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病人忠诚度,医院必须掌握病人的详细信息,准确把握病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多方位、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服务水平,为病人进行个性化服务。本文就病人关系管理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医院可通过引进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建立起医院的“病人关系管理”模式,有利于医务人员提高市场、服务意识,有利于医患沟通,使医院与病人之间建立长期的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到5月20日北京“非典”的发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其发病数字已经降到个位数字,特别是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病人,使用中药组病人与同期西药组相比,以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药治疗组100例非典病人,其治疗结果证实,使非典病人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充分说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论"以病人为中心"与"以质量为核心"的统一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与“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区别和内在联系;“以病人为中心”与“以质量为核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前者根据,后者是动力;医疗机构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把病人始终作为关注焦点,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目标是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医患沟通制"架起护患"连心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琳  陈莉  张侠  张惠芳 《中国校医》2005,19(2):211-211
医患沟通是指医务人员为了促进、维护病人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不断交换信息,达成共识,制定并实施适合病人个体需要的医疗护理方案。我院于2003年开始实施的“医患沟通制”就是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关注和给予方便体现在患者从进院到出院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纳入质量管理范畴,使之制度化。本文就我院护理部如何引导、促进护士正确执行“医患沟通制”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有位不到三十岁的妇女被送到医院急诊室。当时病人发高烧,浑身发抖,下腹部疼痛,并诉说头痛、关节酸疼。医生马上收她入院治疗,经过检查,医生诊断这位病人得的是“败血症”。在追问病人发病的根源时,医生了解到:十天前,病人曾到妇幼保健院安放了节育环,上环后第五天,她和丈夫过了一次性生活,而后就开始生病,并且越来越严重。医生分析认为,这个病人的病因就是那次不当的性生活。  尽管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病例,但如果怀着侥幸心理冒险闯“红灯”,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避免性生活闯“红灯”而带来不幸,…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凤荣 《职业与健康》2007,23(2):140-140
在科技引领时代的今天,从人出发、替人着想、为人设计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成功理念,“以人为本”也成为最普遍的共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就是要求护理活动始终要为人服务,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一切为了病人的舒适、方便,护理才能产生一种与病人的亲和力,才能使病人主动参与配合护理活动,从而提供确切可行的护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7.
林中 《医药与保健》2005,13(2):47-47
临诊中开完处方,常有病人问,需不需要采集或配制什么药引子?当回答不用时,病人便怀疑不用药引子的药方能否有效?  相似文献   

8.
就医"一卡通"实施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医“一卡通”是指为就诊病人办理包含病人基本信息和预交金信息的磁卡或Ic卡,实现以卡为核心的管理、查询等功能,使持卡人在医院就医能够一卡通行,最大限度地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提高门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小灵通”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之后即将挺进医院领域。 据来自浙江省某大医院信息科的消息说,一种低辐射,超小功率的无线市话装置,已在该院落户一年多,使用效果非常好。“小灵通”手机住院病人可以免费租用,话费另计,从根本上解决了病人和病人亲属在医院使用移动电话(手机)难的总是同时,全院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这套系统实现随叫随到的新形通讯方式,为病人提供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服务。业内人士估计,这项低辐射超微功率通讯新技术的应用,有可能使医院传统的病人呼叫对讲系统下岗。  相似文献   

10.
海涛 《现代养生》2006,(1):57-58
医生在给病人诊病开药时,常会向病人提出一些忠告,比如少喝酒,不抽烟,避免情绪波动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有益的,但是,近年来不少医学专家认为,简单或笼统地向病人提出建议或告诫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疾病,不同发病年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实施"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经营策略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院的服务宗旨,不仅是以病人的需求为目标,也是医院长期利益之所在,故是医院经营策略的根本。只有贯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实现病人利益最大化,医院才能受到病人的青睐,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病人和医生对"病人选医生"的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调查了济南市已实行“病人选医生”的3所三级医院的医生和病人对“病人选医生”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公布医生各种信息的重要性,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病人及多数医生支持“病人选医生”,认为最重要的信息是医生擅长的疾病、擅长的手术和操作、医生从医年限、职称;重要性稍低且病人与医生评价有差别的是2001年平均处方费用、反映病人对医生满意度的指标、医生近几年从事的科研、获得的奖励等。医院对“病人选医生”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政策不配套,向病人公布的信息太少,渠道单一,病人实现选医生的较少。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家大医院的内科主任最近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事:该科的一名年轻医生在给某癫痫病人治疗时,让病人服用苯妥英钠。病人每日早、中、晚餐后各服0.1克,但服药相当一段时间后治疗还是不理想,病人依然是每1-2周发作一次,而且每次均为清晨发作。他反复地查看了各种医书,觉得自己的用药没有什么问题呀,怎么治疗效果就是不理想呢?  相似文献   

14.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此法与其他治疗法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疗法相结合,使以往无法根治的肿瘤有了被攻克的希望,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但由于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免要损害人体正常细胞;在遏制肿瘤细胞毒素的同时,也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心脏和血液循环障碍。化疗可导致一系列异常反应,许多病人难以承受化疗的痛苦,甚至因此而中断治疗。对于化疗病人机体出现的异常反应和病人表现的痛苦,医生们传统的做法是让病人卧床休息,从各方面悉心照顾病人,并侧重于从心理疏…  相似文献   

15.
饮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合适的饮食,不仅能帮助高血压病人降低血压,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病人在饮食方面要十分注意。 ■少吃食盐 食盐在人体内含量过多,就会增加血容量和血液粘度,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据调查,吃咸鱼、咸菜多的地方的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就高,这说明吃盐越多,高血压发病率也越高。每天饮食中的食盐用量,正常人大约 10克,高血压病人应限制在 5克以下。如果高血压病人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减退,浮肿、尿少、气短、咳喘等情况时,应该完全停止吃盐。 食物中有另外…  相似文献   

16.
陆江 《现代养生》2004,(4):38-38
患了高血压,医生往往嘱咐病人需要终身服药。但现实中少数病人只是断断续续地服药,当有头痛等症状时才服药,致使高血压逐渐发展。病情加重后,医生告诫患者需“终身服药”。因而“终身需服降压药”成为常识,这一思想统治和禁锢着患者。患者认为自己已到晚年,医院和专家都是让服这些药,终身服药就是不可怀疑的,只有老老实实地服下去。  相似文献   

17.
探索 "三长一短" 的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三长一短”的解决办法朱玉森李红孙艳红杨伟锋陈宏源作者单位:110001沈阳市,中国医大附属一院计算机室“三长一短”使病人在医院的平均滞留时间长,而得到医生诊察的时间短。患者对就诊过程不满,造成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矛盾,违背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健康月刊》2006,(12):28-29
一位癌症术后感到吞咽困难的山村教师又去找医生。医生说,那就做个食道镜吧。结果,病人做完回去一直高烧不退。最后,病人到了省城一家大医院检查,才发现食道破了。尽管有明确规定,特殊检查必须经过患者的知情同意,但在第一家医院,没有人征询这位教师要不要做这种检查,更没有人告诉她这个检查可能会有创伤。  相似文献   

19.
引入"顾客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客理论”是把顾客作为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管理理论。在医疗系统中的顾客是指享受医疗服务的人或机构。它不仅包涵传统意义上的病人,包涵受病人直接影响的亲戚、朋友、同事或邻居等,还包涵潜在的医院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20.
科室调整时。病人要随之分配到新的科室,病人的各种医疗数据要转换为新科室的数据。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根据病人的调整情况,实施数据调整。这种数据转换方法,不但适用于新、老药品结构的“军卫一号”,而且其基本原理也适用于科室分开而护理单元不分开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