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研究了不同注入气体(N_2、CO_2、贫气)对X凝析气藏采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注入CO_2和贫气可较好的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而注N_2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阶段凝析气田开采技术入手,对优化注气提高凝析气田采收率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衰竭开发的凝析气藏中,当井底流压低于露点压力时,储层凝析油会析出并且逐渐聚集在近井地带。凝析油的聚集一方面使得凝析气渗透率和气井产能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使得近井地带产生反凝析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气藏的最终采收率,故解除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对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尤为重要。治理反凝析污染的通常做法是注气混相抽提,通过开发实践,探索出大排量、高强度注气驱油解反凝析、单井注气吞吐突破近井地带反凝析油墙解反凝析、酸化改善近井地带储层渗流能力解反凝析等3种技术,既简单经济,又大大提升了解反凝析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凝析油采出的数学理论模型,以及凝析气典型PR状态方程,建立静态零维模型,并通过数模软件的相态软件包对缝洞型凝析气藏进行注气吞吐模拟,研究了注入气组成、注气时机以及注气量对凝析油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最大反凝析压力之前注气效果更佳,且越早注气越好;注气量越大效果越好,注气量过小反而将增大反凝析损失;注入气降低反凝析液量和露点压力有利于成功的注气吞吐。  相似文献   

5.
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目前的凝析气藏多属凝析油含量中偏低的饱和凝析气藏,且多采用衰竭方式开发,采收率低,有的已处于开发中、后期,如何提高凝析气井产量和气藏凝析油采收率已成为关键问题。在借鉴俄罗斯开发凝析气藏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4种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的开发方式:开发中后期低于最大反凝析压力下循环注干气;注N2开发水淹气藏;防水、治水与利用地层能量相结合的水驱气藏开发方式;注水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上述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凝析气藏采收率具有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Y凝析气藏经多年注气开发后,气藏在不同产层剖面上呈现出不同的气油比变化和产出烃组分分异现象。利用井下取样方式取得最新的地层流体,通过相态实验,发现随着深度的加深,气油比逐渐增加,露点逐渐增大,凝析气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等分异现象。通过干气-凝析气非平衡扩散实验,发现注入的干气并未马上与凝析气混为一相,试验压力为露点压力时,干气注入凝析气后呈现出上层干气、中层凝析气、下层凝油三种地层流体从上到下的分布现象,而实验压力大于露点压力时,呈现出上层干气、下层凝析气两种气体共存的现象。对长期注气开发、气窜等原因导致的重力分异现象有了清晰认识,对注气层位优选等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同文  孙龙德  谢伟  肖香姣  王勇  夏静 《石油学报》2021,42(12):1654-1664
塔里木盆地牙哈凝析气藏2000年开始采用循环注气开发技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但随着注气时间的延长,气油比受气窜的影响呈快速上升趋势。气藏历年的动态监测显示,注入的干气与地下凝析气并不能完全混相。室内多相流体PVT实验证实,干气与凝析气存在明显的界面,明确了驱替作用下干气和凝析气的非混相特征。基于瞬时平衡假设的相态和渗流理论无法准确描述其运动规律。熵增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储层物性特征对不同性质流体达到相平衡的影响;微元数学模型确定了重力作用对干气和凝析气渗流规律的显著作用;二维机理模型明确了3种作用力在注气井和采气井之间的作用范围。现场试验数据反映了气藏尺度的干气—凝析气运动规律,室内实验数据与数学模型分析反映了孔隙尺度和岩心尺度的开发机理,从而揭示了凝析气藏循环注气"扩散—驱替—重力分异"三元开发机理,明确了重力分异作用是影响循环注气效果的主要因素。基于循环注气三元开发机理,建立考虑扩散、重力分异与储层结构等多因素耦合的非平衡渗流数学模型,提高了循环注气开发过程中的流体分布预测精度,并建立了凝析气藏注气重力辅助立体驱替提高采收率新方法。该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牙哈凝析气田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
板桥废弃凝析气藏注水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除对极少数凝析气藏采用循环注气方式开采以外,我国对绝大多数凝析气藏均采用衰竭式开采。衰竭式开采采出程度低,大部分资源损失在地下;若不改变这种开采方式就无法再采出剩余的资源。从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两个方面进行了凝析气藏注水开采研究。室内实验表明,注水可以提高凝析油采收率3.39%,可提高天然气采收率10.11%。采用油田污水现场回注于废弃气藏证实:截止2003年4月,板桥凝析气藏在累计注水127.06×10~4m~3后新增采油量6 638t、采气量5020×10~4m~3。实践表明:油田污水回注于废弃气藏是老油田挖潜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新途径,并在拓宽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和提高凝析气藏开发水平方面有理论意义、在增加凝析气藏的油气可采储量和寻求油气藏接替资源方面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平井提高英买7凝析气藏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买7带底油的凝析气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利用水平井提高英买7凝析气藏底油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和实践。在建立气藏地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ECLPSE 300组分数值模型软件,对水平井水平段的纵向位置、水平段长度和采油速度进行了开发可行性的模拟研究,得出了在不影响天然气采收率的前提下,要提高底油的采收率应将水平井水平段部署在油气界面之上1~2 m处,水平段长度为300 m,采油速度控制在2.5%以下较为合理的认识。通过该气藏YM7-H1水平井底油开采实践,上述认识得到了证实并取得了提高底油采收率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大涝坝凝析气田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深层、高温高压、高含蜡、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气藏反凝析现象严重,大量凝析油滞留地层中。根据注入外输气与地层反凝析油之间的相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注入外输气与反凝析油在多次接触过程中通过溶解-抽提作用进行相间传质,使油气体系组成、性质发生明显变化;注气可使地层中反凝析油蒸发,同时有效改善凝析油的流动性质,使膨胀系数增加、凝析油粘度和密度下降、气液相界面张力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凝析气藏合理注气时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析气藏的开发方式主要分为压力衰竭式和注气保压式,而目前对于后者合理注气时机的研究甚少,不清楚什么时候注气最有利于凝析气藏的开发:若过早注气,注气量较大,经济效益较低;而过晚注气,则有可能导致凝析油污染严重,产能及采收率均较低。为此,选取某凝析气井的真实岩心,利用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其合理的注气时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综合评价合理的注气时间。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凝析油含量较高的凝析气藏,应在地层压力降低至露点压力附近时进行注气,即可避免析出大量凝析油而导致气井产能和采收率大幅降低;②对于凝析油含量较低的凝析气藏,合理的注气时机为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且高于最大反凝析压力区域,这样既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凝析油采收率,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结论认为:对于凝析气藏的开发,注气越早开发效果越好,但不一定都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于流体在接近井眼附近出现漏失等原因,导致凝析气藏的产量大幅度下降。流体的漏失影响了流向井筒的气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藏的总体能量。凝析油的相态行为与岩石相对渗透率相互作用导致油藏流体的组分变化,因为重组分从漏失的液体中分离出来而使气相组分变得更轻。本文将定量地阐述这个结果,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利用调查结果来控制漏失流体以达到提高产能的目的。通过优化生产压力方案,促使轻质组分在气藏中凝析,从而提高产量。研究利用了实验手段来测量凝析气的流量并对其组分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不同方案的对比,并优化生产次序使凝析气采收率达到最大。实验结果表明,组分变化显著是由于流体的相态变化和生产次序的作用;使用合理的生产方案可提高凝析气藏的采收率,而且通过改变生产次序,也会降低生产损失。通过研究制定气井开始生产时最优生产方案,以减少凝析堆积效应造成的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资源丰富,主要以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为主,占天然气探明储量的2/3以上。其中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埋深达4 500~7 000 m,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渗流介质复杂多样、流体性质复杂、气藏静态描述工作难度非常大,为储量评价、开发方案设计及开发动态分析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类型油气藏的采收率,以动态补静态,采用静态与动态紧密结合的方式提高气藏描述精度,并在多年的动静态研究和开发实践基础上,创新形成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地震反演信息、以三维数值试井为核心的沙漠强衰减区高精度缝洞体动静迭代动态描述技术;(2)缝洞型凝析气藏一井多靶点立体开发提高储量动用技术;(3)缝洞型凝析气藏气举降压提高采收率技术。结论认为,形成的技术体系较好解决了缝洞体精细描述、提高储量动用、降低废弃压力等开发方面的关键难题,实现了对断裂带及羽状破碎带储层的精细描述与开发关键指标的准确预测,有效井及高效井的部署成功率比规模建产初期提高了26%,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科学有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牙哈深层碎屑岩凝析气田循环注气开发近20年,即将肩负着提高采收率与储气库调峰的双重重任,但该气藏凝析油含量(671 g/m3)高于大张坨、呼图壁等凝析气藏储气库,因此建库过程中必须考虑凝析油气的开发和天然气的注储协同运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此,系统梳理了牙哈凝析气藏建库注储协同所面临的难题,在继承气藏型储气库建库技术的同时,创新提出天然气注储协同技术并形成了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注储协同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天然气重力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和气藏型储气库建库技术的耦合,分为“重力泄油协同扩容、高速交变建库达容”2个阶段;(2)发展了凝析气藏渗流多周期交变压力下储采理论方法,论述了凝析气藏注储协同建设地层封闭与库容能力评价技术、注储协同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技术;(3)按照“重力辅助、干化保压、兼顾富气”的开发原则,预计采用该项技术分两期运行30年,最终可形成库容量165.6×108 m3、总工作气量50.4×108 m3的储气库,同时较循环注气可再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英买7凝析气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利用水平井开采英买7凝析气藏底油的可行性研究和实践。采用水平井可以有效提高带底油凝析气藏原油的采收率;利用水平井开发井网,采用先期开采底油、适时上返采气的开发方式可以在不影响天然气采收率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对英买7凝析气藏而言,将水平井部署在油气界面之上1m-2m处、水平段长度300m、速度控制在2.5%以下进行开发既不影响天然气采收率又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对提高带底油凝析气藏的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开发中后期的凝析气藏产能,以文南油田文72块凝析气藏为实例,在开发中,通过研究、引进、试验和推广,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气藏产能改善途径,有效地提高了气藏的整体开发效益.文72凝析气藏的开发实践证明,开发中后期凝析气藏的产能下降是可以有效遏止的.  相似文献   

17.
在凝析气藏循环注气驱替过程中,受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注入的干气容易沿高渗通道或天然裂缝突进,影响凝析气藏开发效果。研究凝析气藏注气气窜特征,建立凝析气藏注气气窜识别评价体系对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凝析气井气窜判别方法主要有现场经验法、图版法、示踪剂法、微地震监测法等,针对凝析气藏循环注气生产过程中的气窜参数变化特征,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对气窜情况进行评价,形成了凝析气藏注气气窜量化评价体系。以某凝析气藏一口实际井为例,对该井的气窜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井生产状况良好,未发生气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该凝析气藏注气气窜量化评价体系为凝析气藏的开发部署、优化与气窜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田巍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1,32(10):1592-1600
为深入研究凝析气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机理,应用室内实验手段开展了CO2对凝析气藏流体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CO2降低了凝析气的露点压力,降低幅度随注入量增加越来越大,注入0.4倍时的下降幅度达到了15.42%;CO2注入倍数较小时,对凝析油以溶解、降黏、膨胀作用为主,凝析油膨胀体积的增量是萃取产出凝析油体积的9倍以上,溶解气油比和相对密度随注入倍数增加而增加;CO2注入倍数较高时以萃取作用为主,生产气油比迅速增加,凝析油相对密度越来越大,采出程度达83%以上。在实际地层条件下,注CO2开发,在远井区主要发挥降低露点压力的作用,并将露点线向产出井推移;在过渡带初期以溶解膨胀为主,压缩了该区带范围,后期主要为萃取作用,将液动线向产出井推进,缩小了近井带范围;在近井带初期主要为驱替作用形成气流通道,中后期主要为溶解、膨胀、携带和萃取作用。综合以上,凝析气藏注CO2开发压缩了气液两相区,可大幅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研究成果为凝析气藏的注CO2开发和技术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牙哈凝析气藏出现的反凝析问题,利用油气相平衡理论,在对典型气井YH301井地层流体相态实验拟合的基础上,模拟研究了该凝析气藏的反凝析相态特征和组分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注入气与地层剩余凝析油和剩余井流物的反蒸发相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凝析气中C1含量逐渐增加,C10+的含量逐渐降低,反之也成立;②加载不同比例注入气后,随着注入气比例从20%增加到80%,地层反凝析油的p-T相图临界点从右向左偏移,当注入气摩尔含量超过40%后,整个体系在地层温度134 ℃下已经变成露点状态;③地下剩余流体注气后混合物体系反凝析液量降低,注入气所占摩尔含量越高,反凝析液量降低越多;④注入气摩尔含量大于40%有利于降低体系露点压力和反凝析液量,使凝析气不会再显著发生反凝析损失,反凝析饱和度明显降低,有利于牙哈凝析气藏开发中后期进一步提高凝析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凝析气藏特性—由于凝析使生产能力和采收率降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mu.  RS  金应渊 《国外油田工程》1997,13(4):7-10,25
这篇论文用17个油田的数据证明了在低生产能力油藏发生的气体采收率的严重损失。根据两口井的生产数据,利用简化的径向模型进行了历史拟合,来评价临界凝析饱和度相对气相渗透率的影响。用已公布的关系凝析气相对渗透率的试验据作为这些模拟起始点。这项研究的主要推论是渗透率-厚度低于1000mD·ft的井生产能力的减小导致气体采收率减小。历史匹配模拟认为的临界凝析饱和度范围为10%~30%,与出版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