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猪瘟(Hogcholera)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各个年龄阶段的猪群,不分品种对该病均易感,目前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瘟病毒只有一个抗原型,但是研究证明,猪瘟病毒存在血清学变种,包括强毒株、弱毒株和引起慢性猪瘟的低毒力毒株。我国研制的兔化猪瘟弱毒苗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大面积流行。但是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和病理变化都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典型猪瘟。非典型猪瘟给兽医工作者控制该病提出了挑战。本研究分别应用猪瘟弱毒、强毒单抗纯化的酶联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的传染病,其有效控制主要依赖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应用,但该毒株致弱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近年猪瘟病毒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和非编码区对毒力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瘟病毒致弱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猪场猪瘟防控必须从免疫做起。1猪瘟发生原因分析1.1猪场存在猪瘟野毒株据资料报道,有些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毒力减弱的猪瘟弱病毒株和强毒株,存在慢性猪瘟病猪、亚临床感染猪和免疫耐受性的持续感染猪。有些猪场受条件限制,对猪瘟病毒和带毒病猪不  相似文献   

4.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以高热和出血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我国自1956年开始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来,猪瘟疫情逐步得到了控制。虽然我国驯化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毒株(C株)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猪瘟疫苗毒株且在我国广泛使用多年,但猪瘟在我国仍时有发生。其可能原因之一是猪瘟疫苗质量跟不上当前防疫的完全需求。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中的猪瘟病毒强毒和弱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针对猪瘟病毒的通用引物和2条分别针对猪瘟病毒强毒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的特异性TaqMan水解探针,建立了一种能区分猪瘟病毒强毒和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复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将我国大陆流行的不同基因亚群的猪瘟病毒强毒株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完全区分开来,而不与其他猪源病毒发生非特异反应,分别可检测到初始模板中41.8和81.5个拷贝的病毒RNA,与已建立的复合RT-套式PCR的敏感性相近,两种方法对152份样品检测的符合率达96.9%~100%。通过对8份猪瘟兔化细胞疫苗效价的检测,证实本方法与兔体反应热测定法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猪瘟病毒强毒株和兔化弱毒疫苗的定量和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6.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因其优良的免疫原性,成为我国至今唯一使用的猪瘟疫苗株。本文就猪瘟兔化弱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猪瘟兔化弱毒组织疫苗和细胞疫苗的研制以及疫苗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or Hog 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OIE列入A类传染病。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便成功的培育出1株免疫原性好又安全的猪瘟兔化弱毒“C”株,它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我国惟一采用的猪瘟疫苗毒株,它的使用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  相似文献   

8.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猪瘟病毒基因流行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我国猪瘟病毒流行毒株主要分为猪瘟病毒基因Ⅰ群和基因Ⅱ群,且以基因Ⅱ群为主,尚未发现基因Ⅲ群。基于E2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我国猪瘟病毒的流行毒株正在向远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株)方向变异;E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流行株与疫苗株相比虽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是在RNase活性关键位点高度保守,未出现变异。  相似文献   

10.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是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出现了温和、非典型性猪瘟。究其原因,可能与CSFV出现了新的变异株等因素有关。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此类病猪,给CSF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猪瘟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离出流行的猪瘟病毒毒株,为猪瘟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再评价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效力,采用近年在我国流行的不同临床致病力和不同基因亚型的9株猪瘟病毒流行毒株,进行免疫保护效力研究。结果表明,以C-株疫苗种毒生产的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对我国目前流行的猪瘟病毒高、中、低致病力毒株及不同基因亚型(1.1、2.1、2.2)流行毒株均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且免疫猪接种不同流行毒株毒后不排毒。研究结果为我国继续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全面免疫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猪瘟(HC)是影响猪健康养殖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病.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迟发型三种.急性猪瘟是由强毒力猪瘟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慢性猪瘟和亚临床型猪瘟是低毒力猪瘟病毒株感染引起,统称为非典型猪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急性猪瘟相比,表现为多样性,而且特征很不明显.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弱毒疫苗的普遍使用改变了猪瘟病毒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病毒群落.  相似文献   

13.
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猪瘟病毒抗原的不断变异,病毒在抑制环境中生长,猪瘟毒株的致弱以及隐性感染等原因致使各地出现或流行一些非典型猪瘟,多呈慢性经过和继发于其他疾病,被俗称为“无名高热、高温病、烂喉病或干耳朵病”。临床表现为发病缓如,抗菌素和磺胺药治疗无效,病程长,死亡率较高,国内经多年研究,认为此病是由猪瘟弱毒株引起的非典型猪瘟——温和性猪瘟。  相似文献   

14.
繁殖障碍型猪瘟归类于温和性猪瘟,只因该型猪瘟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故常常称谓繁殖障碍型猪瘟。本文仅就繁殖障碍型猪瘟的病原、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供同行参考。1病因目前对繁殖障碍型猪瘟病原的认识普遍存在如下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由怀孕母猪接种弱毒疫苗引起;二是认为由猪瘟低毒株引起;三是认为由牛病毒性腹泻病病毒(BVDV)和羊边界病病毒(BDV)引起。 持第一种观点主要根据Young(1952)报道,后备和怀孕母猪接种猪瘟组织苗和再次接种弱毒苗,孕猪本身无反应。3个月后,怀…  相似文献   

15.
生猪高度接触类传染性疾病是指猪瘟病毒(CSFv)的发展,这种传染病情况可以分成急性猪瘟疾病和亚急性猪瘟疾病、非典型性猪瘟和慢性猪瘟疾病以及不明显性疾病。急性的猪瘟疾病引发的情况是由强毒株引起的,通常会使生猪存在高死亡率以及高发病率的情况,相反,弱毒病毒株的感染程度具体表现不明显,其不明显的原因是疫苗的全面推广,将猪瘟情况有效控制,避免了生猪的大批量死亡。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的唯一自然宿主,主要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高,以及小血管壁变性引起的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病变。猪瘟病毒野毒株毒力有差异,强毒株引起死亡率高的急性猪瘟,而温和毒株一般产生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症状较轻。从有关报道来看,猪瘟疫情在我国大范围内已基本被控制,成年猪已经很少发病,但是已免疫过的猪群,尤其是初生仔猪仍有此病发生,而且死亡率较高。郑州郊区某猪场,出现仔猪死亡病例,经诊断为温和性猪瘟引起的死亡。1发病情况及剖检变化养殖场介绍,仔…  相似文献   

17.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也是目前对养猪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之一。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易感染,且四季均发,除可水平传播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可经  相似文献   

18.
在做荧光抗体检测病毒中和试验时,用不同毒株检测同一份血清样品经常出现不一样的效果。通过开展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和猪瘟病毒(法国Thiveral株)在ST细胞上的增殖研究,掌握猪瘟活疫苗收获抗原的最佳时间,选择更好的毒株进行荧光抗体检测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增值效果差,猪瘟病毒(法国Thiveral株)繁殖速度很快,在接种后30 h就能达到10~(5.4)TCID_(50)/mL,55 h达到最高峰10~(6.0)TCID_(50)/mL,72 h后呈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生产猪瘟疫苗使用的毒种———猪瘟兔化弱毒株(简称“C”株)是我国在50年代培育出的1株免疫原性良好又安全的猪瘟弱毒株,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猪瘟疫苗株。我国在1956年开始将“C”株用于制造疫苗,在全国推广应用,至今40多年,对控制和消灭...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别猪瘟病毒野毒和疫苗弱毒株的临床检测方法,本实验针对猪瘟病毒野毒株及疫苗弱毒株分别设计了特异性鉴别引物及探针,利用RT-PCR方法特异性扩增目的基因后进行芯片杂交反应并显色,直观判定检测结果,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鉴别检测猪瘟病毒的基因芯片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