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脓杆菌的粘附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脓杆菌的粘附功能被认为是绿脓杆菌呼吸道感染的首要一步。粘液型菌株是由细胞外粘多糖(MEP)介导,而非粘液型菌株则由菌毛(Pili)介导,国内外文献早有报道并认为MEP和菌毛均为绿脓杆菌的粘附素。绿脓杆菌的菌毛与菌体的粘附、动力和噬菌体的吸附有关。MEP除了粘附功能外,尚与抑制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抗LPS抗体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有关,并能增强菌株对抗体包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
用生物发光法(BL)研究了绿脓杆菌(PA)表面介导及与聚苯乙烯管粘附的成分。结果说明,粘多糖(slimc Polysaccharicd,SPS)是某些粘质(slime)型菌株的一个起粘附作用的重要因子。用来自PA3的SPS预先包被聚苯乙烯管可以增加经洗涤 PA3、PA4和PA8的粘附量;PA3SPS抗血清可以抑制PA与聚苯乙烯管的粘附;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具有抑制PA3SPS增加粘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绿脓杆菌外毒素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绿脓杆菌菌体外分泌许多有毒的代谢产物,构成致病因子十分复杂,以及本菌的广泛耐药性,因此绿脓杆菌感染症在临床上属难治之症。进而研究和阐明这些代谢产物和病原性之间的关系,对临床上防治本菌感染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貂源绿脓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绿脓杆菌对水貂的致病性,本研究采用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与16S rDNA测序等技术,对2013年在山东省诸城、文登与临沂采集的43份发病水貂肺组织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到的5株细菌均为绿脓杆菌(分别命名为F1、F5、F6、F8、F10),分离率为11.6%。所分离的5株绿脓杆菌之间的核酸同源性为 98.9 %~99.7 %; F5、F6、F8、F10与F1在一个大的分支上。用F1株对小鼠与水貂分别进行接种攻毒,建立绿脓杆菌对小鼠与水貂的致病性研究动物模型。F1在小鼠肺部含量较高,半数致死量(LD50)为 1.6×106CFU/mL,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力;F1对水貂的LD50为3.2×107CFU/mL,接种3.2×108CFU/mL菌液的水貂在接种后的20-44h内全部死亡,其他感染组的水貂仅表现一过性的精神不振、食欲稍有下降,这表明绿脓杆菌对水貂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5.
烫伤创面绿脓杆菌定植动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细菌以多细胞生理活动观点出发,以认识定植稳定过程为目的。进行了实验大白鼠烫伤创面绿脓杆菌定植与抗定植动态观察。通过用铁浸染色法对细菌群体结构定量化研究,用糖包被负染法对群体结构内部结构观察,对粘附在组织表面细菌数量的测定,反映结构与粘附力的关系。进一步结合电镜观察及细菌生长状态的分析,证明了烫伤创面上绿脓杆菌群体结构的形成是细菌分裂繁殖所致。通过群体结构,糖包被,粘附力及生长状态的动态观察,表现出与定植的稳定程度呈平行关系,显示其重要性。联系抗定植力研究,表明定植与抗定植的一致性。最后分析了定植三个主要条件,和稳定性定植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6.
A bioluminescence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quantifying the adhesion of P. aeruginosa to polystyrene and the adherent compon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lime polysaccharide (SPS) is an important adherent factor of some slime strains of P. aeruginosa. The adhered amount of washed slime strains could be increased by pre-coating of polystyrene with SPS obtained from PA3. The activity of PA3SPS could be inhibited by anti-PA3SPS antiserum and blocked by N-acetylglucosamine.  相似文献   

7.
在已有的试管凝集法检验仔猪腹泻疫苗介导产生抗体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用间接EUSA法检查K-88抗体活性的方法。用K-88抗原包板,羊抗兔酶标二抗检测经猪痢疫苗免疫后的兔血清所产生K-88抗体的情况。结果在一个月内抗体效价达到1:40。与原有试管凝集试验结果比较,此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可快速、准确提供K-88抗体活性数据。  相似文献   

8.
<正>Trzzer氏病是一种涉及许多家庭饲养的、实验室的以及野生动物种属的致死性肠肝疾病。有证据表明,这种疾病在人类亦可发生。该病的病原是毛样杆菌(Bacillus piliformis),这是一种唯一未被分类的大杆状有动力的细菌。毛样杆菌在常规培养基上还不能生长,但在胚卵或某些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10.
绿脓杆菌外毒素A(PEA)是绿脓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本文仅就PEA的产生、纯化、分子结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PEA抗毒素产生,PEA及其抗毒素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用微量间接血凝法检测了健康人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血清抗EP抗体.健康人共检测154人.基础抗体水平绝大部分在1:8以下(占85.05%)EP—HA GMT为1:7.3.无性别差异(x~2=3.04、P>0.05).绿脓杆菌感染患者检测38例,免疫前GMT高于健康人1.43倍,免疫后较免疫前GMT提高4倍.绿脓杆菌EP是绿脓杆菌共同抗原,检查人抗EP抗体水平对诊断、防治绿脓杆菌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钙依赖性粘附素及其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 WS  Jiang Y 《生理科学进展》2000,31(4):353-356
钙依赖性粘附素介导的粘附连接在决定和维持发育及成年机体的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钙依赖性粘附素结合的特异性取决于其细胞外段,但完整的生理性粘附还需其胞质尾段与胞质相关蛋白以及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粘附连接的调节涉及到钙依赖性粘附素基因表达、聚集和磷酸化以及缝隙连接通讯等;此外,钙依赖性粘附素-连环素复合体还参与信号转导过程,从而影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及各种动物体内,是一种常见条件致病菌。绿脓杆菌导致的感染占革兰氏阴性感染的10%,常继发于肿瘤,大面积烧伤、面积创伤及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感染类型多种多样,有急、慢性局部感染,也有全身性感染。因为感染绿脓杆菌的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低下、临床有效的抗生素种类少,又缺乏有效的疫苗等因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5.
16.
比较了绿脓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摩尔根变形杆菌和几株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乙酰胺酶产生情况,证明只有绿脓杆菌产生乙酰胺酶。对临床采集的108份标本应用乙酰胺酶法进行了检测,表明6~8小时即得出结果。根据乙酰胺酶检测绿脓杆菌,能够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从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K菌株的染色体DNA构建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一 基因片段与绿脓杆菌的抗性相关。经测序证明该片段包含了绿脓杆菌基因组中PA4293所编码 序列,进一步实验证明与它相邻的另一段827bp的基因也与绿脓杆菌的抗药性有关。上述2基 因分别命名为pprA和pprB。以绿脓杆菌PAK菌株为出发菌株,经过新霉素耐受培养得到抗生素 抗性菌株PAK1-3,该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明显增强。经PCR方法扩增上述基因并克 隆至PAK1-3菌株中,可引起该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又经pprB基因转入临床分离 得到的致病性绿脓杆菌中,导致部分绿脓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pprA和pprB 很可能是一组与绿脓杆菌抗药性相关的双分子调节系统,并与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对EPEC和ETEC粘附的竞争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观察双歧杆菌与肠上皮细胞系Lovo 细胞粘附后对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及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粘附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发现双歧杆菌能完全抑制EPEC与ETEC的粘附,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双歧杆菌的占位性保护机制,在空间上阻止了病原菌与Lovo细胞的进一步接近  相似文献   

19.
绿脓杆菌外毒素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活菌和灭活菌两种生物状态的肠道主要益生菌--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粘附性及其对肠道几种常见病原菌的粘附拮抗效应.方法: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分析了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指数,通过排除实验、竞争实验和替代实验研究了两种生物状态益生菌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的粘附拮抗效应,应用平板扩散法观察了三种益生菌的代谢乏液对上述肠道病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德氏乳杆菌和肠球菌的灭活状态较活菌状态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性显著增高,双歧杆菌经灭活后对细胞的粘附性与活菌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种生物状态的三种益生菌对肠道致病菌均具有粘附拮抗作用.滤过后的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的代谢乏液对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均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经42℃、65℃和100℃加热不影响德氏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代谢乏液的抑菌作用.结论:灭活状态的德氏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是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