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活检对HBV携带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HBV携带者,在B超引导下行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34例患者中,仅2例(1.49%)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G0S0);在105例HBV DNA≥10^5copies/ml(或HBeAg阴性者HBV DNA≥10^4copies/ml)的HBV携带者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者80例(76.19%),即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在100例HBeAg(+)与34例HBeAg(-)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08);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感染者,HBV DNA载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557),HBV DNA≥10^7copies/ml与HBV DNA〈10^7copies/ml感染者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P=0.001)。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者,应及时进行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录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及血清学变化.方法 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肝脏组织病理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 5年间,220例中有35例出现乙型肝炎再激活,占15.9%(35/220).220例中肝脏组织有明显炎症者(≥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为27.0%(33/122),而肝组织炎症为GO~G1者再激活率为2.0%(2/98),肝脏组织炎症≥G2者再激活率明显高于GO~G1者,两者比较,X2=25.4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例乙型肝炎再激活患者中≥40岁者27例(77.1%),显示年龄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再激活率有明显相关性(X2=6.72,P<0.01),而性别与再激活率无相关性.抗-Hbe阳性组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重于HBeAg阳性组患者,X2=8.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一Hbe阳性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重于HBeAg阳性组患者,X2=6.8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分组,<40岁组及≥40岁组,两组间炎症活动度比,X2=0.6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纤维化程度轻(S0~1)重(≥S2)比较,X2=7.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组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40岁组.56例行2次肝活组织检查,23例行3次肝活组织检查,第一次肝活组织检查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变化很少,原炎症程度较重者不易恢复,但可以在小范围内波动.17例HBsAg转阴,年转阴率为1.55%.其中168例HBeAg阳性者中45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年阴转率为5.4%.结论 5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组织有明显异常(炎症≥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与肝脏炎症分级及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症状HBV携带者(AsC)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39例AsC于超声引导下采用美国生产的DARD自动活检枪经皮肝穿刺行病理学检查;HBV DNA用PCR测定.结果139例AsC中G1者94例,G2者26例,G3者19例,无G0和G4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阴性组G3者所占比例大于HBeAg(+)组(P=0.019).结论AsC肝脏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其损害程度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陈蓓 《肝脏》2012,17(5):304-306
目的探讨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分析性别、年龄、ALT、血清HBV DNA及HBeAg对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根据性别、年龄、ALT、血清HBV DNA及HBeAg进行分组,并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HBV携带者性别、HBV DNA水平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ALT水平升高,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呈加重的趋势(P<0.01);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对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40岁、ALT水平接近正常值上限的HBV携带者,应尽早进行肝脏活组织检查,根据不同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HBV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与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58例慢性HBV携带者和3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年龄、性别、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将患者按ALT水平分为低酶组(ALT≤20 U/L)34例和高酶组(20 U/L40岁)28例;并将58例慢性HBV携带者根据HBeAg阳性与否,分为HBeAg阳性组23例和HBeAg阴性组35例;分别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两组连续变量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果 慢性HBV携带组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患者年龄分别为(24.7±4.8)岁和(35.2±7.6)岁,两组比较,t=2.576,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程度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SO期2例(6.2%),S1期7例(21.9%),≥S2期23例(71.9%),慢性HBV携带组S0期23例(39.6%),S1期20例(34.5%),≥S2期15例(25.9%),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重于慢性HBV携带组,两组比较,χ2=23.2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炎症程度比较,慢性HBV携带组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程度:高酶组G1期26例(46.4%),≥G2期30例(53.6%),低酶组G1期26例(76.5%),≥G2组8例(23.5%),高酶组重于低酶组,两组比较,χ2=7.827,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程度:高酶组S0期10例(17.9%),S1期14例(25%),≥S2期32例(57.1%),低酶组S0期15例(44.1%),S1期13例(38.3%),≥S2期6例(17.6%),高酶组重于低酶组,两组比较,χ2=14.30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炎症程度:高龄组G1期9例(32.1%),≥G2组19例(67.90),低龄组G1期43例(69.6%),≥G2组19例(30.4%),高龄组重于低龄组,两组比较,χ2=10.94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程度:高龄组S0期1例(3.6%),S1期6例(21.40%),≥S2期21例(75%),低龄组S0期24例(38.8%),S1期21例(33.8%),≥S2期17例(27.4%),高龄组重于低龄组,两组比较,χ2=21.2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程度:HBeAg阴性组Gl期14例(40%),≥G2组21例(60%),HBeAg阳性组G1期19例(82.6%),≥G2期4例(17.4%),HBeAg阴性组重于HBeAg阳性组,两组比较,χ2=10.275,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肝纤维化程度与HBeAg阳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年龄较大、ALT接近正常及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应推荐行肝活体组织学检查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各年龄段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所占比例,探讨肝活组织检查最佳时机,指导抗病毒治疗. 方法 收集292例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按年龄分为3组,计算各年龄段炎症分级≥G2或纤维化分期≥S2者各占比例,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统计学描述用构成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个年龄段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在11 ~ 29岁组占26.5% (36/136),30~39岁组占39.4% (37/94),40~60岁组占58.1% (36/6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30 ~ 39岁组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的比例为39.4% (37/94),与40~60岁组58.1% (36/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且30岁以前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占26.5%(36/136),30岁以后的慢性HBV携带者炎症分级≥G2级或纤维化分期≥S2者占46.8%(73/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年龄≥30岁为慢性HBV携带者肝活组织检查最佳时机,因此,对≥30岁慢性HBV携带者应尽早做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预防疾病发展,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学特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方法对219例HBsAg阳性且血清ALT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的HBV携带者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研究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程度,分析感染者组织学改变与血清病毒水平、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HBV携带者中95.0%(208/219)肝脏组织学有改变,其中轻度炎症和(或)纤维化(G0~1/S0~1)者占50.0%(104/208),有8.7%(18/208)炎症活动度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分布在慢性HBV携带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HBV携带组中,以HBeAg阳性和阴性分层分析,炎症活动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性程度在HBeAg阴性组严重于HBeAg阳性组(χ^2=9.551,P〈0.05);不同年龄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40岁以上年龄组S3~4占21.1%,18岁以下年龄组S3~4仅占7.7%。免疫组织化学检查219例HBsAg全部阳性,HBcAg在慢性HBV携带者组均是阳性,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中10例阳性(33.3%)。结论绝大部分HBV携带者存在不同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其中约50%为轻度改变,8.6%炎症和(或)纤维化程度在3级(期)或以上。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与血清病毒水平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30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100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慢性HBV携带者(47.21±17.69)ng/ml、CHB(98.45±65.29)ng/ml和HBV相关LC(229.93±95.00)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6)。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后发现,血清GP73含量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r=0.549)和肝纤维化分期(r=0.528)呈正相关。在100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中,有显著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的患者分别为29例(29.00%)和33例(33.00%)。病理分级为≥G2和≥S2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无明显坏死性炎症(G0~G1)和纤维化(S0~S1)患者(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只有血清GP73水平被确定为预测肝脏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尽管ALT水平正常,但是肝组织却存在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其血清GP73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预测肝脏炎症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HBeAg阴性、ALT正常的HBV感染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 89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均接受肝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并行肝炎病毒标志物、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检测,分析其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 89例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结果大部分异常,其中肝组织炎症分级≥G2者70例,占78.6%;纤维化分期≥S2者66例,占74.2%。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之间的HBV DNA定量有明显的差别(F=2.678,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0.327,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之间的HBV DNA定量也有明显的差别(F=2.625,P〈0.05),而且二者呈正相关(rs=0.314,P〈0.01)。结论 HBe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如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HBV DNA滴度明显升高,应及早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114例,行B超定位下肝穿刺组织活检,观察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ALT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回归分析。结果 (1)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相关(P0.05),炎症分级越高,纤维化分期也越高。(2)114例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炎症程度≥G2者101例(88.59%),纤维化程度≥S2者63例(55.26%)。(3)感染者的性别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4)将感染者按年龄分组,第一组30岁,第二组30~40岁,第三组40岁,三组感染者的年龄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无相关性(P0.05)、与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年龄越大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越高。(5)AL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相关(P0.05),ALT水平越高,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越高。(6)将114例感染者按HBV DNA水平分组,第一组HBV DNA10~4,第二组HBV DNA:10~5~10~7拷贝/mL,第三组HBV DNA10~8,三组之间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越高,纤维化分期也越高;大多数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都在中等程度及以上(≥G2者占73.7%或≥S2者占75.4%);感染者的年龄越大、ALT水平越高,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在ALT2倍正常值上限(2×ULN)的慢性HBV感染人群中,一般临床指标对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判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期化验肝功能、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该类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对其肝脏病理结果的预测作用。结果 122名患者中有明显炎症或纤维化(G≥2或S≥2)者共94例(77.0%),早期肝硬化者5例(4.1%)。G2组与G≥2组相比,除HBV DNA外,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2组与S≥2组相比,年龄、HBeAg、HBV DNA、AST、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BeAg和AST是肝脏明显纤维化(S≥2)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对血清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年龄40岁、HBeAg阴性、AST40U/L者应积极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必要时尽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高敏  卢诚震  王怡  翟璐  郭洁  周莉  韩旭  刘勇钢 《肝脏》2010,15(3):167-170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阶段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特点。方法 32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每组以40岁为界分为高龄组与低龄组,均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分析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高龄组与低龄组的肝脏病理损伤与血清ALT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 HBeAg阳性高龄组与HBeAg阴性高龄组比较具有更明显的炎症程度(P〈0.05)及更高的HBV DNA载量(P〈0.01),HBeAg阳性低龄组与HBeAg阴性低龄组比较HBV DNA载量较高(P〈0.01),但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HBeAg阴性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炎症、纤维化程度及血清HBV DNA水平在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低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表达和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的关系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血清HBeAg表达与否和HBV DNA水平高低不能单独作为判断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ALT轻度升高(1~2倍正常值上限)的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并探讨年龄及HBV DNA水平对其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入组病例中符合条件者,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检测HBsAg、HBeAg滴度及HBV DNA水平.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情况及年龄(≥40岁和<40岁)、HBVDNA水平(≥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对其的影响.两样本构成比的比较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9例HBeAg阳性与126例HBe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6和3.464,P值均>0.05).<40岁组中,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2.543和5.024,P值均>0.05).≥40岁组中,HBeAg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G3、G4)所占百分比(32.9%)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16.4%),x2=8.777,P<0.05;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7,P>0.05).HBV DNA≥105拷贝/ml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轻度炎症(Gl)所占百分比(17.5%)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7.3%),x2=8.851,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27,P>0.05).HBVDNA<105拷贝/ml的患者中,HBeAg阴性患者轻度炎症(Gl)所占百分比(29.6%)明显高于HBeAg阳性患者(6.9%),x2=6.357,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轻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2和2.11,P值均<0.05).结论 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状态与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关.年龄≥40岁的HBeAg阳性患者中、重度炎症比例明显升高;不同HBV DNA水平的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肝脏炎症分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肝脏》2015,(8)
目的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差异,病理改变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ALT2 ULN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组,对比两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所有患者病理改变与年龄关系。结果 (1)HBeAg阳性组患者144例,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4期,其中达G2及以上、达S4者分别为121例(84.03%)、14例(9.72%);HBeAg阴性组患者208例,肝脏炎症改变在G1~G4级,纤维化程度在S0~S4期,其中G2及以上、达S4者分别为164例(78.85%)、67例(32.2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患者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HBeAg阴性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随着年龄增长,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但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阴性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患者,而两组患者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则在加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内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经血清学及肝穿刺病理证实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分为2组(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采用ELISA法测定HBV-M、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血清及肝内HBV 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载量.结果 HBeAg阳性组血清、肝内HBV DNA定量及肝组织HBV DNA载量均高于HBeAg阴性组(P均<0.001);血清HBV DNA定量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但与肝脏炎症程度未见明显相关;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随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降低(P<0.001).结论 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肝组织HBV DNA载量则与肝组织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ALT水平慢性HBV携带者和血清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及临床改变,B超检查结果 的差异,寻找与肝组织学改变相关的因素. 方法 将128例患者分为3组:A组:ALT≤0.5×正常值上限(ULN),B组:0.5×ULN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内径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脾脏厚度和门静脉主干内径。结果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肝脏不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者脾脏厚度显著性地长于病变轻微者。结论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门静脉主干内径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之间无显著性相关,而脾脏厚度与肝脏炎症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肝脏纤维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112例有肝穿病理资料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比较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的分级分期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1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706例(占63.49%),HBeAg阴性406例(占36.51%)。两组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炎症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肝组织病理损伤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105例,G230例,G3~G4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98例,S230例,S3~S4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著炎症(OR=1.1,95%CI:1.0~1.1,P0.05)和显著肝纤维化(OR=2.1,95%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20.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血清HBeAg状态将31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常规进行肝活检术和病理学观察,分析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结果224例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程度以G0(42.0%)为主,纤维化程度以S0(58.0%)为主;86例HBeAg阴性患者炎症程度以G0(29.1%)、G1(30.2%)、G2(34.9%)为主,纤维化程度以S0(51.2%)为主;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无明显相关(r=-0.098,P>0.05),与纤维化分期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09,P<0.01);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306,P<0.01),与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r=0.112,P>0.05)。结论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别,应区别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