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验以六偏磷酸钠为稳定剂,巯基乙酸为修饰剂水相合成了荧光试剂CdS量子点。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BSA)可使CdS的荧光峰增强,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加入,可使体系荧光峰显著增敏,并且荧光强度与BSA浓度在8.0×10-5~1.3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F=1486.94793+937.70328C,相关系数R=0.9957,检出限为7.4×10-5mg/mL。方法已用于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与考马斯亮蓝法对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乙酸锌为锌源,硫化钠为硫源,巯基乙酸为修饰剂水相合成了纳米粒子ZnS。方法基于ZnS能与结晶紫反应使结晶紫的峰型发生改变,吸光度降低,加入不同量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后,吸光度逐渐增大,建立结晶紫-ZnS-BSA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体系的吸光度A与BSA浓度在0.010 0 mg/mL~4.4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2.040 6+0.460 50C(mg/mL),相关系数R=0.996 2,检出限为0.009 15 mg/mL。该法用于肉松、酸奶等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并与标准方法(考马斯亮蓝法)做对照,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报告了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过氧化氢─硫酸快速消解测定粮食中蛋白质含量,同传统的凯氏定氮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省时,设备简单的特点。经t值检验,P>0.05,准确度高,重复测定CV%=1.36,重现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铬蓝黑B(EBB)-牛血清白蛋白(BSA)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在pH2.8的B-R缓冲溶液中,SDS胶束存在下,EBB和BSA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RRS)十分微弱。当两者形成复合物时能使RRS信号急剧增强,其最大散射峰为390nm。EBB测定BSA的线性范围是0~2.2μg.mL-1,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07×10-7g.mL-1,该方法用于奶粉中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对散射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硫键与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影响到蛋白质表面活性性能的表现。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特别是蛋白质表面活性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测定蛋白质二硫键含量的变化尤为重要。为此,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食品蛋白中二硫键的含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光光度法测定粮食中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过氧化氢-硫酸快速消解测定粮食中蛋白质含量,同传统的凯氏定氮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省时,设备简单的特点。经t值检验,P>0.05,度高,重复测定CV%=1.36,重现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苯甲酸在碳酸钠—盐酸介质中形成荧光配合物,其激发波长为275nm、发射波长为378nm,从而建立了高灵敏度的苯甲酸的荧光测定法。测定下限为23μg/ml,苯甲酸含量在0-1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5。本法可应用于饮料中苯甲酸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8.
以芦笋为研究对象,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可与A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的性质,建立荧光测定芦笋中总黄酮的新方法.用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芦笋中的有效成分,以芦丁为标样,研究溶剂、pH值以及放置时间时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测试条件.该方法检出限为4.53×10-9 mol/L,线性回归方程:Y=50.17+48053.01X,相关系数r=0.9939,回收率 98.83%~97.25%.利用该法测得芦笋茎、根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5 mg/g和0.78 mg/g.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荧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苯甲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苯甲酸在碳酸钠-盐酸介质中形成荧光配合物,其激光波长为275nm、发射波长为378nm,从而建立了高灵敏度的苯甲酸的荧光测定。测定上限为23μg/ml,苯甲酸含量在0-1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5。本法可应用于饮料中苯甲酸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操作简单,适合于大批样品的同时测定,检验所得结果与凯氏蒸馏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以降龙涎二醇为研究对象,在模拟生理酸度的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降龙涎二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降龙涎二醇对BSA荧光光谱的影响,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热力学的研究发现,降龙涎二醇对BSA内源荧光会进行猝灭,疏水作用力是该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降龙涎二醇在BSA上,与华法林共用一个结合位点。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最大发射波长的监测,证实了降龙涎二醇可使酪氨酸环境的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加,而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增加,疏水性降低。此外,综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对降龙涎二醇与BSA的结合有影响,且降龙涎二醇的存在,能诱使BSA的微环境和构象发生改变,降低BS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羟自由基诱导蛋白质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利用Fe2+/H2O2/Asc氧化体系制备羟自由基,通过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及FT-IR,研究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对牛血清蛋白(BSA)巯基及活性巯基、表面疏水性、羰基含量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巯基及活性巯基的含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少,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均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和氧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柿子单宁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柿子单宁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柿子单宁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柿子单宁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根据所得结果可推断柿子单宁与BSA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同时由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了柿子单宁与BSA结合位置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董斌  袁茵  段涛  林月霞  田素娟 《食品科学》2009,30(11):163-165
目的:为获得较高偶联率氯霉素全抗原,探索和优化碳二亚胺法(EDC)合成氯霉素(CA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全抗原合成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设计,优化影响合成的主要因素:蛋白浓度、CAP 与BSA 的摩尔比例、反应体系pH 值,通过紫外法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合成后的偶联率。 结果:EDC 法合成氯霉素抗原较优条件为BSA 浓度15mg/ml、CAP:BSA=70:1、pH7.4,可得到偶联率为15 左右的氯霉素全抗原。结论:EDC法可用于制备较高偶联率的氯霉素全抗原,以用来进行抗体制备。  相似文献   

15.
纪淑娟  郭德超  杜阿楠 《食品科学》2009,30(21):305-308
研究制备能有效用于米诺环素(MNC)残留检测的完全抗原。采用戊二醛合成法和重氮化合成法,将米诺环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分别制备MNC 完全抗原MNC-BSA。经红外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两种物质已经偶联,两种完全抗原的平均偶联比分别为9.9 和5.9。采用戊二醛法合成的完全抗原免疫兔,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16000,表明合成的完全抗原可以作为免疫原用于制备抗体及检测时的包被原进行ELISA 检测。  相似文献   

16.
实验比较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与脂溶性小分子槲皮素(quercetin,QUE)和水溶性花青素(anthocyanin,ACN)相互作用方式及其纳米颗粒的特征。QUE对BSA荧光猝灭作用为静态猝灭方式(低浓度),但在较高浓度时为静态与动态并存的复合猝灭方式,两者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ACN对BSA的荧光猝灭程度小于QUE对BSA的,为静态猝灭方式,相互作用力为静电作用力。BSA与QUE的结合常数大于BSA与ACN的结合常数。BSA与QUE或ACN相互作用可形成纳米颗粒,其大小分别为42.5 nm和53.7 nm,ζ-电势分别为-25.64 m V和-21.50 m V。1 mol BSA分子可分别与8 mol QUE和10 mol ACN结合。BSA与QUE形成的纳米颗粒(BSA-QUE)粒径较BSA与ACN(BSA-ACN)的小,且稳定性较高。BSA-QUE对DPPH自由基和ABTS+·清除率均高于BSA-ACN。  相似文献   

17.
以纤维素分析滤纸为载体、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活化剂、亚氨基二乙酸(IDA)为配基、铜离子为金属螯合离子,可制得Cu2 -IDA型固定化金属螯合膜。实验表明,滤纸先用4mol/L的NaOH浸润45min,再在75℃水浴中活化反应45min,所得亲和膜环氧基密度可达3.97μmol/cm2。最佳配基偶联反应条件为:25mgIDA/cm2膜、60℃、15h时可获得对Cu2 最大螯合量。牛血清白蛋白(BSA)等温吸附线基本符合Langmuir形式,经曲线拟合得最大吸附量为59.52mg/g干膜。  相似文献   

18.
用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法和分子对接理论研究麦角甾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麦角甾醇能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通过考察猝灭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初步推断麦角甾醇与BSA的结合是自发的熵增过程,驱动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麦角甾醇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麦角甾醇与BSA相结合,主要的作用力类型为疏水相互作用;并获得了麦角甾醇在BSA中的作用位点,麦角甾醇处在一个疏水性的结合口袋中,结合稳定性强。荧光光谱的实验结果与分子对接的理论结果总体上一致,说明结合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BSA可以携带和运输麦角甾醇,同时从分子对接中获得了麦角甾醇在BSA中详细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与四碘荧光素(TIF)的荧光性质,建立了一种检测微量表面活性剂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9.42的氨性缓冲溶液中,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使四碘荧光素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体系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29.0nm和560.0nm。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质量浓度在0~20.0μg/mL范围与ΔF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48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6%~102.3%。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选择性,用于环境水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苦丁皂苷L(kudinoside L)、苦丁皂苷N(kudinoside 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结合和转运的机制及BSA二级结构变化情况。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kudinoside L、kudinoside N与BSA间荧光猝灭机制;采用圆二色谱法研究BSA二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kudinoside L、kudinoside N均能有效猝灭BSA内源荧光,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两个化合物与BSA各形成1个结合位点。此外,kudinoside L与BSA结合后,BSA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增加;kudinoside N与BSA结合后,BSA中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减少,表明上述两种皂苷与BSA结合后,BSA内部结构环境均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