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阐述了新立金矿区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技术进行深部预测,研究该矿床已知矿体构造叠加晕特点,建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为深部探矿增储提供依据,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探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原冬成  李惠 《现代矿业》2010,26(10):90-93
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新立金矿床矿中已知矿体构造叠加晕特点,建立了新立金矿床深部盲矿定位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矿床模型对新立金矿床深部及其外围进行盲矿预测,提出具体盲矿预测靶位,为深部探矿增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日其利金矿产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中陆块之东昆中岩浆弧带中的破碎蚀变带中,属于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详细介绍了白日其利金矿地质背景、成矿控制因素、矿化体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深部预测六个方面。经综合分析,认为白日其利金矿区金水口岩群为赋矿源层,广泛发育的破碎蚀变带提供运移通道,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是形成该金矿床重要的热动力条件。最后对该区深部进行了原生晕分析,依据构造叠加晕模型,前缘晕元素与尾晕元素互相叠加,出现了反分带特征,一方面说明该区成矿具有多期叠加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说明深部还可能具有第二矿体富集带。  相似文献   

4.
排山楼金矿是绿岩带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总结排山楼金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化富集规律,分析控矿构造、围岩蚀变和化学成分变化关系,建立排山楼金矿成矿模型,加强了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与研究,对成矿理论研究以及同类型金矿床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日其利金矿位于东昆仑复合造山带内,矿区内地层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构造发育,控制了矿区岩浆和金矿的分布。本文根据对东昆仑白日其利金矿特征,选择了11种指示元素:Au、Ag、As、Sb、Hg、Cu、Pb、Zn、Bi、Mo、W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白日其利金矿7勘探线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构建了其原生晕叠加模型图,初步建立了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轴向分带模型,对深部盲矿的可能位置进行了预测,从原生晕叠加模型图分析得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的存在,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滑沟金矿床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产于北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中,目前矿山濒临危机,为此运用地球化学构造叠加晕找盲方法对矿山深部进行研究。通过对样品原生晕数据进行数理分析,总结出马滑沟金矿床特征元素组合,对特征元素组合进行分带指数计算和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建立马滑沟金矿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和盲矿体预测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元素异常浓集分带的中心及规模、深部工程勘探情况圈定三个找矿靶位,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上宫金矿田在全国"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重大突破,F60矿脉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条矿脉。通过对F60矿脉地质特征、钻孔原生晕分带特征、元素亲缘性分析表明,矿床近矿晕元素为Ag、Au、Pb、Zn,前缘晕元素为As、Hg、Cu,尾晕元素为W、Mo、Mn、V,矿床不存在多期次叠加成矿形成的叠加晕特征,深部出现盲矿体的可能性不大,矿床找矿方向在浅部无工程控制的区域;元素亲缘性分析显示,近矿晕元素Ag、Au、Pb、Zn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W、Mn、Hg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性元素。研究成果对区域上类似的层间构造控矿金矿床开展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山北麓,秦岭EW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南阳盆地与吴城盆地之间,属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近年来区内找矿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增金资源量突破150 t。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对老湾金矿Ⅱ-2-2矿体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综合剖析,并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矿体组成元素的亲缘性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表明:①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Zn→Hg→As→Au→Sb→ Bi→Pb→Cu→Mo→W→Sn,近矿晕元素Ag、Zn出现在前缘晕元素Hg、As、Sb之前,尾晕元素Bi出现在Pb、Cu之前,表明-737 m标高以深存在隐伏矿体;②Mo、Bi、Cu、S与Au关联性较强,该类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矿区找金标志;③元素分带指数比值显示下部矿体的前缘晕与上部矿体近矿晕叠加,F2因子得分的等值线在深部异常发育且未闭合,说明-740 m标高以深仍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E6勘探线钻孔ZKE608南部-740 m标高以深区域为矿区有利的找矿靶区。通过在E6线钻孔ZKE608南部布设深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在标高-794.18~-795.53 m处控制到真厚度为1.08 m的金矿化体,表明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可为矿区后续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山北麓,秦岭EW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南阳盆地与吴城盆地之间,属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近年来区内找矿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增金资源量突破150 t。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对老湾金矿Ⅱ-2-2矿体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综合剖析,并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矿体组成元素的亲缘性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表明:①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Zn→Hg→As→Au→Sb→ Bi→Pb→Cu→Mo→W→Sn,近矿晕元素Ag、Zn出现在前缘晕元素Hg、As、Sb之前,尾晕元素Bi出现在Pb、Cu之前,表明-737 m标高以深存在隐伏矿体;②Mo、Bi、Cu、S与Au关联性较强,该类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矿区找金标志;③元素分带指数比值显示下部矿体的前缘晕与上部矿体近矿晕叠加,F2因子得分的等值线在深部异常发育且未闭合,说明-740 m标高以深仍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E6勘探线钻孔ZKE608南部-740 m标高以深区域为矿区有利的找矿靶区。通过在E6线钻孔ZKE608南部布设深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在标高-794.18~-795.53 m处控制到真厚度为1.08 m的金矿化体,表明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可为矿区后续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归来庄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区之内,是鲁西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以归来庄金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从原生晕元素分带、地球化学参数、原生晕模型等多方面研究了归来庄金矿床主矿体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期为深部找矿提供理论指导。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明显:F-V-Mo-Se-Pb-Bi-Ag-Au-Sb-As-Tl-W,存在"反向分带"特征及前尾晕叠加特征;指示性元素衬度系数显示Au元素在不同标高的富集程度,反映了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多期矿化叠加的特征;剥蚀参数变化向深部有上升趋势且剥蚀参数较大,指示矿体沿倾向方向深部有延伸或深部存在盲矿体。综合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地化参数特征以及构造特征,推测矿体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研究六梅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性,在系统采样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了矿床金及其成矿伴生元素组合、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六梅矿床原生晕组合复杂,Au、As为正相关关系, As可作为Au的主要指示元素;成矿元素组合具有热液矿床特征。研究成果对六梅金矿床深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银子山铜多金属矿床地处三江地区澜沧江成矿带南段,属复合成因矿床。矿体赋存于大凹子组(DCd)第二岩性段第三个韵律层内,矿床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矿化,在形成时间及空间上有所区别:I号矿体产于英安岩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夹层内,呈似层状、透镜状,属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铜多金属矿;II号矿体产于英安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层的蚀变带内呈透镜状,叠加于I号矿体之上,属火山热液型金矿体。结合矿床内岩石、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的分析,得出矿床内含矿岩石呈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总体属钙碱系列高钾—低钠型火山岩,火山旋回构成了成矿的根本因素。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的总结,认为矿床为多期成矿改造叠加的复合型矿床,提出绢英岩化蚀变带及矿区西北段含矿层出露地段为有利的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矿体被断层面切割的地质现象,目前三维地质体建模往往是通过相邻地质剖面上的地质体轮廓线按三角网直线方式连接实现,断层面切割矿体的空间形态关系难以正确反映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基于三角网格模型,提出了一种断层面切割矿体三维模型的面-体布尔运算算法。首先对矿体和切割矿体的断层面三角网格进行检测,构建拓扑关系;然后基于相交测试求得交线环;最后提取结果域多边形并进行三角剖分。针对断层面切割矿体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分别定义了“获取断层面上的矿体”和“获取断层面下的矿体”两种切割算子,通过切割组合得到最终的切割结果,该算法避免了传统布尔运算中交线跟踪连接成环和点与多边形的包含测试等运算量较大的操作。以贵州省水银洞金矿床为例,结合地质解译和三维地质建模方法,采用该算法对矿床中与断层相交的矿体进行了切割运算。研究表明:基于布尔运算的断层切割矿体三维模型能够正确反映矿体与断层面之间的吻合关系,为研究断裂与矿化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连永牢  王兴昌 《金属矿山》2010,39(6):119-122
在分析高松山金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体构造控矿特征、矿体产出特征以及矿体金品位变化特征等几方面入手,对高松山金矿床的矿体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矿区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彻底查清磨子潭—晓天火山岩盆地内产于南破碎蚀变破碎带金矿资源及资源量的分布情况、赋存层位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内在关联性,基于区内大量地质勘查资料,并结合地质填图、剖面测量、系统取样、同位素样品采集与研究、包裹体测温等技术方法,对汪家冲—郎岭湾地区矿体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压条件以及成矿模式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1黄铁矿w(34S)-1.8‰~+2‰,具有下地壳或上地幔深源硫的特点,Pb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大部分铅属于深源的正常铅;成矿流体以岩浆水混入大量天水为特征;石英包裹体主要均一温度100~150℃,爆裂温度300~350℃;区内金矿床属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2区内金成矿模式为初始原生矿源层的形成,早期金预富集,中生代燕山期伴随深成岩浆侵入与爆发,金的再活化、迁移与富集,最终形成了不同成矿类型的金矿床。上述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厘清区内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建立成矿预测模型以及开展深部金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藏南锑金成矿带内最重要的热液脉型矿床之一,在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以及已发现的隐伏矿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的产出严格受近SN、NW—SE向高角度正断层控制,陆热组(J1-2l)地层及矿区南部的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穹窿共同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已成功勘查出隐伏矿体的特征归纳了综合找矿预测标志,即地表铁帽露头、土壤地球化学强异常(Pb+Zn强异常)、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AMT)剖面上明显的电性突变界面(含矿断裂构造),并进行了大比例尺找矿预测工作,在40#勘探线以东发现了类似的综合异常带,并圈定了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扎西康矿床是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因素的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找矿预测方法在隐伏矿体勘查过程中成效显著,所圈定的找矿靶区可作为矿区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17.
甘肃加甘滩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缘,是夏河-合作金矿带南缘新发现的具有超大型找矿潜力的金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分析了矿床矿化富集规律并剖析了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由矿床厚度变化规律可知,矿区西部见矿厚度明显大于东部,表明矿体具有往西部深部延伸的趋势;②由品位变化规律可知,品位高值集中区主要位于矿区5#~0#线中部区域,表明该区为成矿物质沉淀集中区,矿区西部至东部品位总体体现出由高至低的演化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从西部被运移至东部;③由总体矿化富集规律可知,矿区西部矿化强度明显大于东部,中部虽然存在着一低洼地带,但可能是存在构造破矿的原因。通过对矿床控矿因素的解析,认为地层、构造及蚀变作用等因素与矿床的形成密不可分,其中,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结合矿床矿化富集规律、控矿因素及矿区最新钻探施工成果,进一步分析认为矿区西部深部及其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探矿工作应围绕矿区西部深部或北西部外围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