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能谱CT研究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及其图像质量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前列腺外周带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共发现38个病灶,包括前列腺癌20个、前列腺增生18个.患者均行三期动态增强(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CT能谱成像,在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和40~140 KeV各组单能量图像上测量和计算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记录每个病灶CNR最高的图像所对应的KeV值,每个病灶测量3次(选取3个不同层面),计算其均值.对不同期相的140 kVp图像和50 keV图像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5级评分法)和客观评价(CNR),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为(50.7±1.53) keV.不同期相5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88±0.64、3.88±0.64和3.63±0.74,140 kVp图像的相应评分分别为2.63±0.52、2.88±0.64和2.50±0.54.病灶在不同期相50 keV图像上的CNR(32.42±5.06、36.02±5.80和34.97±4.14)均高于140 kVp图像(13.45±3.53、20.86±4.34和21.14±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检查显示前列腺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值为50 keV,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混合能量图像,有利于前列腺外周带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显示离体支架内腔和不同再狭窄模型的能力。方法:6枚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Excel),规格均为2.75 mm×18mm,球囊在体外用不同的压力分别扩张成直径2.75mm、3.0mm、3.5mm的支架各两枚,分为A、B、C三组,每枚支架分别建立0%、30%、50%、70%、80%的狭窄模型,置入模拟冠状动脉内,注入含碘对比剂后密封,置入水箱内,利用GSI模式扫描,重建其40~140keV单能量图像、碘基图、水基图和混合能量图像,分析支架内腔显示率和狭窄诊断准确率。结果:140keV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显示支架伪影最少,支架内腔显示率高,但水基图支架内腔分辨率低,不适合观察再狭窄。原子序数分析可较清楚分辨支架内斑块和伪影。50~60keV单能量图像对显示支架内腔混合斑块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诊断无、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的准确率较混合能量图像分别提高16.67%、33.33%、16.66%、16.67%。结论:140keV单能量图像和水基图适合显示支架结构,50~60keV单能量图像适合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能谱物质分析图像有助于区分支架内斑块和伪影,为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能谱CT检查的35例腹部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140kVp混合能量模式(QC)、70keV单能量、最佳单能量模式进行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重建,比较QC、70keV和最佳单能量3组图像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T值、图像平均噪声值(IN)、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佳单能量组、70keV组、QC组肝总动脉的CNR分别为(24.55±10.86)、(18.12±8.32)和(11.64±4.6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4±0.16)、(4.04±0.30)和(3.62±0.35)分;门静脉CNR分别为(6.94±2.73)、(4.26±1.90)和(2.97±2.1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5±0.30)、(3.87±0.37)和(3.30±0.34)分 ;肝静脉CNR分别为(5.74±2.28)、(4.24±1.92)和(2.72±1.4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1±0.33)、(3.75±0.41)和(3.24±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佳单能量组肝脏血管的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优于70keV单能量组和QC组。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能够提高肝脏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NR和SNR,从而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作为一种检测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断裂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方法,其相对可靠和无创,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何使PCI术后患者在CCTA检查时既能保证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又能降低辐射剂量,仍是现在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低剂量CCTA支架成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宝石能谱CT显示肌腱的最佳单能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宝石能谱CT显示肌腱的最佳kev单能量。方法:对从2010年10月至今来我院行手足部能谱CT扫描的患者,同时进行健患侧对比扫描,随机抽取30例,选取健侧手足肌腱,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寻求显示肌腱与周围组织(肌肉)最佳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的合适kev单能量。结果:肌肉与肌腱65kev的单能图像具有最高的CNR。结论:65kev单能量是显示肌腱的最佳单能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 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 raphy,MSCTA)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 28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行冠状动脉M SCTA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及有无支架术后的再狭窄.结果:在28 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2例由于患者有严重的窦性心率不齐,多层螺旋CT检查重建图像质量欠佳,其余患者多层螺旋CT冠状造影检查均成功的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 (左主支、回旋支、前降支右支冠状动脉),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其中9例患者的10个支架术后出现再狭窄,所有患者行MSC T冠脉造影检查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征,所有MSCT冠脉造影检查怀疑支架再狭窄的患者均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其中8例患者的8个支架诊断与MSCT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相一致,其符合率为88.89%.结论:冠状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有无再狭窄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例的DSCTA资料,运用多种后处理方法显示各支架形态,判断支架内及支架近、远端血管的通畅性,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34例病例72枚支架中,CAG诊断支架再狭窄25枚,支架通畅47枚,而DSCTA诊断支架再狭窄26枚,支架通畅46枚,其中假阴性2枚,假阳性3枚.与CAG相比DSCTA诊断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0%、93.61%、88.46%、95.65%.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访观察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模型试验,探讨能谱CT扫描所测量CT值与碘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GE公司标准体模,内装8支不同浓度含碘溶液,依次为0.4、0.7、2、5、10、20、30 mg/mL及50 mg/mL.使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进行GSI及传统混合能量(80、100、120 kVp及140 kVp)扫描,球管转速为0.8 r/s,选择相同层面,测量相同大小感兴趣区内含碘溶液的CT值.对各管中碘浓度和相应CT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GSI(50~140 keV,间隔10 keV)及传统混合能量扫描模式下,CT值与碘浓度均呈线性正相关.采用GSI模式所测CT值在与碘浓度间拟合度(r2=0.998 24~0.999 96)较混合能量模式(r2=0.996 40~0.997 36)更佳,且可以通过调节keV改变组织间CT值对比.结论 采用能谱成像技术可以得到单能量图像,该图像下可以得到更精准的CT值,与传统混合能量扫描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碘含量的高低及碘浓度的变化,适合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低扫描方案对冠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类型8枚支架放置于模拟冠脉血管的体外模型中,分次注入不同碘浓度对比剂(浓度分别为270和350 mg I/mL),管电压分别为80和120 kV,记为双低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行新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结果:双低扫描组与常规扫描组在图像质量主观评分(P=0.102)及背景噪声(P=0.06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低扫描可以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晕状伪影程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双低扫描组支架内腔衰减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扫描组支架腔内与支架CT值差异更大,更有助于对支架内再狭窄形成的诊断.双低扫描组支架内径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扫描组对支架形态、管径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组.双低扫描组辐射剂量为0.32 mSv,常规扫描组为0.47 mSv,双低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结论:采用低浓度对比剂配合低管电压的扫描方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对冠脉支架内腔及支架形态的显示优于常规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能谱CT(dual-layer detector computedtomography,DLCT)在上腹部增强扫描的动脉期中小肝癌显示最佳的单能量值,实现在动脉期时对小肝癌的最优显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检查,并在检查前后一周内,病理学确诊小肝癌的64例患者的能谱CT数据,应用Philips能谱工作站,将患者动脉期的120kVp混合能量图像(A组)与不同单能量的图像(40~100keV和200keV)(B组)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测量各组图像中小肝癌、同层图像的肝实质的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图像背景噪声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单能量值升高,动脉期时相对应的CNR、SNR、图像背景噪声值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值均呈下降趋势,当能谱CT单能量水平处于40~60keV区间时,病灶的CNR值(4.09±2.34~1.75±1.16)、SNR值(9.09±4.21~7.07±2.48)、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90±0.25~2.78±0.42)均优于120kVp混合能量图像(0.96±0.82,5.36±1.61,2.53±0.51),而背景噪声无明显差异。在单能量处于40KeV水平时,病灶的CNR值(4.09±2.34)、SNR值(9.09±4.21)、图像的主观评分(2.90±0.25)最高,对小肝癌病灶显示最佳。结论DLCT在40keV单能量成像时小肝癌病灶具有最佳的CNR、SNR及良好的图像质量评分,能够在动脉期更好的显示小肝癌病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128层螺旋CT回顾性分析29例40枚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结果 术后1年内1枚支架局部轻度狭窄,狭窄度约20%;1~2年内2枚支架管壁钙化,管腔轻度狭窄,狭窄度约30%;2~3年内1枚支架完全闭塞,1枚支架管壁钙化,管腔狭窄度约50% ;3~5年内4枚支架近段管腔明显狭窄,并伴混合型密度斑块,狭窄度在30%~60%之间;5年以上各支架未见异常.40枚支架中,39枚支架两端血管显影均良好,其中闭塞支架所在的血管整体未见显影.结论 128层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观察和了解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传统64层CT比较,评价64层CT高清采集模式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0年10月-2010年12月于我院接受传统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36例(共73枚支架),以及2011年3月-2011年4月接受64层CT高清模式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23例(共41枚支架),其中7例(共15枚支架)既往行传统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冠状动脉CTA支架影像质量分为三级,由两位具有1年以上心脏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影像进行评估。对于行两种CT扫描模式的7例患者(共15枚支架),测量每枚支架三个位置的内径并计算平均值作为支架内径测量值,对支架成像质量、同一支架两种CT扫描所测支架内径均值、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层CT高清模式扫描所得成像质量为Ⅰ级的支架比例及支架可评估率均高于传统64层CT扫描;通过7例行两种模式CT检查的患者资料比较,CT高清模式扫描较传统CT扫描测得支架内径均值增加19.9%,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05,P=0.001);两种模式CT扫描模式下支架成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30,P=0.005);图像噪声及CT剂量指数(CTDIv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与传统64层CT相比,CT高清采集模式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支架的成像质量,更清晰的显示支架内径。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内腔的可视度:64层螺旋CT与宝石CT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宝石CT(HDCT)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能力,并与64层螺旋CT进行比较。方法 52例患者(共放置85个支架)进行64层螺旋CT和HDCT扫描,分别测量支架内CT值和相邻未放置支架节段的CT值,同时测量支架内径,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在HDCT上,支架内腔的显示率明显高于64层螺旋CT(分别为69.0%和42.9%,P<0.01)。支架内CT值的上升值分别为15.2 HU和54.2 HU(P<0.01)。结论由于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有效抑制线束硬化伪影,HDCT与64层螺旋CT比较,提高了支架内腔的可视度,能更准确测量支架的内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行心电门控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对照,分析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1%、58%、100%。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 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对冠心病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 IS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先后经CTA和CAG检查,两项检查间隔时间小于3个月,以CAG为金标准,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支架腔狭窄程度≥50%,对CTA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CAG检查植入的160枚内支架中27枚出现术后再狭窄,占比16.88%,CTA检查内支架术后再狭窄28枚,占比17.50%,以CAG为金标准,CTA发现24枚狭窄4枚漏、误诊。经检验其灵敏度88.89%,特异度96.99%,准确率95.63%,Kappa值0.862。CAG对各级冠状动脉ISR的检查结果:在后降支9枚,右冠状动脉7枚,左回旋支7枚,左前降支3枚,左主干1枚。CTA对其诊断准确率分别是93.25%、95.34%、96.84%、95.68%、100%。Friedman检验结果可知,CTA和CAG对ISR的...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血管内支架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彤态改变中的作用和意义.资料与方法 采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167例共417个冠状动脉内支架的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其中男131例,女36例,年龄43-82岁,平均56.02岁.结果 417个支架中,共有145个(占34.8%)支架发生了不同形态变化.其中发生在左冠状动脉主干3个,前降支64个,回旋支30个,第一对角支3个,中间支2个,钝缘支2个;右冠状动脉主干31个,后降支10个.将145个变形支架分为4种类型:(1)局限性外压型40个,占27.6%;(2)非局限外压型64个,占44.1%;(3)支架叠加变形39个,占26.9%;(4)打开不全型2个,占1.4%.由于支架变形导致管腔狭窄,狭窄程度一般在25%~95%,平均65.47%(s=21.33).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观察血管内支架形态变化和由此造成管腔狭窄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更有利于支架置入术后的随访观察.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术前对患者适应证的选择上和在术中对支架类型的选择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 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状动脉,将支架分别置入每支模拟冠状动脉内,封闭开口后固定于一圆柱形塑料瓶外,并将瓶内注入同样CT值的对比剂溶液模拟心腔,再将模型静置于注满水的塑料盒内上机扫描。对支架体模分别进行HD模式和NHD模式扫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电模拟规则心跳60次/min,仅采集75%R-R间期时相,采用HD Detail(HD组)和Detail(NHD组)模式后重建。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分别计算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腔内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9.2±8.9)%,N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5.9±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0;P<0.05),HD组支架管腔显示率较NHD组高约7.2%。316L组支架平均显示率(50.3±7.3)%,L605组支架平均显示率(44.8±1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P>0.05)。5枚316L支架中,两种扫描模式在直径2.5mm和4mm支架管腔显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和P=0.468)。结论: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和≥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利用原始数据分别在每个R波前300ms、400ms、500ms、600ms处进行图像重建,得出不同重建时相的横断面图像,然后在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等方法的重建,评价不同重建时相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等级及显示的节段数。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在各个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最佳重建时相为R波前400ms及500ms处,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波前400ms处。结论: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支架再狭窄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支架再狭窄的无创性影像学评价备受关注。综述冠状动脉支架类型和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以及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评价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对59例冠脉支架植入后患者(共计112枚支架)行CT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植入的112枚支架中109枚支架内腔得到清晰显示,总显示率97.3%(109/112).12处中、重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正确10处;15处轻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正确5处,误诊10处,无漏诊.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9%(99/100),阳性预测值90.9%(16/24),阴性预测值98%(99/101),准确率97.3%(109/112).结论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用于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