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了漾濞泡核桃青皮脂溶性成分,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确定了其中55个组分的化学结构,占总成分含量的95.91%。其中β-谷甾醇(18.68%)、4-乙基金刚烷酮(12.07%)、二十九烷(9.04%)、二十七烷(7.43%)、十六烷酸(7.45%)、十八碳二烯酸(4.60%)及α-生育酚(3.53%)是漾濞泡核桃青皮脂溶性成分中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2.
以汉麻茎叶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以及超临界萃取法来获得汉麻精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下获得的精油全组分的差异性、特征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全组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通过NIST质谱库和人工解析对所提取成分进行鉴别分析和相似度的检索,最后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这三种提取方式下汉麻精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三种提取方法下所得精油组分差异性明显,共计鉴定出154个成分,且含有13个共有成分,相似度均在80%以上。其中水蒸馏提取法共鉴定出8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大麻二酚(19.69%);亚临界萃取法鉴定出62种,含量最高组分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7.56%);超临界萃取法鉴定出5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油酸(22.50%)。三种方法所得精油组分种类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水蒸馏法获得的精油组分种类最多,多为烷烃、烯烃、醇类、醛类、倍半萜类等小分子化合物,而亚临界法和超临界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二者共有40个共有成分,多为酸类,醇类,酯类,酚类等高沸点化合物或大分子化合物,但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红树植物木榄胚轴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树植物木榄胚轴中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检测到挥发性成分30个,鉴定了其中的27种成分,占所检测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01%,以烷烃类为主,占鉴定成分的67.43%,还有酸、酯及萜类化合物等;检测到脂肪酸组分23种,确定了其中的19种,脂肪酸检出量为97.81%,其中饱和脂肪酸占64.87%,不饱和脂肪酸占35.13%。  相似文献   

4.
定量评估四川眉山地区6种丛生竹种纤维原料化学组分的造纸应用潜力,提出其原料化学组分利用潜能排序。选取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绵竹(Bambusa intermedia)、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粉单竹(Bambusa chungii)、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和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6种当地主要丛生竹种,对其竹秆含水率、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综纤维素、木质素、戊聚糖及灰分等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运用Matlab对化学组分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估各竹种化学组分的造纸应用潜力综合得分值,进行排序。结果表明:6种丛生竹造纸纤维原料化学组分的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7%、23.8%、13.8%和12.0%,其中综纤维素、木质素和1%NaOH提取物是第一主成分的主要载荷贡献因子,戊聚糖和含水率是第二主成分中的关键载荷因子。绵竹为6种丛生竹种综纤维素含量最高的竹种,慈竹、梁山慈竹和甜龙竹三者综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较绵竹和粉单竹含量低;慈竹...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茉莉净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GC和 GC- MS联用仪对超临界 CO2 萃取茉莉浸膏的净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分离出 131个组分 ,鉴定出其中的 35个化合物 ,所鉴定的成分占分离成分的 85%以上。同时将分析结果与普通溶剂法制取的茉莉净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124092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用硅胶真空柱层析法将正己烷提取物粗分为6个组分(Fr1~Fr6),细胞毒活性追踪显示Fr6组分为活性部分。为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运用GC/MS对Fr6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11.76%)、油酸(Oleic acid,12.16%)、亚油酸(Linoleic acid,14.77%)和乳杆(菌)酸(Lactobacillic  相似文献   

7.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托为研究对象,提纯菌托提取物有效抑菌天然产物,分析其抑菌活性组成。选择最佳提取溶剂及指示菌,采用色谱层析法分离纯化,GC-MS检测分析活性组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标准摩根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以金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对温度、紫外线均有较好的稳定性;对提取物进行分离,获得2个有抑菌活性组分DEVⅠ、DEVⅡ,采用GC-MS分析DEVⅠ、DEVⅡ中的化学组分,DEVⅠ中相对含量1%以上的成分有20个;DEVⅡ中相对含量在1%以上成分6个,其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为2-呋喃甲酸和肉桂酸,相对含量分别为25.6%和54.2%,推测可能为棘托竹荪菌托抑菌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8.
桑寄生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桑寄生(Herba Taxilli)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寄生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132个组分,鉴定出66个化学成分。检出率为78.91%。桑寄生挥发性成分大于2%的为苯甲醛13.97%,苯乙烯11.42%,芳姜黄烯7.89%,桉树脑3.89%,α-姜烯3.59%,γ-姜黄烯2.78%,壬醛2.07%。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了茶蜂花粉的抗氧化活性和功效成分。茶蜂花粉85%乙醇回流提取,经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萃余物4个部分,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模型检测茶蜂花粉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利用核磁共振方法鉴定各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茶蜂花粉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经MCI柱层析,得到30%、50%、70%三个乙醇洗脱组分,其中30%乙醇洗脱组分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从该洗脱部分得到三个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槲皮素、山奈素-3-O-芸香糖苷、山奈酚-3-O-(2″,3″,4″-O-三对羟基桂皮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推测茶蜂花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臭茉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臭茉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49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4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17 %.  相似文献   

11.
印度獐牙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tayita Buch-Ham.)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度獐牙菜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经计算机质谱谱库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用已知烃类进行标定,共确定了其中63种化合物,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81.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印度獐牙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19.54%)、4-(苯甲基)哌啶(11.72%)、油酸乙酯(7.82%)、丁基化羟基甲苯(6.70%)、亚油酸乙酯(5.80%)、丁二酸二乙酯(3.21%)、3a,6a-二氢-2(3H,4H)环戊二烯并[b]呋喃酮(2.13%)等。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的千只眼精油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易门、通海和建水产的千只眼(Murraya tetramera Huang)枝叶分别经水蒸汽蒸馏得到精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了27个化学成分。从易门产的千只眼精油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69%;从通海产的千只眼精油中分离鉴定了18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44%;从建水产的千只眼精油中鉴定了20个化合物,为精油含量的99.72%。这些成分除石竹烯为倍半萜外,其余化合物都属于单萜或其含氧衍生物。三个产地的千只眼精油中都含主成分柠檬烯和紫苏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槲寄生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119个成分,确定了6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7.31%。结论:槲寄生挥发性成分大于2%的化学成分有12种。  相似文献   

14.
藏药短管兔耳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藏药短管兔耳草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62个峰,共确定了其中41种化学成分,所鉴定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77.32%;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苯胺(16.47%)、邻苯二甲酸丁基—8—甲基壬基酯(6.42%)、二十六碳烷(4.76%)、十六烷酸(3.66%)、二十四碳烷(3.4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38%)、二十二碳烷(3.30%)、二十碳烷(3.26%)、十六烷酸乙酯(2.77%)、十八碳烷(2.76%)、戊酸(2.48%)、3—乙基环辛烯(2.05%)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油樟叶芳香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毛细管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和毛细管标准品叠加法分析了油樟Cinnamomum lonoepaniculatum叶芳香油的化学成分。从分离出来的4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了28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1,8—桉叶脑(58.55%)、α—萜品醇(15.43%)、香桧烯(14.16%)等。  相似文献   

16.
鸭儿芹根、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其根、茎、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鸭儿芹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1个峰,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61%,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γ-芹子烯等;茎中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100.00%,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杭州产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叶和花序的精油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异大香叶烯-D。  相似文献   

18.
窄叶火筒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筒树属(Leea L.)全世界约有70种,主产亚洲热带地区,中国分布有6种。火筒树属植物除了是很好的园艺和观赏植物外,许多种类可作药用,具有活血散瘀、愈溃生肌、清热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风湿痹痛、疮疡肿毒、咀嚼痛、跌打损伤、乳房肿痛、毒蛇咬伤,黄疸性肝炎等疾病。国内外对火筒树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特别是有关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19.
地椒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精油成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杭州产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叶和花序的精油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异大香叶烯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