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河道疏浚土方物理特性的分析,结合东南沿海平原河网的实际,在现有疏浚船只上做了大量的试验,改造及研制成功了SL150—30型湿土上岸机械。同时对疏浚土方上岸筑堤施工工艺进行大胆创新,并在“治太”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一湖州市导流港拓浚工程中的实践,取得了切合实际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河道疏浚土方填筑堤防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有的工程建设经验,针对东南沿海地区平原河网的特点,通过对河道疏浚土方物理特性的分析研究,在现有疏浚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试验,对疏浚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了研制和创新,成功地解决了土质堤防筑堤的土料来源和河道疏浚土方的利用两大问题。并在工程实践中探索出适当的填筑控制措施及控制性指标。经在“治理太湖”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湖州市导流港拓浚等工程中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继而在南浔区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中推广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港口开发建设中大量使用开山石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探讨直接利用黏粒含量超过现行规范的航道疏浚土充填袋筑堤可行性,通过埋设原观仪器对疏浚土充填袋筑堤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泥袋内产生的超静孔压较小,消散速度快,采用疏浚土作为充灌材料完全满足充填袋筑堤进度要求;充填袋筑堤期间地基的实测最大沉降量为249 mm,水平位移速率始终处于地基稳定控制标准范围内,说明充填袋筑堤过程中地基是安全的;充填袋的主要压缩过程在3~6 d内完成,平均压缩率约为15.7%;分布式光纤实测充填袋袋体受力远小于设计值,未发现由于充填袋自身强度不足造成袋体破坏的情况;地质雷达探测充填袋厚度与现场实测沉降分析结果较吻合,袋体充盈情况良好,相邻两层袋体分界线清晰可见,其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检测要求,为快速检测充填袋筑堤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试验段建成后,堤身结构稳定可靠,经过两年多的正常运行,堤身完好无损,实践证明利用疏浚土充填袋筑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涡河近期治理工程是国家19项重点治淮工程之一,也是"861"计划的重大项目.涡河近期治理工程(三期)河道疏浚工程Ⅱ标段,疏浚长度6331m,完成土方230.64万m3,属较大河道疏浚工程.  相似文献   

5.
吹填筑堤是项新的工程应用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河道疏浚弃土,在水中不筑挡土围坝而进行吹填筑堤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解决了水中筑堤的质量问题,同时还节省了投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陆成汉  黄锦元 《治淮》1997,(2):24-25
通州市三余镇经过探索和试验,将挖掘机成功地应用到小型沟河疏浚工程,促进了水利建设的发展。1995年冬全镇用挖掘机疏浚三四级河18条22.57km,泯沟637条127.4km,完成沟河疏浚土方23.28万m~3,是往年土方实际完成量的2倍多,在全市水利土方建设评比竞赛中名列榜首。本文在总结三余镇经验的  相似文献   

7.
李玉松 《江苏水利》2007,(6):39-40,42
全省自2003年起实施县乡河道疏浚工程,首轮规划疏浚6亿m3土方任务已提前完成,二轮规划疏浚8亿m3土方任务已全面启动实施。县乡河道疏浚工程遍布全省,工程规模浩大,涉及面广,功能要求全面,在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与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着明显不同的特性。各地在县乡河道疏浚的工程建设与管理实  相似文献   

8.
群力堤防、土方吹填、质量监理监理工程师应抓住土方吹填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地实现群力堤防工程筑堤项目的全面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总体发展要求,国家对水保、环评越来越重视,对土石料资源控制越来越严格,疏浚淤泥陆地堆填、近海抛弃等传统处置方式已逐渐被舍弃,高资源化利用率逐渐被作为强制要求。嘉兴市北部湖荡疏浚淤泥通过化学固化技术,基本满足筑堤材料指标要求,提出淤泥筑堤技术设计方案,填筑湖岸和堤坝,现场检测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河道疏浚是江南水乡历年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且必须周而复始进行。河道疏浚可以有效扩大河道过水断面,保障区域防洪除涝安全和灌溉需要,促进河网水系良性循序和水生态平衡,对改善水环境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制约河道疏浚的主要问题是清淤土方工程量较大但土方的堆压场所较少、工程投资大、受河道两侧环境影响较大等。通过对多种河道疏浚方式、淤泥处置方式及土方单价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工况条件下河道疏浚的优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