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正>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为现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自PCI技术开展至今的20余年时间里,有大量的患者受益,但支架内  相似文献   

2.
黄俊愉  梁岩 《医药前沿》2021,(11):11-13
抗血小板治疗作为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治疗的基石,可减少缺血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对于高出血风险(high blood risk,HBR)患者,常规的抗血小板方案可能导致出血事件的明显增多,抵消缺血事件减少带来的获益,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124例高龄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PCI治疗组,73例)与对照组(保守治疗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ECHO)量化评价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ECHO指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Vd)及收缩末期容量(LVV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CI可明显改善高龄(≥80岁)ACS患者心功能状态,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应注意随访期间出血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6月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7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7—12月收治的47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为试验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年后心肺功能指标、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1年后,试验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试验组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阿托伐他汀预治疗对PCI相关炎症及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 86例拟行择期PCI的冠心病病例随机分为A组(n=30)、B组(n=26)和C组(n=30)。A组与B组术前48小时开始分别口服20mg、80mg阿托伐他汀,C组术前不服用阿托伐他汀。术后A组及C组均口服阿托伐他20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测定术前、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酶、肌钙蛋白T(cTnT)、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计算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MI)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hs-CRP、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与A组和C组比较,B组△hs-CRP值显著降低,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T降低,围手术期MI的发生率降低,术后血脂达标率最高(P<0.05)。3组PCI术前术后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术前48小时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可以通过抑制PCI相关炎症,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围手术期MI的发生率,且与A组和C组比较,在药物安全性上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ICU 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脓毒症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对象50例为健康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不同时间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表面TLR4、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根据预后情况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差异。结果病例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天和7天血小板计数(PC)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患者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入院后3天PDW、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入院后7天TLR4、PAC-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患者自治疗至出院,死亡27例(37.5%)。存活组患者入院时、治疗7天后TLR4、PAC-1阳性表达率、降钙素原(PCT)水平、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TLR4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16,PAC-1的AUC=0.782,PCT的AUC=0.844,预测能力依次为PCT>TLR4>PAC-1。结论脓毒症患者TLR4表达上调伴随血小板活化,TLR4阳性表达率升高可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脂水平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拟行PCI的ACS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6、12个月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变化、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TC[(4.02±0.55)mmol/L、(3.81±0.51)mmol/L、(3.70±0.48)mmol/L]和LDL-C[(2.03±0.40)mmol/L、(1.97±0.31)mmol/L、(1.84±0.26)m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C:(4.31±0.70)mmol/L、(4.20±0.62)mmol/L、(4.15±0.51)mmol/L;LDL-C:(2.34±0.51)mmol/L、(2.30±0.47)mmol/L、(2.28±0.41)mmol/L](PTC分别为0.009,0.007,0.006;PLDL-C分别为0.012,0.005,0.002)。治疗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10.21±3.69)mg/L、(7.01±2.13)mg/L、(4.26±2.03)mg/L]和MMP-9[(123.0±54.2)μg/L、(89.7±32.1)μg/L、(110.3±33.6)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s-CRP:(15.24±6.23)mg/L、(11.78±4.12)mg/L、(9.36±2.26)mg/L;MMP-9:(189.7±96.5)μg/L、(120.2±98.4)μg/L、(156.2±51.2)μg/L](Phs-CRP分别为0.012,0.008,0.002;PMMP-9分别为0.001,0.001,0.00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8.3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34/60)](P=0.0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为10.00%(6/6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PCI手术前后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较好的降脂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心脏事件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5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 ease,CH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50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500例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MACE发生率为16.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冠心病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N末端B型利钠肽原、高敏C反应蛋白均是影响PC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_均<0.05)。结论行PCI的患者术后MACE发生风险高,应高度重视合并相关危险因素者,积极预防,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在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 IVUS)引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与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9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患者在IVUS引导下接受PCI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的引导下接受PCI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支架置入情况、手术成功率、PCI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MACE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支架扩张时最大球囊压力值(1 487.68±200.07)kPa、管腔直径最大值(2.31±0.44)mm与PCI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值(3.12±0.42)mm均高于对照组(1 351.79±174.93)kPa、(2.07±0.36)mm、(2.76±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行肝癌介入治疗的11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35例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30例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及粒子植入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以判断肿瘤状态,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随访3个月检查结果显示,113例肿瘤病灶中103例仍有残存病灶,10例病灶完全坏死。103例残存病灶中,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检查各检出97例和85例,10例完全坏死病灶二者均检出,超声造影技术对病灶复发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增强CT检查(P<0.05),二者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检查结果显示,113例患者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结果整体有效率为64.6%,增强CT检查结果整体有效率为62.8%,二者无显著差异(χ~2=0.077,P=0.782)。超声造影技术检出的完全缓解病例数显著少于增强CT检查(P<0.05),部分缓解病例数显著多于增强CT检查(P<0.05)。两种检查结果不同者共41例,占总病例数的36.3%,Kappa=0.485(χ~2=20.762,P=0.000),两种检查方法存在弱一致性。治疗前后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检查对病灶直径的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超声检查对病灶直径的测量结果显著小于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检查(P<0.05)。结论与增强CT检查相比,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肿瘤残存病灶的检出率,评估疾病进展程度,是客观评价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 HMGB1)、血清淀粉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水平及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h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gistry-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CAMI-STEMI)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PCI的269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SAA水平及CAMI-STEMI评分,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三者对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269例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共有51例(19.0%)出现MACE,包括支架内再发血栓28例,再发心肌梗死10例,恶性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死亡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预后良好组(P <0.05),术前血白细胞、空腹血糖、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HMGB1、SAA水平、CAMI-STEMI评分、血管梗死位于近段的比率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 <0.05),发病至心肌再灌注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P <0.05)。术前血清HMGB1、SAA水平、CAMI-STEMI评分对MACE发生具有中等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86、0.760、0.853),三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更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梗死位于血管近段、发病至心肌再灌注时间、术前血清HMGB1、SAA水平、CAMI-STEMI评分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出现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 <0.05)。结论术前血清HMGB1、SAA水平及CAMI-STEMI评分均为STEMI患者PCI术后生存状况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CAMI-STEMI评分价值最高,三者联合的预测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药物。虽然两者的抗血小板疗效已得到公认,但部分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患者仍然存在卒中复发的风险。提示抗血小板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对已经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专人定期随诊的远期疗效,探讨NSTEACS患者就医行为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临床确诊为NSTEACS,并成功接受直接PCI术的患者463例,其中男364例,女99例.接受定期专人随诊的患者归入规范组(n=255),未定期非专人随诊患者非规范组(n=208).分别比较两组1年死亡率、再住院率.结果规范组患者的1年累计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再住院率分别为2.75%、1.57%、3.53%,明显低于非规范组的3.85%、2.40%、5.77%.结论接受了直接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过专人定期随诊后,其1年内MACE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再住院率可得到明显降低.加强定期专人NATEACS患者的随诊是改善ACS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确诊为ACS并成功行PCI的1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手术情况、术后服药情况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CI术后随访1年期间,44例(29.3%)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OR=2.579)、合并高脂血症(OR=2.621)、术后慢血流(OR=3.000)、服用替格瑞洛(OR=0.334)、服用β受体阻滞剂(OR=0.344)均为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是合并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术后慢血流,保护因素是服用替格瑞洛和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0 mg他汀组和40 mg他汀组,每组各60例。20 mg他汀组患者术前30分钟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40 mg他汀组患者术前30分钟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o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2小时、24小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术前及术后24小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观察PCI术后30天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CK-MB、cTnI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12小时、24小时hs-CRP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40 mg他汀组患者术后24小时CK-MB、cTnI、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P<0.05);40 mg他汀组患者术后24小时ALT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平均值仍在正常范围内。20 mg他汀组患者术后30天内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40 mg他汀组(P<0.05)。。结论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流灌注,减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建议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就诊的181例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炎性因子的实验室数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炎性因子与生存的相关性。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NLR和PLR的最佳界值,不同NLR、PLR分组患者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NLR=3.6,PLR=178作为评价的分界点,低NLR患者生存时间长于高NLR患者(18.67个月︰10.97个月,P=0.0001);低PLR患者生存时间长于高PLR患者(19.00个月︰11.93个月,P<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和PLR为SCL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HR:1.774,95%CI:1.253~2.510,P=0.0012;HR:1.840,95%CI:1.267~2.672,P=0.0014)。结论 NLR和PLR为SCLC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是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高危人群,未经血运重建的左主干病变患者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而及时的血运重建可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因此,左主干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处理非常重要。由于左主干本身存在长度较短、走行多变、直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0例急性STEMI并于12 h内行急诊PC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将其分为对照组(375例)和研究组(45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PCI相关数据及抗栓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30 d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420例急性STEMI患者于12 h内行急诊PCI,术后30 d内共计45例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最终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OR=6.244,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OR=9.324,P=0.010)和左室射血分数(OR=6.239,P=0.032)围术期峰值均为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重点关注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以有效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对老年食管癌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和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行食管癌切除术的237例60岁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7例)。两组患者术前1周开始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排痰和呼吸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球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功能障碍及肺部并发症Utrecht评分(Utrecht pulmonary scoring system,UPSS);术后2周进行肺功能检查,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预计值)、FEV_1占FVC百分比(FEV_1/FVC)、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及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术前1周和术后2周各行6分钟步行试验(six minutes walk test,6MWT)。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934,P=0.002)。术后第1天,观察组中UPSS评分1分以下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Z=-3.824,P=0.000);术后第2、3天,观察组中UPSS评分1分以下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FEV_1、FEV_1%预计值、FEV_1/FVC、PEF、PEF%预计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FEV_1、FEV_1%预计值、FEV_1/FVC、PEF、PEF%预计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6MWT距离均显著短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6MWT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t=9.712,P=0.000)。结论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