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30例临床分析雷东风1许芙莉2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室肌不均匀肥厚和动力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本文对30例确诊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均符合1983年WHO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①超声心动图(UCH...  相似文献   

2.
分析18例肥厚型心肌病(HCM),发现该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今以心动图改变为主要诊断依据,严重心律失常和家族遗传性是猝死的主因,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和异搏停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14例临床资料对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倩  黄进  丁畅 《中国医学创新》2012,(30):111-1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A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0例AHCM均伴有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24例,占约80%,左心室造影22例,20例见特征性改变,阳性率约90.9%。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均对AHCM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出现晕厥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92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住院患者分为晕厥发作组(18例)和无晕厥发作组(74例),就两组的I临床特征、心电变化和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晕厥组发生流出道梗阻者[8例(44.4%)]明显超过非晕厥组[11例(14.9%)](P=0.005).晕厥组心肌肥厚部位以室间隔肥厚为主者多见[15例(83.3%)];晕厥组室间隔的厚度[(2.18±0.24)cm]明显高于无晕厥组[(1.91±0.20)cm](P=0.000).晕厥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例数[11例(61%)]明显多于非晕厥组[18例(24%)](P=0.003).晕厥组QRS波的宽度[(0.107±0.020)s]明显大于无晕厥组[(0.094±0.018)s](P=0.009).晕厥组的ST段下移超过0.1mV的例数[10例(55.6%)]明显多于无晕厥组[22例(29.7%)](P=0.039).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晕厥者主要与流出道梗阻有关.晕厥以室间隔肥厚为主者多见.与室间隔的厚度相关.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晕厥者的心肌结构排列紊乱-和心电紊乱可能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我院所收治的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4例,其中男1例,女3例。一般认为本病较少见,且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但我们4个月即收治了4例本型心肌病,除1例为23岁青年外,余3例年龄均较大,为49岁,54岁,84岁。并讨论了本病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平均年龄52.8(21~78)岁,男18例,女12例,小于30岁者2例,30~70岁者26例,70岁以上者2例,病期从数月至数十年者不等。初诊考虑此病者16例,另14例均不同程度误诊为冠心病,风心病等。误诊率达47%左右。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起病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PrimaryDilatedCardiomyopathyPDCM)临床上常难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型鉴别。本文通过分析3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PDCM患者,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在扩张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年来我院收治8例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中,胸前导联T波倒置在0.5-1.0mv7例,胸前导联T波倒置≥1.0mv1例,4例心胸比率>0.5,3例左心房增大,2例出现心房纤颤。结论:胸前导联T波轻度倒置、心胸比率增大、左心房增大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 收集我院近年来住院病人中84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就诊断方面的有关问题加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84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男61例,占72.6%。女23例,占27.4%。其中,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4岁。平均年龄43.9岁。其年龄分布见表1。本组病例中,扩张型心肌病56例,占66.7%,居首位;肥厚型心肌病13例,占15.5%;限制型心肌病仅1例,占1.2%;有14例病人不能确定是哪一型,故称不定型,占16.7(见表2)。  相似文献   

11.
密切结合临床体征和心电图改变及X线平片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可提供一定的线索,但限度较大。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该病有诊断价值,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分型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自我院引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以来,诊断了7例肥厚型心肌病,现将作以分析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9例。结果:9例左心室腔变形,以狭长形多见,舒张不良5例,收缩不良1例。左室游离壁肥厚部位收缩增厚比7例<1.25,左室流出道狭窄2例,室中隔中部肥厚3例,局部球形增厚1例,一致性肥厚4例,心尖肥厚1例。其收缩增厚比4例为1.0,提示室间隔几乎无运动。5例左房增大。6例室中隔信号强度不均匀,其中3例与心肌组织学对比提示了心肌组织变性程度。4例冠状动脉近端清晰可见,无狭窄。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应用日本Aloka SSD—710扇形扫描仪检出1例肥厚型心肌病(HCM)伴二尖瓣狭窄(MS)患者,现介绍如下。病史及体征患者,男,42岁。阵发性胸闷、气短、心悸2年余。心慌、气短持续时间不定,劳累后加重,可自行缓解,曾按冠心病治疗无效。无心前区疼痛、眩晕及晕厥,无高血压及风湿病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血压92/60mmHg,两肺未闻及罗音,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68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1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亚型,以心尖部肥厚为主,此病最初是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告的,亚洲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容易被误诊为冠心病,现将我院误诊的30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30例急性肾衰竭(ARF)和慢性肾衰竭(CRF)病人进行CAPD治疗,其中并腹膜炎20例次,腹膜炎的发生率由1983年前的1次/5.87病人月降至1983年后的1次/7.55病人月。有11/15例发生透析管梗阻。在15个腹膜炎者中还进行了腹膜溶质清除特性,蛋白丢失量,葡萄糖吸收量和水的超滤量(出入超量)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住院的24例AHCM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以及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特点。结果所有病人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V2-V6导联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13例通过UCG检查发现心尖部室间隔及其左室后下壁增厚;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心尖部核素分布异常;左心室造影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5例呈“桃形”改变;5例磁共振及10例冠脉MSCT检查均发现心尖部肥厚为主表现,其中MSCT明确冠脉情况。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要注意心尖部位观察。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采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情来决定选择。近年来冠脉MSCT为临床AHCM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又一种方法,特别对AHCM与冠心病的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辅助诊断。方法以心电图、超声心电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等检查方法,诊断25例AHCM。结果25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T波呈Tv_4>Tv_5>Tv_3的关系。超声心电图示左室心尖部(乳头肌心尖部以下)心尖肥厚达12mm以上;12例行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见左室心尖部心尖肥厚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T波倒置伴R波振幅增高,而不伴高血压病史者,应高度考虑AHC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简述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方法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结论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肥厚型心肌病 (HCM)是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 ,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被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对 196 9年1月至 1997年 12月入院的 2 2例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2例患者中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15~ 6 0岁 ,平均 (39.9± 13)岁。病程 4个月至 17年。有明确家族史 6例。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各 10例。心尖肥厚型 2例。均符合 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 [1 ]。1.2 临床表现 :心悸胸闷 16例 (73.7% )、心前区疼痛 10例(45 .5 % )、晕厥 8例 (36 .9% ) ;主要体征有…  相似文献   

20.
肥厚型心肌病(HCM)作为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在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为其它心脏病,因其猝死率高,治疗特殊,故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1987~1998年间我院确诊的33例HCM,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旨在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从而正确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