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SP43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给出基于MSP430F1xx系列单片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制作及组网设计方案;结合射频收发一体的NORDIC系列芯片和新型数字传感器,设计可组建无线网络的探测节点,实现对监测区域内相关物理信号的采集;给出组网设计中相关技术研究。通过实验表明,制作的传感器节点在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中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室内定位系统的共同特点,研究了传统的室内定位系统结构,设计了基于nanoPAN5375无线收发芯片和ATmega128L单片机的无线定位硬件终端,提出了基于簇结构以及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网络协议的组网方法,并应用于系统,实现了精确定位;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在500 m*500 m范围内,簇内拥有多个移动节点的同时定位误差始终保持在1 m之内;因此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定位实时性、精确性,并且提高了移动节点的容量,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野战有线通信系统全双工接口在单对线上同时收发信号,难以直接进行数据采集和测试。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收发分离和自适应回波抵消的二线全双工接口测试方法。首先,设计电子收发分离器,实现线路上收发信号的隔离;然后,使用自适应回波抵消器,完成了近端回波干扰信号的抵消;最后,借鉴软件无线电技术和存储测试技术,构建测试系统,实现激励信号生成与数据采集。仿真和实验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够实现有效完成收发信号隔离以及回波干扰信号抵消,适用于野战有线通信系统二线全双工接口测试。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以ZigBee技术为核心的机动车综合检测系统方案,以CC2430无线通信芯片和LPC2292微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数据采集终端节点和网络协调器,并对系统的数据收发过程以及无线网络组网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关键技术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人工统计病历的管理效率,设计基于Struts框架协议和无线射频标签识别的医院电子病历智慧化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物联网组网融合和无线射频组网技术,构建智慧化网络分布模型并对电子病历进行信息化标记。通过Struts框架协议连接网络层和应用层,设计底层数据库结构设计,通过人机交互接口控制设计用户交互操作模块,在Struts框架协议下实现系统的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得知,设计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信息整合度较高,提升了电子病历的收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通过数传电台实现PC机与单片机系统间主从式无线组网方法。并根据通信的需要制定了系统的通信协议,实现主从地址的识别以及误码的判断。此外采用单字节多次收发的方法,实现下位单片机与上位PC机系统的通信。大量实验证明,所制定的通信协议可以很好地实现无线数传电台间多址通信中数据的可靠接收和发送。  相似文献   

7.
针对智能家居系统中安防报警信息实时收发及家电远程控制的需求,提出使用3G模块收发短信的方法,并设计了实现短信同时收发功能的软件架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满足智能家居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SJA1000型CAN接口控制器以及PCA82C250串行收发器构成的总线通信网络。该网络中远端的CAN节点可监测现场环境,并实现数据收发和串行通信,上位PC机利用VB6.0设计的监测界面可实时显示现场CAN节点的环境参数。文中重点分析了CAN总线节点和组网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处理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数据传输可靠、通信距离远以及实时显示功能,而且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ZigBee网络在智能农业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单跳传输距离短、多跳组网结构复杂、信号易干扰、丢包率误码率高、实用性差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LoRa协议智能农业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LoRa网络实现系统感知层设计,基于简单的星型组网架构,构建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智能农业系统;从系统总体设计、网络架构、LoRa节点和LoRa基站软硬件设计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阐述设计关键,实现对农业生产现场环境数据采集及相关设备的远程控制,并从功能和性能两方面进行实验测试与对比;结果表明,基于LoRa的智能农业系统组网简单、覆盖面广、数据传输可靠性高、功耗低,工作周期长,非常适合在复杂的农业生产现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实现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之间无线通信的一种方法,介绍了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平台及无线收发模块的功能,分析了用无线收发模块实现机器人之间无线通信的原理和设计要点.该无线通信系统脱离了计算机的控制,机器人可自行收发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效范围内机器人之间能进行快速有效的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