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全膀胱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并发症和护理经验,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结果对全膀胱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进行护理,20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有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及尿漏,经保守治疗治愈;另1例出现远期并发症排尿困难,经微创治疗治愈出院;有3例出现应激性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电解质紊乱病例。结论经护理干预后,全膀胱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与传统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比较,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2例(A组)及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5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功能、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 B组(P<0.05 或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 );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新膀胱容量、膀胱内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全切除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3.
乔玉花  田雪萍 《中外医疗》2008,27(33):108-108
目的:提高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6例膀胱癌患者实施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膀胱腹壁瘘1例,夜间遗尿1例,术后尿内肠粘液增多3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和护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术前做好肠道清洁与肠道灭菌准备;术后注重引流管的护理,做好膀胱冲洗;早期积极进行新膀胱的功能锻炼以及预防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单孔腹腔镜-内镜手术在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8例男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自制多通道套管进行改良单孔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多通道套管由2个胶圈和1个外科手套构成,手套手指连接着2个穿刺套管和2个活瓣圈,多通道套管经下腹部正中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器械经该套管置入进行操作.另经脐上置入1个套管用于放置腹腔镜,依次行腹腔镜下双侧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体外构建回肠新膀胱及腹腔镜下新膀胱尿道吻合术.收集围手术期及术后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399 min(355-455 min),平均出血量为154 ml(90~21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14-18 d).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谵妄,经保守治疗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操作通道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示所有病例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20个.患者平均随访6.1个月(2.0~10.0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改良单孔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技术上可行,减少了4个手术套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随诊肿瘤控制效果好,长期根治效果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经尿道电气化手术治疗112例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气化手术治疗病变局限于膀胱壁内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综合采用套切、勾切、气化、凝切及电凝、封闭闭孔神经等技术 ,经尿道根治性电气化手术切除膀胱肿瘤 112例。结果:2例因膀胱穿孔改行开放手术 ,7例需 2次手术完全切除肿瘤 ,全部病例均达到根治性切除目的 ,术后平均留置尿管 3~ 7d。结论 :经尿道电气化切除手术适宜病变局限于膀胱壁内肿瘤的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诊疗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泌尿外科同一术者完成的21例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发生淋巴漏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全膀胱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放。19例患者术后5~10 d顺利拔除双侧盆腔引流管;2例(9.5%)术后发生淋巴漏,引流量20~300 mL/d,经指导低脂、高蛋白饮食、通畅引流的保守治疗方法治愈。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并发淋巴漏是泌尿外科少见并发症。一旦确诊淋巴漏,及早给予指导低脂、高蛋白饮食、通畅引流等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黄巧宜 《广州医药》2006,37(3):79-80
目的介绍25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新膀胱术的病历资料.25例中男22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52岁.结果 25例全部治愈.2例切口感染,1例肠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治愈.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经膀胱机能训练后能自行解尿.结论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新膀胱术是深受膀胱肿瘤患者欢迎的一种术式.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膀胱机能的训练是本手术护理的关键,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单中心腹腔镜下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收集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30例,其中80例行开放手术,50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早期并发症情况的差异。结果: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307.4±67.3)min,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为平均(356.8±67.0)min,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估计失血量平均(590.6±320.5)ml,腹腔镜手术组估计失血量量平均(336.0±217.1)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12.25~24.75 d,平均17 d,腹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11~16 d,平均13 d,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开放手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率为43.7%,腹腔镜手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率为38.0%,开放手术组发热、切口相关并发症明显多于腹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vienDindo分级Ⅲ~Ⅳ级的严重并发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癌根治切除相比开放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中出血、缩短住院天数、并有效降低低级别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腹膜外与经腹腔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为经腹膜外入路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腹膜外组),38例为经腹腔入路(经腹腔组)?【结果】 腹膜外组平均手术时间240 min,平均出血量300 mL,术后肠道排气时间48.6 h,离床下地时间4.5 d,术后住院时间12.5 d,均明显低于经腹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中采用经腹膜外入路较经腹腔入路出血少?腹腔干扰少?恢复快,尤其适用于临床分期T2期以下的膀胱肿瘤,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0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道10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性功能、控尿功能和肿瘤根治情况.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5月,10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男96例,女12例.采用5孔经腹入路,首先进行完全腹腔镜下标准的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根治性膀胱切除,然后行体外回肠新膀胱的构建和输尿管新膀胱吻合,最后在腹腔镜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其中26例患者施行保留勃起神经步骤.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30 min,出血量为32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日间尿控率90.7%,夜间尿控率82.6%.术后6个月,26例行保留勃起神经患者中10例有性功能.术后随访1~53个月,局部肿瘤复发5例,套管穿刺口种植转移1例,远处转移6例,随访期间死亡11例.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低并发症和较好的新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宋友广 《河北医学》2006,12(1):62-63
目的与方法:近10年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08例BPH患者,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开放手术。结果:继发出血(在术后d7)2例,尿外渗2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经1~2次尿扩即可),3例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出血加重;术后尿失禁1例,经适当处理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治愈。结论:通过108例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准备,术中仔细操作,严密止血,术后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开放手术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相似文献   

1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6):562-564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结果:手术时间280450 min;出血量90450 min;出血量9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25 d。术后新膀胱充盈良好,控尿满意。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相对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和精确、娴熟的手术配合有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对9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回肠原位新膀胱术,采用完全腹腔镜下标准的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加根治性膀胱切除,然后体外行回肠新膀胱构建和输尿管新膀胱吻合,最后在腹腔镜下行新膀胱尿道吻合。结果9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为370min,平均出血量为650ml,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9例日间尿控均良好,2例存在夜间尿失禁。术后随访2—8个月,1例出现新膀胱腹壁瘘,1例发生新膀胱前假性尿液囊肿,2例出现肾盂肾炎。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疼痛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将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海波  冷国雄  沈洪  吴涛  章久武  胡尚武  王鹏  段涛  张严 《安徽医学》2017,38(12):1609-16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Ⅱ~Ⅲ级.腹腔镜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切除,男性患者切除前列腺及精囊腺,女性患者子宫次全切除.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90~570 min,平均(451.47±103.03)min;术中出血量200~1100 mL,平均(514.28±318.48)mL;术后3~6 d肠道功能恢复,未出现尿瘘及肠道并发症;患者随访5~19个月,生存率为100.0%,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研究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与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护理侧重点不同的比较,使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为目的,从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患者和23例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并讨论了术后护理侧重点不同,并作比较。结果: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0例全部治愈。2例出现发热,发热几天后经抗生素治疗得到控制,后治愈。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23例全部治愈。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经新膀胱功能锻炼后能自行解尿。结论:回肠膀胱引流管、回肠膀胱造瘘口、左右输尿管支架、胃管、盆腔引流管等各种导管护理是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护理的侧重点。而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是膀胱肿瘤患者乐于选择的术式,术后护理的关键是尿管的护理以及新膀胱功能的锻炼。  相似文献   

16.
根治性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膀胱全切后尿路重建或尿路改道手术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2008年12月~2010年5月我科行根治性膀胱全切乙状结肠直肠代膀胱术7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47-50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老年膀胱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共10例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5 h,平均(5.1±2.4)h。其中1例患者出血量为1100 mL,术中进行输血,其余9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00~600 mL,平均出血量为(260±314)mL,均未输血。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8 d,平均(3.6±4.2)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尿瘘、肠瘘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将回肠膀胱内留置的双腔尿管进行拔除,收集尿液。术后4周将单J管进行拔除,随访时间为3~6个月,患者肾功能均保持正常,经肾脏B超检查后未出现肾积水,胸部平扫CT及盆腔平扫CT检查后,肿瘤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疗效良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增生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的诊断和开放手术的处理原则.方法 从270例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病例中筛选出FBOO35例,进行分析.结果 17例(34.0%)有膀胱颈挛缩,30例(86.0%)有膀胱颈后唇抬高.本组FBOO占同期BPH开放手术的13.0%.21例行腺体切除加Y-V成形加后唇楔形切除术,12例行腺体切除加后唇切除术,2例仅行腺体切除,结果以接受Y-V成形术者疗效最佳.结论 膀胱颈挛缩和膀胱颈后唇抬高是FBOO的主要原因,当BPH患者行B超、膀胱镜、直肠指检提示前列腺体积小,无中叶增生,膀胱颈后唇抬高时应高度怀疑有FBOO可能.开放手术治疗以腺体切除加Y-V成形加后唇楔形切除术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9.
张成凤 《华夏医学》2007,20(5):1121-1122
全膀胱切除、直肠代膀胱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膀胱癌瘤体大或多发,且已侵犯膀胱颈及后尿道以及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治疗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2003年7月因全程肉眼血尿10d,经CT提示:膀胱肿瘤。在膀胱镜检查确认后,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好,切口I级愈合。术后定期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化疗。2004年2月行常规B超检查示:膀胱肿瘤复发,并出现排尿时下腹胀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于2004年3月行膀胱癌根治术 左输尿管种植术。术后恢复快,切口I级愈合出院。术后仍定期膀胱灌注化疗。2006年4月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10年32例膀胱腺癌患者的不同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32例中21例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加尿流改道术,现存活13例;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均于6~20个月复发,4例继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加尿流改道术,2例又行TuRBt术,现存活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死于远处转移;姑息性尿流改道2例,死于远处转移。结论: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积极的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