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内经》认为,营卫之气来源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皆根于下焦,源于中焦,布于上焦。《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在《内经》中,从语法上讲,营  相似文献   

2.
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有着祖国医学对生命规律的独特而精辟的认识。《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心、肝、脾、肺、肾合称为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灵枢·卫气》:"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一、《内经》中的营、卫,气、血与(?)病学中的卫、气、营、血,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 答:《内经》中所述的营、卫、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们都来源于水谷之精微。卫气在胃中形成以后,由上焦出来,散布胸中,然后循阳经周流体表,循环25周后入于内脏,也循环25周,再出自体表。它的功能主要是温润肌肤,管理腠理,抵御外邪,如《灵枢·本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营气也在胃中形成,从中焦出来,变成血液,入手  相似文献   

4.
1来源关于卫气的来源,各家有争议,有卫气来源于上焦说、中焦说、下焦说,有来源于三焦说等。追本溯源,从《内经》原文分析,卫气来源于三焦说更为合适,即卫气者生于中焦,宣发于上焦,根于下焦。1·1卫气生于中焦《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素问·痹论》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可见,脾胃乃卫气的生化之源,卫气是水谷之精气,生于中焦。1·2卫气宣发于上焦《灵枢·决气》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素问·调经论》云:“阳受气于上…  相似文献   

5.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阐述了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均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说明了脾胃对于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至关重要。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更是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重要学术思想。他在《脾胃论》中说:"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  相似文献   

6.
施光其 《四川中医》2007,25(12):26-27
本文介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的卫气营血辨证经验:卫分表证,气分热象重,营分扰神,血分动血;在卫汗之,到气清气,入营透热,入血凉血。  相似文献   

7.
一、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施治出血热系感受温疫热毒所致,其病理机制表现为卫气营血的传变过程。发病初期可见邪在肺卫的表症,但为时很短,很快传入气分,出现里热症象,如高热、日渴、恶心、呕吐。热邪入营,则烦躁不安,斑疹隐隐。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故本病的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在营血。气分证治法是清气泄热,方用白虎汤加减;气营两  相似文献   

8.
<正> 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气的运动变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人身之气有多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以及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总的来说气有赖于摄入于胃的饮食物经脾和胃的消化吸收所生成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是运行于脉管中沿一定方向循环流动的红色液体,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化生。气无形而血有质,血之于气,来源相同,化生相同,异名同类,共居脉中(指营  相似文献   

9.
《内经·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内经·灵枢决气篇》日:“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而《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第8条曰:“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前者论“卫气营血”以物质而言,后者则以疾病的深浅而言。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混淆,亦不可分开。《内经》中的“卫气营血”主要是指卫气、营气和血三种物质。其中,卫气和营气主要由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中比较富有营养的物质,血是由营气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之而成。它们不仅生成于脏腑,并在人体中不断运行,对人体组织器官起着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10.
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对于辨析温病病因病位、发展、传变、愈后有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具有独立的遗传系统,涉及到机体生、长、壮、老、已多个阶段的多个代谢过程。基于温病"卫气营血"理论和"气与线粒体"的相关性,分析卫气营血传变证候发展规律,机体微体和整体的变化,以及卫气营血、线粒体、病毒同先天免疫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卫气营血的传变可能是以病毒通过RIG-I/MAVS通路引起线粒体衰变,促发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方式,影响多脏器、多系统的病变。中药则通过保护线粒体结构,调节线粒体功能,影响MAVS进而提高机体天然免疫驱邪外出,从而发挥气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卫气生理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区永欣  王洪琦 《中医杂志》1994,35(8):490-492
本课题从文献整理、实验论证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3个方面,对《内经》卫气学说进行基础性研究,兹将研究情况简要报告于下。1 《内经》卫气学说的整理《内经》对卫气作了颇为详细的论述,论及卫气生理病理的经文有近40篇,初创了这一学说的规模。卫气的生成:《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可知,卫气  相似文献   

12.
正叶天士《温热论》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自此成为温病的辨证纲领,而后诸家对"卫气营血"理论的阐述多详于外感而略于内伤。对此,笔者总结名家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某些内伤杂病如糖尿病等,辨为"热伏营分"证与治用"透热转气"法的合  相似文献   

13.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中医治疗疗效甚佳,而临床工作中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对皮肤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本文分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其指导下对荨麻疹的舌苔、脉象等辨证要点和临症经验,并主要就卫气营血辨证中的精髓"透热转气"对温邪位置、病机变化、病情发展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选药原则等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目的在于通过对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与荨麻疹的相关性讨论,探究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对荨麻疹诊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1、何谓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有何意义?应用卫气营血对温病的各种症状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指导治疗的理论,就是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主要有:①卫气营血是温病过程中所表现的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又标志着温病病变过程中四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温邪入侵,引起人体卫气营血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温病依据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血证、血分证。这四类证候各具不同特征,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气分证是温病的中期,营分证是温病的深重期,血分证是温病的最深重阶段。②概括温病的传变过程,标明温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温病的传变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表入里,如病发于表的多由卫分传入气分,进而深入营分或血分;一是由里达外,如病发于里的  相似文献   

15.
卫气作为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它不同于营气行于脉中“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由于卫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中,而“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育膜,散于胸腹”具有“熏肤、充身、泽毛”的作用。卫气的循行周不同于营气。营气的运行由肺经始,一经传一经,至肝经而终,肝经又注肺,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此即大家熟悉的经脉流注。卫气的循环也为一日五十周  相似文献   

16.
魏凤琴 《陕西中医》2010,31(3):381-382
1对中医学气的认识 气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根据气的生理作用和来源不同,人体之气又有元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不同的名称。从逻辑层次角度言,处于最高层次的气为人体一身之气。人体一身之气分布于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从而名称各异,如一身之气分布于人体五脏则称为五脏之气,激发推动和维持人体五脏的功能;分布于六腑,则称为六腑之气;分布于经络则称为经络之气等等。  相似文献   

17.
翁志伟 《陕西中医》1989,10(12):558-560
<正> 《内经》中首先提出营卫气血理论,以论述人体生理为主,经历代医家不断阐发,目前已在疾病的范围、发病的层次、病理、与脏腑之间的关系、与其它辨证体系的关系以及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多方面内容有所涉及,现将近年来关于营卫学说的文献综述如下。一、营卫气血的来源及生理熊氏根据《内经》之意,认为营卫气血四者皆从营养饮食中来,补充机体所需的一种物质力量,水谷精气所养之血为营,与先天之血相合,流行脉中,又因悍气所养之气为卫,与先天之气相合,运于脉外,是以营卫气血本是同源,卫附于气,营附于血,卫气是护卫和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营血是营养和补充机体物质的作用。金氏提出:所谓营卫,正确地说应是营气和卫气,是指某种器官的功能。人从食物中摄取营养料,吸收入血液,在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在防治温热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今天仍然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祝味菊的本体疗法和姜春华的截断疗法并非否定卫气营血辨证,而是对机械运用卫气营血辨证而影响疗效的纠偏,是对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略论"胃气"评估与慢性肝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气"的生理与病理中医"胃气"即胃腑之气,与其它脏腑之气一样,是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胃气不仅能发挥胃肠道的生理功能,同时还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胃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相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五脏别论》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中医》2021,43(7)
目的 湿热之邪是当代中医皮肤科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湿热之邪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多表现为气分湿热和血分湿热;三焦辨证是将湿热侵入人体从上到下的具体部位来划分,可有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应用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理论辨治皮肤科湿热证,其中舌象改变在临证辨证中尤为关键,明辨清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