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插花已成为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本文着重就中国插花艺术完美地体现自然美、实用美、造型美、观赏美和意境美等美学的基本特征分别作了具体分析,总结出中国插花艺术真正做到了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园林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水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建造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悠久的中国文化历史中,水以其多变的形态、自由的态势诠释着自然之美和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在园林中,水景表达着园林设计中的哲学思考、人生理想和情感叙述。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盆景艺术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单一外表的妍丽,而在于它具有深远的意境,即"画尽意在"。盆景的立意造景,是表现心志,展露"诗情画意",是一种借景抒情的艺术。同样,人以修身来提高道德素质,道德的提升是盆景艺术精进之底蕴。人贵自然,自然处世,自然做事,做到表里如一,那么,人与人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将会是水到渠成。中国是个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哲学根基宏博深厚的国度,意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背景所形成独特的范畴。早在先秦时期,文学已触及了心与物的关系,南北朝时刘勰提出"情在词外",说出意境的实质;至近代  相似文献   

4.
"势"的哲学与美学 "势"一词,原在政治学和军事学中使用,《孙子兵法》中有势篇。军队队列的布置称之为布势,得势则战斗时能势如破竹,"故善战者求之于势"。在传统哲学中,势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包含着必然的规律。"势"本作"孰",原是抓捕罪人的意思,势下的力字,是后世加上的,表示势中蕴含着力。势在中国美学范畴中,逐渐形成如下几点意思:一、姿势与形生势成。在造型艺术中,姿势是线条、形体、脉络的走势、形态、趋势,是整体的感觉。形生势成指的是形产生的势。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生活质量,物质生活的富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精神寄托。而一项优秀的园林设计可以带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在城市背景下,如何使景观和园林设计方法与现代理念、传统理念相融合,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景观和园林设计是一个学科,应注意的是,现代景观和园林设计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以高超的设计艺术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怎样区别科学与技术一、任务不同科学是认识世界探求客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用来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手段和信息手段。二、形态不同科学表现为知识;技术表现为物质形态。三、目的不同科学寻求"是什么""为什么""能不能";技术寻求"...  相似文献   

7.
曾晶 《中国果树》2021,(3):I0003-I0003
青花瓷拥有独特的色彩、材质及造型,其超凡脱俗的魅力享誉全球,盛产青花瓷的景德镇也因此成为闻名世界的瓷都。陶瓷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承载着中国的美学精神和文化哲学,是一代代艺术家美学思想的体现。怀揣乡愁的独立历史学者李冬君在寻找盛茶器物的过程中邂逅了青花瓷,并开始了一次寻觅青花的奇幻之旅。旅程始于景德镇之北、黄山脚下的祁门,祁门蕴含青花瓷韵,生活着诸多将创作才思寄托于瓷器的艺术"工匠"。  相似文献   

8.
奇崛劲柏     
枯荣相济是盆景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艺理中的残缺美在盆景艺术中的直观表现。绘画中的留白,书法中的枯笔,篆刻中的残边,雕塑中的断臂,和盆景中表现"枯木逢春"意蕴的作品一样,都是典型的残缺造境。残缺美并不是指以残求缺,而是以残寓全,以缺衬满,反映在盆景艺术中,作品中的残缺必须以表现树木的生机为归宿,强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借一个现在时髦的词语来说,即要表现树木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对环境保护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环境保护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在于森林,森林资源并不只是物质上的自然物质,更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要资源。森林资源作为环境保护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资源保护与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相辅相成。以新常态下的森林保护概念、合理化开发和保障工作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协调发展为任务,为人们提供使用功能与精神功能兼备的舒适空间环境的行为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环境品味不断提升,将环境艺术设计与美学理念完美融合是现代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理念,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中,高效率的开发进度往往造就了模板化作品,而景观设计实质是一门生活的艺术,要求尊重自然和尊重人性,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艺术化创作,创造人的精神需求的多彩艺术空间,使设计真正服务生活融入生活。本案以作为国际化对外窗口的厦门高崎机场前广场设计为例,深入研究地下停车场这一功能空间和地面大地艺术景观的完美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引发探讨设计者理解并一直实践的"景观设计创造多彩世界、大地艺术"课题。希望通过设计思考过程的阐述,为风景园林同行提供一个完整的设计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2.
叶挺  陈洪翼 《现代园艺》2013,(20):110-11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在审美方面,人们开始走进园林当中去感受那份山石造景所带来的宁静与纯朴。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这给山石造景提供建筑元素。园林中的山石造景不仅能够使人们欣赏美丽的景物,而且还有一定的功能性,可以供人们游玩、休憩。本文主要以园林中的山石造景为出发点,探讨山石造景的类型、艺术表现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文化水平,以及对艺术的认知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城市的园林设计是现代最为综合的艺术设计,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与现代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阐述了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性应遵循的原则,并从小品、植物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艺术性在园林设计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芳 《中国食用菌》2020,(3):186-188
以灵芝盆景艺术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灵芝盆景在室内空间设计、商业办公装饰和餐饮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将灵芝盆景艺术应用到现代室内装饰的设计中,可以增添更多的美学设计元素,拓展室内装饰设计的思路,为人们营造更多的室内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5.
室内设计体现出的美学力量触及人类心灵,悄然变换其存在的面貌。人们用美学思想颠覆旧的物质形态,又在美学思想的引导下建立新的视觉世界,这种周而复始、螺旋腾升的态势不断激起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园林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体系,无论从其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当园林成为美学的一种物化形式,利用现代美学语言去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形式美,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特征和创作手法。本文通过列举中国传统园林中形式美规律的典型法则与美学特征,结合具体的审美活动,将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要素进行浅析,最终展现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风景林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需求,注重经济、自然、生态、美学等原则,更考虑的是风景林景观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以模拟关帝林区自然植物群落为基础,把生态和艺术美学作为核心理念,进行作品创造。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持续性的提升,逐渐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结合点给予更多重视。园林在人们的生活中属于实际的物质生活的范畴,由于人类对原始自然的向往,以及园林生活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的独特享受,园林正处于物质以及精神生活的交界处,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在园林的实际设计以及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色彩的应用对于人们具有独特精神心理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之后自然对精神领域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园林绿化也是如此。现代社会的园林绿化已经从单一化的种植树木转变为修建园林风景,对于树木的种植也开始顺应其自然生长规律,让整个园林景观的效果达到最佳的自然效果,给都市生活中的人们更加真实、亲切的回归自然山清水秀的感觉,让大家在清新怡人的自然景观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5000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