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Pringle法肝切除与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Pringle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根据术中超声确定切肝范围,再依据切肝线行肝切除,Glisson组解剖出备行肝叶(段)切除的Glisson蒂后将其阻断,根据缺血线行解剖性肝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一般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发现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并发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等均明显优于Pringl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率低、住院时间短、低死亡率等特点,并且安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同一手术组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3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术后随访1年.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完成手术,其中13例行右半肝切除,6例行右后叶切除,5例行左半肝切除,6例行左外叶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32.60±20.1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85±114.98)mL,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1年复发率16.7%(5/30);术后1年生存率83.3%(25/30).结论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癌具有控制出血好、减少肝内播散和转移等优点,其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3.
郑捷 《广西医学》2020,(21):2829-2832
目的探讨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腹腔镜下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选择方式分为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路径组(内解剖组)81例和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组(外解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血常规与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肝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解剖组手术时间、缺血线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均短于或低于内解剖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7 d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外解剖组术后7 d AST、ALT、TBIL水平均高于内解剖组(均P<0.05)。外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解剖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路径肝切除术相比,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具...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基于Glisson蒂横断技术的精准肝叶切除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53例采用Glisson蒂横断精准肝叶切除的肝癌患者资料。结果左外叶切除(Ⅱ+Ⅲ)8例,左半肝切除(Ⅱ+Ⅲ+Ⅳ)14例,右前叶切除(V+Ⅷ)4例,右后叶切除(Ⅵ+Ⅶ)6例,右半肝切除(Ⅴ+Ⅵ+Ⅶ+Ⅷ)21例,手术时间210±31.5(110~370)min,失血量300±42.6(100~500)mL,术后并发胆瘘2例,腹腔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 Glisson蒂横断技术的精准肝叶切除是减少肝癌患者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ringle法与Glisson鞘外离断法在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的6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行Pringle阻断法的Pringle组(n=30)和行Glisson鞘外离断法的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治疗肝脏实质占位病变的手术曲线,为临床应用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间实施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治疗的31例肝实质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分析初次采用该法切肝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和售后肝功能等指标变化曲线.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血量与例数积累成负相关,第一个10例、第二个10例和第三个10例间呈现梯度分布.恶性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率81.8%.随访18个月,根治性患者生存率100%、复发率4.5%,全组生存率90.9%.手术根治和良性肿瘤患者肝酶学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根治水平HCC患者AFP在3周左右恢复正常.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基于更为科学的临床肝脏解剖分段理念,第一个10例是操作的关键时期,安全性和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提倡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统计护理中出现的并发症,常规护理组共出现了13例,并发率是30.23%;预见性护理组共出现5例,并发率是11.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中发现,此次研究中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是肝功能衰退和腹腔出血.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衰竭、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胆漏、膈下感染与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提前通过病情分析制定预防方案,护理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4月~2008年7月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 (A组) 行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选择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 (B组) 接受常规肝癌局部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切缘的阳性率、手术标本的微转移灶、复发率.结果 A组切缘的阳性率 (3.3%) 明显低于B组切缘的阳性率 (10.0%) .A组瘤外肝组织微转移灶的数量明显高于B组微转移灶的数量 (P<0.05) ;A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7.2 mm (2.7~25.6 mm) ,B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住距离为4.2mm (2.4~9.0 mm) .A组1年的复发率 (12.5%) 明显低于B组1年的复发率 (26.7%) (P<0.05) .结论 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操作简单,可减少肿瘤微转移灶的残留,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解剖型和非解剖型肝切除术对于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附属医院即将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解剖组和非解剖组,解剖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非解剖组采用非解剖肝切除术,对比两组相关指标数据。结果解剖组手术时间为(20.6±1.2)d,非解剖组为(21.6±0.8)d,解剖组与非解剖组术中出血量(mL)、术后并发症发生人数分别为院(732.8±88.6;8)、(1165.9±92.1;22)。通过对比结果进行分析,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解剖组要明显的低于非解剖组;对于患者1年后的复发情况来讲,解剖组患者中出现复发的数量要明显的少于非解剖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次对于本院附属医院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采取肝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采用解剖型肝切除术疗效较好,术中的安全性较高,预后复发率也较低,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现、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升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98+1000
目的:研究根治性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采用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46例的病人情况,统计术后生存率、并发症,1、3、5年生存率,来了解根治性肝切除的疗效,并根据我院的经验分析讨论根治性肝切除术的优点和临床意义。结果: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46例的病人,手术后并发症为11例(23.9%),生存率为100%,1、3、5年后的生存率分别为91.3%、60.87%、39.10%。结论:根治性肝切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少,长期生存比例高,是肝癌治疗中的首选,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101例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原发灶肝癌的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施行手术切除的101例原发性肝癌的病例资料。结果住院期间术后死亡4例,死亡率3%,术后并发症率26.7%。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积极地进行手术切除,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蒂肌皮瓣与双蒂肌皮瓣治疗瘢痕性睑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眼睑皮肤及眼轮匝肌制作单蒂肌皮瓣和双蒂肌皮瓣转位移植于瘢痕切除后的创面,治疗23例(25眼)。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23例(25眼)均达到眼睑闭合功能良好,外观满意的效果。结论:单蒂肌皮瓣与双蒂肌皮瓣治疗瘢痕性睑外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姚关兵  周军  陈念平  陈明 《医学综述》2009,15(10):1514-1517
原发性肝癌多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在临床上较常见,对于适合的患者在外科治疗肝癌的同时一并处理门静脉高压脾亢成为可能,肝癌局部根治性切除附加门奇断流、脾切除已成为目前最佳的方法。如何选择最佳处理方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并延长生命,是肝脏外科的热点之一,如何安全合理地同期实施肝癌切除+脾切除+门奇断流术以期达到肝癌、门静脉高压症及脾亢联合治疗的理想目的,国内外许多学者作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与单纯全麻用于巨大肝细胞癌手术的可行性比较。方法96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48例(A组)和单纯全麻48例(B组)。A组术中麻醉维持以异丙酚3~5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间歇静注芬太尼、阿曲库铵;硬膜外腔注药为1%利多卡因、0.25%丁卡因。B组全麻诱导手术中麻醉维持用药同A组。结果术中、术毕两组血糖值均升高,但B组更为显著,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血糖值呈持续上升至拔管,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拔管时间A组(18.0±4.7)min,B组(37.0±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用于巨大肝细胞癌切除术,麻醉平稳,肌松满意,清醒快,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经动脉超选择热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后碘油沉积和疗效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 6 9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灌注热碘油栓塞剂 (5 5℃~ 6 5℃ )和化疗药与生理盐水混合剂 ,经微导管注入肝癌滋养动脉。对照组热碘油栓塞剂和化疗药与生理盐水温度控制在 2 0℃。术后复查甲胎蛋白 (AFP)及 CT,独立盲法评价碘油沉积情况及肿瘤大小变化 ,对比两组肝癌患者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碘油沉积 :良好 36例、不良 3例 ,与对照组对比有极显著差异 (P<0 .0 0 1)。实验组生存率 :6个月、12个月、18个月、2 4个月、36个月、4 8个月分别为 :10 0 %、97%、90 %、79%、6 2 %、38% ,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热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其操作简单 ,碘油沉积良好 ,能显著提高疗效 ,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慈丹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慈丹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32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慈丹胶囊) 125例,中药加化疗组(慈丹胶囊加化疗)100例,化疗对照组(常规化疗)100例,疗程2个月。结果:稳定及稳定以上率中药加化疗组为87.0%,中药组为72.8%,化疗对照组为57.0%。中药加化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和化疗对照组;化疗对照组治疗后NK细胞、CD3、CD4、CD8指标明显下降,中药加化疗组NK细胞、CD8指标下降幅度小,CD3、CD4无显著变化;中药组和中药加化疗组治疗后AFP指标均明显下降,化疗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慈丹胶囊加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