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正常层次解剖位置,为涉及面侧区和颌下区的美容外科手术提供临床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3具(共66例)成人尸体标本的头颈部标本,观察了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类型、走行、与面动脉的位置关系以及穿出腮腺处和与面动脉的交叉处的体表位置。结果面神经下颌缘支为1-2支,以单干型居多,约占58%,大多行于下颌骨下缘上方约占44%,行于骨下缘下方者占5%。未发现面神经下颌缘支不与面动脉交叉,位置在均下颌角下缘上、下方约0.5-1 cm范围内。面神经下颌缘支经过面动脉的浅面和深面者分别占89%和6%;面神经下颌缘支穿出腮腺处的体表位置分别在下颌角上方和下颌支后缘前方1 cm交点附近,面神经下颌缘支与面动脉交处距下颌支后缘约4 cm,距下颌骨下缘约1 cm。结论面神经下颌缘支的毗邻和行程关系较为复杂,了解其与周围结构的重要位置关系,可以减少美容外科手术因神经损伤造成下唇及口角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临床上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肌肉移植或跨面神经移植整复面瘫时,都需要解剖健侧面神经的分支,其中常解剖的是颊支和下颌缘支。两组分支分别由面神经主干发出,并浅出腮腺缘,在走行过程中,其走行层次以及颊支与腮腺导管、下颌缘支与下颌骨下缘和面动脉关系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就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损伤神经分支引起继发性的功能障碍。1面神经颊支有学者[1 ̄3]在腮腺手术中观察到颊支有1 ̄2支,多数学者[4 ̄8]观察颊支有1 ̄4支,以2 ̄3支为主,占75% ̄86.6%,可能与临床手术时术野暴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方法切除腮腺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折2002~2010年我科施行腮腺肿瘤切除术43例。腮腺浅叶切除31例,腮腺全切除1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下颌缘支逆行法解剖面神经。结果全组术后随访10~60个月,无肿瘤复发病例。2例术后腮腺瘘,14~23 d痊愈。无永久性面瘫、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沿下颌缘支逆向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肿瘤手术方法解剖标志清楚,容易寻找,可有效降低面瘫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面神经颈支和下颌缘支的应用解剖研究成果,了解其走行及变异情况,以利于手术中对其保护,避免手术损伤.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面神经颈支和下颌缘支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面神经颈支位置恒定,行程短,可作为逆行分离面神经干的解剖标志.面神经下颌缘支变异较多,行程长,在手术中易受损伤.结论:通过对面神经颈支和下颌缘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为头颈部手术路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剖标志,为手术中避免上述神经的损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走行层次及分段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走行层次及分段定位,为防止面侧区颌面部下部手术中造成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参照设定的坐标系,观测28具成人尸体(即56侧)面神经下颌缘支的走行层次和位置.结果 面神经下颌缘支主要穿行于腮腺和咬肌筋膜内,全长可分为降段、弓段和升段3段,与下颌后静脉及面动脉交叉处的坐标值分别是(-6.4±1.5)mm和(9.8 ±1.3)mm、(28.8±4.1)mm 和(11.6±1.6)mm.结论 采用分段定位的方法能更准确显示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位置,以满足颌面部外科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0例成人头部标本,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管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58.3%),三干型次之(28.3%)。神经多行于腮腺管浅面(73.3%)。腮腺管走行在颊支之问的占61.7%,导管距上颊支垂直距离约4.86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下方者占11.7%,距下颊支的垂直距离约1.71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上方者占26.7%,距上颊支的垂直距离约2.56mm。结论:面神经颊支多行于腮腺管浅层,与腮腺管关系十分密切,腮腺区手术时循颊支向后追踪面神经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颞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确定面神经颞支的数量、走行和分布情况,为涉及面侧区和颞区的美容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3具(66侧)成人尸体标本,探明颞支支数及走行;测量面神经颞支各分支越过颧弓下缘、外眦角等部位的距离。结果面神经颞支有4个分支,分别称为颞支Ⅰ、Ⅱ、Ⅲ、Ⅳ。除颞支Ⅳ经腮腺前缘浅出外,其余均经上缘浅出。浅出后它们立即到达颧弓浅面,其中颞支Ⅰ主要发支到达额肌深面;颞支Ⅱ主要到达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部深面。颞支Ⅲ、Ⅳ主要发支到达眼轮匝肌深面。测量得到面神经颞支各分支越过颧弓下缘处距外眦角的距离男性分别为3.8cm、3.5cm、2.9cm、和2.8cm;女性分别为3.6cm、3.3cm、2.7cm、2.6cm。面神经颞支各分支发出部位距颧弓下缘的距离男性分别为3.0cm、3.8cm、4.0cm、4.2cm;女性分别为2.7cm、3.3cm、3.3cm、3.7cm。结论面神经颞支根据性别具有基本确定的走行及分布,为相关的美容外科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颞支的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神经耳支治疗面神经瘫痪的可能性.方法:对7具(14侧)尸头标本,进行局部解剖.临床运用含面神经耳支的枕肌复合筋膜瓣矫治面瘫患者1例.结果:面神经耳支以单支形式,在茎乳窝起自面神经干,向上行于耳后乳突沟,穿耳后肌后,向后上行于枕肌下缘,其分支分布于枕肌、耳后肌.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面神经耳支的出现与行程均恒定,可以考虑用于面瘫治疗.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颞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神经颞支起于颞面干,在颧弓下方从腮腺上缘穿出腮腺咬肌筋膜后分为三组分支,其中额支和眼支越过颧弓,支配同侧的额肌和眼轮匝肌、皱眉肌等。颞支自颧弓部起即走行在疏松结缔组织层中,并紧贴颞浅筋膜底面,继续前行在一转折线上穿出帽状腱膜,于颞区表情肌的深面入肌。在走行过程中,面神经颞支与颧弓、与颞区的解剖标志以及与颞区组织的层次之间的关系都  相似文献   

11.
正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包含4种纤维成分,其中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主要支配面肌运动,构成面神经颅外部分,面神经颧支是面神经五大分支之一,该神经主要支配颧大肌、颧小肌、眼轮匝肌等~([1])。熟悉面神经颧支的走行层次、分支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于除皱术中避免面神经颧支损伤,以及在腮腺切除术和治疗面瘫时行跨面神经移植术中准确寻找颧支有重要意义。目前解剖学教材对颧支缺乏详细描述,国内外关于颧支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且达成共识的方面较少~([2-3])。随着美容与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20具(40侧)成年尸体上,对面神经干颅外段、副神经及其斜方肌支进行了解剖和观测。讨论了副神经斜方肌支与面神经干颅外段吻接矫治面瘫的有关问题,试图为面瘫神经移植术提供一种新的途径。自Ballance等(1920)首次在颞骨内修复面神经以来,面神经手术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内一些学者对面神经颞骨段损伤曾用耳大神经等在面神经管内进行修复,收到了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对面神经颞骨段以上部位损伤,采用副神经干、舌下神经、舌下神经袢、膈神经和健侧面神经的分支等与面神经颅外段吻接,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因吻接的神经粗细相差悬殊,有的因手术难度较大,有的因手术后造成供体神经所支配的肌群瘫痪和萎缩等,效果均不太满意。为了寻找一种手术方法简便、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副神经斜方肌支与面神经主干的颅外段吻合治疗面瘫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供临床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系第七对脑神经为复杂的脑神经,属混合性脑神经,在脑神经疾病中,面神经麻痹是很常见的,因此,了解面神经的解剖,对临床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纤维成份 面神经的纤维成份如下。1.运动纤维:动物纤维自脑桥面神经核发出,分布于面部表情肌,镫骨肌,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颈阔肌,司随意运动。2.味觉纤维:起于舌前2/3味蕾,经鼓索神经,中间神经(含味觉分泌纤维)传至延髓孤束核,纤维上行达丘脑,经内囊至中央后回下方,司舌前2/3味觉。3.分泌纤维:发自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下颌后牙种植术中,由于下颌神经管走行于下颌骨体内,有时可损伤下齿槽神经,因而制约了牙种植术的应用。 因此,牙种植术的应用需详细了解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内的走行及管内的解剖结构。 方法:共纳入15具成人牙下颌骨标本与4具新鲜下颌骨动脉灌注标本。纳入对象均牙列完整,后牙无缺失,牙槽骨无吸收。测量15具成人牙下颌骨标本下颌管走行及其管腔各径长度,包括下颌管横径与纵径,下颌管至上下内外缘距离。观察4具新鲜下颌骨动脉灌注标本管内下颌神经管内神经、血管位置关系。 结果与结论:下颌管内缘至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颊侧骨板距离短(P < 0.01);下颌管上缘至牙槽嵴顶的距离较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大(P < 0.01)。表明下颌管在下颌骨体部走行中偏舌侧、偏下颌骨下缘。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体部的部分横径小于纵径(P < 0.05),亦即下颌管截面形态为上下径略长的椭圆形。神经管横纵径于前后牙位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还发现在暴露的下颌管腔中下牙槽神经及伴随血管有一层被膜包绕成神经血管束,血管位于神经上方,而且位置恒定,并发出小分支包绕神经。结果提示,下牙槽血管神经束在下颌管内走行中血管位于神经之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侧颅底手术中面神经乳突段的定位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8例16侧,电动磨钻轮廓化乳突,暴露3个半规管、面神经乳突段全长。测量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宽度、面神经乳突段始端及末端与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并观察面神经乳突段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 结果 面神经乳突段的长度为(11.04±1.03)mm,宽度为(2.29±0.39)mm。面神经乳突段起始部到乙状窦、外耳道后上棘、颅后窝硬膜、岩上窦-乙状窦-横窦交点、后骨半规管的最近距离分别为(9.41± 2.06)mm、(15.61±2.11)mm、(5.96±1.51)mm、(20.20±3.44)mm、(3.84±0.14)mm。面神经乳突段末端-乙状窦 、外耳道后上棘、乳突尖、颅后窝硬膜、岩上窦-乙状窦-横窦交点的最近距离分别为(7.05±2.01)mm、(20.32±2.69)mm、(16.48±2.48)mm、(7.97±2.61)mm、27.38±4.21)mm。 结论 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二腹肌嵴是面神经乳突段定位的重要标志,面神经乳突段走行于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二腹肌嵴前端形成的三角形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腮腺区外科手术提供面神经腮腺段的定位解剖学资料.方法 以颞骨的颧突根与下颌角后缘的连线为y轴,以过乳突尖并垂直于y轴的直线为x轴设定坐标系,以该坐标系为参照观测32具(64侧)成年尸体腮腺内面神经干的起、止点和面神经主要分支起点、出腮腺的位置和行走方向.结果 面神经上、下干的起点位置分别是:(-17.32±1.22) mm和(-7.24±0.86)mm、(-17.32±1.22) mm和(-7.24±0.86) mm,止点位置分别是:(-10.26±1.02) mm和(17.24±1.22) mm、(-12.82±1.12) mm和(-12.22±0.88) mm,行走方向与x轴成角分别是:(36.20°±5.20°) 、(-38.30°±4.60°);颞支、颧支、上颊支、下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起点位置分别是:(-10.26±1.02)mm和(27.24±1.22) mm、(-3.27±0.24)mm 和(24.36±4.27) mm、(-3.85±0.86) mm和(18.42±2.06) mm、(-3.26±1.04)mm和(14.24±3.26) mm、(-11.72±2.35) mm和(-6.43±2.06) mm、(-12.82±1.12) mm和(-12.22±0.88) mm,出腮腺点位置分别是:(0.42±0.08) mm和(38.56±6.68) mm、(8.2±2.44) mm和(36.04±4.28) mm、(18.26±3.64) mm和(26.82±3.86) mm、(25.48±4.76)mm和(9.66±1.58) mm 、(4.25±0.54)mm和(-13.63±5.23) mm、(-1.08±0.22) mm和(-16.26±3.64) mm,行走方向与x轴成角分别是:(68.10°±2.040°)、(34.80°±4.70°)、(9.40°±1.560°)、(-3.70°±1.350°)、(-55.60°±2.850°)、(-68.30°±2.630°).结论 根据颌面部外科手术需要,可通过体表标志线精确确定面神经干及其主要分支在腮腺内的位置和行走方向.  相似文献   

17.
骨性面神经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1例成人分离颞骨的骨性面神经管的迷路段、水平段、垂直段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其长度以及与前庭窗、颈静脉窝、蜗窗和锥隆起之间的距离,探讨了其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为以面动脉为蒂逆行下颌缘皮瓣修复鼻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 6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头面部及 8侧铸型标本 ,详细解剖观测下颌缘皮瓣血供、下颌下缘平面至口角平面动静脉长度、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面动脉交点处距下颌下缘距离。结果 :下颌缘皮瓣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及其分支 ,同时亦接受枕动脉及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营养 ,并互相吻合。平下颌骨下缘平面 ,面动脉距下颌角距离为 2 .8± 0 .3 ( 2 .4~ 3 .5 )cm ,动脉前壁与静脉后壁距离 0 .7± 0 .2 ( 0 .4~ 1.2 )cm ,动脉后壁与静脉前壁距离 0 .4± 0 .2 ( 0~ 0 .9)cm。口角平面 ,动脉前壁与静脉后壁距离 1.4± 0 .4( 0 .5~ 1.9)cm ,动脉后壁与静脉前壁距离 0 .9± 0 .4( 0 .3~ 1.5 )cm ,两平面间面动静脉长 4.5± 0 .3 ( 4.1~ 5 .4)cm。面神经下颌缘支多为 1~ 2支 ,与面动脉的关系恒定 ,多走行于动脉的浅面 ( 83 .3 % )。另有 8%的下颌缘支弓状行于下颌骨下缘下方 1cm范围内。结论 :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全鼻缺损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通过30侧颞下颌关节标本及120侧颅骨关节窝的解剖,对颞下颌关节窝进行了观察,对传统的关节窝后界,关节窝与下颌窝的相互关系,关节窝在颞骨下面的位置,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及关节窝前后径的测量部位提出了新的看法。结果表明:①颞下颌关节窝的后界多为鳞鼓裂和岩鳞裂;②颞下颌关节窝属于下颌窝的前部,位于颞鳞的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