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正式确立。六十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发展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通过分析这个时代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的发展轨迹,人们可以重新认识人工智能、认识计算机、认识自身。深度学习:跨时代的技术今天,我国的人工智能热潮与30年前日本兴起的人工智能热潮相比,发生了变化——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主题也不同。这次人工智能的大发展与深度学习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杜兰 《广东科技》2023,(2):40-43
近来,ChatGPT引发全球人工智能的新一轮技术热潮,这使元宇宙看起来略显落寞。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如何看待元宇宙的现状和前景?人工智能的发展又将怎样推动元宇宙的发展?ChatGPT对元宇宙又有何意义?作为机器人智能交互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如何用人工智能助力元宇宙向实而生?在此,本刊特邀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分享她的观点,讲述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广东在人工智能发展上强劲发力。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高达240亿元,占全国核心产业总产值的33.3%,带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相关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居全国前列。一批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在快速发展中脱颖而出,并在国内同行中形成领跑之势;一些定位世界级的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节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人工智能热潮滚滚。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发布和国家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9亿,其中智能硬件平台为152.5亿,占比达到63.8%,高于86.5亿的软件集成平台。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市场将迎来新兴机遇点,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达到295.9亿,2018年将达到38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6.3%。之所以人工智能得以爆发,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正2019年,杭州市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率先运用。杭州市明确发展目标,到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总规模将达200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为此,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和微链通过对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和企业深入调研,综合分析产业生态,联合发布《2020杭州人工智能创业生态报告》,以期展示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顶层设计环节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指导和规划。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翌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同年,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3月,"人工智能"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开始从整体上部署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本栏目节选了《规划》中有关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态势、战略目标、总体部署、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来临,而人工智能已经从科幻逐步走入现实。中国从2015年开始就先后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行"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重要的国家级战略规划,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发展,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郭岭  李小鹤 《创新科技》2017,(10):61-66
本文分别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郑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格局三个层面分析了现阶段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水平,并提出促进郑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引言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自2017年3月,人工智能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纷纷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布局,陆续出台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划意见.随着政策措施的加码落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8年我国AI产业...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21,30(5)
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及算据快速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根据中国电子学会统计,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700亿美元,预测2022年达到1630亿美元,2018—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1.6%。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呈现三足鼎立格局,以美国、欧洲、中国三个国家和地区为主导。为抢占发展主动权,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我国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丽 《创新科技》2017,(9):18-22
为加快推进郑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特征与趋势,结合上海、广州、杭州、合肥四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概况,对郑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实际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郑州实际,提出关于发展郑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人工智能技术,被视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目前,作为互联网强省的浙江,正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引擎,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2019年年初印发的《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年中发布的杭州城市大脑升级版,如火如荼举行的"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赛,以及建设推进中的之江实验室……这一切都体现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更是获得了突飞猛进式的飞跃,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文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含义进行阐述,从产业现状、国家政策、专利分析3个方面对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全国各地围绕人工智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见表1)。这些政策包括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落地政策。课题组梳理了各地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各项政策举措,选取上海、广州、成都、湖州德清政策进行详细对比,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政策·声音     
《广东科技》2021,30(5)
正国家层面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广州南沙在人工智能(AI)产业布局及推动产业发展上频频发力,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典范。6月23日,随着"2018广州国际人工智能工作会议"在南沙花园酒店召开,南沙又一次吹响产业发展的集结号,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此次为期两天的会议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支持,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和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承办,广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并逐步呈现出鲜明的"头雁引领"效应,创新生态和创新氛围渐趋完善。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在2019年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启动"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拟通过上海试验区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强化创新能力,推动人工智能治理,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同时还发布人工智能专项指南,在基础理论、新型算法、脑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广东是国内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的主要优势区域,具备较强的产业和技术基础,这些优势给广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市场基础。目前,在全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集聚城市的分布中,广东占据了TOP4中的两席,并初步形成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为中心辐射周边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近日,本刊记者专门邀请广东省标准研究院从事人工智能产业规划研究的王佳胜博士,就广东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和主要应用情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建设》2020,(1):12-14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在各行业深度融合和落地应用,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同时,其应用驱动的特征也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旺盛的应用需求。基于此,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与北京旷视科技共同编制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2019年)》,梳理全球和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