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萌是植物营养繁殖的重要策略之一,森林植物的根萌现象影响着植物群落的更新动态和演替方向.在对古田山茶湾1hm2固定样地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样地木本植物的根萌现状及根萌与母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地内根萌植物共有68种,隶属于48属26科,占群落总物种的67.3%.其中根萌萌生能力较强的物种有林冠层中的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亚乔木层中的灰白蜡瓣花(Corylopsis glandulifera)、隔药柃(Eurya muricata)、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ckiangoleosa),灌木层中的窄基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宜昌荚蒾(Vibernum erosum)、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对优势根萌物种和母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考虑根萌因素后,各物种重要值发生小幅度增减,但各垂直层次的优势种排名次序基本不变;乔冠层物种在母树Ⅰ~Ⅲ级生长阶段、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在母树Ⅰ~Ⅱ级生长阶段均表现出根萌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其他生长阶段,不同物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优势根萌物种在样地中的分布与样地内相关母树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多数根萌物种的分布表现出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2.
在对凤阳山白豆杉种群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群落的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凤阳山白豆杉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59科104属160种(含变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8种,裸子植物4科7属8种,被子植物49科88属142种.区系成分复杂,大部分属于温带和热带分布类型,其中温带类型占总属数的58.95%,热带类型占36.84%.白豆杉分布的群落中常绿阔叶林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矮曲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优势度和多样性指数则是常绿阔叶林〉猴头矮曲林〉针阔叶混交林.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各多样性指数一般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3.
以温州地区黑荆树(Acacia mearnsii)入侵群落为对象,采用样方法对10个样地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研究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探讨了黑荆树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群落中共出现了225种维管束植物,分属于77科162属;②在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上,属于热带类型的有74属,占总属数的51.10%;温带类型50属,占总属数的34.48%;③群落可分为3种类型,其成层现象不明显,上木层中以黑荆树的优势度最大;下木层的物种丰富,各样地黑荆树的重要值有较大差异;草本层密度大,其中芒萁等蕨类植物占比较大的优势;④在常绿阔叶林样地中,群落的Simpson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与黑荆树重要值成负相关,这与人为影响、其自身特性和自然恢复过程有关;⑤目前,温州的黑荆树群落在人工林部分砍伐后开始的次生演替还处在初级阶段,要自然恢复到近原生植被的面貌还需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选取浙江省低海拔地区的16个次生林样地并调查其中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通过观察群落外貌,结合数量分类方法(TWINSPAN)和排序方法(DCA),将这些样地划分为4种演替阶段的森林类型(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早期常绿阔叶林,演替中期常绿阔叶林).分析了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结构组成变化.结果显示:(1) 适度择伐进入采伐期的马尾松可加速整个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替;(2) 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3) 按生活型、生长型、叶的生活期和对光的耐受性这4种功能群划分,所有样地分别以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乔木和灌木或小乔木、常绿植物和耐阴植物占优;(4) 随着演替的进行,功能群结构比例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是矮高位芽植物,先降后升的为小高位芽植物,呈现先升后降的为大高位芽植物、灌木、乔木、小乔木、常绿植物、阴性植物呈现上升趋势,落叶植物和阳性植物呈现下降趋势,而中高位芽植物、灌木或小乔木、耐阴植物则维持相对恒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群落组成是影响森林演替方向的主要因素之一.浙江省地处我国东部,属典型亚热带气候,全省植被类型多样,物种组成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浙江省自然保护区内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于2012年在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QLF)、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TMS)、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LWS)、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JLS)、浙江大盘山自然保护区(DPS)5个自然保护区内选取并建立了12个30 m×30 m不同落叶阔叶群落样地,对样地中胸径(DBH)≥1 cm的木本个体进行了坐标定位和每木调查.结果表明,12个样地内木本植物共计218种,隶属于46科,103属,总计8 935株.各样地物种数由大到小依次为,LWS12、TMS31、QLF21、QLF22、JLS31、LWS22、TMS21、LWS31、JLS32、QLF12、DPS11、LWS11;从物种多度和重要值等指标来看,除DPS11群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种以外,其余各群落内物种重要值分配较均匀;所有群落的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较多,原生林群落温带成分比例较次生林群落高,属的分布也更为相似;12个群落中除QLF22和DPS11中所有物种的径级分布分别呈“L”型和偏正态外,其余各群落的径级分布均呈倒“J”型,具有良好的更新性;相同树种在不同群落内的径级分布各不相同,表明群落类型与种群动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样方法在木本植物区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设置固定样地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到了浙江省11个自然保护区样地内木本植物名录,应用Czechanowski系数对11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属相似性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自然保护区的66个30m×30m的样方内,共计木本植物435种,隶属于169属70科;科、属的亚热带性质显著,其热带与温带类型占比分别为57.89%,41.07%和40.72%,53.89%,从属级区系成分看,样地内木本植物区系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有13个大的分布类型;11个自然保护区可以大致划分为3个类型.各保护区的区系相似性数值分析结果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山脉分支相关性较大.研究表明,样方调查法对植物区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各类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多样性差异的原因和干扰的后果.结果显示:(1)在研究区域内,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竹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较高;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一般;人工抚育的竹林多样性最低.(2)从垂直结构上看,除落叶阔叶林外,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小的顺序为:灌木层> 乔木层>草本层,符合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特点.(3)从不同干扰方式影响后果的角度看,公路干扰方式下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是最高的,而茶园干扰方式下最低.(4)人为干扰可能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产生减少或增加两种变化,前者是因为干扰后引起的生境变化和片段化会使物种丰富度降低,后者是因为干扰使得群落的环境(尤其是光照和湿度)发生的变化,群落中出现大量阳生、旱生植物,以致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蝴蝶资源状况能够敏感地反映出特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特别是气候及植物群落的变化情况,因此被作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本研究针对新疆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山地草原带的蝶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原带蝴蝶有30种,分属6科24属;粉蝶科(Pieridae)、蛱蝶科(Nymphalidae)、眼蝶科(Satyridae)属种资源比例占优,是山地草原带的主体蝴蝶类群;另外国家二级保护物种: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L.))种群数量在调查区也较大;区系分析表明:山地草原带蝴蝶有21种为古北区特有种,占70%,其余9种为广布种,占30%,未发现东洋种.生物多样性分析表明:粉蝶科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最高,在山地草原带蝴蝶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蛱蝶科的均匀度指数最高,在群落分布中占优.对山地草原带蝴蝶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与区系分析,摸清夏尔希里保护区垂直分布带蝴蝶生物多样性和分布现状,为补充和完善我国深入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本底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2×2联列表,应用χ2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浙江凤阳山福建柏群落24种主要乔木和22种主要灌木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效果较好.福建柏群落中,绝大多数种群间的联结性不显著;在乔木层中,福建柏与木荷、褐叶青冈、猴头杜鹃、厚叶红淡比、香冬青间具有显著正联结;灌木层中,福建柏与吴茱萸五加、扁枝越橘、光叶铁仔、石斑木、香冬青、朱砂根、窄基红褐柃有显著正联结,而与翅柃间具有显著负联结.福建柏造林和更新时对于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需要一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温州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州地区位于浙江东南部,地处27°03′~28°36′N,119°37′~121°18′E,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令其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基于文献和标本查阅,通过《温州植物志》项目组近6a的系统调查,编写了《温州野生维管束植物名录》,以此名录为依据对温州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温州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6科,958属,2 460种(不含种下类群),其中裸子植物8科,20属,25种,被子植物158科,938属,2 435种.就科和属所包含的种数而言,寡种科(2~10种)和单种属最多,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48.2%和53.9%,体现出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属的分布区可划分为14个类型和24个变型,热带分布的属稍多于温带分布(分别占50.1%和47.4%),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占比例最大(19.8%),其次是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17.0%)和东亚分布及其变型(13.2%).本种子植物区系具有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珍稀濒危植物较多、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性质、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较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LCA-4型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于2009年8月下旬晴朗天气,对千岛湖次生林优势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石栎(Lithocarpus glabr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在林窗、林下2种生境中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林窗中马尾松光合日进程为"单峰"曲线,其他3种均为"双峰"曲线,有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在林下这4种幼苗的光合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但曲线平缓,峰值不明显.在林窗中青冈的日均Pn显著低于其他3物种,而在林下马尾松的日均Pn显著低于其余3物种.4个优势种的日均Pn在2种生境中均差异显著.(2)LCP、LSP、Amax、Rd均是马尾松最高,苦槠次之,青冈、石栎较低;青冈、石栎的AQY显著高于马尾松和苦槠,苦槠的AQY也显著高于马尾松.(3)在林窗中,青冈Fm最高,与其他3种均差异显著;Fv/Fm为马尾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物种.这说明马尾松属强阳性树种,苦槠为阳性树种,青冈和石栎具有较强的耐荫性,随着进展演替,群落郁闭度的增大,马尾松、苦槠将逐渐退出群落,而青冈和石栎将成为群落演替顶极阶段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峤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进行了较全面调查,研究表明:(1)该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2科480属957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129科475属952种。(2)生活型谱显示木本植物数量低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中常绿成分低于落叶成分,乔木比例明显较低,表现出明显的恢复性植被特征。(3)科的分布型以世界广布(43)和泛热带分布(38)为主,热带分布型科和温带分布型科之比(R/T)约为1.78;属的分布型以泛热带分布(104)和世界广布(55)为主,热带分布型属和温带分布型属之比(R/T)约为1.07,热带性质稍占优势,呈现从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过渡的特点。(4)与周边保护区进行比较发现,峤岭植物区系与中国东部具有统一性,并呈现出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性质,整体上反映出中国东部季风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显示低山丘陵地貌更有利于热带分布型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3.
在文献查阅、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对浙江乐清雁荡山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1)区域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732种(含种下类群),隶属147科、433属;科、属水平显示出多样性,含1个种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41.5%和67.9%.(2)科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有64科,占总科数的42.9%,温带成分共36科,占24.6%;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成分和温带地理成分分别占总属数的49.1%和50.9%,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所占比例最大,为24.1%.(3)从种的分布看,非中国特有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东亚分布及其变型占优,中国特有种中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至西北)分布类型最多.(4)外来入侵或归化植物共29种,其主要原产地为北美洲和南美洲.(5)本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多样、孑遗植物多、珍稀植物较多、特有程度不高、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较大的特点,亚热带山地植物区系特征,与日本植物区系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几种蕨类植物的能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浙江省的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是林下草本层中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马尾松林和木荷+栲树林内主要蕨类植物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紫萁(Osmunda japonica)和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的地上部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等能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蕨类植物中,里白、狗脊、芒萁和乌蕨在木荷+栲树林中的去灰分热值高于马尾松林,而紫萁在马尾松林中的较高;蕨类植物叶片热值高于叶轴的热值,叶片的去灰分热值与叶片年龄有关,较老叶片中贮存能量较多.狗脊含孢子的叶片热值高于不含孢子的叶片.里白、狗脊、芒萁等广布于该地草本层中,与其较高的热值有关.同其它4种蕨类植物相比,里白在该地的分布更加广泛,在林下占绝对优势,通过热值分析发现,里白的热值高于狗脊的,说明里白在能量利用和贮存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珍稀特有植物华顶杜鹃的种群结构和种间联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因分布地域的局限和资源量的稀少,被列为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基于珍稀特有植物华顶杜鹃主要分布区的样地调查数据,通过分析群落相似性、种群结构,并基于2×2联列表,应用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p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等方法对华顶杜鹃乔木层22个主要物种、灌木层24个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的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华顶杜鹃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及其种群濒危的原因。结果显示:(1)华顶杜鹃生长在光照较强的阳坡,不同产地所处群落物种组成差异较大。(2)种群结构显示,各群落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衰退阶段,幼苗和幼树储备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各样地的龄级结构不完整,普遍出现断代现象。(3)方差比率VR和统计量W表明,华顶杜鹃群落中物种整体关联性不显著;PC值显示乔木层和灌木层共507个种对,有183个相互独立,其余大部分PC值小于0.6,联结性较弱;AC值显示,乔木层和灌木层中除25个种对具有显著的联结性外,其余AC值的绝对值小于0.6;rp值和rs值正负关联比在0.36~0.85,显著检验率在0.06~0.08。表明华顶杜鹃所在群落种间关系较为松散,整体关联性弱;大部分物种生态习性差异较大,在共存时无法达到资源的最佳分配和利用状态,群落尚处不稳定阶段。为抑制其种群的衰退趋势,应加强对华顶杜鹃个体和群落生境的保护,需要适当的人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因分布地域的局限和资源量的稀少,被列为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基于珍稀特有植物华顶杜鹃主要分布区的样地调查数据,通过分析群落相似性、种群结构,并基于2×2联列表,应用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rp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等方法对华顶杜鹃乔木层22个主要物种、灌木层24个主要物种的种间联结的显著性和关联强度进行了定量测定,以揭示华顶杜鹃群落不同结构层次中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及其种群濒危的原因。结果显示:(1)华顶杜鹃生长在光照较强的阳坡,不同产地所处群落物种组成差异较大。(2)种群结构显示,各群落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衰退阶段,幼苗和幼树储备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各样地的龄级结构不完整,普遍出现断代现象。(3)方差比率VR和统计量W表明,华顶杜鹃群落中物种整体关联性不显著;PC值显示乔木层和灌木层共507个种对,有183个相互独立,其余大部分PC值小于0.6,联结性较弱;AC值显示,乔木层和灌木层中除25个种对具有显著的联结性外,其余AC值的绝对值小于0.6;rp值和rs值正负关联比在0.36~0.85,显著检验率在0.06~0.08。表明华顶杜鹃所在群落种间关系较为松散,整体关联性弱;大部分物种生态习性差异较大,在共存时无法达到资源的最佳分配和利用状态,群落尚处不稳定阶段。为抑制其种群的衰退趋势,应加强对华顶杜鹃个体和群落生境的保护,需要适当的人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重要值和α-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湖北4个不同分布区夏枯草群落:蕲春县九棵松(QCX)、大别山区的罗田县骆驼坳(LTX)、鄂西北的襄阳市古隆中(XYX)和武汉东湖(WHX)的基本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LTX的物种最丰富(17种,隶属15科16属),而XYX物种数目最低(7种,隶属6科7属);QCX的夏枯草重要值/相对重要值(IV/Pi)相对较高(0.20/0.19),LTX的夏枯草IV/Pi值最低(0.06/0.06);WHX与QCX、LTX之间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WHX和LTX之间、QCX和LTX之间的均匀度指数(J)也存在差异性(p<0.05);而4个群落之间的生态优势度(SN)没有差异性(p=0.27>0.05);夏枯草密度与数目、相对重要值之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96和0.99,p<0.05),物种数目与H′之间也呈正相关(r=0.97,p<0.05).由此得出结论:生境差异和外界干扰影响夏枯草群落植物成分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千岛湖岛屿马尾松林不同耐阴性植物幼苗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尾松林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森林类型,多呈斑块状.马尾松林多处于干扰后森林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其后期可能演替为本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因此,了解斑块生境中马尾松林的更新演替动态,对管理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千岛湖岛屿马尾松林内不耐阴和耐阴植物幼苗的短期动态为研究对象,试图了解片段化斑块生境中马尾松林的更新动态特点.结果发现:在0.5~3.5 a的多个时间尺度上,耐阴植物幼苗的存活能力较不耐阴植物幼苗强,而耐阴植物和不耐阴植物幼苗的补员率和相对生长率并无差异.岛屿面积和岛屿形状指数对于幼苗存活和补员无显著影响.同时,耐阴灌木的幼苗组成中占绝对优势,而其他功能群幼苗比例较低,表明千岛湖岛屿马尾松次生林内耐阴植物更新较不耐阴植物好;岛屿大小和形状对更新群落的短期动态无明显作用;群落更新层的优势功能群为耐阴灌木.结果提示:千岛湖的片段化马尾松林林下层动态的方向性,有利于耐阴植物更新;但在较短时间尺度(≤ 3.5 a)上,片段化斑块的性质对于群落幼苗更新的影响可能较小;耐阴灌木在片段化马尾松林林下层有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3年7月至8月若尔盖高寒湿地水生植物调查,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特征,并运用聚类和典范对应分析揭示了物种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个样地群落内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2)各样地之间环境异质性较小;3)物种数目在若尔盖至唐克段最大,在花湖最小;4)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曲轴黑三棱(Sparganium fallax)、异叶眼子菜(Potamogeton heteraculis)、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以及浮叶眼子菜(Potamogeton natans)是若尔盖湿地中出现频率高、分布广泛的优势物种;5)pH是影响若尔盖湿地水生植物生长和分布最大的环境因子,其次是盐度.  相似文献   

20.
以样方法对不同资源位群落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群落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分析浙江省7个自然保护区18个常绿阔叶林的12个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探讨了各优势种群在次生林和原生林中生态位宽度、相似性和重叠的差异,比较了乔木树种与小乔木或灌木生态位宽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浙江省各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多以木荷或甜槠为建群种或共优种,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高的特点,且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2)次生林中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明显高于原生林,原生林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均高于次生林;(3)常绿阔叶林中小乔木或灌木的生态位宽度趋中,次生林的情况基本相似,而原生林中小乔木或灌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整个生态位宽度列表中位置提前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