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基于云模型的C2C电子商务信任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C2C电子商务存在的交易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理论的信任评价模型。通过信任云及信任标准云的定义,客观地反映了信任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实现了信任从定性到定量间的相互转换。给出了信任云的合并及相似度计算算法,实现了信任的分属性及综合评价和决策,仿真实验表明模型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唐伟  郑小林 《计算机工程》2011,37(7):285-287
目前在复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P2P信任模型对于欺诈交易的遏止和惩罚力度不够,为此,提出基于交易成功率的P2P电子商务信任模型,从单次交易信任值、综合信任值、直接交易成功率、间接交易成功率方面给出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淘宝的信任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好的评价准确率和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任网络的C2C电子商务信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早斌  曾灿  马尧  鲁宏伟 《软件学报》2015,26(8):1946-1959
C2C电子商务交易具有匿名性、随机性、动态性的特点,交易双方仅通过虚拟网络交换信息,缺乏基本的信任基础,交易存在较大的风险.构造科学的信任计算模型、客观度量卖家的可信度、辅助买家(消费者)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是降低交易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从买家的角度出发,详细讨论了信任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属性,并以信任的时间敏感性、不对称性、可传递性和可选择性为基础,建立了C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动态信任算法(C2C dynamic trust algorithm,简称CDTA).该算法首先通过买家自身的交易经验计算买家对卖家的直接信任度,然后计算来自信任网络中买家的朋友对卖家的推荐信任度,最后通过信任调节因子集成直接信任度和推荐信任度来获得买家对卖家的信任度.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该算法考虑了交易的多属性及其相关性,信任评价的粒度更加细化,使得信任计算的结果更加客观;另一方面,评价相似度可以很好地筛选出符合买家“个性”的推荐节点,使推荐信任度更准确,可以进一步抑制恶意节点对信任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C2C模式电子交易平台以其便利、自由和高效性,而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其中信任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对交易参与者的监管难度增大,交易中仍存在较大的风险。针对目前信任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提出了基于声誉的信任机制,通过计算交易参与方的信任度以达到识别不诚实的个体的目的。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影响评价的因素,使用时间窗口和交易窗口机制对参与计算的评价进行选择,并综合考虑评价者的自身信任度。对模型的有效性和效率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C2C电子商务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将概率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应用到信任传递以及多信任路径建模中,针对C2C交易平台实际的商业网络特征,提出基于社会网络与信誉的C2C信任评价模型。引入相似度计算建立簇与簇之间的关联,以解决C2C交易网络存在的买卖分工明确、稀疏性、聚簇问题。对淘宝网C2C交易平台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模型对淘宝网现有信誉机制具有较好的改进和补充作用,更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推荐关系。  相似文献   

6.
C2C网上拍卖中的信任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线信任匮乏已成为阻碍网上拍卖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用户实施有效的信任决策,针对拍卖网站中现有的信任计算方法的不足以及传统理论信任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影响网上拍卖信任的5项信任因素,并构建了C2C网上拍卖中的信任计算模型。最后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C2C的可信信用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艳涛  虞慧群 《计算机工程》2010,36(18):256-258
提出一个基于C2C的可信信用评价模型。该模型根据历史交易记录,在综合考虑交易金额、买卖双方信誉度、交易次数、差评次数、未评价交易的基础上,采用动态计算的方式,为交易的成功进行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模型可以有效甄别恶意用户和诚信用户,从而减少信誉诋毁行为,并可减少信誉榨取行为,提高C2C电子交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开放网络信任的主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Shapley熵的主观模糊信任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节点间的直接信任值,并提出评价取向相似度、反馈评价不确定度、推荐节点可信度三个概念,利用Shapley熵计算节点推荐信任值。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准确地计算信任值,并在保证节点交易成功率的同时体现了评价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9.
C2C商家信任度动态分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C2C电子商务的交易中,买家因交易目的不同,对商家信任度的粒度要求是不同的。为提高交易的成功率,应建立商家信任度的动态分类机制,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为此,从买家对商家信任的本质出发,首先通过使用模糊集合理论的隶属度概念,提出了信任的定量描述方法;其次,引进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商家信任度的动态分类机制;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模型存在的不足,借鉴人类对信任的评判习惯并参考交易涉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P2P环境下一种基于权重的信任评价模型,在进行节点信任值评定时,着重考虑了交易权重对信任值变化的影响,并给出了信任值计算的方法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信任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节点当前的信任度,特别对策略性欺骗和不诚实推荐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内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多采用eBay信任模型,对买家反馈评分进行简单累加得到卖家信誉值,未区分买家反馈评分的合理性及其参考价值的重要程度。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群组的C2C电子商务信任模型,通过计算买家与卖家的熟悉度,确定买家的可信度,综合考虑反馈评分、交易次数、交易价格、交易时间、以往买家的可信度对信誉的影响,构建电子商务信任模型。模拟实验结果证明,相比Sporas模型,该模型能为买家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卖家信誉信息。  相似文献   

12.
由信息不对称和利益驱动所引发的网络市场信用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揭示C2C环境下信用的演化过程对互联网管理者制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C2C环境下交易主体行为进行建模(网络商家和客户);对C2C市场信用演化过程进行仿真设计;对市场演化过程进行一定的仿真,得出网络商家信用仿真及市场平均信用差仿真运行结果,从而判断交易方数量对C2C市场信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旭方  吴昊 《微计算机信息》2012,(1):122-123,54
为了提高P2P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根据P2P电子商务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信任模型。将信任化分为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用模糊集来刻画直接信任值,对影响信任主体的多种因素给出了详细的模糊综合评判算法。利用交易金额和交易时间来确定推荐信任的权值。实验表明该信任模型与基于概率估计的信誉评价体系算法相比,该算法误差较小,能有效防止节点的恶意行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P2P电子商务中。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信任衰减向量的P2P网络信誉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P2P网络的信誉问题,以电子商务为研究背景,设计了一种基于信任衰减向量的P2P网络信誉模型(P2P-Rep)。本模型采用混合结构式P2P网络的架构,对电子商务中各交易指标的评价向量进行衰减计算,基于交易评价因子推理计算直接信任度、间接信誉度和综合信誉度。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模型较低的资源开销和较高的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The dynamics of trust in B2C e-commerce: a research model and agenda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Trust is a key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Business to Consumer (B2C) e-commerce transactions.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several crit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rust. These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design of e-commerce web portals; however a vast majority of potential users are still wary of online business transactions. This points to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sophisticated and comprehensive models that can provide additional insights into the true role played by trust in the adoption of e-commerce portals. Here we do so by focusing on trust as it pertains to B2C e-commerce transactions. Pertinent issues addressed are: (1) Is trust the critical factor tha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sers accepting or rejecting a B2C portal? (2) Are there factors that could play a more critical role in user acceptance/rejection of such portals? (3) If so, what is the relevance of trust relative to these factors? The research model and agenda introduced here enable researchers to view trust in its proper perspective as part of the bigger picture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