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化锂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KO鼠)的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8周龄KO小鼠第1天测定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值,作为基础痛阈,第2、3、4、5天连续腹腔注射氯化锂,给药30 min后测定PWTL值,第6天给药30 min后取腰骶膨大段脊髓组织,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KO及WT鼠脊髓水平的GSK3β和P-GSK3β的变化。结果8周龄KO鼠的痛阈均比同周龄WT鼠的痛阈高。使用氯化锂后,KO鼠痛阈下降,且与WT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龄KO鼠脊髓腰骶膨大段后角边缘层及胶状质的P-GSK3β的表达较WT鼠明显减少。使用氯化锂后,KO鼠脊髓腰骶膨大段后角边缘层及胶状质的P-GSK3β的表达增多,而WT鼠的变化不明显。8周龄KO鼠及WT鼠脊髓腰骶膨大段后角边缘层及胶状质的GSK3β的表达在用药前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KO鼠热痛觉阈值增高,热痛觉敏感性降低。KO鼠腰骶膨大段脊髓后角的P-GSK3β表达减少可能是KO鼠热痛觉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氯化锂可能通过增加脊髓后角中的P-GSK3β的表达而改善KO的鼠热痛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大脑皮质和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 nAChR)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连续3、7和14 d侧脑室注射L-Arg(0.5μmol/d,每日1次)的3个实验组,和在相同时间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的3个对照组。用Y型迷宫刺激器对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行为学检测;用NO试剂盒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NO含量以及α7 nAChR的表达。结果: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行为能力、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NO含量以及α7 nAChR阳性细胞数,在三个实验组分别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在3个实验组之间比较,7 d组较3 d组,14 d组较7 d组比较均明显增加。3个时间点的对照组之间相比较上述指标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善以及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NO含量和α7 nAChR的表达随着应用L-Arg的延长而增加,NO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雌雄小鼠认知差异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6~8周龄雌雄小鼠分别进行盲肠结扎穿刺术(CLP)诱导SAE模型,通过新物体识别和恐惧记忆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AE雌雄小鼠海马区域α7烟碱型乙酰胆碱能受体(α7nAChR)表达和分布,M2型小胶质细胞比例,We...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引起大鼠体温变化的时间曲线与痛觉敏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60-320g,实验前一天下午将大鼠放人22℃人工环境气候箱中,分别单笼饲养,允许动物自由进食进水。用无线遥测仪连续测量大鼠的体温变化,用热盘疼痛测试仪测试大鼠肢爪疼痛反应回撤的潜伏期作为痛觉敏感性变化的指标,每次间隔60mm。实验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观察腹腔注射白细胞介素-1β(15μg/kg)引起大鼠体温、活动和痛觉敏感性的变化。为了排除测试痛觉敏感性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而影响体温的实验结果,在第二部分实验中,我们只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体温和活动变化的影响.作为对照实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Fmr1基因敲除(KO)小鼠跳台实验行为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变化,探讨mTOR与KO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关系。方法利用PCR技术鉴定20只4周龄FVB近交系KO及20只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行为学前WT组、行为学后WT组、行为学前KO组和行为学后KO组。通过避暗实验测试行为学WT及KO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区p-mTOR及mTOR表达的变化。结果跳台实验第1天KO鼠的潜伏期较WT鼠短,错误次数较WT鼠多。跳台实验第2天KO鼠的潜伏期较WT鼠短,错误次数较WT鼠多。Western blot检测显示:KO鼠空白组mTOR表达较WT鼠空白组增高(P0.05);KO鼠空白组PmTOR与WT鼠空白组相比表达增高(P0.05)。结论 Fmrp对mTOR信号通路具有负性调节作用;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与mTOR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前额皮层及海马的表达,探讨其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将4周龄FVB小鼠分为WT组和KO组,用跳台实验分别检测KO及WT小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O及WT小鼠前额皮层及海马α7 nAChR的表达。结果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WT空白组比较,KO空白组第一天及第二天的潜伏期均显著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WT空白组相比,KO空白组前额皮层和海马区α7 nAChR免疫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KO空白组前额皮层及海马区α7 nAChR表达量均较WT空白组减少,海马区更为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r1基因敲除小鼠前额皮层、海马区的α7 nAChR表达量较野生型小鼠减少,提示α7 nAChR参与了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与海马CA1区神经元脱失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月龄雄性P8和R1小鼠各15只,使用水迷宫实验分别检测两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平台次数,尼氏染色观测两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与R1小鼠比较,P8小鼠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较长,空间探索实验跨越平台次数P8小鼠明显减少,且P8小鼠游泳轨迹呈现无目的性环游,而R1小鼠游泳轨迹多集中于原隐匿平台象限;海马CA1区神经元层次排列紊乱,数量减少;逃避潜伏期与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呈负相关,跨越平台次数与海马CA1区神经元神经元数量呈正相关。结论快速老化P8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且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结构和数量变化有密切关系,该品系小鼠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精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前额叶皮质和海马α7 n AChR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黄精低剂量组、黄精高剂量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构建AD模型大鼠,黄精低、高剂量组同时每天分别给予低剂量(15 g/kg/d)或高剂量(30g/kg/d)的黄精水煎剂灌胃治疗,连续6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α7 n AChR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E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在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精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EL缩短(P0.01),在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增多(P0.01);黄精高剂量组的EL较低剂量组缩短(P0.05或P0.01),在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和穿越站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α7 n ACh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黄精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α7n AChR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P0.05或P0.01);黄精高剂量组大鼠α7 n AChR表达水平较低剂量组大鼠增多(P0.05)。结论:黄精可以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α7 n ACh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BV2细胞中,探讨?-突触核蛋白( ?-Syn)与Nurr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 TNF-?)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Syn和Nurr1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观察Nurr1核转位,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检测TNF-?的释放量。结果 ?-Syn和Nurr1存在共定位,?-Syn和Nurr1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过表达?-Syn时Nurr1的核转位减少,单独过表达?-syn使得TNF-?分泌增加;而同时过表达Nurr1可以明显抑制TNF-?产生。结论 ?-Syn可能通过与Nurr1相互作用从而减少其核转位,导致TNF-?产生增多,这可能是?-Syn介导胶质细胞活化引起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抑制APP/PS1小鼠内质网应激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6月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中及高组,每组8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认知功能;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海马区成熟神经元标记物NeuN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海马区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CHOP及Caspase-1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区XBP1、IRE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连解毒汤能明显缩短APP/PS1小鼠逃避潜伏期,增加小鼠穿越平台次数与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小鼠海马区成熟神经元标记物NeuN表达;降低小鼠海马区GRP78、CHOP及Caspase-12蛋白表达;并且黄连解毒汤能够显著抑制小鼠海马区XBP1、IRE1蛋白表达。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够改善APP/PS1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RE1-XBP1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成熟DC固有胆碱能系统nAChRα7、ChAT和AChE及其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否存在非神经元性胆碱能系统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分离正常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用细胞因子(IL-4,GM-CSF)诱导、分化为DC,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其成熟。光镜和流式细胞术进行DC鉴定。免疫荧光抗体方法、流式细胞术和RT-PCR方法进行DC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亚单位α7(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subunitα7,nAChRα7)、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hnesterase,ACHE)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节阻断剂美加明(meeamylamine,MEC)作用于成熟DC12小时nAChRα7的变化。结果:成熟状态DC表达nAChRα7、ChAT、AChE蛋白和时矾A。nAChRα7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ChAT和AChE分布于细胞浆。AChE表达最强,与ChAT比较(P〈0.05),nAChRα7表达量次之;MEC作用后nAChRα7蛋白明显下调(P〈0.05)。结论:成熟状态DC存在固有胆碱能系统通路物质,外源性因素(美加明等)可调节该通路。DC可能在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免疫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崔慧先  郭威  李莎  石葛明  顾平 《解剖学报》2010,41(4):519-523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SAMP8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将6月龄SAMP8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和去卵巢+雌激素组(OVX+E组)3组,并用同龄正常老化SAMR1小鼠作为同源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海马CA1区神经元及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nNOS的表达量. 结果 OVX组与sham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雌激素补充治疗能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VX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病变严重,且CA1区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吸光度和海马nNOS荧光指数(FI)值均低于sham组(P<0.05);给予雌激素后,OVX+E组各项实验结果与OV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雌激素能够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效保护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提高海马CA1区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共沉淀技术(Co IP),探讨快速老化小鼠(SAMP8)海马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单过性跨膜蛋白(NCT)间的表达情况,为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相关的治疗策略和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月龄雄性SAMP8小鼠6只。3只小鼠用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经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石蜡包埋后,冠状面切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47与NCT在海马区是否存在共定位的关系。3只用于Co IP实验,提取海马组织蛋白,与CD147抗体孵育后加入琼脂糖微珠A/G孵育过夜,离心后上清用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D147与NCT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SAMP8海马区,CD147和NCT的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CA1、CA3、CA4区的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二者在CA1、CA3区表达较强;标记部位为胞膜、胞浆,部分神经元在胞浆进核周处存在不连续的点、线状共标记部位。Co IP实验显示CD147与成熟型NCT相互作用,不与非成熟型NCT相互作用。结论:CD147和NCT在SAMP8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层表达较高,推测二者可能与海马的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CD147与NCT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推测CD147可能参与调节γ-分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α1-小球蛋白     
人们已知道,在某些近端肾小管疾患或肾功能不全病人的尿中,含有多种低分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维生素A结合蛋白,β_2-小球蛋白(简称β_2-m),溶菌酶和γ-后蛋白(post-γ-protein)等。1975年Ekstr(?)m等首次从健康者和肾小管性蛋白尿患者的尿中分离出一种低分子糖蛋白,该蛋白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位于α_1-区带中,故被命名为α_1-小球蛋白(α_1-micro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HIF-1α、EGFR的表达及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32例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初次手术后及二次复发灶切除术后肿瘤组织的HIF-1α及EGFR表达水平。所有患者二次手术前均经放疗。32例二次手术中有15例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及125I粒子植入,17例行开腹手术切除。结果第二次手术后肿瘤组织的HIF-1α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略高于初次手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手术后肿瘤组织的HIF-1α及EGFR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次手术组(P0.05)。10例HIF-1α及EGFR呈强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很差。结论 HIF-1α及EGFR表达增加可降低肿瘤放射敏感性,HIF-1α及EGFR强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放疗或125I粒子植入的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g2576转基因小鼠发育过程中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增殖和血管变化的规律。方法 取不同发育时间(P0、P7、P30、P180、P360) Tg2576转基因模型鼠与同时间点野生鼠,通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TUNEL、墨汁灌注、RT-PCR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海马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和血管的变化。结果 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P180后转基因组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密度和血管体密度高于对照组小鼠,RT-PCR结果显示,P360时转基因组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更多处于激活状态。 结论 小胶质细胞与血管改变的共同作用加重了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17.
当归芍药散对SAM-P8小鼠海马CA1区、齿状回锥体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DSS)对快速老化小鼠海马CA1区、齿状回锥体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AM-P8鼠36只,分成4组:预防组(3月龄)、预防对照组(3月龄)、治疗组(6月龄)、治疗对照组(6月龄),治疗组以DSS(浓度为0.5g/mL)灌胃1个月,预防组自由饮用DSS(0.02%,v/v)4个月,对照组给予冷开水,给药结束后取脑、冰冻切片、尼氏染色,Leica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海马CA1区、齿状回锥体细胞层尼氏染色的平均灰度。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尼氏染色的平均灰度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预防组齿状回锥体细胞层尼氏染色的平均灰度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低剂量长期服用DSS可增加老年性痴呆模型SAM-P8小鼠的齿状回锥体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中HIF-1α、GLUT1与COX-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 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急慢性乏氧状况、乏氧与COX-2过度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兔抗人H IF-1α、GLUT1抗体和鼠抗人COX-2抗体对手术切除的46例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46例,其中ⅠA期12例,ⅠB期20例,Ⅱ期8例,ⅢA期6例。H IF-1α、GLUT1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70%(27/46)、39.11%(18/46)和67.39%(31/46)。COX-2表达与H IF-1α、GLUT1的表达相关(P<0.01)。GLUT1表达与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P<0.05)、组织学类型(P<0.01)有关,而H IF-1α、COX-2表达与年龄、性别、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NSCLC患者同时存在着急、慢性乏氧,而肿瘤转移主要与慢性乏氧有关。另外,乏氧可能参与了COX-2增强表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过程中Fmr1基因在大鼠皮质、海马和丘脑区的表达及变化。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MMPM)制作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方法检测Fmr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皮质和丘脑中,与CC组和TC组相比,SD1d和SD2d组的Fmr1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SD3d组开始增高(P0.05),SD5d、SD7d组和SD9d组显著增高(P0.01);在海马中,与CC组和TC组相比,SD1d和SD2d组的Fmr1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SD3d组开始降低(P0.05),SD5d、SD7d组和SD9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Fmr1基因在大鼠睡眠剥夺第3天开始表达发生变化,在皮质和丘脑中表达增高,在海马中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 derived-factor-1α,SDF-1α)及其受体CXCR7在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大鼠脑缺血区迁移的作用。方法:BMSCs的原代培养、四血管阻断脑缺血模型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侧脑室移植组(培养基干预组、BMSCs组和CXCR7抗体预处理BMSCs组)、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的SDF-1α免疫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细胞胞质中,CXCR7蛋白则主要表达在胞核和胞膜中;与假手术组比较,BMSCs组和CXCR7抗体预处理BMSCs组SDF-1α和CXCR7的表达均升高(P<0.0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BMSCs并移植48 h后,BMSCs组、CXCR7抗体预处理BMSCs组海马CA1区均有不同程度荧光标记的阳性细胞;与BMSCs组比较,CXCR7抗体预处理BMSCs组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进了SDF-1α及CXCR7阳性产物的表达;同时SDF-1α/CXCR7能够促进BMSCs向损伤区域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