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刚石中晶格氢的UHF法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军  彭明生 《矿物学报》2003,23(2):149-152
对金刚石中晶格氢进行了UHF法计算,结果表明,空穴吸引1~4个氢原子均可以稳定存在。空穴具有吸引较多氢原子在其周围的倾向,最多可以达到4个氢原子。当空穴吸引1个氢原子时,氢原子倾向于直接存在于碳晶格空穴中,不改变化学键的键长,即以顺磁性氢的状态存在时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2.
用向量法求矿脉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板状似板状的矿脉,依据控制顶板(或底板)三个点的坐标,求出其所在平面的方程,该平面与水平的交线和X轴夹角即矿脉走向,平面与水平的夹角即为矿脉倾角,文末给出实例及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3.
基于EBSD技术利用方解石双晶恢复古应力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解石机械e-双晶是低温、低围压和低有限应变下主要的晶体塑性变形机制。假设方解石双晶面为剪切面,双晶形成方向平行于最大有效剪应力方向,最大主应力(σ1)和最小主应力(σ3)与主晶c-轴和e-双晶法线四者共平面,与c-轴夹角分别为71°和19°,与e-双晶面夹角为45°,确定方解石主晶和双晶的晶体学方位即可确定主应力方向。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简称EBSD)技术可以精确测定方解石主晶和双晶的晶体学参数。从样品野外采集、室内薄片切制、EBSD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利用方解石双晶恢复古应力方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危岩稳定性评价中,地震作用方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为解决目前危岩稳定性评价中仅把地震作用方向假定为水平向的问题,借助函数极值理论建立了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最后,利用该公式研究了某公路隧道出口不同类型危岩的最危险地震作用方向,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在347.4°~359.8°,与水平面夹角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减小,并且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0.4g,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在0°~30°,此时危岩体可能产生抛射破坏。  相似文献   

5.
在危岩稳定性评价中,地震作用方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为解决目前危岩稳定性评价中仅把地震作用方向假定为水平向的问题,借助函数极值理论建立了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最后,利用该公式研究了某公路隧道出口不同类型危岩的最危险地震作用方向,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在347.4°~359.8°,与水平面夹角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增大而减小,并且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超过0.4g,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在0°~30°,此时危岩体可能产生抛射破坏。  相似文献   

6.
利用1-甲基咔唑的分子结构参数,计算了吡咯环氮上氢原子与1-甲基间的距离,计算结果小于氢原子和1-甲基的范德华半径之和,说明氢原子和1-甲基之间存在空间位阻,这一作用迫使键角张大,或是发生扭转,使原子或基团离开芳香环平面,表明咔唑环上1-或8-甲基在化学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而在咔唑环可能的甲基化中,1-或8-甲基化反应速率较快,推测有更多的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余弦变换的高精度优势,采用并行计算来弥补余弦变换在计算速度方面的不足。深入分析原串行程序中的外层时间节点循环和内层余弦变换这种多层次循环结构的特点,给出了3种并行方案,在WINDOWS系统上使用FORTRAN和MPICH2相结合的开发工具实现了一维瞬变电磁并行正演程序。通过理论模型并行试算,与串行程序进行对比,验证了并行程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3种并行方案均有效地提高了正演计算速度,在相同进程数目的情况下,外层循环时刻点之间的粗粒度并行效率最高,为高维的正反演并行提供了设计思路及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定向钻孔施工阶段中,我们常会遇到当钻孔离靶点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时,实际孔轴轨迹就已偏离了设计轨迹。怎样计算这一偏离造成的影响;怎样预测可能穿靶点;怎样选用合理的人工弯曲措施调整钻孔轨迹等等,均属控制计算问题。本文试图采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建立起靶区平面方程、直线孔段方程和圆弧孔段方程,然后求解它们的几何关系,如:钻孔与靶区的交点、实际轨迹与设计轨迹之间的夹角、可能穿靶点与设计靶点的距离等等。这样,可望提高定向孔施工中控制计算的精度和方便性。以利正确、有效地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9.
一、测斜钻孔测斜,就是测量钻孔某一深度的方位角和顶角(或换算倾角),见图1.钻孔方位:即以正北为基点,钻孔方位线与正北的夹角.常用计算法是,以正北为起点(O°)向右(顺时针)转的角度.转到正东为90°,正南为180°,正西为270°,正北为360°,亦即0°.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浙江东阳上白垩统金华组发现的4个翼龙足迹,建立翼龙一新的遗迹种:东阳翼龙足迹。它具有以下特征:手迹的第Ⅱ和第Ⅲ指夹角为29°,第Ⅰ指和第Ⅱ指的夹角为52°;足迹的长与宽的比率为0.17,除了翼龙足迹外,在同一层位中还发现有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帯蹼和不具蹼的鸟类足迹。这些足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及以后动物的骨骼化石,尤其是翼龙骨骼化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矿物储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多孔固体材料储氢的研究已由传统多孔活性碳储氢扩展到了新型多孔碳材料储氢、有机 -金属复合多孔材料储氢及矿物储氢等领域。本文提出了矿物储氢的概念,指出具有储氢功能的矿物主要是具有结构性纳米孔道的结晶物质,其纳米孔道可在一维或多维尺度上分布。对晶体石墨、沸石、坡缕石 -海泡石族矿物作为储氢材料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对矿物储氢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文中最后对矿物储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氢感应法,测定低温水热条件下Pt的H2渗透常数k,并可根据H2渗透来计算实验体系的氧逸度。这种方法无需依赖H2在氧缓冲体系与实验体系间平衡状态的到达,但要求有精确的氢渗透常数。本研究在200℃,NNO及HM氧缓冲的实验条件下,通过测定氢感应体系中淬火溶液Cl^-浓度的变化,计算求得Pt的H2渗透常数k为10^-13~10^-14数量级。并讨论了在实验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对H2渗透常数k可能带来的误差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贾斌 《地质与资源》1995,4(1):13-19
辽南营口地区的猫岭金矿、黄家营子金矿、金厂沟金矿、隈子金矿等,金矿矿区内的矿石铅和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铅都是二个阶段的异常铅,二者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其中猫岭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元古宙盖县组变质岩的铅同位素组成近于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盖县组变质岩。由氢氧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看,这些金矿的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花岗岩浆热液,混有少量的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4.
橄榄石热解氢释放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立武  张铭杰 《地球化学》1998,27(5):514-516
采用分步法热法分析了不同粒度的橄榄石的H2的质量体系,实验表明,不同粒度的橄榄石释放出的H2的质量体积不同,随着温度或粒度的变化,H2的质量体积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氢在橄榄石中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氢——地球深部流体的重要源泉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陈丰 《地学前缘》1996,3(3):72-79
介绍了近年来金刚石包裹体中流体研究结果,特别是分子氢和羟基的发现。基于地幔中氢的发现,论证了氢在地球内部的赋存形式。地核和地幔中有氢化物存在得到高压低温实验、地球物理和天文物理测定的支持。从而提出,氢是地幔羽中的原始热物质。核幔边界或地幔中氢化物释放出的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地幔流体,推动地球演化。地幔羽应称为氢羽。  相似文献   

17.
稳定同位素和元素组成判定潜水河雨后地表径流水的构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潜水雨后地表径流由地表下潜水、雨水地面上径流、雨水风化层径流构成,三部分水均随河道流量的增减而增减。其中地表下潜水超过一半,雨水挤压和置换雨前地表下潜水的作用是该流域降雨形成产流的重要作用。雨水地面上径流在流量过程线退水段转折点附近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8.
方涛 《矿物岩石》1997,17(1):100-104
应用统计力学方法和较精确的非谐性校正,文章计算了硅烷在不同温度下的还原配分函数比,方程为:lnβ=-0.1659+0.3603x+0.0489x2以及硅烷与水和甲烷的氢同位素分馏方程:lnαSiH4-H2O=0.1523-0.4060x+0.0310x2lnαCH4-SiH4=-0.1151+0.2588x-0.0025x2由于硅烷、甲烷中心原子电价相同,构型一致,对它们氢同位素分馏性质的对比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对增量法在氢同位素分馏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苏州阳西高岭土矿床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发成  田煦 《矿物岩石》1990,10(3):96-99
苏州阳西南岭土矿床按成因可分为脉岩型高岭土及溶洞充填型高岭土.高岭土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大,取决于样品的采集部位.在δD—δ~(18)O相关图上,以δ~(18)O=19‰为界,可分为A、B两区.脉岩型的残斑状高岭土氢氧同位素组成位于A区(δ~(18)O<19‰);而溶洞充填型的致密块状高岭土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位于B区(δ~(18)O>19‰).据此可以认为脉岩型高岭土以热液成矿作用为主,溶洞充填型高岭土以风化淋滤作用为主.并分别在成矿后又受到了后期作用的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