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6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46 7岁(19 ~63岁).骨不连类型:肥大型17例,萎缩型7例,假关节型2例.患者本次手术与上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9.3个月(9.1~9.6个月).22例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行原内固定物取出、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4例带外固定支架患者先去除外固定支架,行石膏固定1个月后再行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肩关节及肘关节功能评估分别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评分.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5.6个月(25~33个月)随访.25例患者术后骨折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 2个月(4 ~9个月);1例因术后伤口感染致骨折不愈合,经抗感染治疗5个月后骨折获愈合.2例发生桡神经不全损伤.Constant肩关节评分平均为(79.1±0.1)分,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5 7±0 8)分.结论 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关键是尽量彻底清理骨折断端、加压、充分有效的自体髂骨植骨.该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获得较好的肩、肘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辅助钢板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及自体髂骨治疗股骨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7年12月筛选入组了28例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9~57岁,平均为(46.1±7.5)岁。试验组15例采用辅助钢板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及自体髂骨治疗,男10例,女5例;年龄34~55岁,平均为(46.4±6.9)岁。对照组13例采用辅助钢板及自体髂骨治疗,男10例,女3例;年龄29~57岁,平均为(45.7±8.2)岁。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0~30个月,平均(26.0±2.3)个月。试验组末次随访时14例骨折愈合,1例未愈合,愈合率为93%,平均愈合时间(5.43±1.16)个月;对照组末次随访时10例愈合,3例未愈合,愈合率为77%,平均愈合时间(7.27±1.68)个月。结论辅助钢板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及自体髂骨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后骨不连,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无并发症发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钻取式柱状自体髂骨植骨术的临床疗效及分析该植骨术对供骨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回顾性分析自体髂骨植骨患者68例,按照取骨方式不同,分为钻取式取骨(钻取组)和骨刀式取骨(骨刀组),每组34例。钻取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23~53(40.06±5.60)岁;骨刀组男26例,女8例;年龄22~54(39.32±6.44)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取骨手术时间、术中供区出血量、术后供区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供区并发症等,并采用VAS评分对术后不同时期供区进行疼痛评价。结果: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钻取组平均16.9个月,骨刀组平均17.1个月。两组受区显示骨愈合结构,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均见效果良好。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供区出血量及术后供区伤口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髂骨凹陷、麻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年钻取组VAS评分均比骨刀组低(1.85±0.61 vs 2.97±0.67,P=0.000;1.15±0.56 vs 2.41±0.61,P=0.000)。结论:术中无须大块特殊形状或较多皮质骨髂骨植骨时,用钻取式柱状自体髂骨植骨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能促进受区早期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传统骨刀取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8.8±2.6)个月。手术时间1.0~2.5(1.5±0.6) h,术中出血量200~300(211.5±17.2)ml。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钢板和克氏针固定位置满意,关节在位。13例骨折均骨性愈合,时间4~6(4.2±1.3)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肩峰撞击综合征、肱骨头内翻等并发症;1例因肱骨头坏死行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评价疗效:优2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11/14。结论 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快速复位骨折、纠正内翻,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改善肩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周梁  褚琪平  俞华军 《中国骨伤》2021,34(9):808-813
目的 :比较人工骨与自体骨在复杂跟骨骨折异形钢板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60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8~71(36.85±7.42)岁;SandersⅢ型19例,SandersⅣ型11例;采用人工骨植入。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0~69(37.26±7.38)岁;SandersⅢ型18例,SandersⅣ型12例;采用自体骨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B?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3~15(10.15±2.67)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9.32±12.43) min、(101.64±5.13) ml,对照组分别为(112.45±13.82) min、(119.01±5.2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3个月B?hler角分别为(14.19±2.47)°、(34.52±4.41)°,对照组分别为(14.08±2.35)°、(33.67±4.36)°;试验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Gissane角分别为(90.16±6.43)°、(131.45±9.83)°,对照组分别为(90.11±6.37)°、(130.87±9.24)°;两组术后3个月B?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B?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aryland评分各项目评分、总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跟骨骨折异形钢板内固定术中,采用人工骨和自体骨在促进骨折恢复方面效果相当,且术后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相近,但使用人工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髂骨嵌入式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无菌性尺、桡骨骨缺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2—2015-03采用自体髂骨嵌入式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创伤后无菌性尺、桡骨骨缺损。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5)min,术中失血量(150±50)ml。18例均获得平均24(8~36)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8~18)个月。术后12个月前臂功能Anderson评分:优11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自体髂骨嵌入式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无菌性尺、桡骨骨缺损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重建尺、桡骨完整性,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骨复合抗生素一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自体骨复合抗生素一期植骨治疗。结果 15例获随访,时间8~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时间5~14个月。感染均未复发。14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伤口不愈合,行皮瓣转移后伤口愈合。术后6周14例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降至正常水平。术后12周,所有患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基本正常。结论采用自体骨复合抗生素一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折不愈合能有效控制感染,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12月对4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均采用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其中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37.5岁(17~67岁)。骨不愈合类型:肥大型16例,萎缩型25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22.6个月(8~42个月)随访。40例(97.6%)患_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8个月(3~12个月)。并发症:桡神经损伤3例,伤口感染1例,骨折不愈合1例。最终随访时,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于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加自体松质骨植骨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切开复位经骨窗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亚博  杨顺 《中国骨伤》2018,31(7):651-655
目的:探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切开掌侧经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骨折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36岁,平均26.3岁。骨折按AO/OTA分型为B4型。观察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12个月时采用VAS评分评价其疼痛缓解程度,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0~14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优10例,良2例,可1例。VAS评分为1.0±1.1,握力占健侧比率(88.2±2.7)%,掌倾角(12.2±3.8)°,尺偏角(19.3±5.4)°,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18.1±2.3)°,前臂旋转活动度(158.0±13.0)°。术后无骨关节炎发生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掌侧骨窗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B4型中舟月关节面塌陷压缩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1 a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骨折均在4~11个月内愈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自体扩髓骨泥植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4月至2011年9月对7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有限切开自体扩髓骨泥植骨组(观察组)及闭合复位组(对照组),每组均为39例,分别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和有限切开自体扩髓骨泥植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二者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24个月随访,平均20.5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分别为(16.2±1.4)周、(16.7±1.2)周。无明显差异。有限切开自体扩髓骨泥植骨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0、94.8%,优于闭合复位组的10.25%、92.3%,有差异性。结论采用有限切开自体扩髓骨泥植骨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肯定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713-1715
[目的]探讨微创取骨、精准植骨结合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后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微创自体髂骨取骨、精准植骨结合髓内钉动力化治疗交锁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骨折骨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21例,观察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切口长1~2 cm,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3±4.24)个月。其中18例最终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率为90.00%(18例/20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屈曲均100°,伸直0°)。[结论]微创自体髂骨取骨、精准植骨结合髓内钉动力化是治疗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颗粒同种异体骨微创植骨在四肢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6采用小颗粒同种异体骨微创植骨治疗的208例四肢骨缺损,术中发现骨折复位后骨折间隙仍3 mm,或骨折部位有较大的骨缺损,将用同种异体骨切成3 mm×5 mm×5 mm颗粒,用庆大霉素溶液浸泡10 min后通过微创植骨器填充到骨缺损区域。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81.60±37.78)min,术中失血量为(191.79±34.39)ml。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发热时间为术后(1.51±0.91)d,发热持续(3.40±2.83)d。196例切口一期愈合,10例二期愈合,2例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208例均获得(18.22±7.9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2.68±0.66)个月。末次随访时评定四肢功能康复情况:优173例,良33例,差2例。结论小颗粒同种异体骨微创植骨治疗四肢骨缺损能明显促进骨折愈合,同时手术操作简便,当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严重或有感染迹象时,可远离高危区域而选择皮肤条件较好的部位置入植骨导管,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增加钢板与更换髓内钉治疗非感染性股骨髓内钉失败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手术治疗40例非感染性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失败肥大型骨不连患者。其中,10例采用保留原有股骨髓内钉,增加钢板固定,但不行自体髂骨植骨(单纯钢板组);13例采用保留髓内钉,增加钢板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钢板植骨组);17例采用更换髓内钉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换钉植骨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骨不连愈合时间和愈合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依次为单纯钢板组钢板植骨组换钉植骨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单纯钢板组1例患者失访外,所有患者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5.22±6.25)个月。钢板植骨组骨折愈合最快,单纯钢板组次之,换钉植骨组骨折愈合最慢,钢板植骨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9个月单纯钢板组和钢板植骨组的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而换钉植骨组有1例再次行增加钢板固定术,半年后骨折愈合。[结论]相比之下,保留髓内钉增加钢板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失败肥大型骨不连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后骨不连6例.结果 随访13~20个月,所有伤口愈合,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5个月.融合率达100%.术后JOA评分为11.5~16分,平均13.5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齿状突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早期实施后路融合手术可缓解症状,稳定脊柱,避免后期发生迟发性脊髓损伤而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粉碎性跟骨骨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107足跟骨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人工骨/自体松质骨)术治疗,术后中药内服、熏洗.结果:本组98例(107足),随访3个月~2年,平均11个月,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按Margland标准,优45足,良54足,可6足,差2足,优良率93%.结论: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是必然的选择,术中植骨对于防止跟骨关节面的再次塌陷、建立内部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术后中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辅助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联合自体骨移植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4月~2019年6月对42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患者,在保留髓内钉的前提下行辅助LCP联合自体骨移植术,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及临床应用效果。42例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2~58岁,平均(37.5±3.2)岁;左侧30例,右侧12例;术前改良HSS评分(52.1±3.3)分。术后1、3、6、9、12个月定期随访,根据X线片及Tohner-Wrnch评价标准判断患者的愈合情况,同时随访是否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91.2±6.4)min。术中出血60~125 ml,平均(80.2±4.5)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8个月,平均(5.6±1.2)个月。Tohner-Wrnch评分优良率为93%(39/42)。末次随访HSS评分为(91.3±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未见切口感染、螺钉钢板断裂、髓内钉断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辅助LCP联合自体骨移植术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耻骨联合损伤的初步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 2012年9月间应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1例陈旧性耻骨联合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按Tile分型方法:B1型7例、B2型2例,C1型2例,11例患者均采用耻骨上横切口,取自体髂骨植骨,骨盆重建板融合固定耻骨联合,2例C型骨折结合后路跨骶髂关节固定.[结果]耻骨上横切口长度为(7±1.2)cm;手术时间(130+12.2) min;术中出血量(446±32.4) ml,术后VAS评分(1.12±0.81)分,依据Matta评估标准,11例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获满意复位,其中10例患者术后得到12~ 18个月随访,均未发现疼痛、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伤口感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所有随访患者耻骨联合均达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3.2±1.6)个月.术后Majeed评分68 ~94分,平均(89±3.7)分,随访患者术后评分逐渐提高.[结论]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耻骨联合损伤的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钢板结合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35~62岁;骨折至骨不连时间12~20个月。根据Judet分类法分型:萎缩型骨不连8例,增生型骨不连3例。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观察双钢板固定联合髂骨植骨对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修复效果。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2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70~130 min,出血量180~350 ml。术后2例出现膝关节僵硬,经CPM机被动锻炼2周后恢复;1例出现髂骨供骨区疼痛,3个月后缓解。骨折愈合时间24~40周;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4~32周。末次随访时SF-36生活质量评分:躯体疼痛70~82分,活动评分70~82分,社会功能72~83分,总体健康72~82分。随访结束时,患者均未发生患肢短缩、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物失效(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双钢板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是治疗髓内钉术后股骨骨不连的有效治疗方法,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愈合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期小切口自体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一期外固定架固定,术后2~3个月行骨折端小切口取髂骨植骨。应用 Mazur 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5例均获随访,时间8~12(10±2.2)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时间16~28(20.5±2.5)周。根据 Mazur 评分:优6例,良8例,可1例。结论一期外固定架固定、二期小切口自体植骨是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