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储层压裂改造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 ,以及以往水力加砂压裂的储层改造效果情况 ,对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工艺水平两大方面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适合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压裂改造技术是中、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中、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条件的限制,油井射孔后自然产能低,开采效益差,压裂改造已成为中、低渗透油田提高单井产量和增加可采储量的重要手段。沈611块压裂改造后,收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厂低渗透油层地质条件复杂、选井选层难度大、压裂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从分析低渗透油田压裂改造难点入手,找出影响压裂效果的关健因素,应用测井曲线,确定垂直缝高度及裂缝延伸类型,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了单层个性化设计。现场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压裂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关键性技术。文东油田属典型深层高压低渗油田,投入开发后压裂作为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主要措施,经历了大井段压裂投产、开发调整期分砂层组压裂、大型水力压裂三个阶段,进入开发后期后,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选井选层难度越来越大,油井压裂井层的条件逐渐变差,压裂潜力变小。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南油田文33块沙三上属于低渗透难动用油藏,通过储层改造研究,应用压裂技术改善储层渗流条件,提高单井产能。该方法对于低渗透油藏储层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拉尔盆地内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埋藏深,其中不仅表现在地质构造上,而且储层类型也比较复杂.包括凝灰质含量高的铜钵庙储层,合群裂缝的布拉特储层,应力无遮挡的南屯组储层,泥质含量很高的大磨拐河储层.复杂的构造和储层类型使压裂施工难度增大,突出的问题反映出砂堵层比较多,影响了压裂改造的效果;其次由于有些目的层储层岩性和物性较差,泥质含量高,目的层位压不开,裂缝的破裂压力过高,在目前的设备条件下无法压开有效裂缝,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压裂改造的效果.针对这些不利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压裂效果,我们也制定出了针对不同储层类型条件的压裂改造方案,为提高压裂施工成功率及压裂效果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现河油区低渗透油藏含油面积28.7Km^2,动用储量4562(10^4t),占总动用储量的20.9%。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天然物性差,水力压裂是该类油藏的主导改造工艺技术。随着低渗透老区的开发和低品位新区的动用,压裂选井选层的难度正逐渐加大,低潜力复杂井被纳入选井范围,多薄层、斜井比例增加。针对影响压裂效果的相关技术环节,结合近几年的现场实践,完善应用了从选井到设计施工的压裂系列技术,进一步深化了对压裂效果决定因素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压裂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压裂改造是油气井储层改造增产的主要措施,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藏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阐述了该技术在青海油田的现场应用,对比表明,对于水平井该技术可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安全可靠性高、作业成本低,是目前国际上低渗透油气储层改造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动用是今后油田发展方向也是技术难点。通过对Y区块缝网压裂试验,研究与井网形式和砂体发育特征相适应的储层大规模缝网压裂改造参数优化技术,确定合理的选井及选层标准。形成与缝网压裂相配套的水驱调整技术,实现致密储层有效开发动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型压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压裂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十余年时间,但大型压裂目前尚无明确的界定标准.国内近年来形成了低渗透薄互层油藏大型压裂、大型酸化压裂改造、大型加砂压裂、低伤害大型压裂等一系列成熟的大型压裂技术.大型压裂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机组功率大、施工规模大、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在今后很长时期内将继续担当低渗透油气层勘探试油,新井投产和油层改造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杨建华  肖国洪  郭喜霞 《清洗世界》2011,27(9):10-13,35
濮城油田卫42、卫43断块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均质油藏,采取常规开发方案无法对其进行经济有效的开采。通过油藏地质特征、开发历程及现状分析,区块油井普遍存在"四低"现象(产能低、液面低、含水低、采出程度低)。从油藏压裂改造工艺研究出发,对于低渗油藏,压裂改造油层是改善渗流能力,提高油层产量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卫42...  相似文献   

12.
吕宝强  苏莹  赵文  薛小佳  王蓓  刘新印 《广东化工》2011,38(11):174-175
自生热压裂技术是针对储层渗透率低、压力系数低、返排率低、压裂措施后压裂液滞留地层中对储层造成伤害等地质特征,利用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来减缓或解除液体的滞留,从而达到提高返排、减少储层伤害和提高工艺效果的目的。目前,国内在低压、低渗油气藏的改造中应用的自生热措施主要有CO2增能技术、N2增能技术、自生气热剂增能技术等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以低渗气藏高效开发技术对策研究为目的,结合多个国内外典型低渗气藏实例,总结了其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并全面整合了各种低渗气藏高效开发的配套技术,包括酸化压裂、水平井分支井、增压开采、排水采气、高低压分输、CO2埋存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尚有战  梁磊  张朋辉 《辽宁化工》2012,41(7):729-732,735
裂缝是岩石中失去结合力的一种地质界面,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它既是油气储集空间,也是渗流通道,因此,对裂缝的研究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史家畔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属于致密砂岩油藏,具有低孔、低压、低渗特点,给开发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天然裂缝的存在对致密砂岩油藏经济开发意义重大,研究其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规律对储层压裂改造及注水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控制和降低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提高压裂液体系的增油效果,降低压裂成本,在玛湖凹陷风城组低孔、低渗及非均质储层的压裂改造中,针对胍胶类压裂液残渣含量较多,容易对储层造成伤害,同时胍胶压裂液在碱性条件下交联,高矿化度对压裂液性能影响较大等原因,开展了低伤害压裂液体系改性黄原胶的研究。通过现场研究结果表明,改性黄原胶可以克服碱性环境、高矿化度以及硼离子的影响,破胶后残渣含量为90 mg/L,比HPG的残渣含量少56.5%,有效的减少了破胶液残渣对地层的伤害。在玛湖凹陷斜坡区进行了13井次的储层改造,10口井次获得工业油流,获油率55.6%,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是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白垩系碎屑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陆相碎屑岩天然气储层。沙溪庙组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伏须家河组及下侏罗统的陆相生烃岩系,其河道沉积是最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相带。四川盆地西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是四川盆地碎屑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四川盆地上三叠统—白垩系碎屑岩沉积相与储层成岩作用研究"重大专项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野外工作中重点测绘了蒲江石桥沙溪庙组剖面,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蒲江地区大参井、白马6、白马8井测井地质图,详细划分了剖面的沉积相,并与相邻三条剖面进行横向对比。详细分析了该区沉积相变化和古地理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何衡  杨红  刘顺  李雪原 《辽宁化工》2013,(12):1427-1430
长庆油田总体上具有低孔、低渗、低压的储层特点,利用水力压裂方法改造低渗透油藏,在提高储层产能、增产增效方面见到了显著效果,但在许多井次的水力压裂措施中,仍存在许多无效或低效措施,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本文针对长庆油田胡153区块长4+5储层物性特点及井网特征的分析,优化裂缝形态。通过现场施工参数与产量关系的统计,结合优化的裂缝形态,运用FracProPT三维压裂软件对数据进行模拟,优化出最优的施工参数,对压裂措施方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提高压裂的措施效果。进一步提高压裂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层气储层条件较差,具有低渗、低孔、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均存在的问题就是一般开采方式效果不好。压裂是煤层岩增产的主要技术之一,而压裂的关键在于压裂液体系的选择,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将会导致达不到理想的产量。通过室内实验研究,进行煤层气压裂伤害评价实验,对压裂液体系的进行优选,选择浓度低,低摩阻的清洁压裂液,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改善井底渗流条件,提高煤层气渗透率以及储层渗透能力。解决宁武地区煤层气井压裂改造成功率低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侯伟  王钧 《辽宁化工》2014,(6):776-777
随着低渗、超低渗油藏的开发,由于受到储层条件、注采井网、压裂工艺等多重限制,单一增加缝长来提高超低渗油藏产量效果不明显,常规压裂工艺改造难以实现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通过"大液量、高排量、低砂比"增加缝内净压力,有效扩大储层改造体积,从而提高措施增油能力,为有效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延长油田东部地区各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长2、长6油层组为主要含油层系。油藏具有低渗、低压、低气油比、低产的特点。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差,油层伤害较重,使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