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0例老年人尿糖、血糖及餐后2h血糖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尿糖、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00例老年人与健康对照组410例用尿糖测定试纸测定尿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及餐后2h血糖.结果:(1)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有上升的趋势;(2)老年人空腹血糖正常,也不能除外糖尿病,同时检测尿糖和血糖一方面可排除某些肾性糖尿及神经性糖尿,另一方面还可早期发现高血糖症和隐性糖尿;(3)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结论:检测尿糖、血糖、餐后2h血糖含量有助于筛选诊断糖尿病、判断病情与愈后转归、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尿糖的相关性,探讨我院近年来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较好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指标。方法对我院近年来300例糖尿病患者HbA1c、空腹血糖、尿糖的检测。根据结果将其分为三组,A组(n=78)HbA1c测定值为6.0%~6、9%;B组(n=115)HbA1c测定值为7.0%~7.5%;C组(n:107)HbA1c测定值〉7.5%,分别对三组的空腹血糖、尿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C组与A、B两组的空腹血糖值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糖结果均阳性。结论HbAlc值与空腹血糖和尿糖水平呈正相关,且当HbA1c〈7.5%,尿糖为阴性,血糖水平较低,可作血糖控制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4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与 30例未合并高血压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FINS、TC和TG均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 (P <0 .0 5~P <0 .0 1) ;但ISI低于未合并高血压组 (P <0 .0 0 1) ;两组间患者年龄、病程、BMI、FBG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积水潭医院 6 0岁以上的职工 378例 ,检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及纤维蛋白原 ,依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分为 3组 :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异常组和正常空腹血糖组 ,对 3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 4 0例 ,空腹血糖异常组 5 4例 ,空腹血糖正常组 2 84例。糖尿病组体重指数、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空腹血糖正常组 (P <0 0 5 ) ;空腹血糖异常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 <0 0 5 ) ;糖尿病组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异常组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空腹血糖异常组 (P <0 0 5 )。结论 依据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诊断的老年糖尿病病前状态 (空腹血糖异常阶段 )有低估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倾向 ,需要寻找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筛查方法确定糖尿病病前状态 ,发现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 1999年 4~ 5月对郑州市 2 0 0 0例老年人进行尿糖、血糖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测定组 :2 0 0 0例离退休人员 ,男 1379人 ,女 62 1人 ,最小年龄 55岁 ,最大年龄 87岁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 60~ 70岁 ( 1538人 )。1.2 对照组 :2 0 0 0例在职人员 ,男 12 37人 ,女 763人 ,最小年龄 2 0岁 ,最大年龄 55岁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 30~ 50岁 ( 1566人 )。1.3 检测人员 :均为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1.4 检测方法 :留取空腹晨尿 ,尿糖测定试纸由广州越秀东方新科技研究所生产。抽取空腹静脉血 ,血糖使用己糖激酶法 …  相似文献   

6.
蔡世红  黄勇 《中国医刊》2003,38(8):39-40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影响。方法  5 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 (UAER2 0~ 2 0 0 μg/min)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 (缬沙坦加低分子肝素 ) 2 4例、对照组 (缬沙坦 ) 2 6例 ,观察 12周 ,测定治疗前后UAER、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HbA1c、平均动脉压、血肌酐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UAE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0 .0 1) ,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 (P <0 .0 5 ) ;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HbA1c、血肌酐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可协同低分子肝素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 ,延缓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 (IR)及 2型糖尿病 (DM)的关系。方法 :选 16 3例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 2型 DM组 4 3例 ,糖耐量低减组 (IGT) 80例 ,正常对照组 (NGT) 4 0例 ,测定其空腹血清瘦素、血糖、胰岛素、血脂 ,并做 OGTT,测定 2 h血糖、胰岛素 ,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值 (WHR)、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结果 :IRI 2型DM组分别较 NGT、IGT组高 (P均 <0 .0 5 ) ,空腹血清瘦素水平 2型 DM组分别较 NGT、IGT组高 (P均 <0 .0 1) ,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胰岛素及 2 h胰岛素及 IRI呈正相关 (P <0 .0 5 )。按性别和糖耐量分 6组 ,在男、女性各组 ,空腹血清瘦素与空腹及 2 h血糖无相关。结论 :瘦素与 IR及 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瘦素水平增高是 I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闵运兵  范晓军 《广东医学》2001,22(3):241-242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IR)与脂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3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3 0例正常对照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脂代谢指标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 14 0例 ,经检测HP后分HP阴性和阳性组 ,并设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各组的空腹血糖 ;对于HP阳性病例根治HP后再次测定空腹血糖 ,并与根治前进行比较 ;同时 ,将HP阳性病例分为大量感染组、中量感染组及少量感染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 ;另外 ,对于HP阴性和阳性组病例 ,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结果 :HP阳性组血糖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HP根治后血糖显著下降 (P <0 0 5 ) ,大量感染组明显高于少量感染组 (P <0 0 5 ) ;HP阳性组中肝功能ChildC、B级明显高于A级组 (P <0 0 5 ) ,而HP阴性组中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糖升高 ,易于并发糖尿病 ,根治HP有利于防治肝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脾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3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复脾汤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 ;对照组单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连续服用 2疗程。结果 :2组空腹血糖 (FBG)、餐后 2小时血糖 (P2BG)、体重指数 (BMI)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P <0 .0 5或P <0 .0 1) ,治疗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亦下降 (P <0 .0 5 ) ,且治疗后治疗组P2BG、TC、TG和BM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复脾汤与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病血尿酸水平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血脂、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测定 3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及血脂、血糖水平 ,并与 2型糖尿病组 (4 6例 )及正常对照组 (30例 )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血尿酸、血脂、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相比 ,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余指标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加重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糖、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与骨密度 (BMD)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对对照组 ,2型糖尿病组 (单纯 2型糖尿病组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 )进行IGF 1的测定 ;应用美国NOR LANDXR 3 6双能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 ,同时测定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结果 :3组病例血清IGF 1分别为 (183 .78± 42 .46) ,(13 9.2 5± 2 6.64 ) ,(10 0 .84± 2 5 .62 )ng/ml,3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2型糖尿病组的IGF 1与骨密度呈正相关 (P <0 .0 1) ,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IGF 1的降低可能是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与年龄、肥胖、血脂、血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脂肪肝与年龄、肥胖、血脂、血糖的关系 ,探求防治措施。方法 比较分析 151例脂肪肝与对照组的研究资料。结果 中老年组脂肪肝患病率与青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脂肪肝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肥胖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中老年脂肪肝的主要病因 ,减轻体重 ,有效地控制高甘油三酯血症和糖尿病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降糖化瘀方对糖尿病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剂降糖化瘀方对糖尿病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0例 ,用降糖化瘀方进行治疗 ,对照组 3 0例 ,用中成药玉泉丸进行治疗 ,各治疗 1疗程(3 0天 ) ,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变化。结果 空腹血糖 :治疗组由 (1 0 41± 1 48)mmol/L降为 (7 60± 1 1 6)mmol/L (P <0 0 1 ) ;对照组由 (1 0 1 5± 1 48)mmol/L降为 (8 44± 1 5 2 )mmol/L (P <0 0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为 85 % ,对照组为 40 %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剂具有降低血糖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糖肾通宝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 6 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糖肾通宝饮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对照组各 32例。结果 :中药组总缓解率为 90 .6 % ,对照组 6 5 .7% ,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中药治疗组在改善症状 ,降低尿糖、尿蛋白、尿白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尿素氮 ,调节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脂类代谢等多个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 34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血糖化血清蛋测定。其中糖尿病继发脑血管病 13例 ,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 4 72± 1 36mmol/L ,与正常对照组 (血糖化血清蛋白 1 6 7± 0 4 3mmol/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无糖尿病脑血管病 2 1例 ,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 2 0 3± 0 4 7mmol/L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的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提示血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对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增高的原因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并探讨其与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 2型糖尿病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正常对照组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 6 0例 ,按体重指数 (BMI)分为非肥胖组 30例 (BMI <2 5 )和肥胖组 30例 (BMI≥ 2 5 ) ,测定各组的BMI、腰臀比 (W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 (FBG)、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血尿酸 (UA)、空腹胰岛素 (F -INS)以及TNF α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TNF α值为 (12 .2 5± 4 .2 1) pg/mL ,2型糖尿病之非肥胖组与肥胖组的TNF α值分别为 (19.5 6± 9.99)pg/mL、(2 3.6 4± 7.6 4 ) pg/mL ,非肥胖组和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P均 <0 .0 0 1)及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相比 (P <0 .0 5 )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NF α与BMI(r =0 .4 0 3,P <0 .0 0 1)、FBG(r =0 .2 4 6 ,P <0 0 1)、TG(r =0 35 2 ,P <0 .0 0 1)、UA(r =0 .2 98,P <0 .0 0 5 )、F -INS(r =0 .4 18,P <0 .0 0 1)均呈显著正相关 ,与HDL(r =- 0 .195 ,P <0 .0 5 )则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 α浓度增高 ,并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几个特征性指数的代谢异常之间呈现相关性 ,提示TNF α可能在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C肽与血糖比值对糖尿病分型及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肽与血糖比值 (C/GR)对糖尿病分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 19例 1型糖尿病和 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和糖负荷后 30 ,6 0 ,12 0 ,180min的血糖和血浆C肽测定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个亚组 (非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 )。动态观察各组糖尿病患者空腹和糖负荷后各时点的C/GR。结果 :1型糖尿病组空腹和糖负荷后各时点的C/GR均显著低于 2型糖尿病组 (P <0 .0 1) ,其比值的变化趋势不同于 2型糖尿病组。 2型糖尿病两亚组C/GR的变化趋势相同 ,但胰岛素治疗组各时点的比值均显著低于非胰岛素治疗组(P <0 .0 1)。结论 :C肽与血糖比值可作为评定胰岛功能指标 ,并且对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对该值较低的 2型糖尿病患者应给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前瞻性随机调查对象 2 3 2例 ,年龄 64 .5± 9.1岁 ,分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 (DM -EH) 60例 ;糖尿病组 (DM ) 3 1例 ;高血压病组 (EH) 85例 ;同龄正常人组 5 6例 ,应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及临床检查 ,经spss 1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 :DM -EH组 (1.72± 0 .62mm) ,DM组 (1.48±0 .60mm)、EH组 (1.5 3± 0 .5 1mm)较对照组 (1.0 6± 0 .2 6mm)显著增厚 (P均 <0 .0 1) ;DM -EH组较DM组及EH组差异显著 (P均 <0 .0 5 )。颈总动脉 (CCA)内径 :DM -EH组 (7.0 0± 0 .68mm)较DM组 (6.60± 0 .5 3mm)显著增宽 (P <0 .0 5 ) ;EH组 (7.13± 0 .80 )较DM组增宽非常显著 (P均 <0 .0 1)。IMT与CCA半径比值(IMT/r) :三组较对照组增大均非常显著 (P均 <0 .0 1) ;DM -EH组EH组显著增大 (P <0 .0 1) ;孤立斑块发生率 :DM -EH组较 ;三组增高非常显著 (P均 <0 .0 1)。最大剪切率 (SR) :DM -EH组较另三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表明 1MT与年龄、舒张压、空腹血糖及LDL -c、CCA内径、舒张末峰速度 (VD)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 1MT和斑块增厚是DM合并大血管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缬沙坦及卡托普利对高血压胰岛素抵抗 (ISR)的影响。方法 :将 5 4例伴有空腹胰岛素增高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缬沙坦治疗组 (V组 ) 2 6例 ,每d服缬沙坦 1次 ,80~ 16 0mg ;卡托普利治疗组(C组 ) 2 8例 ,每d服卡托普利 2次 ,每次 2 5~ 5 0mg。疗程为 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压、空腹及餐后 2h血糖和胰岛素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健康体检者 2 0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治疗前 3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V、C组餐后 2h血糖、空腹及餐后 2h胰岛素升高 (P <0 .0 5 ) ,ISI降低 (P <0 .0 5 ) ;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改善(P <0 .0 5 ) ,但均未达正常对照组水平 (P <0 .0 5 )。V、C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均能改善高血压ISR ,但短期治疗不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