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海上批量伤员分类救治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海上批量伤员伤情与救治信息的快速采集、存储、转发和利用,实现对海上批量伤员的快速分类、进行伤员信息自动化管理,提升我军海上卫勤保障能力及信息化水平。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研制海上批量伤员战创伤评分系统,并结合"军卫一号"系统以及"北斗"卫星通讯系统,进行数据的自动统计、存储和传输。结果:海上批量伤员战创伤评分系统能够快速的进行批量伤员的战创伤评分,并结合数据库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进行数据的自动分类、传输和存储,确实能提高我军海上卫勤保障能力。结论:海上批量伤员战创伤评分系统可大大提高海上批量伤员的分类、评分速度,实现了伤员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对提升我军海上卫勤保障能力及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现多样化军事行动批量伤员伤情与救治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利用、传输、存储和管理,实现对批量伤员的快速分类、对伤员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提升军队卫勤保障能力及信息化水平.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RFID技术和移动存储技术融为一体,开发研制大容量医疗信息卡.结果:大容量医疗信息卡能够满足多样化军事行动批量伤员伤情与救治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利用、传输、存储和管理的需求.结论:大容量医疗信息卡可大大提高多样化军事行动批量伤员伤情与救治信息采集、处理、利用、传输、存储和管理速率,实现了伤员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对提升军队卫勤保障能力及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未来战争的突发性、多元性、复杂性和残酷性对卫勤保障提出新的要求.为应对未来智能化战争挑战,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提出卫勤云概念和架构,构建以卫勤云为核心的海上卫勤保障云生态模式,以期为海军卫勤指挥、伤员救治、战斗力评估和资源调度提供高效、可靠、安全、便捷的信息化保障平台.提升海上卫勤保障数据共享共用的能力,跨系统整合卫勤应用服务,为海上卫勤组织指挥以及相关业务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卫勤数据集约化、标准化建设效能.  相似文献   

4.
海上伤员分类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实现海上批量伤员伤情与救治信息的快速采集、存储和传输,实现对海上批量伤员的快速分类,进行伤员信息自动化管理。方法:运用PDA、Wi-Fi、射频识别、北斗卫星通讯等技术,开发研制海上伤员分类器,系统包括伤票采集、查询模块,战创伤评分模块,伤票标识模块,伤员分流模块等。结果:海上伤员分类器能够快速地进行批量伤员的战创伤评分、分类,实现教学模拟训练、综合演练等功能。结论:海上伤员分类器实现了伤员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保证了伤员救治的时效性和连续性,有效提升了军队海上伤员救护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海上伤员救治的组织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多次海上卫勤保障训练,总结了海上伤员救治的特点,提出了海上伤员救治的组织与实施方案,强调了海上伤员救治需要把握的有关问题,为海上伤员救治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罡  孟毅 《医疗装备》2015,(2):68-69
目的: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缩短批量伤(病)员从事件现场到后方医院的整体救治时间,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方法:以平、战时批量伤(病)员整体救治、后送运输及实时监控等关键环节为切入点,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院前救治的组织与实施。结果:批量伤员院前救治准备、救治质量、救治效率明显提升。结论:信息化手段对大批量伤员院前救治的快速指挥、前出及救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环形网结式海上医疗救生筏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勤卫勤力量如何解决落水人员和伤员的海上救生救护平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犤1-3犦。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环形网结式海上医疗救生筏(专利号02229037.0,以下简称环网筏)。1研制背景目前军用海上救生器材主要是针对海勤、空勤人员的,但大批落水伤员的医疗救生筏还没有得到系统的解决。国内现有民用救生筏的最大载员为50人,且不能开展医疗救护,国际海上救生筏的最大载员为150人左右,尚处于产品试制早期。2设计方案环网筏是由中心筏、中环筏和外环筏等3个环形筏通过连结网连成一个整体,环网筏的气囊分为内囊和外套双层结构,内囊由…  相似文献   

8.
卫勤应急保障分队模块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部队行动与卫勤保障同步,伤员与救治同在的要求,将卫勤应急保障分队编成若干个卫勤保障单元,提出了卫勤应急保障分队模块化设计、训练和应用结构形式,确保伤员救治时效,提高卫勤应急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进步促进海上卫勤保障能力的提升,是适应当前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海上卫勤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海上卫勤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以期为提升我军海上卫勤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标准化伤员库基础上,结合实战背景设置模拟伤员流,针对机动卫勤分队分类后送组进行饱和冲击,用于全军机动卫勤分队基地化培训前后的考核,对其检伤分类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回眸20世纪海军卫生装备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20世纪海军和海战的进程出发,分析海军卫生装备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其突出标志是大型医院船遂行保障、直升机用于海上伤员换乘、计算机的应用和舰用医疗装备的配套。21世纪海军卫生装备发展的方向是顺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海战发展的趋势、寓军于民、走大型化与智能化相结合、机械化与智能化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一种海军电子伤票,用于医疗救治机构记载和传递海上伤员通过时的伤情及救治处置情况。方法:采用无源射频S70卡作为海军电子伤票存储介质,通过内置射频模块的RW202桌面读卡器对其进行读写,伤员医疗后送信息作为文本流顺序写入S70卡或从S70卡中读出。结果:在给出读写海军电子伤票的程序流程图的基础上,经实地实验效果明显。结论:无源射频卡作为海军电子伤票存储介质是可行的,它以流文件的方式来存取伤员医疗后送信息是高效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发一种多功能军用雪橇式托盘床,以适应军队各种分队快速反应的功能需求。方法:以已有通用托盘功能为基础,设计出具有雪橇式托盘底角、有夜光标记点、可折合内藏腿、卸载后能够组合的多功能托盘床。采用金属钢板特殊12个挂点结构设计,通过拉紧器实现相对装载单元化野战物质器材的固定。结果:该托盘床可为军队各种分队快速反应提供新型物质器材、全天候实施通用单元化存储、快速装载固定运输,且在卸载后具有组合功能。结论:通过实际应用证实其达到了研发设计的目的,可为军队物质器材军交运输、各类分队提供新型多功能装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一款卫生列车实车信息化训练平台,以实现卫生列车医疗队实车全流程训练。方法:该平台基于Oracle 10g数据库、Android 4.2操作系统设计,使用C#语言开发,采用数据采集层、通信层、业务层和综合应用层4层架构。整个平台采用窗口及模块化管理界面进行功能实现,包含卫勤指挥、伤员转运、检伤分类、收容处置和手术管理等模块。结果:利用该平台可准确地识别伤员,缩短检伤分类时间,实现预案训练,提升卫生列车医疗队指挥员组织指挥和预(方)案执行能力。结论:该平台为医疗队提供全流程训练手段的同时,可提升卫勤信息化训练效果及卫勤保障与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进行局部优化改进,以提高海上医疗救护保障效能。方法:分析现有医疗救护艇及其卫生装备存在的不足,对药库所处机舱位置、箱体结构及艇体局部进行了优化设计及改进。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对救护艇局部和药箱结构的优化改进可有效提高海上医疗卫生装备的输送效率。结论:对现役救护艇局部及某型药箱结构的优化改进,可有效提高军队海上医疗救护效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船用医疗模块系统装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一条民船动员改装为卫生船舶的新途径,以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该系统装备作为船用大型机动卫生装备具有机动性好、应急能力强。环境条件优、建造周期短、效费比高等优点,适于安装在海军世昌号训练舰(82舰)或民用集装箱运输船上,用于海上医疗队医疗训练或医学院校学员海上实习,也可执行突发事件医疗保障任务,战时经扩充组成模块化医院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军民融合模式下海上医疗救护演练中实战化伤员化妆技术,为建立军地融合模式下的海上医疗救护演练标准工作流程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演练任务进行化妆用品准备;组织进行模拟伤员相关技能培训;制定标准化妆工作流程。结果 大批模拟伤员化妆组织有序、迅速,伤情模拟逼真,贴近实战,为实现海上医疗救护的实战化、模块化、信息化、标准化要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结论 实战化伤员化妆技术的实施有助于医务人员快速检伤分类、展开救治,更好的达到训练目标,从而提高医疗队员在现代战争海战伤的医疗救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卫勤救援背心作业能力需求论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论证灾难发生时卫勤救援背心的作业能力需求。方法:采用现状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卫勤救援背心作业能力进行需求论证。结果:现有急救背心同卫勤救援的任务和功能不相适应。新研制的卫勤救援背心用于卫生战士或类似保障人员,能保证3~4名人员的医学急救需求,不仅具有包扎、止血、固定、通气等常见功能,还具有搜救、污水处理、简易担架等特殊功能。结论:卫勤救援背心可满足灾难救援的主要卫勤救援任务,具有模块化、功能多样化等优点,可用于灾害救援时卫生战士使用,也可用于突发事件时医护人员配备。  相似文献   

19.
Catastrophic chemical or radiological events can cause thousands of casualties. Such disasters require triage procedures to identify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consequences requiring medical intervention. Our objective is to analyze recent advancements in biotechnology for triage in mass emergency situations. In addition to identifying persons "at risk" of developing health problems, these technologies can aid in securing the unaffected or "worried well". We also highlight the need fo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o engage in some of the underpinning sciences, such as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chemical and radiological hazards, and for the necessary invest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rapid assessment tools through identification of biochemical, molecular, and genetic biomarkers to predict health effects. For chemical agents, biomarkers of neurotoxicity, lung damage, and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bases are needed to assess 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of exposures. For radiological exposures, development of rapid, sensitive biomarkers using advanced biotechnologies are needed to sort exposed persons at risk of life-threatening effects from persons with long-term risk or no risk. The final implementation of rapid and portable diagnostics tools suitable for emergency care providers to guide triage and medical countermeasures use will need public support, since commercial incentives are lacking.  相似文献   

20.
野战医疗多功能平车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一种集装卸搬运野战医疗箱及其他医疗器材、临时担架、临时病床、野外沟壑踏板及海上漂流用具于一体的野战医疗多功能平车。该平车具有功能多、重量轻、用连广以及省人省力、携带和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野战医疗所(队)的医疗后勤保障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