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同证型与神经传导速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不同证型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将56例DNP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A组)、痰瘀阻络(B组)、阳虚寒凝(C组)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的运动末端ML、MCV及其AMP。结果:①三组正中神经ML逐渐延长,AMP逐渐降低,而MCV呈逐渐下降趋势,而且三组相比均(P〈0.05)。②三组尺神经A组与C组的AMP、MCV相比均(P〈0.05)。③三组胫神经A组与C组的MCV相比均(P〈0.05)。④三组腓神经ML逐渐延长,AMP逐渐降低,而MCV呈逐渐下降趋势,三组相比AMP、MCV(P〈0.05)。结论:MCV、AMP以及ML在DPN不同证型中的变化具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胡湘 《广西中医药》2005,28(1):12-13,5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气血两虚、气虚血痹型 (A组 )、脾胃虚弱、痰浊阻络型 (B组 )和正常对照组 (C组 )分别测定正中神经指1,指3和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波幅。结果 :与C组比较 ,A组异常率为100% ,B组异常率仅31 8% ,并且A组中 ,除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的波幅外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肠神经等的运动末端潜伏期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其波幅均异常 ;而B组中 ,仅正中神经、尺神经异常。结论 :气血两虚、气虚血痹型周围神经损害重并且广泛 ,脾胃虚弱、痰浊阻络型则较轻、较局限。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DPN早期无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若诊治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足部溃疡,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2]。DPN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检以及神经肌电图(EMG)的检查[3]。EMG属于肌电图的一种。目前EMG被公认为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延伸,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神经病变的程度[4]。DPN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消渴”等范畴,消渴日久,阴津日亏,无以载气,气血无力鼓动,血行不畅阻于脉络[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不同中医证型DPN与EMG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红霞  魏华  冯维斌 《中医杂志》2004,45(9):674-67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称DPN)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引起DPN的因素主要为缺血及代谢障碍.其中缺血主要是因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改变了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特征,造成供应神经营养的血管在血流动力及血管壁均受损,致神经缺血缺氧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相关指标,初步探讨各证型与神经电生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将纳入的80例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型、湿浊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各20例。所有患者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结果:4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病程最长,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低于脾肾气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高于湿浊组、血瘀组、脾肾阳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低于血瘀组、湿浊组、脾肾气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CMAP波幅减小程度最大,脾肾气虚组减少程度最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低于脾肾气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湿浊组腓神经CMAP波幅高于血瘀组(P0.05)。脾肾气虚组SNAP波幅减少程度最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SN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存在统计学差异,神经电生理是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该疾病中医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回顾性研究DPN常见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近1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DPN患者147例,分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痰瘀阻络5种证型,分别记录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收集的147例DPN患者中,阳虚血瘀证最为多见,但较其他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年龄最小,与其余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痰瘀阻络证的病程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P〈0.05),BMI明显高于其余各证型(P〈0.01,P〈0.05)。阴虚血瘀证的HbA1c明显低于其余各证(P〈0.05)。各证型间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偏小的DPN患者以阴虚血瘀为主要证型,其HbA1c较低。痰瘀阻络证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气阴两虚证,其BMI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循环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实验标准的80例DPN患者,治疗组在原治疗方法不变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循环针治疗。治疗后观察各组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循环针是治疗DPN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诊的维吾尔族患者272例,通过辨证分型研究维吾尔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型构成比及其分布规律。结果 (1)272例DPN患者中,女性患者的构成比高于男性;(2)DPN可出现多种中医证型,痰瘀互结证184例(67.65%),痰热互结证8例(2.94%),气阴两虚证44例(16.18%),阴阳两虚证2例(0.73%),气虚血瘀证11例(4.04%),阴虚内热证23例(8.46%)。结论新疆维吾尔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的证型是痰瘀互结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116例DPN患者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4型。分别记录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糖尿病病程以肝肾亏虚型最长,空腹血糖在痰瘀阻络型中最高,糖化血红蛋以肝肾亏虚型较高,痰瘀阻络型的血清总胆固醇较高,阴虚血瘀型的甘油三脂平均水平较其他型高,但各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在气虚血瘀型最低,低密度脂蛋白以阴虚血瘀型最高。结论:DPN证型不同,其危险因素的指标值也不同,这些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DPN病变提供理论和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疏血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提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验组),予疏血通治疗;同期选择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予弥可保治疗,进行对照。对两组入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对比,评定其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完成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为64.00%;实验组入选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推行疏血通方案可以取得显著疗效,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远期疗效,还有助于改善其神经传导速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DPN各证型与年龄、并发症、性别、多伦多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发现DPN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1例,采集患者基本症状及病史,将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多伦多评分,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型分布规律为:气虚血瘀痰瘀阻络阴虚血瘀肝肾亏虚,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为1:1.5,平均年龄为(65.62±8.367),兼证血瘀达92.5%,高血压患者42例,占总数的52%,脑梗死病史19例,占总数的23%,DPN各证型与TCSS评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别。结论:通过观察客观性指标或其他干扰因素,对DPN中医辨证提出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进而为有效的指导临床论治,提升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该病的分型标准,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病机演变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按照气(阴)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肝肾亏虚血瘀的规律而演变。结论: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贯穿DPN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归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证型与其病变程度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192例DPN患者,通过检索文献,初步拟定46个中医症状和体征,进行量化赋值。采用R型聚类、简单对应分析进行统计学推断。结果在聚类图的适当位置截取,46个中医症状聚为5个基本证型: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瘀血痹阻证和痰湿阻络证。对应分析显示,中医证型与病变程度分级相关联(χ2=30.752,P<0.01),气虚证与DPN的Ⅰ级(无症状的DPN)最近,阴虚证与Ⅱ级(有症状的DPN)最近,阳虚证与Ⅲ级(功能受累的DPN)最近。瘀血痹阻证和痰湿阻络证在二维投影图的中间,与DPN病变程度某个分级的关系均不十分明确。结论气虚、阴虚、阳虚、瘀血痹阻和痰湿阻络是DPN的中医基本证型。随着DPN病变程度的进展,中医证型也发生由气虚、阴虚到阳虚的转化,而瘀血、痰湿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易感觉检查(EST)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异同点和相关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有无DPN临床症状将35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进行下肢EST(包括:振动觉、触觉、痛觉和温度觉)和NCV检测,比较两种检查的异同点和相关性。结果:EST的总异常率比NCV高(P〈0.05)。在NCV正常的患者中,EST的异常率为30.4%;在EST正常的患者中,NCV的异常率为24.8%。两种检查结果有相关性(P〈0.05)。结论:EST与NCV检查显著相关,但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在广大低层医院,建议采用方便、省时、经济的简易神经检查。  相似文献   

15.
提出体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体质形成的原因。不同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存在差异性,不同体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中医证候。重视辨证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因学理论,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干预的可行性,为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模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血脂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对腓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为针灸治疗DPN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力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Springer、Medline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关于针灸治疗2型D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腓神经传导速度相关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8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55例,对照组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2型DPN在提高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方面可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3.55,95%CI(0.79,6.31);MD=4.10,95%CI(0.22,7.99)]。结论针灸治疗2型DPN可以改善腓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应用。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因此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DPN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DPN患者380例,收集其中医症状信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DPN≤5年者,主要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510年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但阴虚呈现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10年以上则以气虚、阴阳两虚为主,兼有血瘀、痰湿。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虚证以气阴两虚为多;实证以血瘀、痰湿为多。本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重点有所不同,但气虚血瘀为其共有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