。分布在18个班级,班级罹患率最高28.58%,最低1.76%。病例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100.00%)、咳嗽(87.18%)、咽痛(56.14%)为主。采集14份病例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其中9份标本检测结果为B型Yamagata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提高学校发现和报告疫情的意识、严格落实病例隔离治疗、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时间是防止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一起由甲型H1、H3合并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流感病毒合并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对该学校疫情进行调查处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此次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流感疫情共报告病例19例,均为该学校四(3)班学生,其中男生9例,罹患率26.47%(9/31),女生10例,罹患率38.46%(10/26),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5)。患者年龄均为10岁。病例中发热100.00%(19例),咳嗽78.95%(15例),咽痛36.84%(7例),头晕、头痛31.58%(6例),乏力15.79%(3例)。共采集7名病例咽拭子7份,其中1份样本甲型H1合并H3亚型核酸阳性,2份甲型H1亚型核酸阳性,1份甲型H3亚型核酸阳性,无重症及住院病例。结论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该起疫情为甲型H1合并H3亚型流感暴发疫情。部分病例隔离不及时、隔离时间不够造成了疫情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的特点和原因,为制定学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办公厅《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2版)》要求进行。[结果]本起疫情历时19d,全校累计发生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33例,罹患率为0.98%,确诊病例4例;病例主要集中在4个班,班级罹患率分别为15.49%、19.64%、6.94%和5.45%;男生、女生罹患率分别为1.09%、0.83%;主要临床症状发热100%、咳嗽51.52%、咽痛27.27%、流涕24.24%、鼻塞9.09%;采集鼻咽拭子9份,其中4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此为一起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学校局部流感暴发疫情,暴发原因主要为疫情报告迟缓,晨检制度不落实,隔离措施不彻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新型冠状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广州市某高校一起由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为HRV暴发疫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出现病例班级的学生咽拭子利用呼吸道多病原体检测试剂盒进行呼吸道或病原体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疫情累计报告病例29例,罹患率为0.49%(29/5 868),其中男性25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6.25∶1。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与其他发热病例时间均在一个星期之内。班级分布有明显聚集性,主要集中在三个班级中。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为主(100.00%),为一过性发热。 结论 HRV感染引起的症状多为一过性发热轻症病例,且主要为男性病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等单位发生聚集性发热疫情除排查新型冠状病毒及流感病毒核酸外,如阴性亦需排查鼻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以明确病原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小学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暴发的原因,为今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小学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型别鉴定.[结果]疫情持续32 d,总罹患率4.39%(99/2254),罹患率最高是二年级为9.91%,最低是三年级为0,26%,病例分布有班级聚集性.临床表现以急起发热(≥38℃),多伴有咳嗽(87.88%)、咽痛(30.30%)、头晕(36.36%)、头痛(30.30%)、打喷嚏(19.19%)、流鼻涕(33.33%)、腹泻(5.05%)和乏力(15.15%)等表现.6份病人咽拭子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为H3N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甲3型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疫情报告迟缓和未及时隔离病人是造成此次流感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起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实验室诊断.方法 流感样病例暴发的定义、调查处理按照<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进行;样品采集、病毒分离和分型鉴定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进行.结果 暴发疫情中共报告符合<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中规定的流感样病例114例,罹患率3.96%;5份标本经用QUICKVUE快速试剂盒检测,4份流感病毒阳性,均为A型.接种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分离出甲3亚型流感病毒4株.结论 该暴发疫情由甲3亚型流感病毒引起.建议在流感季节加强学校的流感样病例和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小学一起甲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探索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通过现场随访和电话回访卫生老师及病例的方式,调查收集2022年11月8日至12月6日静安区某小学甲型流感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的分布特征。结果 首发病例于2022年11月8日上午出现咳嗽、咽痛、发热症状,体温最高达38.6℃。本起暴发疫情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99例,其中学生92例,教师7例,总罹患率为9.45%。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发热、咽痛及咳嗽,经医院快诊试剂诊断为甲流病例27例。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最高(24.46%),不同年级学生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1);教学楼二楼病例罹患率最高(23.47%),不同楼层病例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P<0.01)。病原学检测显示,导致该次暴发的流感病毒为甲型H3N2病毒。结论 该次疫情是一起由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校园聚集性疫情。卫生与教育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及时找出传染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处理某市某学校流感暴发疫情,分析暴发原因和规律,为流感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采集病人咽拭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搜索符合症状的流感样病例120例,总罹患率为4.30%(120/2 040)。首例病例在3月6日发病,采集13份咽拭标本,发病高峰出现在3月11-14日。病毒分离培养为B型流感病毒Victoria型。结论本次疫情由B型Victoria型流感病毒引起。未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疫情报告迟缓是引起本次暴发的原因。建议流感高发季节,加强学校师生培训,发现疫情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一起小学生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类似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报告病例22例,罹患率为1.05%,均为二年级同班学生,临床症状以发热(体温38.0℃~40.7℃)为主(100.0%),其次为咽痛(54.55%)和咳嗽(36.36%)。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12份,均为腺病毒核酸阳性。通过现场采取积极有效防控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的蔓延。结论该疫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与患者密切接触可能是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颖 《中国校医》2021,35(8):589-592
目的 对一起校园内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从而明确诊断,有效防控流感疫情。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核实搜索病例,分析疫情特征;采集咽拭子标本,运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3例,罹患率为1.53%。63例病例分布于10个班级,其中1(9)班病例数最多14例,有明显的聚集性。采集11例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检测显示,8份样本乙型B-Victoria流感病毒阳性,2份样本甲型H3流感病毒阳性,1份阴性。结论 本次疫情暴发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提高学生防病意识,加大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力度,可有效控制流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河源市1起由柯萨奇病毒A6型(CV 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CV A6型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10版)》对河源市某幼儿园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出现病例班级的所有儿童粪便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首例病例5月6日发病,末例病例5月14日发病,疫情历时9 d。共报告30例临床诊断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4例),病例年龄为4~6岁,男生罹患率为44.45%(16/36),女生罹患率为36.85%(1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分布于2个班,其中中一班的罹患率为27.03%(10/37),中三班的罹患率为54.06%(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2个班儿童粪便样本74份,检出CV A6病毒阳性33份,阳性率为44.6%;其中30例临床诊断病例中检出24例CV A6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80.0%。结论该起疫情为河源市首次发现的由CV 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病毒传播速度快,途径多,今后应加强对肠道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李红新 《中国校医》2019,33(5):388-389
目的 了解学校呼吸道感染疾病暴发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为以后防治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 对沛县1起小学疫情进行病例界定、流行病学调查、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28例学生发病,罹患率为0.39%。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体温38.0 ℃~40 ℃)、咽痛、咳嗽、鼻塞、流鼻涕。采集10例发病学生的咽拭子,其中4例咽拭子标本为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由于措施及时适当,疫情得到迅速控制,没有引起广泛传播。 结论 本次学生病例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疫情暴发。学校和幼儿园应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流感病毒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及传播迅速,在集体单位或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流行,具有极强的危害性。为有效防控学校流感暴发疫情,本研究总结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小学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发现、调查、分析和处置,了解流感暴发原因和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为科学防控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2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滨海新区某小学2017-11-15以后发现的流感样病例进行调查与处理,采集现症发热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暴发累计病例人数为68例,教师无发病,罹患率为3.82%。病例分布在6个年级29个班,罹患率最高为6年级2班19.44%,占总发病人数的10.29%,发病有班级聚集性。男女比例为1.27∶1,年龄集中在7~9岁组。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0%)、咳嗽(88.24%)和咽喉肿痛(80.88%)症状者居多。共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10份,送检做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份为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各项措施落实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自2017-12-14后无续发病例。结论未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和学校防控流感措施不到位是引起流感病毒暴发的原因。学校加强晨检、隔离患者、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做好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学校流感暴发疫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1起B型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效果,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季节性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采集出现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来鉴定流感病毒亚型。结果累计核实流感样病例51例,罹患率为7.59%(51/672);发病呈现2个高峰,疫情持续时间为19d;男性28例,罹患率为6.36%(28/440);女性23例,罹患率为6.42%(23/358)(P0.05);年龄为4~11周岁;班级罹患率为40.00%(12/30);B型流感病毒阳性7份,阳性率31.82%(7/22);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伴有咳嗽和咽痛等症状。结论本事件为由B型流感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首发病例未被及时隔离、部分学员带病归校为疫情蔓延继而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