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版权制度是各国保护版权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中包括对数字版权实施保护的相关法律管理制度.通过回顾版权制度及其理念核心梳理我国版权制度,分析现行版权制度对数字版权保护不力的困境,从版权保护、对复制权定义的划分和合理使用三个方面对我国数字版权保护制度理念核心提出从复制转向传播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APP的用途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版权侵权问题日益增多,而移动互联网APP的版权保护制度尚存在APP的功能保护相对空白、版权保护期限过长、著作权侵权认定规则较为笼统、版权登记制度的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应加强移动互联网APP版权保护与专利权保护的融合,适当缩短版权保护期限,完善版权侵权认定的规则和版权登记制度,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版权侵权行政监管力度,完善移动互联网APP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论民间文学艺术的版权保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民间文学艺术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模式的合理性。主张在我国通过特殊版权保护模式实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在特殊版权制度的构建中应重点解决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保护期限、使用许可制度等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版权保护制度的建立是以特定历史时期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的文化变革作为基础的。我国历史上的版权思想萌芽较早,但版权立法却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直至近代才得以实现。版权保护制度的创设,既是对著作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其创造能力的肯定和激励,同时,对于保障社会秩序、繁荣文化事业、推进文明进步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英国版权制度改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先制定版权法的国家,英国版权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与推进、注重社会诉求、版权交易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等诸多方面。英国成熟的版权制度和相关版权法案的规定,为新时代我国版权制度改革与发展带来有益启示与借鉴。为此,需要从适时增加法律修订,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加大数字化知识产权改革,保护各方利益为重要举措,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英国版权制度改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先制定版权法的国家,英国版权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与推进、注重社会诉求、版权交易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等诸多方面。英国成熟的版权制度和相关版权法案的规定,为新时代我国版权制度改革与发展带来有益启示与借鉴。为此,需要从适时增加法律修订,完善版权保护体系,加大数字化知识产权改革,保护各方利益为重要举措,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学位论文版权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权,即著作权,是版权所有者依法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版权问题在我国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对作品创作者的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我国于199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在通过10年的实践之后,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修改,使我国的版权保护制度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版权保护对于以版权为支柱的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沿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计算方法,测评我国网络文学产业版权开发运营不同阶段的版权保护强度,探究其对网络文学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为我国现阶段及未来实施适度、有效的版权保护策略提供可靠依据,论证需要强化版权保护力度,保障网络文学产业实现双效合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国内展开了一场关于是否向中国索要版权同盟的论争。这场论争直接催发了1902-1903年中日商约谈判中日本版权保护条款的提出,形成了日本向华索要版权同盟的要件,也进而影响了中美商约谈判中版权双边互保的话语形态与内容。清政府与日、美签订的有条件支持和有限保护版权条款,是近代以来中国版权国际保护历程上独有的话语,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提供了有利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版权制度可以说是个舶来品,在封建的中国没有生存的土壤.由于中国自秦以来就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官僚政治的国家,缺乏私法的基础,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加之商人产业利益的未形成,现代版权制度很难在中国自发产生.而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更是禁锢了人们的权利意识和个体主义精神,使版权保护制度无从产生.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自古便与亭台楼阁结下了不解之缘,因而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咏写亭台楼阁的优秀作品,尤其到了宋词,其创作更是进入全盛时期。宋代词人之所以对亭台楼阁如此青睐,宋代亭台楼阁类词之所以如此兴盛,一是宋词和亭台楼阁同属于休闲享乐文化的范畴,二是“登临生悲”的传统抒情模式与宋词的感伤色彩相契合。  相似文献   

12.
宋诗与类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宋之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兴盛时期,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作为文化总结与象征的类书在宋代也进入了繁荣时期。各种类书大量涌现,而文人自行编纂、以适临文之需的类书更是层出不穷。文学大家如晏殊、秦观、黄庭坚等都有纂集之作,更遑论其他士人。在一定程度上,类书表现为宋人文化水平的平均值。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文人积累学养的表现,另一方面又可使他们在濡毫之际左旋右抽,应对裕如。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的形成,与之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李宪乔是清代高密诗派的代表性作家。其诗学思想兼取唐、宋派的优点,而又不失自我,表现出了一定的超越精神。一方面,他强调诗言志为诗人安身立命之处;另一方面,又重视性情,反对诗分唐宋、四唐。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他主张转益多师,“舍皮得骨”。此外,他还继承了辨味理论,推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14.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诗坛大家,江湖派的领袖。本文着重论述了他的整合唐宋的诗歌风格论,揭示了他在宋诗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儒家"诚"范畴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的"诚"范畴自其产生后,在宋明时期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宋明理学对"诚"如何贯穿"天道"、"人性"作了具体的阐释;另一方面,宋明理学对"诚"的道德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种发展使"诚"的内涵更为丰富,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16.
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一方面继承了唐代侠女坚韧、智慧、仗义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迥异于唐代侠女的形象嬗变。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更多地展现了无奈、内敛、含蓄的精神气质,增添了唐代侠女所没有的妇德意识。宋元之际的民族战乱、道教法术的兴盛以及文人们由雅入俗的审美观念,又使得宋元侠女既有志怪遗风又裹挟着人间化色彩。  相似文献   

17.
今日的杏花村文化现象都与托名杜牧的《清明》诗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其实,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在唐宋文学中的诗意延伸。据考察,"杏花村"词组在今存唐诗中出现过3次,在宋诗中出现过17次,在宋词中出现过4次;"杏村"在宋诗中出现过3次。这27个杏花村除了南宋方回诗中一个"杏村"是实指外,其余全是虚称,则《清明》之中的"杏花村"也当是虚指。学者从目录学、诗韵学、诗歌风格学等角度曾经怀疑过杜牧对《清明》诗的著作权,此外,若从诗意传承的角度去看,《清明》诗也不可能为杜牧所作,它只能产生于两宋之间。南宋以来的个别词选中录有一首署名北宋宋祁的已经化用了《清明》诗意的词《锦缠道·春游》,但至少有四点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以讹传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圣君历史上真有其人,其生活于两宋之交,在唐宋福建民间造神运动中被民众神化.宋代张圣君信仰及其传说一方面文人化的气息非常浓厚,这与文本记载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莫大的关系,但另一方面又不时透露出张圣君亦巫亦道亦佛的原初信仰特征,这亦与当时福建民间造神运动的方式与民众择神的尺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冰政包括冰的开凿、收藏、荐献等,自周代始,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宋代的冰政沿袭周秦、汉唐以来的传统制度,并有了一些新的演变:从管理层面上来说,宋代在太祖时即设立冰井务这一专门机构负责藏冰,后根据实际需要,籍田司、琼林苑、太常等均担此管理职能;礼制层面上,则对祭司寒、荐献太庙等活动做了时间上的变革;用途方面,除了赏赐、优渥大臣之外,冰在宫廷厨房等机构亦有广泛使用。另外,从冰政与宋代饮食文化的关系上来看.一是凿冰与售冰成为部分社会底层人员赖以谋生的手段,二是冬日的藏冰入伏后被商人制作成种类丰富的冷饮,成为宋人的消暑佳品,并有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成为宋代夏日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P2P等网络技术的运用,一方面使音乐作品的传播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也给音乐作品的版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侵权现象,基于我国现有立法与实践中的不足,应当构建一个以法律保护为主,与技术措施及集体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全面、有效、合理的音乐作品版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