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有关专家估计南极磷虾的蕴藏量为数亿至数十亿吨之巨。磷虾的营养价值堪与牛肉,鲹鱼等媲美。有人曾把南极磷虾说成是至今未被很好开发利用的人类最后的一种海洋蛋白质资源。 近几年来,南极磷虾已逐步地为食品,营养专家以及水产科学家所注意。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已放在食品专家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世界各国都设法将南极磷虾制成各种适合人类或动物的食品。  相似文献   

2.
正南极磷虾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目前我国已建立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首个"863计划"项目,因此开发南极磷虾休闲食品很有市场前景。一、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南极磷虾是已经发现的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蛋白质含量达干重的50%以上,且含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和维生素A,尤其是代表营养学特征的赖氨酸的含量更为丰富。南极磷虾体内高于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口与耕地矛盾的日益激化,食物需求日益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南极磷虾作为新兴渔业资源,蕴藏量巨大且营养丰富。现存量为6.5亿至10亿吨,但南极磷虾中氟含量高达2400mg/kg(以干基计),是普通食品中氟含量的1000倍,高氟含量成为限制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相关课题组近年来一直围绕南极磷虾的安全利用进行技术研究,先后在南极磷虾贮运过程中的氟迁移机制、南极磷虾氟含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深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南极磷虾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针对目前南极磷虾中氟的有效检测方法缺失現状,结合氟的赋存形态学研究,探求内源性蛋白酶自  相似文献   

4.
南极磷虾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磷虾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和利用价值。南极磷虾的蛋白、脂肪、外壳可以开发成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如活性多肽、蛋白酶、磷虾油、虾青素以及壳聚糖。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开发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研究进展,为企业综合开发利用南极磷虾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南极磷虾资源储量巨大,营养价值丰富,但富氟问题是其在食品开发利用领域的"瓶颈"。如何选取合适的前处理方法以及快速、准确检测南极磷虾中的不同形态的氟含量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该文系统阐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氟的赋存形态、氟的前处理方式、氟的分析检测方法,旨在为开发高精密度、高灵敏度的南极磷虾中氟化物的检测技术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极磷虾是一种生活于南极海域的浮游海洋动物。南极海域寒冷、严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南极磷虾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南极磷虾酶作为一种独特、高效的低温酶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酶的种类,分离纯化,结构特征,酶学性质和应用研究进展,期望能够推动南极磷虾资源的深度利用。  相似文献   

7.
南极磷虾富含高品质蛋白质,被认为是食品、药品的最大动物蛋白质资源。该文综述南极磷虾蛋白质的研究进展,对其营养特性、制备方法、改性技术、生物活性进行详细介绍,并对现阶段南极磷虾蛋白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概述,以期为南极磷虾蛋白质的高值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我国对南极磷虾的资源调查研究、捕捞情况、加工利用研究、开发制约因素以及产业化现状进行简要综述。目的是为了加强我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重视程度,推动南极磷虾产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相关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由于南极磷虾油中总砷含量较高,使其在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和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南极磷虾及其产品中总砷、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基于检测数据和南极磷虾产品的膳食消费量,采用点评估方法对南极磷虾产品中砷膳食暴露量及食用安全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整虾和磷虾肉中总砷含量均低于0.50 mg/kg,南极磷虾粉、南极磷虾油及其胶囊产品中总砷含量相对较高,但是南极磷虾产品中无机砷含量一般低于0.050 mg/kg;点评估结果表明,摄食南极磷虾油等产品对无机砷膳食暴露量的贡献率极低,长期食用磷虾油不会增加总膳食无机砷的摄入量。因此,南极磷虾及其产品可以作为安全、优质的食品、饲料或保健品原料予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南极磷虾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物质组成赋予了南极磷虾及其衍生品特殊的风味属性。南极磷虾基质富含特征呈味物质,特别是热敏感、低阈值的关键呈味物质,为开发南极磷虾基调味料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南极磷虾基调味料是以南极磷虾为主要原料,经过相应工艺制成的具有特殊风味的调味料。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基调味料的呈味物质来源、制备方法、开发现状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南极磷虾基调味料和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举报热线1233     
正12331是专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开通的举报热线。全国各地读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可直接拨打此电话进行举报,也可致电本刊(021-54030525)、来信或发邮件,本刊编辑部将向专家咨询后及时解答。磷虾油保健食品不可信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公司宣称"南极磷虾油保健品"功效强大、包治百病。消费者切勿上当受骗。磷虾油是南极大磷虾经水洗、破碎、提取、浓缩、过滤等步骤制得,是国家卫计委于2013年批准的新食品原料(2013年第16号公告)。磷虾油允许在普通食品中使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南极磷虾产业面临的巨大成本压力,迫切要求南极磷虾进行全面、深度地开发利用。南极磷虾甲壳素作为南极磷虾的重要组分之一,因其良好的功能特性和巨大的生物资源量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潜力而倍受瞩目。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甲壳素的结构特征、理化特性、制备方法、生物活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南极磷虾甲壳素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促进南极磷虾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测序级胰蛋白酶酶解南极磷虾冻虾粉和脱脂南极磷虾粉,然后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LC-Q-TOF)对酶解产物进行扫描分析,寻找有差异的肽段,并用三重四级杆质谱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四条肽段在南极磷虾加工成脱脂虾粉过程中丢失,其中有两条肽段来源于南极磷虾的精氨酸激酶,它们的序列分别为EDMELQK、ASVHVDLPGWAK,另外两条肽段来源于南极磷虾的原肌球蛋白,它们的序列分别为DQVSEALLK、LQNAEGEVAALNR。本文为利用质谱技术分析南极磷虾多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南极磷虾的食用油制取工艺,关键在于冷藏、干燥和制油,制取南极磷虾油微乳液,如何脱除不良因子如FFA、氟、胆固醇,如何提升极磷虾油的氧化稳定性,在制备过程中特别注意南极磷虾中的消化酶、含氟将导致南极磷虾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
南极磷虾是一种产自南极海域的小型甲壳类动物。磷虾油是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油脂,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富含磷脂、n-3多不饱和脂肪酸、虾青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营养保健功效。综述磷虾油的功效成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磷虾油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磷虾油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状况,以期为磷虾油产品的功能研究及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极地低温海域无污染的南极磷虾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南极磷虾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相关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渔业装备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高值产品的研发成功,南极磷虾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正日益受到国际关注。国际上已经形成以  相似文献   

17.
正南极磷虾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而且还富含人体组织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A,所以磷虾已经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研究了风味南极磷虾罐头的生产工艺。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与仪器。原料:南极磷虾,采用冷冻良好的南极磷虾,要求鲜度良好、无异味、变质。辅料:番茄酱、料酒、香辛料、白砂糖(食品级)、精炼植物油、橄榄油、大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渔业资源储量逐年下降的背景下,由于南极磷虾储量丰富,世界各国纷纷对其展开捕捞与商业开发.本文介绍和总结了在不同阶段,对南极磷虾产业的开发特点并初步分析了参与磷虾开发企业出现亏损和盈利的原因,同时展望了未来磷虾产业,产品多元化、高附加值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企业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南极磷虾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南极海域3~8月份南极磷虾肉中挥发性物质,研究分析南极磷虾气味随着月份变化的特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ROVA法确定各月份南极磷虾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并通过电子鼻对其整体风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主体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3、4月份的主体风味物质较少,以壬醛、癸醛为主;5~8月份主体风味物质明显增加,有壬醛、癸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苯乙醛、1-辛稀-3-醇等。所有月份中都有D-柠檬稀,但阈值较低,推测其对南极磷虾风味形成有一定的修饰作用。该变化特点可能与南极磷虾的生长特性、进食特点和季节变化相关。应用电子鼻进行PCA分析所得结果与GC-MS相一致,表明在5月开始南极磷虾挥发性物质种类变得更加丰富,且在7、8月南极磷虾主体风味物质含量有明显提高,因此可将7、8月南极磷虾加工成南极磷虾制品。  相似文献   

20.
曹荣  赵玲  孙慧慧  刘淇 《食品科学》2018,39(4):149-153
为科学评价南极磷虾这一新兴资源,同时为小型虾的高值化加工利用提供参考,选取体型上相近的南极磷虾与脊尾白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分析2种虾的营养学特征,通过测定游离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进而计算滋味活性值与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评价其鲜度。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和脊尾白虾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为13.25%和16.41%,粗脂肪质量分数同样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3.12%和1.10%。2种虾的脂肪酸组成有明显不同,南极磷虾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更高。南极磷虾的水解氨基酸总量低于脊尾白虾(P<0.05),但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更高,更加符合FAO/WHO推荐的蛋白质营养的理想模式。南极磷虾和脊尾白虾均是次黄嘌呤核苷酸和游离谷氨酸对鲜味起主要贡献作用,其EUC分别为11.01gMSG/100g和12.98gMSG/100g。南极磷虾与脊尾白虾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具备理想的鲜味特征,在普通食品、调味品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