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关于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会上表示,我国将建立农药农业投入品登记审定、生产流通、安全使用的全程监测机制,对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实行召回制度。  相似文献   

2.
例行监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水平、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有的放矢地加强监管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是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的重要技术支撑。2005年以来,山东省充分发挥已建的各级检测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工作,使山东省的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有了明显提  相似文献   

3.
<正>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第677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农药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农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修订《条例》,对于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条例》规定,国家鼓励生产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推进农药专业化使用,促进农药产业升级。农药生产企  相似文献   

4.
农业投入品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药又是投入品中重要的一环,农药产品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4月29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将于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此部法律旨在全程监管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将对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个人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农药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品,科学合理使用可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若选购或使用不当则会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危害。在选购和使用农药时,农药标签是最直观的参考依据,因此,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的规范管理,对保障农药安全使用意义重大。2008年1月8日起施行的《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对规范我国农药标签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期,农业部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发布,已  相似文献   

6.
<正>鲁农药字〔2014〕10号各市农业局(农委):农药是保护农作物丰产稳产的重要农业投入品,农药的有效供给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粮食等主要作物的稳产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实行农药登记制度,任何农药产品都应按照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禁止超范围使用。按照《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为引导农药生产企业生产低毒、低残留、高效、优质农药,指导农民科学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剧毒、高(剧)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第四十九条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今年将重点开展农药、"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生素、生猪屠宰、"三鱼两药"、农资打假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农药专项整治行动以大中城市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材主产县为重点,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加强农药管理,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台帐记录、溯源管理,规范农药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农药是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和特殊的投入品,与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畜健康安全息息相关,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全管控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管理现状,我们通过总结管理中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3+2"安全管控模式。在管控模式中,我们将"行为、设备和系统"三大运行体系与"培训、考核"两大保障体系建立起闭环式管理,使其相互服务、又相互监督。在运行方式上,我们通过开展全员标准化施工、倡导全员工艺创新、践行全员"343"管理法等多种形式,实现了体系运行中的"讲"、"做"、"考"三者的充分融合,使安全管控工作"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了测调工作的安全管控能力,进而全面提高了队伍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青岛市坚持"产管并举"构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机制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落实中央"四个最严"要求,按照"管住源头、产管并举、标本兼治、全程控制"思路,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始终居全国前列。今年,青岛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一是突出源头管控。青岛全域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配套建立了高毒农药储备、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被广大消费者使用,化妆品生产企业在国内迅速崛起,其质量安全风险管控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阐述了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现状,政府监管部门化妆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的进展,并对今后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提出了对策建议。化妆品企业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是实现"事后纠正"向"事前预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为规范全省限制使用农药经营管理工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湖南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基础现状限制使用农药主要包括剧毒、高毒等高风险农药以及使用技术要求严格,并在标签上标识有"限制使用农药"字样的农药品种。根据农业部公告第2567号《限制使用农药名录(2017版)》,目前登记使用的限制使用农药有32种,其中实行定点经营的限制使用农药为  相似文献   

14.
《浙江化工》2014,(1):46-I0004
农业部将2014年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并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实施严格临管。在此背景下,河南和山东两省为从源头上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农业部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为什么要修改《条例》?答:农药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农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农药管理十分必要。现行《条例》是1997年公布施行的,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农药管理工作的需  相似文献   

16.
<正>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保持稳产、丰产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不合理使用农药、滥用农药,则会造成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农田生态破坏等严重后果。为了推广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技术,增强农民科学用药的意识,减少乱用农药等现象发生,确保民众舌尖上"菜篮子"的安全,2014年6月4日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委员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在寿光联合举办"安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从福建省农业厅获悉,福建省今年将全面启用农药平台监管。重点对茶叶、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所使用农药实行入市备案审核、统一经营登记,建立和完善农药兽药经营诚信档案、购销台账制度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销制度,实现农药兽药购、销、用流向可追溯。据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农药监管信息平台的启用将对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  相似文献   

18.
《农药》2005,44(12):552-552
为确保广大市民吃上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天津市将加强对农药的监督管理,从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农产品质量跟踪等多个方面加以规范,鼓励和支持开发、研制、生产及使用安全、高效、经济型农药,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及中草药等作物上使用高、剧毒农药。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天津市将有望出台6项制度措施,即农药监督管理预警机制;动态跟踪监督制度;对于高、剧毒农药、杀鼠剂实行核准定点经营制度;销售和使用高、剧毒农药的限制、禁止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检测制度;杀鼠剂的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青岛农产品农药使用实现全程可视可溯农药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谁在卖药、卖什么药、药卖给谁"等问题,如今通过电子化监管手段已实现了全程可视可溯。记者获悉,今年,青岛市农委等部门施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目前全市已由187家经营单位核减至38家,鉴于高毒农药对农产品的危害,相关单位对本市20万亩蔬菜、茶叶开展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配送补贴,并鼓励农户在蔬菜上不用高毒农药。截至  相似文献   

20.
<正>鲁农药字〔2014〕12号各市农业局(农委):为加强农药监督管理,提高农药产品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公众身体健康,省厅确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农药监督抽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抽查范围结合农业生产和农药使用情况,重点抽查用于蔬菜、果树、小麦、玉米、茶叶等重要农作物的农药产品(包括蔬菜大棚用烟剂,小麦、玉米种衣剂,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