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对600MW汽轮机组进行低压缸汽封改造,降低了低压缸的蒸汽泄漏量,解决了热耗偏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汽轮机低压内缸中分面的漏汽降低了机组的出力及效率,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国产引进型300 MW、600 MW机组低压内缸在变工况下因温差产生的热应力,分析了法兰螺栓的预紧力,从而得出低压内缸漏汽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低压内缸中分面漏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电网所面临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消纳的问题,需要对供热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在众多改造方式中,低压缸切除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成本低、可行性高等诸多优势。对于供热机组在低压缸切除方式下的运行,通过利用变工况热力计算的方法来对机组灵活性的提升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计算。以某350 MW供热机组为例,对该机组进行热力计算,在不改变额定供热抽汽的前提下,通过与其他工况下功率对比,分析该技术对供热机组灵活性的提升。结果表明,低压缸切除改造能使该机组负荷率降低至45%以下,满足现有的国家调峰政策要求,可以为供热机组低压缸切除改造提供有益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火电机组的供热能力及调峰能力,低压缸零出力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某300 MW纯凝机组,利用Ebsilon软件搭建了热力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供热改造后的系统建模,对比分析了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前后机组的热经济性变化,并对不同热网疏水系统布置方案下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的供热、发电性能和供电标准煤耗进行了多工况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低压缸零出力改造使最小供电标准煤耗降低了31.63 g/(kW·h)。各疏水系统布置方案中,最大的供热抽汽量为638.26 t/h,最小的电负荷率为23.05%,最小的供电标准煤耗为161.30 g/(kW·h)。该研究可以为低压缸零出力机组疏水系统的优化布置提供借鉴,并为零出力机组的高效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现有常规热电联供方案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较低电负荷或较大热负荷时,增加了节流损失、回热系统损失和余速损失。提出并研究了在低压缸进汽支管上配置调节阀的"虚拟"切缸方案以缓解上述损失。通过一次及二次再热机组实例进行了计算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虚拟"切缸方案机组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运行中,大型机组双压凝汽器普遍存在着高、低压侧压差明显偏离设计值的问题.现从机组汽缸布置等方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并通过对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双压凝汽器的计算分析,揭示了高、低压凝汽器的凝结负荷偏差对其压差及加权平均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压侧凝结负荷增大,虽然使高、低压侧的压差小于设计值,但是对等效压力的影响很小,对机组热力性能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热电联供是目前火电机组大幅降低CO2排放的唯一可行途径。针对大型火电机组热电联供,提出了带调节及切除功能的前置低压缸供热方案,可以解决大型机组差胀大的问题,缓解常规方案中较低电负荷或较大热负荷时节流损失、回热系统损失和余速损失的增加。通过对一次和二次再热机组实例的计算定量分析表明,带调节及切除功能的前置低压缸供热方案的经济性更优。  相似文献   

8.
凝结水节流参与机组负荷调节过程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结水节流参与火电机组负荷调节,能够有效利用机组蓄能提高负荷响应速率,同时不会造成热效率降低和厚壁金属热应力增加。依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汽轮机低压加热器、除氧器动态模型,阐明了凝结水节流导致汽轮机功率增加的机理。并针对一600 MW典型机组,依据其设计参数分析这一过程的静态、动态特性,最终得到了凝结水流量变化与机组负荷变化之间的传递函数。凝结水节流释放机组蓄热的总量及速度与主蒸汽节流大致相同,在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中引入此方案,可以提高机组变负荷过程中主要参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对国产引进型630 MW汽轮机低压缸排汽通道进行优化,以降低排汽压力、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在凝汽器喉部加装导流装置,使其排汽流场趋于合理,凝汽器换热管的热负荷更均匀.实际运行和试验证明,排汽压力降低0.3 k Pa以上,功率相应增加了0.18%,排汽通道优化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低压缸零出力运行是当前供热机组灵活性改造的主要方式。依据电网现行深调峰补偿政策,核算机组不同工况下的收益是现场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一种基于热平衡规律的变工况快速算法,能够在保证基本计算准确度的情况下快速计算出机组变工况后运行状态。以某350 MW超临界供热机组为例,分别计算100%TMHCR(最大供热)和40%THA工况下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前后的发电功率、供热功率及热耗等参数,进而计算出发电供热收益。结果显示,100%TMHCR工况低压缸零出力运行能够降低发电负荷约8%,提升供热负荷27%,40%THA工况可将发电负荷降低至25%Pe,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某320MW亚临界机组正常运行时在特定工况下功率和高压调门出现大幅振荡,机组运行安全稳定性严重受到威胁。文章在对机组振荡曲线分析、高压调门流量特性试验测试基础上,分析了因调门参数设置不合理引起流量特性突变,进而导致机组功率振荡;并建立了顺序阀整体流量仿真模型,实现调门参数的在线闭环优化,消除了流量特性“突变”现象,解决了机组功率振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机组高压加热器泄漏在发电企业发生的几率非常高,特别是3^#高加,泄漏几率更高.针对庄河电厂2×600MW超临界机组在运行中3^#高压加热器发生泄漏解列,同时高加出口电动门关闭不严的情况,利用系统管道布置条件,通过水封法成功在线处理3^#高压加热器的泄漏.实践表明:水封法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电厂供热能耗偏高,利用EBSILON仿真软件搭建了200 MW和300 MW机组的联机供热系统模型,获得机组最佳运行方式,有效缓解了联机机组能耗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在模拟过程中,对不同热电负荷进行计算模拟,得到机组总煤耗与发电标准煤耗随300 MW机组热电负荷占比的变化关系曲线。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当300 MW机组发电量为250 MW至280 MW时,机组的经济性及安全性最佳。为确定联机机组最佳热电负荷分配提供了理论支持,实现了节能减排、能耗降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风力和生物质气化互补发电结构,并对此系统的容量配比进行了研究。以1.4MW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对3MW的风电场进行补偿,以抑制风电输出功率的波动。首先对风电场的来流风速进行预测,然后得到基于风力预测的风电场的输出与分布。根据风电场输出功率,设计了互补中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的方案。根据互补系统运行规则,计算了互补系统的整体特性,并设计出了风力发电与生物质气化发电较合适的容量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15.
伺服阀控制非对称液压缸同步控制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由双比例流量阀及伺服阀联合控制的双缸同步方案,讲述了本方法的工作原理,并推导出了伺服阀控制非对称液压缸同步系统的动态响应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同步误差的数学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推导过程是正确的,并实现了双缸高精度同步动作,  相似文献   

16.
循环水泵节能改造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发电有限公司300MW机组1600HLBK-23.3型循环水泵在单泵运行时,流量偏低(夏季尤为明显),造成凝汽器真空偏低;当循环泵双泵运行时,存在水量过大的问题,造成厂用电增加,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文中介绍1#机组循环水泵节能改造方案及实施过程,通过对改造前后的运行经济性分析,表明改造后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捣固装置技术长期依赖引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对比分析Plasser,Matisa,Harsco 3家公司捣固装置的激振原理和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液压激振与夹持运动独立的捣固装置,以克服捣镐振动产生的夹持液压缸的摆动问题,并设计一种新型转阀来提高液压激振系统的频率和流量.通过建立捣固装置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阀芯旋转频率为10 Hz,阀口轴向面积导通宽度为10 mm,阀芯沟槽的最大周向导通宽度为8 mm时,激振液压缸最大位移为4.2 mm,从而实现捣镐振幅为8.82 mm,激振频率为40 Hz的振动.阀口面积和激振液压缸位移的大小由阀口轴向面积导通宽度决定.当激振频率越大,激振液压缸位移和运动周期越小.  相似文献   

18.
论述建立中小型水电仿真系统的必要性,介绍35MW水电仿真系统的组成和软、硬件配置,对水电仿真系统的功能、性能指标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该系统投入实际运行,运行结果证明该系统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潮州电厂1000MW机组除氧器水位自动无法投入的问题,通过优化控制策略,使除氧器水位上水门、变频器自动正常投入,并取得较好控制效果。由于系统对凝泵出口压力控制要求高,除氧器主、副路上水门在机组非高负荷都需要关至一定开度。本次控制策略优化中,在高负荷阶段,变频调水位,上水门全开减少节流损失;非高负荷阶段,变频调压力,上水门调水位,同时上水门参考大机阀门顺阀控制方式,使用顺阀方式控制除氧器主、副路上水门。总体取得良好的调节品质,降低了凝泵耗电,并保证了系统安全,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