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准则作为盈余管理借用的工具,上市公司是否会借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2007年我国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研究这个论题提供机会。本文以异常非经常性损益比重作为盈余管理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有较强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中,ST公司具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之前的盈利状况和上市公司风险警示显著地影响会计准则变更年度的盈余管理方向和大小,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和为降低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显著;另外,研究发现,证券监管部门通过风险警示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实施了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针对该现象,本文从盈余管理动机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2001年至200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分布特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仍然存在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且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受到政府监管的影响.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幅度越来越大,问题也日益增多。而适当控制盈余管理的行为,可提高盈余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控制盈余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盈余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20年里,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且研究大都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但盈余管理本身并不完全是一个会计问题,它还涉及一系列的管理和经济问题,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本文从盈余管理存在的条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盈余质量"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对盈余管理的理解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既有利于加强公司治理的一面,也有故意造假甚至扭曲企业经营成果的一面。近年来,在银广厦、安然、世通等大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相继出现的背景下,如何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进行评估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而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不规范性,盈余管理行为普遍存在,有些亏损公司甚至存在逆向盈余管理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堪忧。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09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由自由现金流量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是引发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举债对自由现金流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债权人、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纳入分析框架,研究上市公司发生总经理变更后的盈余管理行为.理论分析表明,新任总经理在上任当年利用应计项目负向盈余管理可“一举多得”,利用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却可能会“损公不利己”;而在后续年度利用真实活动正向盈余管理虽会“损公”却可“利己”.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5-2010年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总经理变更当年,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应计项目调减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不存在利用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行为.在新任总经理上任后第一、二个完整会计年度,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总经理变更当年,如果董事长也发生变更,则上市公司在变更当年利用应计项目调减利润的程度更大,在变更后第一、二个完整会计年度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调增利润的程度也显著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不仅仅是会计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要想控制盈余管理就必须从根源上抓起。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规范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首先剖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然后以辽宁省17家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影响日益彰显,使其成为目前会计领域研究的焦点。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旨在对新会计准则扩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年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披露调研信息文本的角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能够减弱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活动,并且该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规模较小、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调研信息获取与投资决策的一致性行为对上市公司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按变更原因分为常规变更和非常规变更,按继任来源分为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对上市公司在发生变更当年的和前后年份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选取2008-2010年期间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Jones模型和检验模型,对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期间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②对于非常规变更公司,变更当年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不是显著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变更后一年比前一年更有可能进行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③内部继任和外部聘任的公司在变更当年都进行了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内部继任公司调增的幅度大于外部聘任公司。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多,存在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合理的盈余管理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陆宇建 《管理科学》2003,16(4):65-69
概述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动机、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以及对市场预期做出理性反应的动机等,说明即使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上市公司仍然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提出了一些治理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并购浪潮中业绩补偿承诺日渐盛行。通过手工匹配2012年~2017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并购事件与业绩补偿承诺,实证检验并购中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是否会诱导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签订了业绩补偿承诺的公司更倾向于提高并购后的盈余管理水平.同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承诺业绩的完成情况有关.具体表现为:当业绩承诺第一年未完成时,上市公司在下一年有继续进行向上盈余管理的动机;当业绩承诺在前两年或前三年均未完成时,公司则不再提高下一年的盈余管理水平.此外,业绩承诺第1年或业绩承诺第2年发生“精准达标”的公司仍然会在下一年提高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壳上市的公司、并购后1年内进行了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和发生关联并购的上市公司在使用业绩补偿承诺后更倾向于提高盈余管理.当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发生“业绩变脸”的风险大大增加.将并购业绩补偿承诺作为盈余管理的新动因,丰富了业绩补偿承诺诱发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盈余管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同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的盈余管理却弱化了资本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有必要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分析大股东掏空对经理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并以2008年至2011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OLS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掏空、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间的内在联系,并考察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大股东掏空对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影响的系统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中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建立有弹性的业绩型薪酬体系,但是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掏空行为也会降低经理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并引发经理与大股东合谋进行盈余管理的新的代理问题;产权性质对大股东掏空、经理薪酬和盈余管理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掏空行为对经理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及经理薪酬与盈余管理间敏感性的影响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研究是国外会计理论界讨论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而在我国国内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尤其是2006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盈余管理逐渐引起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如何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20.
刘浩 《管理科学文摘》2009,(36):182-183
西方国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已经发展了20余年,国内对这方面尚缺乏实证研究。西方会计学者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归纳为资本市场定价、与会计数据相关的契约,反垄断与政府管制三大类.国外研究发现IPO公司会在IPO当年操控应计利润,以便提高发行价格。在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规避证监会的制度管制,取得融资和再融资资格以及保留上市资格是盈余管理主要动机。本文即论证在我国银行业中,为了提高IPO价格,IPO公司也会战略性的选择调增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