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硫脲壳聚糖镍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另外,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硫脲壳聚糖镍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镍配合物能有规律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在室温下,硫脲壳聚糖镍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3.98×106L/mol和1.43。  相似文献   

2.
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芹菜素与犬细小病毒衣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芹菜素对犬细小病毒衣壳蛋白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获取了在293K、298K和303K下的猝灭常数,证明了二者之间的作用类型为静态猝灭机制,且二者的结合位点数为1.通过求得热力学参数,证实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力形式为疏水作用由荧光响应能量转移技术求得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并运用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探讨了芹菜素对犬细小病毒衣壳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荧光探针双乙锭、苯胺基萘-8-磺酸镁盐和溴化乙锭对家蚕和柞蚕DNA和RNA的燐光均有猝灭作用。其中溴化乙锭对燐光的猝灭作用最强,双乙锭次之,ANS(苯胺基萘-8-磺酸镁盐)的猝灭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腐植酸钠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互作用,在试验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的荧光特性主要是由菌体蛋白贡献,腐植酸钠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腐植酸类物质作用于菌体蛋白,降低氨基酸周围的极性特征,降低荧光强度,同时伴随细菌的发射峰蓝移2~3 nm。随着p H的降低,枯草芽孢杆菌对腐植酸钠的吸附量增多,作用在菌体蛋白的腐植酸钠数量增多,进而增强猝灭作用,猝灭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内蒙古磴口原生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对象,分析了7–9月生长期油蒿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叶片PSⅡ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快速光响应曲线光合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油蒿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在8月达到最大值,9月显著降低(P 0.05),叶氮含量(N_(mass))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油蒿的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保持相对稳定;光下最小荧光产量(F_o′)和最大荧光产量(F_m′)以8月最高,9月显著下降(P 0.05);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及光化学猝灭(qP)随着光强的增加而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同光强作用下,油蒿叶片ETR和NPQ以9月最高,而8月最低。表明油蒿叶片具有相对较高的光能捕获和光抑制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温度胁迫对柱花草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柱花草对不同温度的适应机制,以播种后40 d的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光照培养箱内分别用高温(36℃)处理5 d,低温(6℃)处理2 d,并以常温(25℃)处理5 d为对照,测定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相关指标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2 d,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 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叶片光合速率、叶片ATP含量及RuBPcase和FBPase活性显著降低;而高温处理5 d对其光合效率没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温度胁迫条件下,足够的ATP供应对保证柱花草的光合能力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更加合理的草地管理方式,以甘肃省夏河县桑科乡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赖草(Leymus secalinus)、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香薷(Elsholtzia ciliata)为材料,设置封育(non-grazing)、放牧(grazing)、放牧+施肥(grazing+fertilizing) 3个处理对其叶绿素荧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赖草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差异显著,光化学猝灭系数(qL, qP)施肥处理最大,非光化学猝灭(NPQ)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放牧处理最大.野胡萝卜和香薷的最大光合潜力对放牧干扰不敏感,且在放牧处理下光保护作用最强,垂穗披碱草和赖草在放牧状态下,最大光合潜力受到明显抑制,光保护作用受到破坏.表明施肥处理植被光合能力最强,封育处理次之.封育处理能显著提高禾草的光合能力,抑制杂类草;施肥处理杂类草光和能力的提高大于禾草.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适合快速现场筛选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利用氧化石墨烯(GO)纳米材料独特的猝灭效应,根据修饰近红外荧光染料的DNA分子链和三聚氰胺分子同氧化石墨烯间作用力的不同,设计出一种简单快速、选择性好的三聚氰胺纳米荧光探针。该探针在三聚氰胺存在的情况下,可检测到被猝灭荧光信号的恢复。该探针使用的激发和发射荧光光谱,在近红外波段具有低的样品基质背景干扰,灵敏度高,线性范围为90~1 500 nmol/L,检测下限达30 nmol/L,可用于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试验以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的Yaan和Common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中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和重度干旱(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胁迫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干旱胁迫显著地提高了Yaan和Common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Common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干旱胁迫显著地降低了供试材料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及光合量子产额(Yield),而对基础荧光(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在Common和Yaan品系中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分别下降了15%和5%,说明干旱胁迫会伤害假俭草的光系统Ⅱ。2个品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重度干旱胁迫下,Common的Fo有上升趋势,而Fm显著降低;Yaan品系Fo呈下降趋势,Fm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模拟长期干旱条件下的突然降雨,研究短期施水对长期干旱条件下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水后,铁杆蒿的叶水势得到恢复,表观量子效率、羧化速率和最大光合能力明显增加,限制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得到缓解;铁杆蒿的光化学活性(Fv/Fm)在施水后完全恢复,实际光量子产量(PhiPSII))增加,PSII的还原比例和非化学猝灭(NPQ)降低;不同水分条件下,铁杆蒿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光诱导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施水后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PhiPSII上升速率明显加快,而非化学猝灭(NPQ)启动速度和最大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对干旱胁迫下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缓解狗牙根干旱损伤及抗旱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6000,PEG-6000)模拟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和外源ABA(200,500μmol/L)对狗牙根幼苗光合色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降低了狗牙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电子传递速率(ETR),提高了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P<0.05)。外源ABA降低了干旱胁迫对光合的抑制作用,不过其效应与喷施浓度及干旱程度有关。中度干旱胁迫下,喷施500μmol/L ABA使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qP显著提高(P<0.05);重度干旱胁迫下,外源500μmol/L ABA提高了狗牙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降低了胞间CO2<...  相似文献   

12.
过量铁胁迫对豌豆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培条件下过量铁胁迫对豌豆(Pisum sativum)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体膜组分及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铁浓度的升高,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羧化效率(CE)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叶绿素含量以及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速率(Fv/Fm)、潜在光化学速率(Fv/Fo)、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量子产额(Yield)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都逐渐下降,而初始荧光(Fo)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逐渐上升;同时,过量铁胁迫造成叶片叶绿体膜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增加,进而引起膜流动性的急剧升高。可见过量铁胁迫除导致幼苗光合作用的气孔抑制外,还直接伤害了光合机构,引起光能原初捕获能力和光能同化效率的降低,同时也造成了叶绿体膜不饱和度增加使得膜功能下降,引起幼苗光合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高羊茅种质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个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质为试材,在室内模拟35℃和45℃高温胁迫,测定了各高羊茅种质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高羊茅对高温胁迫的光合适应机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种质间耐热性强弱。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非常显著(P< 0.05)。随着高温胁迫强度的增加,各高羊茅种质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Yield)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而叶片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3个温度梯度下21个高羊茅种质的综合耐热D值,可以推测出各种质耐热性顺序为:Ⅲ-17> Ⅲ-3> Ⅱ-11> Ⅰ-17> Ⅰ-7> Ⅰ-4> Ⅳ-3> Ⅳ-2> 水城> Ⅱ-13> Ⅱ-10> Ⅰ-12> Ⅳ-1> Ⅳ-5> Ⅱ-3> 黔草1号> Ⅲ-8> Ⅲ-11> Ⅳ-4> Ⅰ-20> Ⅱ-15。  相似文献   

14.
在祁连山东段天祝县南泥沟河谷地的披碱草-嵩草型草地设置禁牧(Non grazing grassland,NG)和放牧(Grazing grassland,G)两块样地,选取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4种优势植物,测定了4种植物的光合-光响应曲线(Pn PAR curves)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4种植物在放牧后:1)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增强而对弱光的利用能力降低。垂穗披碱草、矮嵩草、扁蓿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降低,即光合潜力降低;而黄花棘豆的Pmax却显著升高,光合能力增强。2)叶绿素初始荧光(F0)成像颜色加深,说明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尤以垂穗披碱草、矮嵩草最为明显。3)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值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升高。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放牧后黄花棘豆这种毒草的光合能力提高,而其他3种优质牧草的光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五氧化二磷、L-半胱氨酸和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荧光性能好的碳点,并基于四环素对荧光碳点的猝灭作用,建立乳制品中四环素的定量快速检测方法。试验优化了pH值、温度、时间因素,在最优化条件下得出四环素的检测线性范围宽(10-3~10-7 mol/L),检出限低至4.3×10-7 mol/L,其相关系数高达0.9728。该试验方法已应用在牛奶样品的检测中,充分说明该荧光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  相似文献   

16.
黑麦草对NaHCO3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牧草对碱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HCO3(0,50,100,150,200 mmol/L)胁迫对黑麦草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NaHCO3浓度增大,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b不断提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下降,胞间CO2浓度(Ci)升高,表明非气孔限制是碱胁迫下Pn降低的主要因素。2)PSⅡ初始荧光(Fo)随NaHCO3浓度提高明显上升,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qP)显著下降,非光化学猝灭(NPQ)呈增加趋势。3)随着NaHCO3浓度提高,天线转化效率(Fv′/Fm′)降低,激发能在2个光系统间的分配不平衡性(β/α-1)增大,叶片吸收的光能中用于光反应的比例(P)下降,而天线热耗散的比例(D)增加,叶黄素循环脱环氧化状态(A+Z)/(V+A+Z)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依赖叶黄素循环的天线热耗散是碱胁迫下黑麦草耗散过剩光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硝普钠(SNP)为NO供体,夏枯草幼苗为材料,研究外源0.01~0.50 mmol/L SNP对70 mmol/L NaCl胁迫下夏枯草幼苗抗氧化系统、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0mmol/L SNP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夏枯草幼苗造成的伤害,其中0.10mmol/L SNP缓解效果最显著,该处理显著提高了NaCl胁迫下夏枯草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电导率与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夏枯草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r),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显示,0.10mmol/L SNP处理显著降低了NaCl胁迫下夏枯草幼苗的初始荧光(Fo)与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提高了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外源NO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光抑制对PSⅡ的破坏,提高光化学能力,增强夏枯草叶片的光合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夏枯草的抗盐能力。本试验条件下,以0.10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热敏感品种顶峰(Pinnacle)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热胁迫下(35℃/30℃,昼/夜)施用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黑麦草生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胁迫造成黑麦草生长减弱,膜透性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光合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糖代谢关键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转化酶)基因在短时间内(5d)表达显著上调,随后下降;外源施用GABA显著缓解了高温对黑麦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高温胁迫下光合色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率(Gs)、蒸腾速率(Tr)、CO2羧化效率(CE)、最大光合速率(Amax)和光化学效率(Fv/Fm)、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和RuBP再生速率(Jmax)、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显著升高,而气孔限制值(Ls)、CO2补偿点(C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降低。施用外源GABA降低了高温胁迫下叶片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值,缓解了高温对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抑制,增强了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水平,提高了碳水化合物含量,因此有效的提高了黑麦草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青藏高原地区野豌豆属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本文采用常规生理指标测定方法对生长于该地区3种野豌豆的光合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厚度为三齿萼野豌豆(Vicia bungei)山野豌豆(V.amoena)救荒野豌豆(V.sativa);在一定光强范围内,随PFD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_n、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_d和光补偿点I_c增加;总叶绿素(Chlt)、类胡萝卜素(Car)和叶黄素/叶绿素(A505/A652)含量在救荒野豌豆、山野豌豆和三齿萼野豌豆中大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a/b含量呈下降趋势;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速率(Ф_(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随PFD增加而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则随PFD增加而增加。因此,青藏高原地区3种野豌豆属植物光合生理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氯霉素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结合比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为载体,采用重氮化法,合成氯霉素(CAP)的2种免疫偶合物:免疫原CAP-BSA和包被抗原CAP-HSA;通过紫外光谱定性证明偶合物偶联成功与否。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仅简便快捷,灵敏度高;还简化了合成的过程,得到了结合比较好的人工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