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强调,明晰海绵城市建设途径,要从建设原则、建设思路、处理好量质、集散、景观与功能、绿色与灰色等关系、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技术的耦合、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产业链发展等方面着手。海绵城市建设,即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  相似文献   

2.
正"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六字理念:渗、滞、蓄、净、用、排"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滞",是降低雨水汇集速度,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灾害风险;"蓄",是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到2020年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015年4月,南宁市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城市,正式开启了广西海绵城市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黄笑天  兰玲 《世界建筑》2022,(z1):108-111
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以"渗、滞、蓄、净、用、排"为核心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市域铁路上盖开发项目以此六字方针为准则,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分析,选取低影响开发措施并研究海绵城市方案,使设计方案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及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周楠 《市政技术》2019,(1):110-114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海绵城市的市政排水系统建设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水需要、促进城镇化全面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北京市下凹桥区排水系统改造及某再生水厂厂区雨水系统设计实践,对"海绵城市"理念在排水工程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7,(10)
本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大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就这六大因素在合肥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为了减轻大暴雨时城市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其包括了"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形式表现,在建设中,雨水的收集和净化是整个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市政技术》2016,(6):109-112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推进项目。依据现有规范和参考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经验,提出了有关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滞、蓄、净、用、排"的一些具体做法,为技术人员在海绵城市建设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的净化和利用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海绵城市应当对雨水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和利用关键技术环节入手,介绍网格智慧型雨水利用及管理系统原理和特点,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迁安市是第一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其中校园的海绵化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现状下垫面、管线及竖向和排水分区进行分析,并采用"渗、蓄、滞、净、用、排"等技术从雨径组织、汇水分区及LID设施等角度对雨水系统进行改造,最终实现径流量控制要求值7 244.16 m~2。  相似文献   

11.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无法避免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巨大等问题,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回归自然,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从源头上解决内涝问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思考,并分析了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在迅猛发展、更新,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缺乏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的概念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建设,尤其是园林景观方面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海绵城市理念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国网客服中心南方分中心项目为例,从"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方面,对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背景、理念与方法以及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设点的情况。海绵城市建设方式就是改变传统做法,将末端治理转化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将快排转化为"渗、滞、蓄、净、用、排",采取灰绿结合的措施,统筹解决城市水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安全问题,是新时代城市排水体系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是第一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校园将是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通过对低影响开发在建设海绵校园中的应用研究,强化雨水径流水质、流量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意识,推进我国海绵高校的建设发展。在厦门某学校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对不同设施及其组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平面与竖向设计,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统筹协调规划、排水、风景园林、道  相似文献   

16.
萍乡市作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已取得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万龙湾作为萍乡市原内涝最严重区域,是本次海绵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其通过"上截、中蓄、下排"的河道治理方案,结合"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工程体系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系统的解决了萍乡市万龙湾老城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问题,达到了"多水共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池州市作为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的试点之一以及安徽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其海绵城市建设备受期待。池州市人民东路改造工程根据海绵城市理念,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透水沥青混凝土等透水材料、结合"渗、滞、蓄、净、排"设置下沉式绿化带、开口式侧石等方式实现道路改造设计中的海绵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18.
北京未来科技城在建设之初即秉承"创新、开放、人本、低碳、共生"的规划建设理念,制定了系统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将"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LID)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建设涵盖"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方面的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并将相关指标纳入到土地供应条件中,规范和强化了海绵城市建设,并开展园区海绵城市运营管理和监测评价。本文对未来科技城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梳理,以期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和监测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砖瓦》2019,(5)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公告,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标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作了规定。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保护自然生态格局,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系统谋划,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7,(12)
在我国城镇化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如何适应城市环境变化,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自然灾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笔者在参与湖北省枝江市"三峡水乡"规划设计实践中,结合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中的净水工程,统筹雨水工程中的管网、污水控制、雨水利用等的系统性,在各环节中引入生态理念,探索南方滨江城市的海绵城市净水工程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